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懶人包】什麼是CPTPP?加入對台灣有什麼優勢?
台灣政府在9月22日正式遞件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是我國繼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最重要欲加入的區域合作組織。行政院經貿談判總談判代表暨政務委員鄧振中表示,台灣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身份遞交申請,加入CPTPP是台灣長期經貿戰略的一環。
快速了解》
CPTPP是什麼樣的經濟協定?對台灣產業利弊為何?為何中國也搶的加入?
閱讀更多》
五個問題解答 CPTPP是什麼?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236
#CPTPP #WTO #TPP
#公共電視 #看見更好的未來
#pSharp #新聞實驗室 #公視新聞網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台灣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經貿談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進一步說明:昨晚由駐紐西蘭代表陳克明親自送交申請書至紐西蘭外交貿易部,我國是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名稱加入。
鄧振中表示,「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但在經貿協定方面,我們多年都是用這個名字爭議最少,所以也沿用這個名字。」
另外他也強調,中國在此時提出申請加入CPTPP,是中國有自己的考量,與台灣申請加入,「這兩個案子,沒有直接的關聯」。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030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景氣持續熱絡 美台復談TIFA
時序進入下半年,市場對於通膨的爭論不休,有人認為低估通膨,代表人物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里安(Mohamed El-Erian),有人認為通膨上升是暫時性影響,代表人物聯準會主席包威爾,如新冠疫情緩解、供應鏈瓶頸消除,則通膨僅是暫時性攀升,明年有機會朝聯準會長期目標回落(附註1)。通膨的問題有兩點,第一、短期因素是否會變成長期因素,促使市場預期通膨變得不穩固,第二、就業市場是否回升到足以讓聯準會討論升息。即使我們認同包威爾的說法,這些問題都還要時間來驗證,但我們所能掌握的大原則,是即使開始縮減QE規模或升息,歐美央行政策都還是屬於寬鬆政策(accommodative stance of monetary policy),景氣都還是屬於復甦階段(附註2),若有黑天鵝事件造成股市的動盪,通常金融市場會產生金融緊縮,但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發生這種現象。撇除通膨的問題,接下來7月有幾點觀察事項,如7月初歐美將會公佈採購經理人指標,7月中美國企業將公佈財報,除此之外,美台將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因此,相關產業變化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歐美企業信心調查結果經濟維持熱絡
美國製造業供應鏈管理協會(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簡稱ISM)公佈全美採購經理人指標(Purchasing Managers'Index,簡稱PMI),該協會每次的調查達400家以上的採購經理人,對於新訂單、生產、供應商交貨、就業、存貨等10項問題的看法,指標在50以上的製造業景氣屬於擴張期,若滑落到50以下則屬於收縮期,如圖1所示。而6月PMI指標為60.6,前期為61.2,若以PMI分項因子來看,10個構成項目因子當中,有3項指標走低,整體分析,市場需求強勁,新訂單、新出口訂單與生產維持擴張,雖然供應商交貨速度有改善,但市場原物料、勞動市場仍還是短缺,造成價格指標連續13個月上升,如表1所示。
歐元區經濟以德國為首,而德國IFO經濟研究機構(IFO是Information and Forschung的縮寫)每個月公佈商業氣候指數(IFO Business Climate Index),每次調查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包括製造業、零售業與建築行業等,且企業家數達7000家以上,調查當前與未來6個月經濟情勢的看法,每個月約在25日左右公佈調查結果,而受到經濟逐漸重啟效應,6月指數從99.2上升至101.8,顯示企業對於未來前景看好,如圖2所示。
若美台簽署TIFA有利於台灣OO產業出口
自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美國對全球戰略發生改變,美中關係由「戰略合作」轉向變成「戰略競爭」,並且發動美中貿易戰,原本市場預期台灣是這場美中貿易戰的受害者,但受益於美國的轉單與大陸強化對台灣半導體的下單,使台灣在這場美中貿易戰中反而是受益的,即使2020年全球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國GDP僅成長2.3%、美國GDP甚至負成長3.5%,2020年台灣出口值3,452億美元,其中對中國(含香港)出口1,514億美元,占比44.0%、成長14.6%,對美國出口506億美元,占比14.7%、成長9.3%,使2020年在新冠疫情期間,台灣GDP還是成長3.1%。如圖3、4所示。
以2020年台灣對美國出口505.5億美元分析,與貿易戰前2017年比較成長37.5%,其中電子相關(即機械及電機設備項目)金額約292.5億美元,占比約57.8%,與2017年比較成長59.7%、對美出口前六大傳統產業商品金額約176.8億美元,占比約35%,與2017年比較成長12.1%,如圖5所示。由於美中由「戰略合作」轉向變成「戰略競爭」,未來美國對於電子相關商品的安全性需求增加,如2020年台灣對美國「交換器與路由器」出口較2017年成長195%,加上美台將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台灣企業將陸續回台投資,2020年台灣資本形成較2017年成長20%,來到4.52兆台幣,創下歷史新高。
一旦美台簽署TIFA,雖然電子相關產業受資訊科技協定(ITA)影響關稅趨於零,但由於未來美國對安全性產品需求增加,勢必持續會有轉單的效應,而TIFA對於台灣產業影響較大,如台灣對美國出口相關傳統產業前三大產品。
附註:
有關物價評論可參考「通膨攀升,聯準會為什麼不會「緊」張」一文。
有關復甦階段可參考「經濟循環與股市之關連」一文。
前次介紹的電動車與生技相關題材ETF表現很好,本期將介紹美國大型成長股ETF,該ETF挑選的成份股都是市場中大型企業,且基本面良好的個股。
後續文章,請點入:
https://pse.is/3hhkb3
培養你的全球經濟觀點與ETF養錢術$299。
一天不到10元,每周讓你了解全球重要經濟議題,運用ETF,增加你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