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迎來陣陣的鞭炮聲~
突然有那麼一點節慶的感覺……
大家知道今天是什麼節嗎?😊
今天是鼠年的元宵節~
今年可能沒辦法去人多的燈會賞燈
因為武漢疫情的關係還是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還好早上社區有辦做燈籠的活動
讓他們感受一些元宵節的氣氛💓
然後我和孩子們說了元宵節的故事
發現各地慶祝元宵的方式還滿有趣的
分享給你們,可以說給孩子聽喔😘
【元宵節】
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
象徵著春天的到來,華人傳統會吃元宵、
賞花燈、猜燈謎,以示祝賀。
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
也是春節假期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台灣各地慶祝元宵節的方式(維基百科)
在臺灣,元宵節自古代即為與新春、清明、端午、中元與中秋並列重要傳統民俗節日。
元宵節又稱「元宵暝」,
為上元節夜裡的「迎鼓仔燈」活動。
在早期,有未婚女性在元宵節夜裡,
以偷蔥來討個結婚吉兆的說法。
俗語說:「偷挽蔥,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閩南語發音)。
👉在萬華艋舺
當時日本人的臺灣總督府特許在艋舺龍山寺辦燈會,延伸至今龍山寺仍保有鑽燈腳
(臺羅:nng ting-kha)的信俗。
👉新北市平溪區放天燈
👉臺南市鹽水區的「鹽水蜂炮」
👉臺東縣的炮炸寒單爺
👉澎湖縣的乞龜祈福儀式
👉苗栗縣則有著名「苗栗炮龍」(客家話)
👉外島馬祖列島的元宵擺暝
以上可稱為「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西乞龜、中炸龍、外擺暝」。
另外在新北市野柳「神明淨港」等各地具特色的風俗與豐富的文化資產。
爸爸媽媽們雖然我們沒辦法帶著孩子去體驗
不過也可以透過google照片和孩子一起感受一下
最後一定要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今年新年唯一最大的願望
就是台灣平平安安
我們大家都健健康康的💓💓💓
#好好吃飯好好生活
#我們一起把握當下
閩南語猜燈謎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到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聽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玉茹老師演講「日本年?臺灣年?日治時期臺灣人過年習俗之轉變」,談起日治時代臺灣人如何漸漸接受「元旦」,但又陽奉陰違地偷偷過年。
會後提問:
一、「年年有魚(餘)」、「歲歲蘋(平)安」,顯然都是華語思維下的吉祥話。臺灣人過年傳統吉祥話為何?
就我見過的手抄吉祥話紀錄,吉祥話大多用在嫁娶之類生命禮俗,似乎沒怎麼見過臺灣人如何用吉祥話拜年的文字。有可能臺灣人除了「恭喜發財」之外新春也沒什麼願望了,也有可能太過俚俗口語所以文人懶得紀錄,可以的話希望大家提供資訊。或許到同樣使用閩南語系的福建做田野調查,可以略知一二,不過他們那邊的家鄉話似乎也快完蛋了,可能沒有比台語樂觀。
二、以前過年傳統年夜飯吃什麼?
這類東西《臺灣風俗志》、《民俗臺灣》之類可能有記載,之後翻到再分享。
第三題是我提問的:臺灣日治時代的基督徒過不過農曆年?
由於現在過年固定有假可放,基督徒跟著放假是一定的,但有沒有跟著過年,比如貼春聯、放鞭炮、發紅包、圍爐、走春、喝春酒等等,我並不清楚,不過這些活動應該沒有違背教義才是。但是傳統的過年禮俗,從尾牙拜土地公,接著還有拜好兄弟、地基主、送神、祭祖、接神、祖師爺聖誕、天公生......可以說日日有神拜,基督徒肯定是不來這套了。
所以日治時代的基督徒是否就不過農曆年了呢?我有此一問,其實是從研讀蔡培火日記的經驗來的。蔡培火長達八年的日記,印象中完全沒有提到過年,但是每逢元旦,一定要寫上一寫今年家族狀況,對自己的期許,以及拜訪友人的行程等等;也就是說,蔡培火的「過年」,過的是新曆年。
今天分享的這張圖,便是蔡培火1935年元旦的日記。大致整理了家族成員現況,然後紀錄當日行程是到朋友家「拜正」,與韓石泉一家爬山。最後則禱告今年推行白話字運動能夠順利。
他過新曆年,是他身為知識份子而自覺性走在時代尖端?還是留日期間養成的習慣?或者日治時代的基督徒確實只過新曆年而不過農曆年?還望大家提供資訊。
最後我還有一個問題。據文獻看來,日治時代的臺灣人——尤其是照時令看天吃飯的農漁民——依然習慣過農曆年,在皇民化運動的限制下,頂多是不放鞭炮不貼春聯,但私下照樣吃喝遊玩走春進行過年休閒。那麼日本維新運動時為什麼可以整個社會說改新曆就新曆?
今天聽這場演講,一來是對這個習俗的改變我本來就相當好奇。一則因為我在2月24日(日)下午,也要在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主持一場「超有梗臺灣新文化紀念館元宵猜燈謎大賽」,用問答的方式來讓參加者了解台灣史,所以先到館內探路來著。歡迎大家屆時來搶答拿獎品!
活動:超有梗臺灣新文化紀念館元宵猜燈謎大賽
時間:2月24日(週日)14:00-17:00
地點: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87號(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免費入場,13:30開放入座
閩南語猜燈謎 在 桃園蘆竹張桂綿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淺談元宵節由來:
元宵節活動有悠久歷史,亦稱為上元節、小正月、元夕、小年或燈節,又稱為元宵、元宵節、上元、正月半。
時間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這天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象徵著春天的到來,傳統上會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以示祝賀。
元宵節也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亦是春節假期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中國明朝錢塘瞿佑《雙頭牡丹燈記》:「每歲元夕,於明州張燈五夜。傾城士女,皆得縱觀」。青年男女外出觀燈並趁機結識、相會,所以也有「中國情人節」的別稱。
常見習俗:
華人元宵節延續了初期與燈火相關的習俗,如賞花燈、猜燈謎等習俗見於多個地區。西南地區有燃篝火的習俗。在中國南方語言如閩南語、客家話、馬祖話(福州話)、圍頭話中的「燈」和「丁」諧音,元宵點燈意寓添丁,故客家人、福建、潮汕、臺灣、廣東和香港地區人認為元宵燈即為添丁的佳兆。
元宵此日,人們紛紛掛燈籠。俗稱「開燈」。也有些地方是小孩提燈籠、玩煙花等。除了紙紮燈籠外,有些地區還會用蘿蔔製成蘿蔔燈。
@鬧社火
鬧社火多流行於北方地區,鬧社火除了燃燈火,還有各種民俗表演。
@走橋
元宵走橋的習俗見於各地,又稱踩橋、踏橋、過吉祥橋、走百病、消百病、散百病、消散百病、遣百病、走不病等,祈求健康。廣東佛山將之形容為「行通濟,無贔屭」。寓意走過通濟橋,就會健健康康,不會犯愁。
@偷青
在廣東、台灣農村有偷青的習俗,廣東是偷菜,台灣是偷蔥。未婚女性在元宵節夜裡,以偷青來討個結婚吉兆的說法。
台灣俗語說:「偷挽蔥,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臺灣話發音)。
@迎紫姑
有些地區會在元宵節拜祭紫姑,稱為迎紫姑。
張桂綿粉絲團祝福大家:
元宵節快樂、幸福綿綿、富貴綿綿❤️
#元宵節快樂
#張桂綿就是愛蘆竹
#支持張桂綿幸福綿綿
#支持張桂綿富貴綿綿
#支持張桂綿好運綿綿
#Followme就是愛蘆竹
閩南語猜燈謎 在 臺北市教育局- 母語日系列活動來了~~ 結合元宵節猜燈謎傳統 ... 的推薦與評價
母語日系列活動來了~~ 結合元宵節猜燈謎傳統習俗 ,即日起至2月18日到臺北市本土語文教育資源 ... 閩南語組共取50名、客家語組共取30名、原住民族語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