直擊繁忙的秋茶採收!太和茶區的家家有茶席,處處有茶屋,舊豬圈變茶藝品茗空間:眷茶屋。
#屋頂上的日光萎凋
第一次在採茶季目睹茶區,才發現茶的製作過程在太和地區是垂直的,除了道路兩旁放置隔熱帆布,將茶菁平鋪在上頭進行日光萎凋外;民家的頂樓都鋪滿翠碧綠的茶菁,下方的樓層,每一層樓則是不同的機械化作業。
採茶的農忙期,茶廠會供吃供住,師傅們就像集體的營隊宿舍,依照各自的工作崗位輪班,所以頂樓曬的茶菁上方時常伴隨好幾排男子宿舍風格的衣物,跟著一起曬太陽。
#高海拔的限定商機
師傅們聚集的採茶期間,對於攤販來說,林立的茶廠就是一條金流,許多餐車都會開上山來,牛排、炸雞、臭豆腐和大腸麵線等攤車,都會開往海拔1500公尺的高山,銷售比在山下的生意還好,是期間限定的人文現象。
#一家一茶席到一家一茶屋的太和茶藝文化
太和在八八風災中屬於重災區,災後當地人開始改變種茶的心態,以珍重自然生態的角度為優先。
加上原先太和是嘉義縣政府推廣藝術家駐村的點,擁有茶藝與陶藝的基礎,當地人便在災後與藝術家並肩合作,一開始只是若家裡有閒置空間,就在一個角落鋪設一個茶席,作為招待賓客朋友的方式,推廣一家一茶席。
茶席文化的典雅氣質吸引了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的陳正哲教授,選用許建智大哥家的舊豬圈改造成茶屋,保留原有木榫製作的建築特色,並取材當地的竹木區隔品茗空間,以豬圈的諧音命名為「眷茶屋」。
現場還保有過去煮豬糧的大爐灶,並附設自家搭建的陶窯,每個人可以體驗拉胚製作專屬的茶杯,未來拿著自己做的茶具品茗,增添藝趣。
ㄧ
由嘉義縣政府成立的嘉義陽光郊遊社 ,走訪嘉義縣擁有風光秀麗茶園和茶屋的「瑞峰太和休閒農業區」,在這裡旅行不需要太精密的計畫,只要帶上輕巧的行囊,跟隨陽光的軌跡,享受一趟有光的旅行!
此篇特別感謝: 嘉義縣梅山鄉瑞峰太和休閒農業區、 眷茶屋、欣采民宿
陳正哲建築 在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Taichu Renaissance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守護台灣史保存天外天大串聯 #請求聲援中
#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教授陳正哲
陳政哲老師回憶,小時候住在柳川的家,正是中央書局張星建的親戚介紹,向文學家張深切買下的。後來長大幾次回來台中,看看被遺忘的舊市區,也因為天外天劇場的曝光,把這樣的記憶連在一起有感而發!
『天外有天:娛樂都市之最、技術設計之最』
(內文節錄)
「天外天劇場一整個就是街區整體規劃的迷你都市計畫概念,以天外天為核心形成都市娛樂帶,來帶動後站整體之發展。同時還考慮財務計畫,提供5年償還之低利貸款,以進行周圍84間店鋪的招商。
台灣各都市的前後站差異眾所皆知,台南的後站發展靠的是成大,而台中後站當時靠的,就是天外天;其實,未來也可以是的!」
「特別是雙環全RC壁+SC柱+RC樑所構成之耐震結構系統、正圓頂超大空間鋼桁架屋頂結構的技術,在30年代台灣能有這樣的建築,不要說民間了,官方建築也沒有任何一棟能超越它。」
陳正哲建築 在 勇媽阿惠 - 黃敏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我在南華大學的陳正哲教授陪同下,接見了日本德島縣木業戰略推進主任 協田太 與企業家 中山康博社長、小濱利郎社長以及建築師佐藤俊先生。
德島縣積極推動木育創生,以檜木加工製作文創產品、傳統木建築的修復與復生,發展方向與嘉義市不謀而合。德島阿波舞祭與嘉義管樂節,也都是吸引國際目光的藝術饗宴。
協田主任更將引薦德島民間企業,以修代租、入駐嘉義市舊監宿舍聚落,建立雙邊商業關係。
嘉義市與德島縣未來將在文化、商業領域上更加緊密結合,建立雙邊友好姊妹關係。
#木都嘉義
#木育創生
#舊監宿舍聚落維新路134巷
加勇媽的LINE : https://line.me/R/ti/p/%40wjc8689g
看勇媽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1314ichia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