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間美國八卦小報刊出頭條,直指兩位你覺得不可能想到會被湊在一起的兩個好萊塢明星即將共結連理────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與伊莉莎白.摩斯(Elisabeth Moss)。
.
這當然是一則假新聞。但兩個確實有一個值得操作的共通點──他們都是山達基教(Scientology)的虔誠教徒。這個由美國科幻小說家羅恩.賀伯特(L. Ron Hubbard)創立的宗教自1952年至今,廣納好萊塢政商名流,教友除了上述兩位,還有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等人。
.
教主羅恩.賀伯特以其創作的科幻小說為根基,打造了「茲努神話」。指出在七千五百萬年前,統治銀河聯盟的「茲努」為了解決人口過剩的問題,將數十億外星人送到地球各地的火山,並引爆核彈。而這些死亡的外星人的靈體殘留在現在人類體內,而山達基教似乎能夠「治療」人類受創的靈體⋯⋯。
.
寧可信其有,反正很多人是信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山達基教會的已經遍布全球,追隨的好萊塢名流尤其眾多。但對它冷嘲熱諷的人也不少,《南方四賤客 South Park》(1997-)第九季的第12集《困在衣櫃裡 Trapped in the Closet》(2005)便大肆挖苦山達基教與它的茲努神話,連阿湯哥也被拿出來鞭。
.
紀錄片《解密山達基 Going Clear: Scientology》(2015)的問世是對山達基教最劇烈的衝擊,該作揭露了山達基教對教徒在心理上乃至生理上的凌虐,邀請受害者現身說法。在2017年,前山達基教的信徒莉亞.萊米妮(Leah Remini)以《莉亞萊米妮:山達基教與劫後餘生 Leah Remini: Scientology and the Aftermath》(2016)在電視評論家協會獲獎時,伊莉莎白.摩斯選擇離場。
.
莉亞.萊米妮事後受訪時坦言自己並不驚訝,因為山達基教其中一項教義,就是要與棄教者保持距離。但她並不對伊莉莎白感到怨恨,反而坦言自己能知道她的感受。
.
但很多觀眾卻未必能理解,畢竟目前伊莉莎白近年擔綱主演的《使女的故事 The Handmaid's Tale》(2017-),便是一齣批判極權主義與極端宗教的女權劇集。《使女的故事》1-4季內容皆可於CATCHPLAY+上觀看:https://bit.ly/3geFRo3
.
在劇中的世界,因為傳染病與污染導致生育率驟降,恐怖組織推翻現有美國政權(原美國政府只能避居阿拉斯加與夏威夷,難民則湧向加拿大),成立極權國家「基列共和國」。在這個國度,女性必須成為男性的財產,不得享有個人財產,也不得閱讀。擁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則被視為「使女」,會被集中訓練,並被分配到各個宅邸之中,作為一個「懷胎的容器」。
.
在第一季之初,伊莉莎白.摩斯飾演的茱恩.奧斯朋被迫離開丈夫與女兒,服侍瓦特佛家。隨著後續劇情發展,茱恩將一步步拆解基列共和國的真實面貌,並且逐漸走進權力核心,尋求瓦解暴政之道。雖然看似是一部架空世界的女性史詩,但深究其論述議題,無論是階級、性別抑或轉型正義,都能與現實找到對照。
.
這部改編自加拿大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的影集在問世之後掀起一陣炫風,沉穩的節奏與視覺語言,以及一眾演員的精湛詮釋,幾乎每屆艾美獎都是領跑之作。在即將於2021年九月頒發的艾美獎,本作入圍了最佳戲劇劇集、編劇、女主角等21項,伊莉莎白.摩斯充滿爆發力的表演這回尤其備受親睞,被視為是得獎大熱門。
.
不過也有劇迷感到不解,認為如果伊莉莎白.摩斯在劇中反抗極權的形象,是不是與信仰山達基教大有牴觸?
.
伊莉莎白其實長期以來一向迴避有關山達基教的提問,但在2019年,她終於對此作出回應。她對《每日野獸》的記者說:「有兩件事你不該在晚宴上談論──政治和宗教。當然我正在拍《使女的故事》,這部片就在談政治和宗教,所以這是一個弔詭的情況,你總是會被問這些問題。」
.
「我認為人應該被允許談論一切他想說的事,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事,你不能剝奪這一點。但當你開始說『你不能這樣想、不能這樣相信、不能這樣說,否則你會有麻煩』。那這一切就跟基列國就沒什麼兩樣了。」伊莉莎白四兩撥千斤地表示:「因此,我永遠不會想剝奪任何人談論任何事情的權利,而你也不能剝奪我的權利。」
.
不過回應雖然看似保守,伊莉莎白卻也不是沒有與山達基教唱反調。眾所皆知的,山達基教教會曾公開宣稱同性戀是一種「偏差」,並曾暗自向同性戀信徒施壓。但伊莉莎白卻以LGBTQ權利倡議者自居,而這似乎也符合了《使女的故事》當中自己的人設。為此,她公開捍衛表明:「(反同)這不是我的立場。」
.
究竟投入其中的教徒,有多少人是真心相信其教義?抑或只是希望藉此趨炎附勢?還是這只是名流們尋求精神慰藉的另類管道?在《使女的故事》當中無法尋得答案,但層層壓抑與覺醒,人性至暗面的揭露,除了讓我們更理解人性,也能讓我們更了解操弄人性的權術本質。
.
伊莉莎白.摩斯演活了《使女的故事》,終究是不是形成了一種諷刺?現在或許還不能太早下定論。
.
還有什麼其它的伊莉莎白.摩斯的主演作品值得一看呢?
.
伊莉莎白.摩斯憑藉《使女的故事》出色的演出入圍2021艾美獎最佳劇情類影集女主角獎,頒獎典禮將在9/20於 CATCHPLAY+ 獨家原音轉播,隔天就有中文字幕版本上架,關注艾美盛事的朋友敬請期待:https://bit.ly/3fVHzKR
#ElisabethMoss #TheHandmaidsTale #使女的故事 #艾美獎
.
.
(圖片轉自《哈潑時尚 Harper's Bazaar》,攝影:Yulia Gorbachenko。)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81的網紅JM范峻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游牧人生 #趙婷 #奧斯卡 👍 請按讚訂閱 👍 ✅ 飛機+露營車+142公車 三關鍵字,帶你了解游牧人生。 4看點 + 4QA 告訴你為何絕對不能錯過這部片。 🏆 🏆 🏆 橫掃各大獎季, 勇奪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 金獎影后+真實游牧族共同演出的動人故事, 一...
「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的推薦目錄:
- 關於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JM范峻銘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Mist小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專欄] 阿拉斯加之死的意義《Into the Wild》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演員專欄| Kristen Stewart 蛻變前的好萊塢寵兒- 電影板 的評價
- 關於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MOD電影199愛好團| 「阿拉斯加之死」但這是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好雷]阿拉斯加之死PTT推薦- movie 的評價
- 關於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Vogue Taiwan - 克莉絲汀史都華回顧《暮光之城》等6部電影 的評價
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北租屋處是個不能開伙的小套房,於是在台中老家,是我北上這麼多年至今最頻繁的開伙。
早上一起床最期待的就是去拿平底鍋,煎一顆變化萬千的蛋,帶著扮裝的心情跟蛋相處,今天幫她穿白裙黃上衣用肉鬆火腿刺繡,明天幫她換上一套碎肉起士花洋裝,後天奢侈一點,加點酪梨百摺。偶爾蛋不當主角,讓她跟牛奶在一起,用切成塊狀的吐司,沾上了煎出去趟法國的感覺。
反倒是因為這個動力,讓我無論是否失眠到兩點,隔天都能八九點起床弄份像樣的早餐。
最近從麵粉糊煎蛋餅後,被啟發做粉漿蛋餅,於是第二天混合廚房僅有的太白粉煎,第三天終於加上樹薯粉,完美成為外賣粉漿蛋餅的長相,當然粉的比例跟小火等待都是重要的。
有時候妹妹剛好醒來,我就可以一次做雙倍,煮一鍋鍋煮鮮奶茶倒進透明的茶壺,一起用玻璃杯喝,東西有人分享都比獨享好吃,這件事從小時候一塊蘇打餅乾都要分給三個人,到長大完全沒變,這可能剛好也分攤了我的食量吧!
這樣的早餐時間,促使我認真想寫一個跟做早餐有關的故事,比如寫個每天都能給朋友或是室友做一份早餐,從做自己想吃的到做對方喜歡吃的,慢慢從疏離到兩人關係靠近,不管是友情還是戀愛好像也都蠻浪漫的。這陣子也讀了好多戀愛、家庭關係類型的劇本,好久沒演寫實戲,跟友人們對戲的過程真的好愉快,彼此都撞出新的情感交流,果然不管是什麼,「分享」還是最棒的。
想起當時做編劇功課而重看快十次李安的父親三部曲,其中的《飲食男女》我最喜歡吃飯的戲,對於能在六次餐聚中,把人生與關係的酸甜苦辣連著食物一起咀嚼,我真心喜歡跟佩服,也因此看舞台劇版本時,除了去看台上認識的友人們大展身手,也又重新複習了一次戲中對「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精彩詮釋。
愛吃如我,難怪當時好戲的製作GG直接帶我去餐廳吃飯談合作,除了東西很好我實在忘記那天說了什麼,不過愛美食的都不是壞人吧(什麼道理?)
前陣子包了水餃,家人們分攤有人揉麵團、有人弄餡料,我負責包水餃,從第一天形狀不太穩定,到第二天已經可以一眼過去都長一樣。疫情剛開始不久,有天我看著我弟完美的煎著忘了是什麼,說著自己都弄的亂七八糟,我弟只說弄糟個幾次就會了,現在看起來真是有道理。
我家廚房,中午前是早起的我或妹妹的天下,中午我爸工作回來揮灑方便快速的雞絲麵,下午我弟起床弄個早午餐,偶爾我妹興致來會弄些甜點,從蛋糕、麵包、果乾,在我舌上沒有失敗的作品。晚餐我弟有空就會弄晚餐,不管是什麼菜色、什麼飯麵湯品,怎麼弄都好吃。我想這些再加上每天記得照鏡子,都會是提醒自己運動的動力。
這陣子除了自己之外,也會在社交平台看見偶爾釋出沮喪訊息的友人,看著群起關心他的人們,能夠非常直接的透露出自己需要幫助真的很勇敢,能夠適時接住彼此的那些人們也真的很難得。雖然心情時高時低,三不五時得自己扶一下,其實沒什麼好抱怨的,最基本能餐餐飽食,擁有可以交流的家人,偶爾出現友人們陪伴,已經擁有很多了。
不過的確呀!總是做著跟人交流的工作,瞬間減量到最低,的確很需要有人可以分享和說說話,甚至一起做些什麼,否則陰鬱真的會不小心像晾在院子的衣服,一不注意太陽就換成雨,即便拖進門陰乾,都仍然有股濕氣的霉味。
這陣子也看了好多以前的電影、影集,甚至找到了一直沒機會看的音樂劇,影集部分這陣子最愛的是編導易蓁大力推薦的《好萊塢教父》,我一天看掉一季,三天看完三季,因為一集才二十多分鐘,一季也十集內。另外應該是我哭點低,第一季幾乎每集都哭,老演員們太好看了,也推薦演員及朋友們。
再來我也看了《搖滾青春練習曲》、《曼哈頓練習曲》、《K歌情人》、《真愛每一天》、《Easy A》、《幸福綠皮書》、《享受吧!一個人旅行》、《麻辣女王》、《時尚惡女:庫伊拉》、《Lalaland》,裡面各有因為音樂、劇情,演員,或是導演手法我很喜歡,所以寫在這裡,至於有些用快轉看完的,就不在這裡浪費大家開冰箱的時間,不如去開冰箱吧。
最後談一下這陣子快看完的書。同值性稍微高的,我同時在看《阿拉斯加之死》、《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時》我看得很慢,可能怕看太快我會太想出去爬山,《阿》我看的很快,是一個追尋一九九二年,在阿拉斯加曠野中的廢棄巴士裡,發現一具男屍的故事,這是一個真實故事,作者為了這個男子,重新走過他走的路,並且讓我們從每個認識過男子的人口中,拼湊出男子的完整面貌。
雖然是非虛構但非常像偵探小說,有些時刻我幾乎要忘記這是真的,想起昨天看到的梗圖寫著「讀書和抽大麻沒有區別,都是拿著死掉的植物產生幻覺」,我沒抽過大麻,但覺得這比喻非常幽默,有抽過但不讀書的也可以想像一下(?
再來是友人前陣子寄來的書《我需要你的愛。這是真的嗎?》基本上是我這陣子的浮木,很多自己覺得「理所當然」,往往是痛苦的根源,比如「我需要透過......來證明自己」、「她為什麼不.....來表示對我的友善」等等,這本書抽絲剝繭帶著讀者換視角思考,有點像心靈空拍機,你的鏡頭只照到這裡,她拉高帶你看全貌,你再考慮一下要不要繼續為這些自己狹隘視角製造出來的幻覺不爽。
好拉!想念你們,健康。
附上第三組妹妹攝影,最後是覺得荒謬笑場。
頭上的書都是小時候的,好久沒翻了。娃娃幾乎都是收到的禮物,謝謝這些愛,還有看也知道我多愛看動畫《夏目友人帳》,拜託沒看過的都可以去看,太療癒了,好想要跟妖怪做朋友。
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馬欣的療癒暗房 #第四集上線
本集 馬欣要帶你聊聊,
榮獲第93屆奧斯卡獎多項大獎的電影
《#游牧人生》!
-
I'm not homeless, I'm just houseless.
到底電影中「車居族」的游牧人生,
與一般人住在房子中的生活相比,
到底是漂泊人生,
還是因此獲得真正的自由?
-
不久前拿下2021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與最佳女主角獎的《游牧人生》(Nomadland),是否也觸動了你的心?本集療癒暗房,馬欣要循著電影脈絡與我們一起思索:窮忙和浪逐之間,我們有什麼樣的選擇?財富的積累,是否真能換得心靈的安頓?我們是否太過鞏固幸福快樂的假象,因而忘了人生原本就是浪起浪落的過程?在這個變動的時代,我們又要怎麼看待自己,才能更充實完整?
-
🎧️ #每周五更新《馬欣的療癒暗房》EP04|《游牧人生》——是不想再努力了,還是想忠於人生? ►https://pse.is/3gzgaw
-
本集重點:
✔️00:53 為什麼要聊《游牧人生》?讓我們對照《阿拉斯加之死》來看
✔️11:36 這部片在訴說著什麼樣的故事?我們的窮忙和厭世是為什麼?
✔️16:20 所謂安放自我的地方,真的是我們所認為的資產概念嗎?
✔️21:18 石頭看起來堅硬,但其中卻有許多空氣泡泡的存在,就像是人生
✔️23:57 人的生存危機與邊緣化,在這裡有了抒情的凝視
-
#保護眼睛下載鏡好聽 #和鏡好聽一起33耳朵律動
🎧️全新IOS APP上線,現在就下載 ►https://pse.is/3hjdl6
📌註冊會員並加入訂閱方案,就能抽好禮!
立刻參加►https://pse.is/3h975y
-
圖片提供| 20th Century Studios 、探照燈影業
-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JM范峻銘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游牧人生 #趙婷 #奧斯卡
👍 請按讚訂閱 👍
✅
飛機+露營車+142公車
三關鍵字,帶你了解游牧人生。
4看點 + 4QA
告訴你為何絕對不能錯過這部片。
🏆 🏆 🏆
橫掃各大獎季,
勇奪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三項大獎。
金獎影后+真實游牧族共同演出的動人故事,
一封獻給窮忙世代的情書💌
🙋♂️ 追蹤按讚
JM IG https://www.instagram.com/jyun.fan/
JM FB https://www.facebook.com/jyunmingfan
JM Twitter https://twitter.com/jyun_fan
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過去6年我們閱讀了2千多個人生故事。
剛開始,讀者只是來信詢問我們,失戀要看什麼電影,失業了又該要怎麼辦?漸漸地,來信越來越多、難題的描述也越來越複雜。我們從這些故事中慢慢找出了脈絡:原來所有的人生難題就像是神話故事裡的英雄之路一樣。在人生中,總會來到一個時刻,像走到迷宮一樣,繞呀繞的,卻總是找不到方向,只好一股腦地往死胡同裡鑽牛角尖。
一直以來所有的神話故事、文學、藝術、甚至是電影,都在探討這三個議題:我們來自何方?要做什麼?又將前往何處?若我們迷走在人生之中,不曾問過自己這個問題,我們將無法擺脫沮喪跟不安,而人際關係也將會徒勞無功。
所以這集我們想要跟著這三部電影的主角,跟著他們摸索出人生迷宮的輪廓。或許從他們身上, 我們能更清楚自己的路該怎麼走。
雖然人生是自己的,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自己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但當我們鼓起勇氣、踏上腳步去尋找時,我們就不怕走不出這座迷宮,甚至還能為身邊當局者迷的旅伴指點迷津。
【CATCHPLAY線上影音平台資訊】
即日起至7/22【走出人生的迷宮片單只在 CATCHPLAY線上影音 】馬上免費看電影 ➤ https://bit.ly/2tpJ5M8
➤ 還沒用過CATCHPLAY線上影音? 活動期間成為會員,即可獲得一組單租電影優惠代碼,享有『走出人生的迷宮』片單任挑一部好電影免費看。
➤ 已經是會員?即可享有寄送電影金句明信片給朋友的資格,每位會員有五次分享機會。
更多詳情請點擊以上網頁連結喔!
上一部影片【尢某嚴選】終極倒數!恐怖片用這10招讓你崩潰
⇨ https://youtu.be/gggok7ODHws
【大PK系列】
123蜘蛛人~三代蜘蛛人大PK! ⇨ https://youtu.be/dKuP99uq9No
電影 vs. 影集 - 福爾摩斯大PK ⇨ https://youtu.be/4gynZ_xwIAY
【秒懂系列】
120秒懂《蟻人》螞蟻大軍 ⇨ https://youtu.be/PNHaXdLlr_0
120秒懂《死侍2》嘴砲梗 ⇨ https://youtu.be/f7g-cu86Bno
200秒懂《侏羅紀世界》的恐龍 ⇨ https://youtu.be/-wdyIztaExs
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Mist小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Never Alone》的主角是一個愛斯基摩小女孩Nuna,她與一隻雪白的北極狐一起探索滿是風雪的銀白色世界。遊戲闡述當地愛斯基摩人傳承了千年以上的民間傳說,製作團隊有大半都是阿拉斯加原住民,他們向當地部落長老們收集故事,集合自身經驗,構成了這次的遊戲劇情與設定,希望能以現代娛樂的方式,讓大家知道阿拉斯加人獨特的生活與故事。
小嵐Facebook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lanaiyulol
Twitch實況網址:http://www.twitch.tv/lanaiyu/
訂閱Youtube:http://goo.gl/k99QDv -- Watch live at http://www.twitch.tv/lanaiyu
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演員專欄| Kristen Stewart 蛻變前的好萊塢寵兒- 電影板 的推薦與評價
隨著《史賓賽》掀起全- 演員,好萊塢,克莉絲汀史都華,介紹. ... 巨大迴響,但我依然覺得16歲的她詮釋女主角相當到位,同年更出演了《阿拉斯加之死》。 ... <看更多>
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MOD電影199愛好團| 「阿拉斯加之死」但這是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阿拉斯加之死」但這是MOD好萊塢199裡的片,如果大家也有訂的話,可以看一下這部電影。 大概就是某種上個世紀嬉皮與安那其文化的大集合,很喜歡主角背著包包四處尋找 ... ... <看更多>
阿拉斯加之死女主角 在 [專欄] 阿拉斯加之死的意義《Into the Wild》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推薦瀏覽部落格排版完整文章:
https://hackazine-tw.com/?p=2959
阿拉斯加之死的意義《Into the Wild》
從文字到電影,探討成長背景卻越發省思的真實壯舉
2007年由主演過被全球影迷讚譽有佳的經典電影《神秘河流》、《他不笨,他是我爸爸》
《自由大道》的2屆奧斯卡影帝西恩潘(Sean Penn)所執導的《阿拉斯加之死》
完美重現了發生於美國1990-1992年的真實故事,同時也昇華了原先在1996年
同樣對自然冒險精神相當欽佩的作家強克拉庫爾(Jon Krakauer)
所報導撰寫的暢銷同名著作。
在美國男星 艾米爾荷許 詮釋下的故事主角克里斯(Christopher McCandless)
a.k.a 亞歷山大超級浪人(Alexander Supertramp)中,這位剛於大學畢業
天資聰穎的年輕人,他對大自然的探險精神以及因家庭種種黑暗壓迫下
所造成的壓抑憤怒與其堅持不懈的性格終究是釀造了,亦說是成就了
這樁撼動並啟發無數世人的悲劇壯舉。
在電影帶著大量90年代經典油漬搖滾(Grunge)與民謠搖滾(Folk rock)元素的精緻配
樂中,更顯其中漫步自然旅程的愜意與浪漫。這些音樂誕生了《阿拉斯加之死》電影原聲
帶,正是由來自美國另類搖滾樂團 珍珠果醬(Pearl Jam)的主唱兼吉他手、知名音樂人
Eddie Vedder 所做。
End of the Road - Into the Wild Them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vG-bRpaPc&list=PL0378D0DDECE77F94&index=10
在克里斯的旅程中,各種自拍照片顯得意義非凡,
在連續好幾個月之中,獨自靠著點22來福槍穿梭於荒野中狩獵維生。
在畢業後捐出所有儲蓄並與親人不告而別,毅然決然離鄉背井、燒光現金、浪跡天涯的
700多天中,與克里斯生前因緣而遇、互動親密的如充滿友愛的嬉皮夫婦(女主人為 Jan
Burres)、豪邁的農場雇主韋恩(Wayne Westerberg)皆在下方影片中前往了如今成為熱
門的觀光景點,也就是克里斯最後駐足的142號廢棄巴士上,緬懷著他們的回憶。
Wayne Westerberg travels back to Bus 14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QsKXiSCqDI
Jan Burres visits Bus 14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3KTkL9_Sw
此外還有奔放的丹麥情侶、友達以上的崔西與老人隆恩,乃至片中真實飾演本人的知名藝
術家 Leonard Knight 以及載克里斯生前最後一程的阿拉斯加大叔 Jim Gallien。
在長達2年多的「超級流浪」中,許多與克里斯有著一面之緣的熱心人士,在阿拉斯加之
死的憾事發生後,主動被動的透過了訪談描述來還原故事,乃是著作與電影問世的功臣之
一。而也在這些緣份的交織下,讓電影的代入感格外真實。
片中飾演自己的 Jim Gallien 是載克里斯到超級流浪終點站的關鍵人物,貼心勸說裝備
短缺的克里斯是否考慮準備充足再出發,在離別前更拿出了自己的靴子,他正是克里斯最
後一次所接觸的人 - 如果你活著回來,打電話給我,我會跟你說怎麼把靴子還給我。
在許多人不斷探討克里斯究竟是個人誤判還是因植物圖鑑描述不全,導致他誤食毒物最終
於阿拉斯加荒野中步入死亡後,2013年與2015年的《紐約客》專欄文章終於還原了真相:
How Chris McCandless Died、How Chris McCandless Died: An Update
追蹤阿拉斯加之死長達20多年的作家克拉庫爾終於進一步證實克里斯所食用的野生馬鈴薯
種子中,含有從前認為是良性,但實際卻是具有毒性的氨基酸成份。
此外在2015年3月《野外與環境醫學期刊》(Wilderness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刊登了由眾多科學家和克拉庫爾共同掛名的論文,證實野馬鈴薯在不同季節、不同部位可
能含有不同程度的左旋刀豆胺基酸(L-canavanine)這種有毒的鹼性氨基酸 - 這也讓傾
向製造輿論抨擊克里斯「自食惡果」的少數聲量更加減少。
在故事的最後一趟旅程 - 阿拉斯加荒野中,以為被洪水所困、並在食物短缺下誤食有毒
植物後,預知死亡的克里斯,拍下了生前的最後照片。
照片手中拿著的字條正是克里斯著名的「Famous Last Word」- 感謝主讓我擁有一個快
樂的人生,再見了、願主保佑大家。
My Chemical Romance - Famous Last Words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bbTtPL1jRs
與克里斯在相同環境下成長,也是整個故事不可或缺的資料來源 - 生前生後最瞭解他的
妹妹卡琳(Carine McCandless)於2014年正式出版了親自撰寫的《The Wild Truth》在
這本散發勇敢正能量的著作中,比起電影和原作更加詳細描述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多次
受到父親虐打以及其父向母親施暴並不斷激烈爭吵等慘痛的家庭悲劇與種種惡行。而想要
離開卻沒能堅持動作的母親也諷刺地身兼了受害者與讓悲劇持續發生的共謀者。
「在我們哀號的同時,冷不防鞭打過來的皮條是尖銳且迅速,我永遠忘不了當我抬起頭尋求
一絲憐憫,發現父親帶著扭曲笑容有如嗑藥般的沉溺於施暴的快感中。」
這也解釋了為何克里斯要選擇與家人不告而別,更揭發了一個看似幸福家庭的虛偽包裝下
所潛藏的家暴危機。這個成長經歷促成了克里斯種種性格,連作者克拉庫爾都在拚湊故事
時發現克里斯的個性是「 複雜且矛盾的」。也因此在克里斯下定決心尋找人生意義的自
我救贖中, 締造出了驚醒世人的極端壯舉,亦也因此迎來了他的生命終章。
這本由克里斯妹妹所著作的《The Wild Truth》讓質疑哥哥出走對家人相當殘忍的言論徹
底終止。相信剛好在眾多影迷對於今年電影大作《小丑》的熱烈討論中,能夠深刻體會到
像《阿拉斯加之死》這樁奇事之所以誕生、克里斯之所以有如此選擇 - 其中所有的因果
,所有的行為與決定,全是相輔相成的。
看完《阿拉斯加之死》並開始研究其中故事的筆者光哥,擁有一個類似的家庭背景,也同
樣懷有擁抱自然的憧憬。這讓光哥在克里斯的故事中獲得了無數心得與共鳴啟發,如今隨
著人生經歷,在音樂的洗滌下找到了一些答案,更在克里斯的故事中,看到了改變的勇氣
與珍貴。
年僅22歲就厭倦了文明社會的價值、走向自然。關於旅行的意義,同時亦是一種掃脫陰霾
的過程、嘗試真誠地擁抱世界。在步入終點的前一個月,獨自在荒野生活數月之久的克里
斯終在阿拉斯加的142號廢棄巴士上,寫下了全新體悟:
「真正的幸福,需要與人分享才會真實存在(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有人認為克里斯在準備不足下前往阿拉斯加荒野的魯莽行徑令他提早迎接死亡是必然的,
也令人婉惜不已。但我們換個角度思考:克里斯的英年早逝,體現了悲劇的價值、一份世
人對生命遺憾的高度關注;這就是造就了克拉庫爾與西恩潘手下驚天動地的《阿拉斯加之
死》- 一個探討人倫悲劇、反思家庭和睦重要性的莫大議題,更是一個啟發無數世人、
永垂不朽的冒險傳奇。
延伸閱讀與資料參考:
《阿拉斯加之死》背後的殘酷真相
【電影冷知識】必須敬畏的真兇《阿拉斯加之死》謎題破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6.24.9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71079275.A.05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