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學】~ 水痘疫苗
雖然今年疫情變化大,暑假期間爸媽都跟孩子一起關在家防疫;不過轉眼到了入學的時間(還好有正常開學呀⋯⋯淚),最近門診開始有些家長帶著小朋友要來打所謂「入學前的疫苗」了 (應該是被催促快來打,因為入學有檢查吧?)
我每次都會多嘴提一下有沒有考慮要自費接種第二劑的水痘疫苗?雖然偶而還是會被酸說:「丫你一直推疫苗,是不是有抽成呀?」(我只能好好把我的理由說完,並淡淡笑說,那你自己再想想,反正我家的是有打啦。)
會建議打第二劑水痘疫苗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得了水痘很麻煩,最直接的就是小朋友不能去上學 (這一個多月來,大家應該很能體會小朋友不能去上學,對家裡照護人力上是多大的考驗!),而長期的麻煩是:這病毒可能跟著你「一輩子」!(長大後,免疫力下降就可能出現人稱「皮蛇」的帶狀疱疹;而且帶狀疱疹疫苗更貴唷。)
其實你用關鍵字去找一些新聞「水痘、群聚、小學」,就可以看到幾乎每年都有小學群聚的案例 (以2014年疾管署的新聞稿,當年有26起疑似水痘群聚,其中有24起發生於學校,而小學又占了67%);所以在入學前打疫苗的時候,才會苦口婆心又多碎碎唸一下。
當然,也有人會問到,印象中沒得過水痘,那我到底有沒有打過疫苗呀?
如果你是在台灣出生長大,那自2004年起,才開始有公費接種一劑水痘疫苗的政策,而因為水痘疫苗是在一歲接種;基本上,如果你是2003年之前出生的,除非你有自費接種,不然是沒打過水痘疫苗的。
可以看到附圖,如果是13歲以上,沒打過水痘疫苗,則建議接種2劑 (相隔4~8週)。
最後強調一點,不要再保留以前祖父母那輩,看到隔壁鄰居小孩得水痘,就快點把家裡的小朋友帶去「度」一下…一方面是得水痘後,一輩子可能出現的帶狀疱疹;另一方面就是,小朋友感染水痘可能會發燒,得帶去看醫生,除了可能增加感染風險,還要擔心是不是新冠病毒感染!
#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
#MSD公益衛教夥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皮蛇 #皰疹神經痛 頭部或身上有刺痛感,冒出疹子、水皰,有可能是皮蛇(#帶狀皰疹)纏身!皮蛇纏身有什麼症狀?我們訪問了真實案例現身說法,訴說這種疼痛萬分的感覺!什麼族群又該小心呢?讓我們來聽聽宜婷和培樺用道地的台語聊! #台語解說 🔜🔜 #分享給需要的人和長輩知道 #神經嗨嗨台語脫口秀系列 是...
長水痘原因 在 在地人的小兒科醫師_王崑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經歷了史上最漫長的暑假 , 終於要開學了 ! 許多家長一方面開心家裡終於可以恢復清淨 , 一方面也擔心小孩在學校會不會被傳染而生病了。 將心比心,那麼自己的小孩哪些症狀應該在家裡休息呢 ?
評估小朋友是否可以上學主要有兩個層面 :
(1) 是否有傳染力, 怕傳染別的同學, 造成其他家長的擔憂與學校的困擾
(2) 症狀會干擾小朋友學習與上課,也擔心延誤就醫拖到病情
首先, 針對是否會有傳染力的疑問,雖然因為防疫大家都有戴口罩,勤洗手,但是由於小朋友不好掌控,難以維持適當的社交距離,建議家長若出現以下症狀可考慮在家休息或就醫等症狀痊癒。
#發燒 :
- 每天早上建議家長自行量測耳溫或額溫,若發現高於37.5度以上,因為到了學校有可能真的發燒(>38度),而發燒幾乎可以說八九成與感染有關,為避免到學校造成別的同學感染,應先在家觀察或就醫評估,等狀況明朗再決定。
- 無論有無服用退燒藥,退燒時間若尚未超過24小時,都還有可能會再燒起來。建議家長記下最後一次發燒高於38度的時間,距離這個時間有超過24小時以上沒有發燒才可以去上學。
#咳嗽 :
- 正常孩子是不咳嗽的, 除非嗆到氣管。若小朋友在學校不斷出現咳嗽症狀,建議在家休息並就醫評估,畢竟大部分的傳染病都是飛沫傳染,口罩也是有縫隙的,更何況吃飯時也要拿下口罩,每一次的咳嗽都會增加傳染他人的風險。
- 如果小孩出現咳嗽但是幾乎都集中在放學後到起床後1-2小時這段時間,白天在學校完全沒症狀,或是只有跑步運動時才會引發咳嗽,通常是因為過敏性氣管的問題。 雖然不會傳染,但應盡速請醫師評估治療,以免長期的氣管慢性發炎導致未來變成大人型的氣喘。
#鼻涕鼻塞鼻水:
- 即便上學都有戴口罩,小孩打個噴嚏,鼻水弄濕了口罩,更換的過程或是擤鼻涕的動作都會造成飛沫的噴濺。 為避免傳染其他孩子,建議若到了學校還是出現鼻水與噴嚏,就是感冒了,應該就醫將症狀控制下來,否則建議在家休息等待痊癒。 若是拖超過七天或是出現黃稠鼻涕就要擔心是否出現鼻竇炎的併發症。
- 如果鼻涕鼻塞只出現在睡前到起床後1-2小時這段時間,在學校並沒有明顯症狀,原則上比較像過敏性鼻炎,不會傳染其他孩子。 不用特別請假休息但應該請醫師評估給予控制,避免影響孩子的睡眠與學習的專注。
#嘔吐 :
- 若孩子突然發生嘔吐,最常見還是傳染性胃腸炎。 因為嘔吐物內有許多病毒會造成感染,建議先在家休息或就醫,等待症狀消失已可正常進食喝水再去學校。
#腹瀉 :
- 突然出現腹瀉最常見的原因,多半是傳染性胃腸炎。若在學校出現腹瀉,要更換清理小孩弄髒的褲子,或是擦屁股的過程都可能會觸碰到具傳染力的病毒顆粒。為避免傳染其他人,建議在家休息或就醫,待腹瀉改善方可上學。
#皮疹 :
- 家長每天上學前建議自己檢查一下小孩的身體、四肢、特別是手掌與腳掌,若有突然出現皮疹(紅疹或是水泡)的狀況,建議不要上學,應先就醫確認是否具傳染性的腸病毒感染或是水痘,之後再依照相關規定決定何時上學。
#喉嚨痛 :
- 當孩子抱怨喉嚨痛,無論有無發燒,若有看到口腔內有水泡、紅點(考慮腸病毒感染) 或是扁桃腺的化膿 (考慮腺病毒或是A型鏈球菌感染),就建議不要上學,盡速請醫師評估診治。
#眼睛紅癢或疼痛:
- 若孩子出現眼睛紅、眼睛痛/癢、黃眼屎,因為有可能是傳染性結膜炎,建議不要上學應盡速就醫評估處理。
此外,若不考慮傳染力,孩子出現或是抱怨那些症狀會影響學習,應該考慮不要上學呢 ?
#頭痛 :
- 若小孩原本就常常會抱怨頭痛的體質,確定沒有發燒的話,可先考慮給予一次止痛藥物後,看頭痛改善狀況決定是否就醫。若頭痛持續或反覆,且影響孩子上課,建議給醫師評估。
- 若小孩除感冒發燒外不是常常頭痛的體質,卻出現頭痛到哭泣的程度,或是頭痛合併嘔吐、眼睛看到重疊的影像(複視)、四肢的無力或麻木、意識的改變等等神經學症狀,不要上學,應盡速就醫。
- 若不能確定小孩是否真的頭痛,可先在家休息一天,看看孩子是否真的因為頭痛干擾他的日常生活。 若在家蹦蹦跳跳,玩得很開心,看電視打遊戲的小孩,真的有問題的機會比較小。
#腹痛 :
- 如果小孩突然抱怨腹痛,若沒有其他症狀,一定要先詢問最後一次大便是何時 ? 如果當天還沒大便,建議先讓小孩去蹲廁所解便,上出大便後就一切正常,就可以上學通常無大礙。 若上不出來腹痛持續,建議就醫處理。
- 若抱怨腹痛同時出現嘔吐或腹瀉等症狀,無論有無發燒,為避免造成群聚感染及老師處理嘔吐排泄物的困擾,建議在家休息並就醫處理。
- 若小孩抱怨腹痛,程度嚴重到會哭鬧,可直接就醫評估。 若輕微,可先在家休息觀察看看是否真的影響日常生活或食慾。 通常腹痛若是嚴重的問題造成,小孩就無法玩平常有興趣的遊戲,看喜歡的卡通,笑容也會消失,食慾更是不可能很好。 所以,若小孩總是要上學就抱怨腹痛,在家完全看不出來,看過醫師排除嚴重問題後,可能就要考慮是否有上學的壓力了。
#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劇烈咳嗽 :
- 若小孩抱怨呼吸不順、胸悶或是胸痛,多半要擔心肺部跟心臟出問題的可能性,若觀察到小孩日常生活的受到影響,甚至運動能力的下降,呼吸時注意到出現肋骨下肌肉的凹陷,應盡速就醫,以免在學校發生危險。
- 若小孩每次咳嗽都連續多聲且劇烈,無論有無痰音,都一定會干擾自己跟同學上課,應在家休息並就醫請醫師診治。
長水痘原因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Delta變種病毒:攻擊不分年齡。它可以更年輕、更快、更重症,而且年輕人一樣死亡率高:為什麼?》—紐約時報
一名 28 歲的患者在密蘇里州斯普林菲爾德的 CoxHealth 醫療中心,死於 Covid-19。
此外,上週一名 21 歲的大學生,也住進了重症加護病房。
現在在美國醫院的許多 Covid-19 患者不僅包括沒有接種疫苗的人,還有許多年輕人,他們大多還不到 50 歲。
這與去年大流行首次爆發時,住院及加護病房幾乎都是體弱多病的老年患者,形成鮮明對比。
在路易斯安那州,即使沒有任何嚴重疾病的年輕人也來到急診室,而且病危。
目前尚無研究追蹤報告他們為什麼染疫。
在全美國 Covid -19高確診熱點地區工作的醫生說,他們醫院裡的病人和去年看到的病人不一樣。幾乎不是未接種疫苗,或是往往更年輕,很多在 20 多歲或 30 多歲之間:而且他們似乎比去年的年輕患者病情更重,惡化得更快。
醫生們創造了一個新詞來描述他們:“更年輕、更病重、更快。”
許多治療他們的醫生懷疑冠狀病毒的Delta變種攻擊的對象年輕化。
目前Delta 病毒已佔全美國新感染的 80% 以上。
在少數其他國家進行的研究,Delta 變種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但沒有明確的數據這種新變種對年輕人更糟。
一些專家認為,患者人口統計數據的年輕化趨勢完全是由於年輕人群體的疫苗接種率太低所致。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截至週日,超過 80% 的 65 至 74 歲美國人接種了疫苗,而 18 至 39 歲的美國人中,接種率只有不到一半。
疫苗對感染包括 Delta 在內的任何病毒變種後免於嚴重疾病和死亡都非常有效。全美國絕大多數住院患者(大約 97%),皆未接種疫苗。
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兒科和微生物學副教授亞當·拉特納 (Adam Ratner) 博士談到 Delta 變種時說:“我認為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證據它是否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他補充說:“這可能是年輕人的行為上的差異——包括美國正在解封。他們是敞開的面對病毒,沒有口罩,沒有疫苗接種,沒有社交距離,這與一年或 15、16 個月前不同。” .
但最近 Delta 變種給科學家帶來了一系列令人不快的驚訝,關於該變體的毒力和引起更嚴重疾病的問題,正變得更加緊迫。
美國疾控中心《紐約時報》上週獲得的文件將 Delta 變體描述為與水痘一樣具有傳染性,並稱它“可能導致比 Alpha 或原始菌株更嚴重的疾病。”
根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數據,去年至今年1 月底,65 歲及以上的人佔所有住院患者的一半,而 50 歲以下的成年人佔 22%。
現在,老年人僅佔住院患者的四分之一多一點,而 18 至 49 歲的患者佔 41%。
“這種病毒在這個年齡段的情況有所不同,”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魯日聖母湖地區醫療中心首席醫療官凱瑟琳·奧尼爾博士說。“我們總是看到一些我們剛剛說過的年輕人人,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過去這種情況很少見。現在我們看到年輕重症患者更常見了。”
“我認為這是一種新的 Covid,”她補充道。
阿肯色大學醫學部校長 Cam Patterson 博士表示,去年冬季入住 UAMS 醫療中心的患者平均年齡為 60 歲;現在,它是 40。
“我們的感覺是,年輕、健康的人比去年更容易感染 Delta 變體,”帕特森博士說。
5 月 1 日在美國大學醫院發現了第一例 Delta 變異病例,到 6 月 17 日,幾乎所有感染都是由該變種引起的。
帕特森博士說:“我們看到的向年輕患者和更快生病的人的轉變幾乎恰好與 Delta 在阿肯色州的出現相吻合。” “這對我們來說就像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疾病。”
33 歲的唐納德·麥卡沃伊 (Donald McAvoy) 是一位名叫 Frue 的健美運動員,在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經營一家健身房,他沒有接種 Covid 疫苗,因為他認為這種病毒只會影響有健康問題的老年人。
但到了 6 月底,他開始流鼻涕,他認為是感冒或過敏。他的女朋友堅持要他接受冠狀病毒檢測,結果呈現陽性,他帶著一個叫做脈搏血氧儀的小裝置被送回家,用來監測他的血氧水平。
幾天之內,他的病情很快惡化,癱倒在臥室的地板上。他的血氧處於最低點:56。正常讀數為 95 或更高。
在 Baptist Medical Center Beaches,他先送醫吸氧最後送進重症加護病房,在那裡他住了 11 天,他形容這是“我一生經歷過的最可怕的事情,不僅是身體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他的醫生告訴麥卡沃伊先生,他感染了Delta變種。
他於 7 月 8 日出院,繼續靠著氧氣罐過日子。他已經減掉了 25 磅,並被警告說需要四到六週的休息和呼吸治療,才能恢復工作。而他擔心,時間可能會更長。
“現在這更像是一種機會均等的病毒,”拉斯維加斯大學醫學中心重症監護室主任安吉·洪斯伯格博士說。
在大流行的早期,患者會在出現症狀後在家中待一兩週後才進入醫院。在需要插管或重症監護之前,他們通常會在普通地板上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
洪斯伯格博士說,像麥卡沃伊先生一樣,她的年輕患者生病的速度要快得多。 “我懷疑 Delta 變種確實有所不同,”她說。
在密蘇里州斯普林菲爾德,擁有 500 個床位的醫院 CoxHealth 的重症主任特倫斯·庫爾特博士說,該醫院的 Covid-19 患者比上一波感染者更年輕、病情更重。
“他們在第一輪認為年輕患者和孩子不會被感染,甚至不知道他們患有它或患有輕度疾病,”庫爾特博士說。 “對於 Delta 變體,它改變了一切。毫無疑問,它比原始變種嚴重得多。”
過去許多住院患者都有潛在的健康狀況,如糖尿病、肥胖症或高血壓,這些都是嚴重疾病的危險因素。
但今年所有的年輕患者沒有這些危險因素。
“這才是真正讓我害怕的地方,”他說。 “它正在打擊年輕健康的人,你不認為自己對這種疾病有如此糟糕的反應。因此忽略,不打疫苗。而事實上,年輕患者通常需要長時間的康復,有些人還會有持久的肺損傷。
在美國Delta 變種病毒是一個較新的醫療經驗,關於它的科學及醫療證據仍在積累。專家同意,它更具傳染性。一些研究發現,被感染的人即使已經施打兩劑疫苗可能會在呼吸道中大量攜帶這種變異。
一些研究人員建議,這種變種也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發表在《柳刺胳針》醫學雜誌上的蘇格蘭研究,今年春季Covid 病例Delta 已成蘇格蘭主要毒株。
與感染早期 Alpha 變體(英國變種)的患者相比,Delta患者住院風險幾乎是其兩倍。作者說:患者也更年輕,原因是因為他們在各國皆排在最後一輪才接種疫苗。
在一項已發布但尚未經過同行評審的初步研究中,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與感染其他變種的患者相比,患有 Delta 變種的患者進入重症加護病房的風險幾乎是其四倍。 Delta 變種的患者死亡的風險,是Alpha變種的兩倍。
即將發表在《刺胳針》醫學雜誌上的新加坡研究得出的結論是,Delta 患者更需要氧氣、更需要重症加護病房。他們死亡的機率也更高。
印度的一項研究也已發佈在網上但尚未經過同行評審,該研究發現,在研究印度第二波感染中,當 Delta 變種占主導地位時,患者面臨更大的死亡風險,尤其是 45 歲以下的患者。
一些專家表示更大的病毒力可能只是 Delta 變體更具傳染性的結果。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被感染,重症患者的絕對數量必然會增加,即使該變種本身不會導致比以前版本的病毒更嚴重的疾病。
“我沒有看到證據表明 Delta 有選擇地針對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貝勒醫學院國家熱帶醫學院院長彼得·霍特茲博士說。 “我的印象是Delta病毒的傳染性非常強,任何未接種疫苗的人都會被捲入其中,包括年輕人。”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3/health/covid-young-adults-sicker.html?referringSource=articleShare
長水痘原因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皮蛇 #皰疹神經痛 頭部或身上有刺痛感,冒出疹子、水皰,有可能是皮蛇(#帶狀皰疹)纏身!皮蛇纏身有什麼症狀?我們訪問了真實案例現身說法,訴說這種疼痛萬分的感覺!什麼族群又該小心呢?讓我們來聽聽宜婷和培樺用道地的台語聊! #台語解說 🔜🔜 #分享給需要的人和長輩知道
#神經嗨嗨台語脫口秀系列 是神經很有事團隊為了,以台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開發的系列影片,我們希望透過全台語解說,大字幕,放慢解說速度,這些細節的調整,將重要的身心健康價值,傳遞給需要的長輩和您,期待你的支持!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什麼是皰疹後神經痛?
🔸真實案例現身說法!
🔸皮蛇發病原因!
🔸皮蛇期間注意事項
#影片大綱
🔸為什麼會長皮蛇 - 曾感染水痘,復原後病毒潛藏身體,抵抗力較差時發作。免疫力低下,如50歲以上、三高、癌症、營養不良、 壓力大者應特別小心。
🔸訪問真實案例 - 長皮蛇之經歷
🔸皮蛇的症狀 - 皮膚無表徵,但出現不適→長疹子、水皰→膿皰、結痂;有些人皮膚痊癒後仍感疼痛,此即「皰疹後神經痛」,為避免皰疹後神經痛,建議懷疑患有帶狀皰疹時儘快看醫生。
🔸長皮蛇的注意事項 - 避免傷口感染及刺激性食物(炸物、酒精、辛辣)、冰敷、多休息、多補充維他命,50歲以上可考慮施打皰疹疫苗。
🔸皮蛇長一圈會致命? 一般來說只會長單側,除非抵抗力極差,才有可能會長一圈。
主講 :賴宜婷。王培樺
內容腳本 :賴宜婷。王培樺。楊筱薇。汪俐彣
導演:汪雅惠。楊筱薇。汪俐彣
後製剪輯:汪俐彣。謝劭玟。 鄭淳予。 賴通䇇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台語 #神經嗨嗨 #神經科 #腦神經科 #水痘 #疹子 #水皰 #針刺感 #火燒感 #皰疹後神經痛 #皰疹疫苗 #免疫力下降 #三高 #壓力大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長水痘原因 在 出過就免疫了?破解水痘五大迷思| 感染科 - 元氣網 的相關結果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及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水痘痊癒不代表終身免疫,其水痘病毒(VZV)會終生潛伏體內保持休眠狀態,一旦免疫力下降,就會 ... ... <看更多>
長水痘原因 在 水痘十大須知 - 皮膚科王修含醫師 的相關結果
水痘 最好發於秋冬及早春,此疾病之致病原為「水痘帶狀皰疹(帶狀疱疹)病毒」,簡稱「水痘病毒」(Herpesvirus 3, 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這種病毒對溫度非常敏感,在 ... ... <看更多>
長水痘原因 在 關於水痘的9大問答 - 親子天下 的相關結果
水痘 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感染者通常有發燒、發癢的紅疹等症狀。水痘是藉由咳嗽或打噴嚏在空氣中傳播,也可以經由觸摸或吸入來自水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