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家整理本週寒流重點⛄️
❄️特性:強度沒跨年寒流強,但也沒弱多少。下衝速度也較慢些。
但這波又濕又冷又凍。
⚠️最冷:週五到週六晨
❄️【降雪】
📌時間:週四晚到週五上半天。
📍地點:
北部、東北部1000公尺以上有機會,如拉拉山、大雪山、太平山機率最高,大屯山、七星山有機會。
📍中南部3000公尺以上高山有機會,如合歡山、玉山。
📌【溫度】
⚠️週四白天:溫度明顯下降,尤其中部以北、東半部越晚越冷,南部中午過後溫度也顯著下滑。
⚠️週四傍晚以後:北臺灣就出現10度以下的低溫。
⚠️週五清晨:北台灣6度,空曠地區5度左右。臺南以北及花蓮也將出現大範圍10度以下低溫,高屏及臺東則約在11度左右。
⚠️週五白天:北臺灣全天都在10度以下,相當嚴寒。其他地區高溫則有機會稍稍回升至15度上下,但也是蠻冷的。
⚠️週五晚-週六清晨:第二波低溫時間點,中部以北及東北部、花東縱谷將有8度左右低溫,其他地方溫度也在9-10度間,感受仍然嚴寒。
⚠️週六白天:寒流逐漸要開始減弱,白天溫度會逐漸回升。
⚠️週六晚-週日清晨:溫度還是會有10度左右低溫出現,氣溫還是很低。
⚠️週日:氣溫回溫。
⚠️週一:強烈冷氣團南下北部低溫下探10度,中南部11-13度轉乾冷。
☔️【降雨】
⚠️週四:北部、東半部天氣陰雨,基隆北海岸和大臺北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中南部雲量也多、山區並可能也有短暫雨出現。
⚠️週五:下半天水氣開始逐漸減少,中南部山區雨停轉陰天,北東雨減仍陰雨天。
⚠️週六:水氣減少,各地或多或少開始有陽光出現。
⚠️週日:上半天有空檔,下半天北東轉短暫雨持續到週一,週二轉乾。
#請做好禦寒準備
#年長者心血管疾病者及孩童請注意
#濕冷比乾冷更冷更難受
#淑麗報氣象
降雪特性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周二弱鋒面掠過北東轉陰沉 溫度略降北東較濕涼
今天的天氣和周日類似,各地為晴到多雲,只有東半部轉東北偏東風,花蓮台東雲量較多,有些水氣接近迎風面,東北部、東部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其他大部分地區仍是多雲到晴的天氣型態。 清晨各地的低溫大多都已經回溫,沒有像上周四五六連三天的清晨低溫,不過中南部仍有出現標準站12-13度,自動站10度上下的溫度,主要是當地特性及輻射冷卻效應。
下一波變化會在周二影響,預計有道微弱鋒面系統掠過,北部、東半部轉為有短暫陣雨天氣,中南部仍維持多雲到晴,鋒面過後東北風也將略為增強並且持續到周三,不過冷空氣強度並不顯著,溫度不至於有明顯下降,但卻會讓整體溫度回升的趨勢暫緩,北部、東北部溫度稍偏涼,其他地方日夜溫差大,值得注意的是高山區域的溫度偏低,這波鋒面水氣有機會在三千公尺以上高山地區出現降雪,稍微有些機會
周四東北風減弱,溫度將回升,但是很快的周五又將有另一波鋒面影響,周六到周日東北風再增強,雖然目前來看後續的東北風強度都不強,不至於再出現前幾天十度以下的寒流,但是天氣變化頻繁,尤其是北部、東北部,溫度也持續有波動,中南部變化不大,但提醒北台灣的朋友務必要多注意最新的天氣變化消息。
而由於今天轉偏東北偏東風,中南部位於背風面,大氣擴散條件較差,有機會到達敏感族群不健康等級,敏感族群需要多留意。
明天周二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是節氣中春天的第一個節氣,對農民來說意義重大,也是我們台灣的農民節,不過這段期間,偶爾仍有春寒料峭,有時明明逐漸回溫了,卻突然倒春寒,逐漸開始有越來越多春天的訊息,這代表冬天的天氣系統逐漸減弱,新的暖空氣勢力增強,但還沒有成熟,因此春天孩子面,說變就變,開始成為這季節天氣的特性,也建議您,可以多掌握近期穩定的天氣,可以多安排戶外賞花的活動。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公司/ 彭啟明博士 提供
降雪特性 在 農藝女孩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麗菜的戲劇人生,豈止只有今年?】
高麗菜每年都在上演大起大落的戲劇人生,回顧歷史,高麗菜經常一下貴到消費者買不起,一下跌到農民血本無歸,為何依舊有人爭先恐後要投入高麗菜的行列?究竟怎麼回事?
「甘藍」又叫做高麗菜,相傳是因為從前日本人為了鼓勵大家食用這種深具營養價值的蔬菜,因而廣為宣傳其營養價值好比高麗人參一般,久而久之大家便習慣稱之高麗菜。
高麗菜是台灣平地常見的蔬菜,秋冬時節,彰化、雲林、嘉義為主產地區;夏季則在宜蘭、台中、南投等海拔約1,500公尺的高冷地栽培。
【國人到底能吃多少高麗菜?】
雖然高麗菜的需求量,會依據季節、特殊節日有些微波動,但整體需求還是依照國內人口來預估的。
評估國內的人口消費量,台灣的國內市場,每旬(1旬=10天)大約可以消耗掉180x60=10800公噸的高麗菜,換算成種植面積,也就是每10天,種植面積維持在180公頃的話,高麗菜就會維持在合理的價格,讓農民與消費者都能接受。
因此,政府所做的大宗蔬菜預警,是監控甘藍的育苗場供應量,當每旬甘藍供苗量超過180公頃,農糧署就會視影響市場消費程度,發送超產預警通知給各農民團體、蔬菜育苗場及台北果菜批發市場。
【高麗菜價格大起大落,是被進口打趴?】
有媒體近日針對高麗菜低價,寫說高麗菜是被進口打趴,筆者看了實在啞然失笑,記者似乎不知道國人對進口高麗菜的感想:
台灣人買到進口高麗菜,第一個感想往往是:
「好難吃!」
如果再加上進口的關稅,評價往往就會變成:
「又貴又難吃!」
這是因為國人飲食習慣與其他國家不同,日本、韓國、歐美國家,習慣把甘藍當做生菜來吃,喜歡的口感較為硬脆,栽培的品種也與台灣的特性不同,台灣人喜歡吃的是熟食高麗菜,用來炒菜或煮湯,比較喜歡軟嫩的口感。
台灣最常見的甘藍品種是「初秋」,特性較為軟嫩多汁,容易出水,葉梗也比較細小。由於溫度影響花芽分化的關係,夏季高冷地生產的初秋外觀會呈現尖頭狀,平地初秋外觀則為較扁的平頭狀。所以才會聽到有人說「頭尖尖的高麗菜才是高冷蔬菜」這種說法。
這樣的飲食習慣差異,也造成了進口的高麗菜在國內較不被消費者所喜愛,而我國的高麗菜若要出口,品種特性也未必被會外國人所接受。
【氣候和季節會影響甘藍出口接受度】
許多農友希望高麗菜能夠外銷,但一般來講,外銷屬於計畫式生產,至少三個月前就要談好船期、種類、價格,搞清楚外國客人的飲食文化與接受度,才能賣到好價錢,高麗菜等到產量爆炸時再來找外銷來管道,往往已經緩不濟急。
但是今年很特別的現象是,台灣竟然一路閃過了8個颱風都沒登陸,很多颱風都跑到了日本去。
可憐的日本,已經被連續颱風狂掃的到缺菜吃的境界,就算原本食用的甘藍品種跟台灣不同,經過好幾個颱風摧殘,也不得不拿台灣的高麗菜來滿足民生問題了,加上接下來會遇到溫帶國家的冬季降雪期,因此今年外銷高麗菜的總量,竟然已經達到9000公噸這麼多。
當然我們不能每年都指望天候,任何農產品想要外銷,還是應該有計畫的生產,對農友才有保障。
【為何高麗菜依舊賭性堅強?普遍缺乏計畫式生產觀念】
雖然今年因為天候的原故,外銷高麗菜的數量比往年還多,為何卻依舊發生了高麗菜跌價的情形呢?
8月災後復耕,高麗菜提早大出。
主要是因為今年8月間台灣中南部蔬菜產區出現連日豪雨(0823豪雨災損),許多蔬菜田因過溼,無法耕犁栽種,而未播種,時序進入9月後,農民紛紛整地復耕,種植菜苗。
當時政府就已經監控發現,全台高麗菜的栽種超量,發出預警,許多媒體都有報導,呼籲農友自9月中旬起調整生產規劃、分批減種或轉作。
然而高麗菜價格的高度槓桿,總有一種令人想要賭一把的魅力,許多農友還是寥落去狂搶菜苗,卻沒想到氣候異常之下,至今一個颱風也沒登陸。既然賭輸,只好請大家多吃物美價廉的泡菜跟火鍋了。
想抓住發財的機會是人之常情,並不是農民的錯,但從事農業的人若能更有整體觀,對於個人收益風險的管控和整體農產業的健全,應該都會更有幫助。
參考資料:
https://ppt.cc/fbZBjx
<大宗蔬菜供苗預警資訊>
http://food.ltn.com.tw/article/1243
<完整圖解高麗菜品種>
https://ppt.cc/fjRonx
<鄉民心得:costco的進口高麗菜超級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