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是湯姆漢克(Tom Hanks)的生日,今天就來複習《阿甘正傳》(Forrest Gump, 1994),不過,不是認識阿甘,是認識珍妮。
《阿甘正傳》是改編自溫斯頓.葛來姆(Winston Groom)的同名小說,由曾經導演過《回到未來》系列(Back to the Future, 1985, 98, 90)的勞勃·澤米基斯(Robert Zemeckis)執導,湯姆漢克與羅蘋·萊特(Robin Wright)主演,關於一個智商不高的善良小孩,卻因為有來自母親的鼓勵、自己的努力、相信上帝、還有傻人有傻福,於是一生順遂,甚至成名致富。
#導演與漢克的電影合作
湯姆漢克和導演澤米基斯在《阿甘正傳》之後,又在《浩劫重生》(Cast Away, 2000)合作,湯姆漢克以此電影獲得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此後,澤米斯基又導演動畫電影《北極特快車》(The Polar Express, 2005),這次,湯姆漢克則是擔任列車長、聖誕老人與旁白的配音。
除了漢克,飾演女主角珍妮的萊特也是有來頭,如果你曾經看過《紙牌屋》,應該也會認得這位總統夫人 Claire Underwood。
.
#阿甘與珍妮
小時候看《阿甘正傳》不懂為何珍妮不喜歡阿甘,也不懂為何珍妮始終不接受阿甘,只有在自己得到愛滋快過世之前,才跟阿甘求婚。當時,還覺得珍妮真是個自私的女人。
但是過了二十年,對於美國歷史與政治有些了解,也對於家庭和女性有更多的認識,再看《阿甘正傳》,就明白為何珍妮一直拒絕阿甘?
.
#阿甘祖先應該曾是地主
阿甘的母親雖然單親,但是他們家有幢南方的大房子,這是有家產的中產階級,過去或許是曾經畜奴的南方地主。阿甘的母親一方面出租家中多餘的房間,偶而也以姿色換取機會(兒子的入學資格等等)。
當母親提及阿甘的名字是如何取的,她是這樣說,因為成立三K黨的其中一名主席的姓氏是Forrest,為了與這位偉大的人物同名,於是將阿甘(這是姓氏)的名字取為 Forrest——這是曾經從事奴隸貿易的前邦聯軍隊將軍的姓氏。
由 Forrest 這個名字的連結,即可看出阿甘母親的南方地主價值觀,以及阿甘家庭的保守主義。
.
#珍妮是南方的貧窮白人
珍妮與阿甘來自不同的階級。珍妮住在田野中的一幢破房子,母親已經去世,父親則是酗酒又暴力的失業男子,還會性侵兩個年幼的女兒。珍妮從小就不曾感受過家庭的溫暖,受傷、抵抗、與逃脫反而才是珍妮生活的主調,而追求自由也成為珍妮一生的渴望。
成人之後的珍妮,於是走上嬉皮路線,吸毒、酗酒、性愛,參與各種解放運動,站在自由主義的一端,與阿甘的保守主義對立。
當然,珍妮肯定不會認為阿甘真的懂得他所代表的立場,就是主流的保守主義。但是,橫亙在兩人之間的距離,不僅是階級的差異,已經根深蒂固的價值觀,也是將兩人日漸愈遠的主因。
.
#珍妮不受眷顧比較可憐
以前看《阿甘正傳》,覺得阿甘傻人有傻福,只要乖乖聽話、認真工作,就能獲得上帝的眷顧,而一路順風。當時認為,珍妮真是不懂珍惜阿甘的愛,總是自私任性地投入壞男人的懷抱(其實是父親的影子),一再找理由與阿甘分道揚鑣。
但是再看一次《阿甘》,覺得珍妮真是倒楣可憐。她也是一直認真生活的真誠平凡人,到處打工,低頭忍辱,只是單純地想要活出自己的理想,找到一個舞台歌唱罷了。(只是,電影中的珍妮,政治不正確,於是無法受到眷顧。)
.
#真誠活在自由價值觀的珍妮
倘若珍妮真要濫用阿甘對她的愛,她盡可在阿甘發達之後,接受阿甘的求婚,自此過著貴婦人生。但是珍妮仍舊跟隨著自己的意志,保持著她一直秉持的自由主義,在幸福已經到來之際,放飛自我。
珍妮從小到大,沒有改變過初衷,始終活在同樣的價值觀。甚至,阿甘還必須感謝珍妮,因為「Run! Forrest, Run!」這句話。
.
#快跑的生存本能
每當阿甘遇到困境,珍妮就會以「快跑」鼓勵阿甘。相信這句話不只是珍妮對於阿甘的建議,也是她給自己的生存之道,尤其是在與隨時都可能施展暴力的父親生活在一起,「快跑、逃、躲避、與追求自由」絕對是她長久以來學會的第一種生存本能。
若說阿甘要感謝母親為他建立起的樂觀善良與敬神價值觀,阿甘肯定也要感謝珍妮在他大腦裡鍵入的「快跑」關鍵字。
因為無論是從小學的被欺侮、高中大學的橄欖球員、越戰救人、跨州長跑等等,如果不是珍妮的「快跑」關鍵字,傻傻楞在那兒的阿甘,肯定就不是那位成功富有的阿甘了。
.
#作者沒拿到分紅
《阿甘正傳》以五仟五百萬美金的預算拍攝,結果贏得六億八千萬的票房,導演與湯姆漢克都分別獲得四千萬美元的分紅,但是,小說的原著作者葛來姆,卻只有拿到35萬美元的劇本改編費。
雖然作者與派拉蒙電影公司已經談好分紅,但是派拉蒙當時的宣傳費支出過高,加減核算之後認定《阿甘正傳》是個賠錢貨,加上作者在合約上的分配協定,與演員的分紅方式不同,於是,最後作者分文未得,相當令人為他感到難過。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57
#第41部電影
#2021年7月10日
#阿甘正傳1994
#ForrestGump
#保守主義戰勝自由主義
#獲得67屆奧斯卡六項大獎
阿甘正傳小說差異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知名美國小說家溫斯頓.葛魯姆(Winston Groom)辭世,享壽77歲。他的代表作《阿甘正傳 Forrest Gump》(1986)於1994年改編成電影,由湯姆.漢克斯(Tom Hanks)主演,榮獲當年奧斯卡獎最佳影片殊榮。
.
溫斯頓.葛魯姆出生於華盛段特區,但阿拉巴馬州的莫比爾長大。葛魯姆原先立志效法父親成為律師,但在大學擔任文學編輯時發現自己對寫作更感興趣,嚮往成為作家。自阿拉巴馬大學畢業之後,他進入陸軍服役,在越南待了兩年。回國之後,他進入《華盛頓星報》擔任記者,主要報導司法新聞。
.
歷經一陣子媒體界歷練之後,他決定辭職以寫作為業,首部小說《Better Times Than These》(1978)即以越戰為主題,記述了愛國主義的破碎。《Conversations with the Enemy》(1982)則講述一名越戰士兵從戰俘營逃回美國,卻被視為逃兵而判刑14年的真實經歷,作品入圍了1984年的普立茲非小說類作品獎。
.
隔年,葛魯姆搬回老家莫比爾,專注撰寫《阿甘正傳》,作品於1986年問世。故事描述一個低於一般智商標準的美國男子阿甘所經歷的傳奇人生,故事巧妙地讓他歷經美國重大歷史事件,包括越戰、乒乓外交等事件。小說出版時並沒有讓他獲得關注,反而是在導演勞勃.辛密克斯(Robert Zemeckis)將之搬上大銀幕之後,才讓小說成為暢銷書,熱銷近兩百萬冊。但派拉蒙影業卻在分紅機制當中動了小手腳,並未讓葛魯姆取得可觀的電影票房營收。
.
事實上小說版與電影版除了故事主幹相同之外,許多設定都有差異。例如小說的阿甘並非大智若愚的人物,反而是憤世忌俗,並不帶有湯姆.漢克斯詮釋的純真形象。且小說部分情節過於誇張,例如讓阿甘登上太空,墜毀在叢林被食人族捕獲等情節皆被刪除。其他小說之中的情節,如阿甘游泳拯救了溺水的毛澤東(毛澤東素來被神化為游泳健將),則可能因為政治因素而被刪去。
.
但溫斯頓.葛魯姆並未對電影編導的修改而有太多意見,不過其原先對阿甘的想像並不是湯姆.漢克斯,而是約翰.古德曼(John Goodman)。事實上,導演原先想到的第一人選也不是湯姆.漢克斯,而是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
.
隨著《阿甘正傳》的成功,葛魯姆在1995年又推出了續集《Gump & Co.》。為了配合電影版的調性,他將阿甘轉化成湯姆.漢克斯所詮釋的阿甘,不再如過往憤怒。
.
故事描述阿甘因為捲入勞資糾紛而痛失一切收入,因緣際會之下前去伊朗出任務,還去參加了波斯灣戰爭,一度活捉了海珊(Saddam Hussein),珍妮則以鬼魂的形式出現。作品引發兩極評價,雖然後來一度傳出電影續集計畫,但直至目前為止始終沒有成真。反倒是印度預計在今年先推出《阿甘正傳》翻拍,由阿米爾.罕(Aamir Khan)飾演印度阿甘。
.
但可惜溫斯頓.葛魯姆無緣在生前欣賞這部最新翻拍之作,2020年9月16日於阿拉巴馬州的費爾霍普市過世。
.
.
(圖為溫斯頓.葛魯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