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壞 我只是還不會好好生氣】
中午吃飯童童一直不好好坐在椅子上吃飯
弄到最後我將她的飯收掉了
不過這不是今天的故事
一收起來,童童就不爽了
開始爆哭、尖叫
這完全是預料中的事
前面5分鐘都還可以很安定的看待一切
直到童童開始一直發出「恩~」的聲音
這聲音我無法用文字形容
就是小孩子耍賴,那種恩~
會打從心裡厭惡的聲音🙄️
就會覺得
「妳會說話啊!不要再那邊給我恩恩恩!」
童童一直跟在我屁股後面恩~
我就有點受不了了
雙方有情緒的時候,不可能有任何教養效果
孩子聽不進去,成人也只是在發洩情緒
所以能意識到自己情緒來了
避開衝突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我請童童去她的積極暫停區
是一個專屬她情緒的空間,隨她恩去~
不過她不肯!
還是一直嗯嗯嗯~
到最後,我告訴她
「好,那我先去我的休息區,等我好一點我再來找妳」
要離開孩子時,記得留下愛的語言
告訴她,我是去休息
不是拋下妳不管
走到書房,我關上門
童童還在門外崩潰
我在房間調整自己的情緒
明天再跟大家分享我們調節情緒的方法😤
等差不多安定了,外面也沒有崩潰的哭聲了
我知道,是時候了
一打開門,就看到貓的碗噴飛了
旁邊灑了一地的貓飼料
我深呼吸一口氣
假裝看不見,走去童童房間找她
童童看起來情緒平穩了一點
不過是從生氣的哭,變成傷心的哭
她的情緒還沒跑完
我問她需不需要一點時間
她說好,但她想要妮妮陪她🐱
我尊重她的意願,也完成她的願望
走出去把妮妮抱進她房間,
我坐下靜靜的陪著她哭
不過她不太理我,我就問她
「妳想要我在這嗎?」
「我要妮妮」
「好,那妳哭完,我們再來聊聊,我去外面等妳」
說完,我離開她房間
往客廳的路上,又經過那一堆的貓飼料
我心想,等她情緒好了,再邀請她來收吧
大概五分鐘後,童童房間傳來開門聲
我坐在沙發上
等她過來準備來一場充滿愛的對話
結果腳步聲走了三步就停了
接著是「哐啷」「哐啷」「哐啷」的聲音
我非常疑惑地走過去
發現她正用手一顆、一顆的將貓飼料撿回碗裡
我愣在那邊
心裡先是疑惑
我都已經準備好要怎麼引導妳清潔,妳怎麼自己清了?
接著是滿滿的感動
感動阿德勒書中正向教養的故事
竟然會在我眼前上演
太太事後告訴我
原本她在準備當和事佬
結果愛貓如痴的她,看到貓飼料撒了一地
差點衝過去罵她
「為什麼妳要丟貓碗?妳憑什麼這樣對貓咪?生氣就可以丟嗎?都灑出來了,妳給我過清!」
舊的衝突還沒結束就開了一個新戰場
童童的情緒一定再次失控
我也不可能看到她自己善後的畫面
情緒會決定人的行為
想想看,我們有多少次是氣到想摔東西
又有幾次是真的把東西摔出去了
生氣的時候,童童丟了貓碗
當生氣得到完整的發洩後
她主動過來清理善後
如果我因為摔碗就認為童童是個壞孩子
那不就冤枉她其實是會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好孩子
所以我們要關注的不是孩子的負面行為
而是行為背後的情緒
情緒得到抒發,行為自然就改善
當她收完走過來的時候
我蹲下來,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並告訴她
寶貝謝謝妳,為妳自己的行為負責❤️
同時也有6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8萬的網紅蔡佩軒 Ariel Ts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BILINGUAL: 中文 CHINESE 00:00|英文 ENGLISH 25:32 Podcast每週四10點一集 👉https://arieltsai.lnk.to/ArielsWhisper_CH YouTube每週日11點一集👉https://bit.ly/3ucWNiG 今天要來介...
「阿德勒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阿德勒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德勒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德勒書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德勒書 在 蔡佩軒 Ariel Ts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阿德勒書 在 布蘭達&維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阿德勒書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德勒書 在 Re: [心得] 被討厭的勇氣1&2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阿德勒書 在 阿德勒之所以為阿德勒的代表作|《自卑與超越》|文森說書 的評價
- 關於阿德勒書 在 商周出版- 【📖經典套書推薦:#阿德勒心理學 ... 的評價
阿德勒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趙介亭-綠豆爸:靈魂急轉彎#1-你在尋找海洋嗎?
皮克斯的《靈魂急轉彎》真的太值得深聊了,我也在可能幸福學院成立了「聊電影社團」來討論,第一個話題就從「魚的故事」開始吧!
以下包含暴雷內容,如果還沒看過電影的朋友,建議看過電影後再來閱讀。
暴雷開始囉!
在主角喬歷經波折,終於順利登上爵士樂的舞台,進行了一場精彩的演出之後,在酒吧門口卻悵然若失,樂團首席桃樂絲對喬說了這個「魚的故事」。
—
我聽過一個關於魚的故事。
I heard this story about a fish.
一隻小魚遊到老魚旁邊說:
He swims up to this older fish and says,
「我要找到他們說的『海洋』。」
“I’m trying to find this thing they call the ocean.”
「海洋?」老魚說。
“The ocean?” says the older fish.
「你就正在其中呀!」
“That’s what you’re in right now.”
「正在其中?」小魚說,「這是水!」
“This?” says the young fish. “This is water.”
「我要的是海洋!」
“What I want is the ocean.”
—
在電影院裡,其實當下的我並沒有理解為什麼她要說這則故事(因為電影的資訊量太大了)。
離開電影院時,這段故事縈繞在我的腦中,我持續思索著:
「如果我是那隻小魚,我會不會也在找『海洋』呢?我想要找到的海洋是什麼呢?會不會我已經身在其中卻不自覺呢?」
我直覺地聯想到了「幸福」,去年我成立了可能幸福學院,帶領著一群父母夥伴一起學習幸福,究竟是在學習尋找幸福?還是學習感受身在幸福的時刻呢?
於是我想到孫燕姿《我要的幸福》這首歌:
—
夢想 理想 幻想 狂想 妄想
我只想堅持每一步 該走的方向
就算一路上 偶而會沮喪
生活是自己 選擇的衣裳
幸福 我要的幸福 沒有束縛
幸福 我要的幸福 在不遠處
—
歌詞裡的「幸福 我要的幸福 在不遠處」,是不是就像小魚一樣,認為自己還沒有找到。
老魚或許會說:「你已經身在幸福之中了。」
「是嗎?我已經在幸福之中了嗎?」不少父母會疑惑的問我,然後和我分享生活中各種「不幸福」的時刻⋯⋯
孩子不吃飯、不喝水、不穿外套、不起床、不睡覺、不洗澡、不刷牙、不想上學、不想放學、玩具不收、衣服不收、襪子亂丟、書包亂丟、健保卡亂丟、功課不寫、家事不做、碗筷不洗、手足吵架、手足打架、親子吵架、親子打架、一直滑手機、一直看漫畫、一直看小說、耍廢、擺爛、罵髒話、不說話、叛逆、頂嘴、談戀愛、離家出走⋯⋯
「這還只是親子的不幸福時刻,我還沒說跟老公/老婆/公婆的不幸福時刻呢!還沒講我在工作上不爽的事呢!」父母向我吐苦水。
於是我又聯想到了日本阿德勒書系《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在書中的故事:
—
隔壁學校的焚化爐裡發現了一具孩子的屍體,岸見一郎受校長所託,一一打電話給家長,詢問孩子是否平安回到家?
—
岸見一郎在《不教養的勇氣》一書中寫到:
「這天應該有很多家長都在想,即使孩子壞習慣一大堆,不寫作業、不想上學、不愛刷牙,但這些真的一點都不重要,只要孩子好好活著,就值得父母謝天謝地了。」
多數的父母在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不都覺得孩子「健康快樂」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嗎?又是從何時開始,我們不再將孩子「健康快樂」的活著視為幸福了呢?
換個角度來看夫妻關係,我們還記得最初見到對方那股怦然心動的感覺嗎?又是從何時開始,我們對身旁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再感到幸福了呢?
我們要如何不再盲目地追求「海洋」,而忽略了自己早已身處在其中呢?
學會「行動模式 Doing Mode」和「同在模式 Being Mode」的切換,是很重要的關鍵,也是《靈魂急轉彎》裡,喬在回到家後,坐在鋼琴前,將樂譜換成口袋裡看似雜物的那一段(也是讓我飆淚的那一段),而這就留待下一個話題來討論囉!
阿德勒書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心理師【新書宣傳】--『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
02 書名的由來
。
『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是書中某文章的句子,也是我人生經歷的發想
既然不是明星,一舉一動當然不會有人注意,所以與其空想煩惱別人怎麼看,是做對還是做錯,不如認清事實「其實根本沒人看」
誰不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呢,但討好他人太困難了,又常與自己的原則抵觸
不過沒人看也就不用在乎,當然就做自己
。
但是社交互動難免存在,那麼學習社交場合用社交面具就好了,像是超人力霸王一樣,有怪獸時專心投入面具,下場後就做自己。我常在工作或演講後,能源耗盡,也只能做自己--臭臉迎人,躲起來才舒服。
。
這跟阿德勒書裡的「被討厭的勇氣」很像
人的動力主要在「你的目標是什麼」
越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想要什麼,就有動機/根基不被影響,甚至可以影響他人。
讓自己定位的「錨點」很重要,要定在「自己的OO」而不是「別人的XX」
越清楚要什麼並樂於分享,就不會一直孤單下去,甚至全世界都會一起來幫忙。
。
『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希望藉由
1.重新找回對自己的正確評價
2.認識情緒、偶爾任性
3.接受脆弱再勇敢
等三大概念串連所有文章,重新詮釋自在的人生
。
如果你有伴侶/重要他人,還是要在乎他們的看法喔。我是指那些不懂你的人,真的沒啥好在意的。
。
新書封面採用「黃色」,暖色系與各位結緣,不是講計程車的故事喔。109/12/24左右上架。
。
#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新書宣傳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8835?loc=P_0005_002
阿德勒書 在 蔡佩軒 Ariel Ts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BILINGUAL: 中文 CHINESE 00:00|英文 ENGLISH 25:32
Podcast每週四10點一集 👉https://arieltsai.lnk.to/ArielsWhisper_CH
YouTube每週日11點一集👉https://bit.ly/3ucWNiG
今天要來介紹這本全球暢銷多年的書,聽說曾經佔據排行榜冠軍長達158週,真的好厲害!
這本書其實是年輕人與哲學家對話的形式,將心理學三巨頭之一的阿德勒的思想集結成冊。對於如何才能得到幸福,提供了簡單而具體的回答。
很多人都是被書名所吸引,包括我也是,是呀,誰喜歡被討厭呢?誰都喜歡被人喜愛,但不管被別人喜愛或討厭,都不是重點,了解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讓自己生活自在的證據,是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不要害怕被別人討厭,你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節目的最後,送給大家禮物這首歌,感恩每一刻,全世界都是你的夥伴!
《禮物》歌曲收聽:https://youtu.be/mYzEPfabaps
✨
Are you able to celebrate other people’s success? Or do you get jealous and tend to compare yourself to other people who seem to be doing well even when you don’t want to? Do you know that’s a sign of feeling inferior? How do we overcome that?
Sharing some highlights of the first two chapters of “The Courage to Be Disliked” by Ichiro Kishimi and Fumitake Koga. Remember, you are who you decide you are. You are not defined by your past, and how you see yourself and the world is entirely up to yourself. Also, the grass is greener where you water it.
**Song at the end “禮物” (Blessings): https://youtu.be/mYzEPfabaps
----------------------------------------------------------------------------------
秘密計畫終於公佈:我出書了!
✨📕新書《做好自己喜歡的事,就會閃閃發光》✨
Ariel 蔡佩軒的 3 步驟夢想實踐清單
【首刷限量隨書贈:夢想清單記事本】
■ STEP1 談夢想:沒有夢想很正常。不確定自己的夢想,更正常
■ STEP2 寫日記:最糟的都撐過去了。現在,不是最糟的時候
■ STEP3 列清單:堅持不是一個長跑,它是很多一個接一個的短跑
...............................................
📔博客來 (獨家限量親簽版 + 限量夢想記事本)👉https://reurl.cc/AgQQyY
📔博客來👉🏻https://reurl.cc/2bX4Va
📔誠品 (獨家封面版 + 限量夢想記事本)👉🏻https://reurl.cc/9ZMzxx
📔誠品 (獨家封面版)👉🏻https://reurl.cc/E2kKyn
📔MOMO (獨家限量海報版 + 限量夢想記事本)👉🏻https://reurl.cc/9Zjj1O
📔金石堂 (贈限量夢想記事本)👉🏻https://reurl.cc/Gd7kDD
📔墊腳石 (贈限量夢想記事本)👉🏻6/3網路及門市開賣
📔讀冊生活👉🏻https://reurl.cc/Agx1Lp
📔三民👉🏻https://reurl.cc/WE5509
...............................................
📔博客來電子書(首賣二週) ─ 新書上線7折、境好電子書展單書再88折、二書85折👉🏻https://reurl.cc/2bX4Va
...............................................
【海外購書】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實體書店預計7月初可以到貨
📔新加坡、馬來西亞:大眾書店👉🏻https://ppt.cc/fK9FVx
📔香港:香港商務/三聯/中華/誠品/城邦
📔其他:博客來 (海外運送)👉🏻https://tinyurl.com/yegltbc5
📔PChome 全球購物 (103個國家)👉🏻https://global.pchome.com.tw/
------------------------------------------------------
🔔 SUBSCRIBE訂閱: http://bit.ly/ariel_youtube
📸INSTAGRAM: http://bit.ly/ariel_tsai_IG
▶︎Facebook: http://bit.ly/ariel_tsai_FB
▶︎YouTube副頻道: http://bit.ly/2VdVX3A
▶︎小魚家族: http://bit.ly/2j4GMKk
▶︎TikTok: http://vt.tiktok.com/JBNFxy
▶︎抖音: http://bit.ly/2Jb0hPL
▶︎微博: http://bit.ly/2mRyCab
【青春有你2021】歌曲收聽:https://arieltsai.lnk.to/TY2
Ariel首張個人實體專輯【ARIEL】:https://ArielTsai.lnk.to/ARIEL
#Ariel悄悄對你說 #ArielsWhisper #Ariel蔡佩軒

阿德勒書 在 布蘭達&維尼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No.1 N個不再購買的東西
🔸 我們極簡後不再做的10件事 https://youtu.be/0fRjBJ3dF38
🔸 5個沒買過,未來也不會買的物品|https://youtu.be/M6MmiptAhCo
🔸 極不推薦的3個募資產品 https://youtu.be/1-doTxEpURM
🔸 挑戰不穿內衣的簡單生活 https://youtu.be/XqoJcofNPnQ
🍀 No.2 N個可以馬上斷捨離的物品
🔸 10件應該馬上放下的事 https://youtu.be/Q_b6Dkm9VOg
🔸 丟掉物品前先丟掉習性 https://youtu.be/1y0ygDxaSV0
🔸 數位檔案不用整理 https://youtu.be/zTjM6J_Cy4Y
🍀 No.3 N個極簡的好處
🔸 6個不極簡的壞處 https://youtu.be/M680IIUmAlk
🔸 極簡生活可以省下8種錢 https://youtu.be/EboUJxG4MSY
🔸 極簡衣櫃的5個優點 https://youtu.be/qE2lvSZDviE
🔸 極簡後會冒出的10項行為 https://youtu.be/YxXF4EuU6f0
🍀 No.4 我為什麼會成為極簡主義者
🔸 我們跨越了丟東西的K點 https://youtu.be/mAmS4YfyWMk
🔸 我們心中定義的3個極簡人標準 https://youtu.be/ekMl2mc8G20
🔸 不要成為極簡主義者的3個原因 https://youtu.be/l_it7cdLWWc
🍀 No.5 學習如何控制購物欲的N種方法
🔸 想買新物品但舊的還沒壞怎麼辦 https://youtu.be/9yoi6yfu5sA
🔸 6個可以以租代買的物品 https://youtu.be/3OLYkUjg7gc
🔸 極簡生活不能買東西嗎 https://youtu.be/PqpKMY0nnx4
🍀 No.6 我的極簡家開箱Room Tour
🔸 5坪極簡屋HOME TOUR https://youtu.be/avLHT3QuciY
🔸 極簡游牧生活第1站:美式混搭風青旅 ROOM TOUR https://youtu.be/ymvJho5fung
🔸 我們的10分鐘搬家!Moving Tour https://youtu.be/fy0kMoMjXDk
🔸 超適合極簡人的理想生活空間 https://youtu.be/OJ2v62hTvTI
🔸 新極簡生活,入住共居公寓 https://youtu.be/mPxGGXvVExA
🔸 游牧第二站:好像家的旅宿 https://youtu.be/-_voyLm-gFs
🔸 來台中游牧跟想得不太一樣 https://youtu.be/9LEvTS9h3XQ
🍀 No.7 我的極簡穿搭 / 極簡衣櫃
🔸 B&W四季完整穿搭 https://youtu.be/nWmE6VOyC-c
🔸 20歲到70歲都能穿的服裝 https://youtu.be/lOnieFNPVqU
🔸 嚴選5套服裝穿搭,極簡人這麼做 https://youtu.be/OOiZd8FuOjY
🔸 極簡人5分鐘洗晾衣服,兩套衣物很滿足 https://youtu.be/rMTZQD0K-MY
🍀 No. 8 我的極簡包包 / 極簡書桌
🔸 20個我們無法捨棄放下的物品 https://youtu.be/BxfK1dvXZu8
🔸 2020年第一季物品盤點 https://youtu.be/EwobhUTDwcI
🔸 88件物品生活好滿足 https://youtu.be/SNMHpWUfyN0
🍀 No. 9 Muji/Ikea 推薦和不推薦的N個物品
🔸 極簡生活中我們愛用的MUJI產品 https://youtu.be/nYOfpJvFcgc
🍀 No. 10 我的極簡保養流程
🔸 20個我們無法捨棄放下的物品 https://youtu.be/BxfK1dvXZu8
🔸 72件物品生活好滿足 https://youtu.be/Jh3FRw-BUoY
🍀 No. 11 極簡人如何與家人 / 室友共處
🔸 說服家人整理的唯一方法 https://youtu.be/VM0hEX4Aa18
🔸 用阿德勒心理學解決囤積症問題 https://youtu.be/Mf2x7T_X758
🔸 媽媽或家人送的物品,為什麼不敢丟呢? https://youtu.be/3rRD5ARu5bs
🔸 不同世代的極簡人 https://youtu.be/CToucv3CmXQ
🍀 No. 12 邁向極簡生活的N種方法
🔸 看過這集後保證不會再說放下不 https://youtu.be/PSpa12_3Mxw
🔸 一次搞懂「整理很多次」的意義 https://youtu.be/Y42suxp1siQ
🔸 整理了好幾次為何還是亂 https://youtu.be/6_SrRSPZguM
🔸 整理到已經沒東西可以丟了怎麼辦 https://youtu.be/-Adfpej93kk
🍀 No. 13 N種極簡生活的誤解 / 迷思
🔸 對極簡主義者的天大誤解 https://youtu.be/ov085C1usco
🔸 極簡生活好難是因為搞錯方向了 https://youtu.be/w1COGMGndjs
🔸 極簡主義者是不是都沒血沒淚 https://youtu.be/zRHsV5VCiIM
🔸 極簡的全新角度:徹底理解極簡 https://youtu.be/frSAwpRzFWw
🔸 面對質疑,極簡人這麼想 https://youtu.be/hl3u15Pnq8E
生活不用很多物品,只需要精準的物品、空間、生活模式,
我們享受身上只有60個物品、但擁有全世界的無限生活!
最喜歡研究與分享「整理思維、簡單生活、游牧生活」,
如果這些內容能有一點幫助到這個世界,那就太幸福了!
✈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和B&W聊聊更深入的簡單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KLIUBkFPfFa199nJKC2KA/join
無法加入YouTube頻道會員的海外地區朋友往這邊👇
https://www.patreon.com/brendawinnie
✈ 一級極簡人玩家任務 Minimalist Player One 🗝🗝🗝
https://minimalistslife.wixsite.com/wix-winnie/main-mission
✈ 我們的少食練習日記:不被物品綁架,也不被食物綁架ING
https://vocus.cc/true-minimalist-bw/introduce
了解更多的布蘭達&維尼 ✈ https://minimalistslife.wixsite.com/brendawinnie

阿德勒書 在 閱部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課程問卷表單 : https://www.surveycake.com/s/qbXpm
哈囉,各位book們,
一個月一次的Top5系列「閱排行」!
讓大家久等了!!!
這次8月排行榜來自博客來暢銷榜前五名,
主題都是圍繞在人際關係建立和職涯發展相關的書籍
讓我們一起認識有哪些特質會幫助你在職場上發展更順利吧~~
#閱說書 #排行榜 #閱部客 #書單 #TOP5 #人生實用商學院 #吳淡如
刀刀的解憂信箱✉️: [email protected]
成為大會員:https://youtube.com/閱部客/join 🙇🏻🙇🏻
更多閲部客影片:https://goo.gl/YbtPFh 👏👏
:::::::👊上一集!:::::::
《7月熱搜書籍TOP5》
https://youtu.be/iNrAkANq9A8
:::::::👊【更多影片】:::::::
閱說書▊https://goo.gl/28WFVy
學習的知識▊https://goo.gl/hnGHH1
心理學的知識▊https://goo.gl/PsWGn9
大學系列▊https://goo.gl/PrHMMM
徵求BOOK們一起讓閲部客更好,徵求翻譯者!!!
▶️翻譯閲部客:https://goo.gl/NP1hKi
:::::::👊【關於我們】:::::::
我們是閱部客
我們關注「人生x學習」,並樂於分享知識、傳遞價值,
希望讓生活更聰明、生命更精彩!
閱部客靈魂人物:水丰刀
喜歡書、喜歡玩遊戲、喜歡有趣的學習
快來''訂閱''不要錯過我們每日最新內容唷!!!!
👇你今天''閱''了嗎? 👆
訂閱我們►►https://goo.gl/crn2yo
特別感謝以下成為會員的朋友►►https://goo.gl/pZfqoW
:::::::👊【追蹤我們】:::::::
FaceBooK
https://goo.gl/DM279v
Instagram
https://goo.gl/8W3K2S
Lina@
https://lin.ee/KuG63mq
Youtube
https://goo.gl/xDvL6R
Twitter
https://goo.gl/wYJoZU
B站
https://goo.gl/MaZ6iw
微博
https://goo.gl/ehj6gh
知乎
https://goo.gl/Gy3B2q
::::::👊【業務合作】:::::::
請聯絡信箱
yuubuke@gmail.com

阿德勒書 在 阿德勒之所以為阿德勒的代表作|《自卑與超越》|文森說書 的推薦與評價

你聽過《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嗎? 我從朋友口中已經聽過7582遍但我----就是沒看。 可就在這7582次的提醒之下我就在某次逛書局看到一本阿德勒的著作 ... ... <看更多>
阿德勒書 在 商周出版- 【📖經典套書推薦:#阿德勒心理學 ... 的推薦與評價
經典套書推薦:#阿德勒心理學經典套書】 二十世紀最偉大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思想經典套書,精華完整呈現#經典作品一次買齊! ... <看更多>
阿德勒書 在 Re: [心得] 被討厭的勇氣1&2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lindanew (水球好好玩的感覺)》之銘言:
: 例如:稍微研究一下,就可以發現自卑感及卓越,這兩點其實在原學說中,似乎是密不可
: 分的,但在書中似乎被拆開解釋。另外,書中阿德勒的目的論解釋:「人並非受制於過去
: 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其實,這點似乎也與第二集中,家
: 庭排序與性格的解釋有落差。簡單來說,我這外行人看起來會感覺如下:啊你不是說不要
: 被過去設限,那怎麼又提到老大老么會影響性格?
這邊原PO可能有點誤會,個體心理學提到過去性格,是想表達一個人思考的「因」。
例如老大會因為老二出生而感到失寵,進而做出吸引父母的行為,例如偷竊、吵鬧等。
自卑是「因」,偷竊吵鬧是「果」。
我們如果單純改變「果」,那就是叫小孩不要偷竊打架鬧事而已。
但這並不能改變「因」,小孩會去尋找其他方式來證明自己。
支持廢除死刑的人其中一個論點也是如此,我們看到的犯罪只是「果」。
但如果整個社會的「因」沒有解決,問題還是會發生。
所以與其把重點放在「果」,不如好好想想如何改善「因」。
創造出一個比較少犯罪的社會。
所以阿德勒的目的論強調的是從「因」下去做改變,從源頭改變自己目的。
這樣就能夠將原本「家庭的因」改掉,進而結成「良好的果」。
阿德勒是讓一個小孩變好,而不是懲罰小孩,然後讓錯的人繼續重蹈覆轍。
阿德勒講述的是一種未來導向的思考方式。
不受限於過去的經驗,是以一種樂觀勇氣去面對的心理學。
所以他很討厭「宿命論」,因為宿命論者會將失敗原因歸咎於「本來就是這樣」
這些人的口頭禪是:「我知道,但是...」
這個「但是」就是逃避,也就是受限於過去的認知。
所以不管在《被討厭的勇氣》,還是阿德勒自己的著作都會強調一點
過去不等於未來,事情就只是事情本身,你怎麼「認知」才是重點。
我認為「認知」這兩個字,就是阿德勒的精華所在。
阿德勒又稱為勇氣心理學,也就是讓人提起勇氣去面對人生,而非逃避。
但講勇氣很難定義,我自己的結論是「勇氣=認知」。
有勇氣去挑戰的人,就是在「認知」上與別人不同。
選擇逃避的失敗者都是敗在「認知」上頭。
因為認知受限,導致沒有行動的意願,因為認知受限,所以被過去不好的經驗所纏身。
同樣一件事情,有人會覺得再接再厲。有人卻會一蹶不振。
這其中的差異,就是認知。
如果能夠從「認知=勇氣」這點,重新體會阿德勒,相信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你認為可以,就是可以。
改變認知,就可以不再讓自己受限。
阿德勒要說的其實就這麼簡單,也可以說是比較深入探討的哲學雞湯啦。
順手推薦兩本,看完應該就差不多了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https://goo.gl/PJxUxC
《自卑與超越》https://goo.gl/M6JCpP
: 除此之外,我剛好最近有稍微翻了印度靈性導師克里希那穆提的「人生不可不想的事」,
: 他也是用問與答的方式,書中並也提到柏拉圖為蘇格拉底紀錄亦是採取對話的方式。我想
: ,會不會用這種方式了解阿德勒雖然有效率,卻仍然會陷入「用單一角度看世界」的迷思
: 中?
: 不過,還是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如果要總括這兩本書,我想用這句話代表:愛是自立,
: 是成為大人,也正因為如此愛是艱難的。
: 延伸來說,我們不要被過去失敗經驗捆綁,不用被別人的稱讚及批評限制,一個自我中心
: 的人,不是太重視自己,而是不相信及不愛自己。
: 另外,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必須分清楚自己及他人的課題,學習明白信任及信用的
: 差別,學習與這世界連結,為他人貢獻付出,並明白愛是我們存在的意義,試著去愛,並
: 明白看似平淡現下的每一刻都是考驗,都是幸福的確據。
針對「課題」這件事情,我認為有一派哲學更適合談課題。
而且講述的更加清楚明白,那就是「斯多葛學派」。
許多人應該看過這段話:「寧靜禱文」
---
親愛的上帝,請賜給我雅量從容的接受不可改變的事
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應該改變的事
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
---
這就是斯多葛學派的精華重點。
想清楚人生什麼事情是「可以控制的」,什麼事情是「不能控制的」。
人為什麼會煩惱?因為就是想控制自己無法控制的東西。
例如死亡、失戀、疾病、天災、意外事故,這些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
但人遇到變故時候往往會想,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會這樣?我不接受!
這個「我不接受!」就是痛苦煩惱的來源。
家人死亡,一定很難過痛苦,不想接受。
但不想接受又能怎樣?你能夠改變這件事情嗎?能夠讓人死而復生嗎?
不行。
如果無法改變的事情,就是接受。
接受的大前提是,你把「可以控制」跟「不能控制」區分開來。
失戀了,對方不愛你提分手,你很難過。
這邊「不能控制」的事情是什麼?---對方愛不愛你,這件事情誰都無法控制。
電影王牌天神可以做到任何事,就是無法改變人心
所以想要改變人心絕對是徒勞的。
但我們「可以控制」的事情是什麼?
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思考過去兩人相處有什麼問題,想想自己哪裡可以做得更好。
這就是「可以控制」的。
這些你都做到了,對方還是不回頭,那就是「接受」了。
瞧,這不就是「課題分離」?
你自己的課題就是可以控制的事,別人的課題就是無法控制的。
不要將無法控制(別人的課題),攬在自己身上。
再拿「成功」來講
平時有在閱讀、進修的人,肯定會變得更加專業→這是可以控制的
但沒人保證你專業以後,一定能夠賺大錢→這是不可控制的
所以許多人從一開始目標就錯誤了
把目標放在無法控制的事情上,還想求個圓滿。
賺不賺錢→你不能控制
自己變得更專業→你可以控制
區分兩者的差強,就不會陷入錯誤的期待了。
這就是課題的分離。
一個學生努力讀書必然會變得更加進步(可以控制)
努力讀書,不代表可以考試一百分或進入台大(不可控制)
所以把重點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努力讀書)就好。
整天煩惱我能不能考一百分,能不能上好大學,這些都是多慮的。
也是許多人的煩惱來源。如果理解斯多葛的心法,整個人生便會輕鬆許多。
我認為斯多葛的學說,還比阿德勒個體心理學更為強大。
比起阿德勒的課題分離,斯多葛的「可以改變」與「不可改變」更適合現代人
簡單來說就是更好懂,更適用在生活上的營養雞湯。
順手推薦一本神書,必看,送給所有你愛的人。
《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https://goo.gl/YtZFVV
放下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的事物,先安頓好自己的心,才能把人生過好
想徹底改變「認知」,可以從閱讀這本書開始做起。
光閱讀絕對不夠,要從生活中去實踐斯多葛的心法,相信會比阿德勒更有幫助。
身為一個斯多葛學派的信徒,真摯推薦這本書。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2.153.13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28527442.A.FAF.html
這邊還是有點誤會,阿德勒談家庭是談一個人思考的原因,也就是自卑情節。
自卑有分成好的跟壞的,好的自卑感能讓人向上努力,正向思考。
壞的自卑感則會演變成優越情節,自以為是的逃避,變成負面思考。
阿德勒談「未來」的時候,會強調不要因為過去的經驗而退縮。
過去發生的事情,其實都是可以透過自己重新定義的。
這邊類似剩下半杯水,跟還有半杯水的兩種思考方式。
我自己的看法是阿德勒並不認為過去跟未來無關,兩者是有密切關係的。
不過重點在於你怎麼「認知」過去發生的事情,也就是上面半杯水的思考差異。
拿過去經驗來做為逃避的藉口,這就是阿德勒所不願看到的。
所以才會說事情就是事情本身,並沒有好壞,每個人如何「認知」才是重點。
車禍截肢的人,可能不斷告訴自己,因為車禍我受傷了,整個人沒用了。
然後人生陷入泥沼之中,遇到什麼事情都拿車禍做為藉口
「要是沒車禍,我就不會!@#$@!」
「要是沒車禍,我就可以#@%#@%」
阿德勒應該會說:
「截肢只是截肢,並不會影響到我整個人的價值,我還是可以做到其他事情。」
甚至因為截肢,而擁有易於常人的觀察力、耐心,進而更願意去改善社會。
這種只看未來性的樂觀看法,正是被稱為勇氣心理學的原因。
只看未來,過去就過去了。
你的認知要正面,這才是重點。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