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假設」,鎖定目標不失焦
PDCA系統運轉的越快,就能夠越早抵達設定的目標。實踐假設,並反覆檢視,調整,用開車來形容的話就好比「風險駕駛」藉由精確度極高的假設避免重大事故,同時把油門踩到底。使用這套方法,自然可以盡速抵達目標。
換句話說,若你想讓PDCA系統快速運轉,就非得提升假設的精確度不可。而這個假設的一精確度,全都建立在「因數分解」上。具體來說,就是要逐一列出構成「目標」和「現況」的因素。說到「因數分解」,文組出身的讀者也許會感到排斥,但原則上其概念和「邏輯樹狀圖」大致相同。
假設,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個完美的上司」,那麼你該做的並不是立刻尋求「如何成為完美上司」的解決方案,而該先運用因數分解試著分析「什麼樣的上司算完美?」。例如,以我個人一|的解析,「完美上司」大致具備「個人魅力」和「商務魅力」兩大特質。
針對「商務魅力」,還能再細分為「領導能力」,「人脈」,「個人能力」,「應對能力」或「遠見」等元素。於是,你就會找出「要擁有領導能力需要做什麼?」,「想拓展人脈該怎麼辦?」等問題。」
「有關於財富與時間的話題。將會拆解成以下三個條目進一步探討:
1、投資財富與時間
2、浪費財富與時間
3、消費財富與時間
這三項的文字內容看似相近,但三者所包含的意義卻是天差地遠。接下來,我想試著向各位解釋這些條目有哪些具體差異。
首先是條目一,之所以使用「投資」這個詞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的時間和財富經「過運用以後,報酬率提升的可能性非常高。
相反地,自己耗費掉的財富或時間很有可能會讓報酬率下降的情況,就屬於第二項的「浪費」。至於「消費」,則是介於投資與浪費之間的中立地帶。
就金錢的角度看來,人們在買了什麼東西之後,經常會根據個人判斷衡量「損益」「得失」。這點對於時間也一樣,例如看完電影之後人們常會以「白費時間」,「浪費」,又或者是一「這段時間真是愉快」,「它改變了我的人生觀」等話語,給予這部電影評價。換句話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是懂得衡量風險和報酬率的。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一旦在這個習慣當中過度聚焦於「錢」,一定就會有人出現排斥反應。
但如果把焦點放在「時間」上,討論就能順其自然地進行下去。正如同我不斷在提醒各位的一樣,時間和財富對於我們而言,是種雙向持續交換且活躍於人生舞台上的重要資本,因此還是得妥善權衡兩者的平衡才是。
「這樣好像死要錢的人,總覺得很討厭。」「滿腦子都在想錢,真的很無趣。」
我知道很多人會被這種負面情緒束縛,結果始終不願意面對財富的問題。但我認為,這些都不過是漫畫或動畫裡出現的「有錢人」形象,被誇大渲染後植入在世人腦海裡的刻板印象,何況真正死要錢之人的骯髒撈錢手段程度絕對超乎你的想像。這種人由於不會受到身邊的人信賴,縱使再富有也難以長久維持。」
「將個人資產分成以上三類之後,接著就要以投資組合的方式妥善管理。順帶一提,理財規劃人員在替客戶制定理財計畫時常常使用這套方法,它又被稱作「替財富上色的程序」。接下來,我也來說明什麼是「時間投資組合」吧。
時間投資組合,會依照睡眠,工作,自我啟發等時間區塊,反省自己一天或一週以來的時間規劃。
有趣的是,藉由改變時間投資組合的構造,就能夠增加/減少資產,或是提升/降低個人在一各方面的表現。
比方說,把睡眠時間歸零增加工作時間,這麼一來收入很有可能在短期內增加。然而,熬夜導致隔天專注力顯著下降的結果,可以想見工作效率將大幅下滑,從中長期來看甚至會造成健康狀況的惡化,產生負面影響。
睡眠,堪稱是財富投資組合當中的「流動性資金」或「保障資金」,一旦把這類資金歸零,全數挪用為獲利資金進行投資,雖然也許可以在段時間內獲得極高的報酬率。然而,就如同金融「市場不振之際,投資人就得背負極高風險一般,一旦過度壓縮睡眠時間,身體狀況就會變得很不健全,稍有不慎就可能賠掉健康。」
「運用複利的優點在於「時間越久效益越高」,許多懂賺錢的人從年輕時就開始腳踏實地存錢,並自人生早期就積極運用複利的效果。因為他們十分清楚運用複利的優勢。當一筆龐大資金一到手,你該做的不是把它花掉,而是投入複利運用,這才是替自己的未來增加儲蓄的捷徑。
這套運用複利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複利運用的基礎概念是「資本越多,利益越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要說是「運用時間越長,複利的成效越高」也沒錯。就這個層面而言,財富與時間密不可分,兩者應該放在一起思考。
畢竟盡早積極投資工作中用得到的知識,技術,信用(品牌)等,將直接影響工作或財富人力資本,它必定能替自己帶來壓倒性的優勢。若「以複利來思考人生」,便知道即使是二十多歲一剛開始賺錢也不該停下腳步,持續投入大量時間,累積人力資本,接著再運用累積起來的人力資「本創造更多人力資本-這就是運用複利的模範。」
「一般人總覺得「有錢人都是鐵公雞」。以我用私人銀行經理人,創業者身分和許多有錢人來往的經驗而言,我重新體會到這類評價與大眾媒體營造的刻板印象非常類似。
現實中的有錢人,其實多具有強烈的互利互惠精神。這群人不但懂得照顧別人,也非常熱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越是有錢的人,具備的奉獻精神就越多,這就是我對富裕階層最深刻且直接的印象。
正因為這群人平時都以互利互惠的態度對待身邊所有人,內心抱持「此恩必報」想法者當然也與日俱增,因此碰上能夠把自己從商業危機中解救出來的好人,或是得到可遇不可求的投資機一會等「好事」自然會降臨。
對有錢人而言,這一切也許可以用「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就輕易交代過去,但以我個人的觀察,大部分的有錢人都是「能夠招來好運的人」。換句話說,他們施予別人的恩情,最終全都會回到自己的身上。
若忠於實踐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的概念,目光難免會離不開帳面上的數字,但我總認為真要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心理層面的因素也會成為重要的原動力來源。
我個人也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一直以來,我總是非常珍惜和各界人士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我與過去遇見的所有人,長年以來幾乎都維持著良好的互動。例如前些日子,高中時期在補一智班認識的朋友才剛來找我商量專業執照的問題;小時候住在同社區的好友,如今也跟我建立起探討商務的夥伴關係。這種話由自己來說可能有點奇怪,不過正是多虧有這麼多人的照顧,才能成就現在的我。
這點在商務方面也一樣,創業第二年,由於公司正式上了軌道,那段期間我們真的非常需要資金周轉。那時恰好出現幾位願意給我們遠高於當時公司實質能力評價的天使投資人,挹注合計1億日圓(約二千八百萬台幣)的投資金額。
當時公司每個月能否達到百萬業績都很難說,然而那五位投資人連財務報表都沒看,只對我一說了一句:「既然是富田,應該不會有問題吧。」就答應調集資金交由公司運用。」
「打造「個人品牌」,能變現又有好感度
「只要把工作交給這個人,保證可以帶來豐碩的成果。」若他人以這樣的眼光看你,這就是你信用的基礎。
包括公司支付薪水這件事,大致上也可以視為公司對於該員工能力的信任。向銀行借貸的時候也一樣。正如同信用貸款一詞所示,金融機構會判斷「此人賺錢的能力大概有多少」,進而出借貸款給請者。
換句話說,在強化能力的同時累積個人信用,不僅能保障工作,還可以向銀行周轉資金。這種正向循環就有助於替自己建構賺錢的能力。
與人交流的過程當中逐步建立起來的信用,實際上是可以兌換成現金的。也許有些人會對「把情感方面的交流換算成金錢」感到反感,但若換個說法把信用視為「個人品牌」,你應該就」比較能接受了吧。
如果「我們公司是東大畢業生佔總員工數兩成,擁有許多優秀人才的企業」這點,是企業品牌形象的一部分,那就表示型塑企業品牌的每一名東大畢業生,也同樣具備獨自的品牌。而品牌的價值,取決於每個人一路奮鬥過來的軌跡,也就是各自的背景。就以上的例子而言,「東大畢「業」正是構成個人品牌的背景之一。
正是你至今一路奮鬥過來遇見的人們,給予自己的評價逐漸累積而形成了「信用」(品牌)。大學同班同學或從前在職場上共事的所有人,他們如何評價你,如何向別人介紹你,在一切都可透過社群網站視覺化的當今社會之中,其重要性已不可同日而語。雖說沒有必要過度刻意「接近或顧慮到其他人,但和周圍建立良好關係,提升他人對自己的信任仍顯得相當重要。即便是一從這樣的層面來看,人的信用依然取決於過往的經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183
長期關係但不排斥短期 在 Rouya動物溝通-毛小孩悄悄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你對活著感到絕望,身體會幫著你快速走向死亡。
尼莫的故事很長,近四千字,距離我們溝通的日子已快滿月了,多次想要來記錄下來,又矛盾的想再等等看尼莫的新消息,好想看看這孩子還會展現什麼樣的奇蹟,我滿懷期待的等待。
https://imrouya.pixnet.net/blog/post/405514367
尼莫的乾媽是我學生,他私訊我的那天早上尼莫去急診。一年多前爸爸突然離世後牠的身體開始明顯走下坡,從原本的健康到眾多病症纏身長期用藥,連關節也退化到不能自如行走,更在一個月內衰弱到了無生氣;乾媽說以前的尼莫是充滿明星架式、很愛出風頭很自信的孩子,看著他到現在幾乎躺著不動、尿失禁、聽不見,心裡的難受無法言喻。醫師很有耐心地做了各種檢查想找原因,直到因為忽然癱倒在地送去急診,才委婉請媽媽別再花錢做相同的檢查了,尼莫很可能不行了,要做好牠隨時離開的心理準備。
動物溝通能創造奇蹟嗎?我和乾媽達到共識,身體找不到原因那我們就從心裡找找看吧!抱持著不確定尼莫的心裡到底有沒有結的想法開始了這場溝通,然後就是一連串奇蹟的開始。
-
連結上尼莫,全身力氣像被抽乾的無力感瞬間湧上,後腦勺燥熱、膝蓋疼痛,每一次的呼吸都彷彿在消耗牠的生命力,好累好累好累,累得抬不起頭。和牠打招呼、解釋是媽媽想找你說說話,尼莫很緩慢的回應「恩…可是要聊什麼?」沒有排斥,但充滿不解。『媽媽想和你聊聊你的想法呀,想知道你最近還好嗎?她好愛好愛你哦。』「你就跟他說我很好。」感覺得出來尼莫腦袋轉很快,是個聰明的孩子,但也明顯發現到一堵牆在我們之間,牠沒有想要進一步的意思。
『但乾媽有跟我說,你的身體最近不太好,大家都好關心你,想跟你說說話。』「可是一直去看醫生也沒用了,反正都一樣。」牠煩悶、不耐,覺得多說什麼都沒有意義,想隨意地打發我。試著感覺那堵牆,與其說是把我擋在外頭,不如說這堵牆在保護他,牆的後面脆弱又絕望,堅固到我認為不是短期能搭好的保護牆。「牠自我保護的部分,以前我們都以為牠是個傻大個,但後來發現其實牠什麼事都往肚裡吞,甚至媽媽哪裡痛,牠就也會跟著痛,就像在幫忙分擔似的。」乾媽這麼說。
『媽媽想跟你聊聊爸爸的事情,你願意嗎?』我給牠看爸爸的照片,那是張跟爸爸一起玩耍的照片。「為什麼要聊?」牠毫不避諱露出強烈的防備感。『因為媽媽想好好跟你解釋爸爸的事情,也想聽聽你的想法。』頓了幾秒,尼莫給我看個畫面,媽媽抱著牠大哭,尼莫很穩的坐著,面無表情,感覺牠是堅定有力的,可是有種說不上來的違和感,我感覺不到那份堅定有力是僅於外表還是內外一致,但又能確定尼莫覺得自己是媽媽很重要的依靠,牠以此為榮。
乾媽又說到「自從兩週前媽媽告訴牠爸爸其實離世了,並不是去上班才沒回家,過沒幾天他就倒下來了,對什麼都不理不睬。」原來如此,我想確認尼莫對於爸爸沒有回家的認知。『爸爸她好久沒回家了,你覺得爸爸去哪裡了呢?』「他不會再回來了,大家都這樣講。」牠仍然冷漠的語調。『對,爸爸他離世了,也就是死亡了。你知道死亡嗎?身體出了些狀況所以離開肉體,靈魂也離開了這個世界。』「我知道死亡,但不應該這樣子!不對啊!爸爸他沒有生病啊!」我感覺到強烈的憤怒,不能接受好端端的爸爸就這樣很突然的被宣告死亡、不會再回來。乾媽說爸爸是心肌梗塞死亡的,一切真的非常突然。
『可能是平常沒有發現身體出了問題,這是誰也沒有辦法控制的,但爸爸他還是好愛你,從來都沒有變過,你知道這件事嗎?』我試著勾起尼莫連結著爸爸的那份柔軟。「我不知道,我想要他自己跟我說,他都說我很棒。」畫面裡爸爸正在摸尼莫的頭,大力地稱讚牠,感覺爸爸對牠寵溺但也嚴格,被肯定是無比的榮耀與滿足,同時我也感覺到尼莫心底更深的想法「爸爸很需要我才對,怎麼突然就這樣不需要了?!」以及給我感覺大家似乎很避諱談到爸爸,好像大家都再也不需要爸爸了,牠很不開心、憤怒、難以接受。
聊到這裡,我可以確定這孩子的心結真的很深,也隱約感覺到身體狀況跟牠的心結有很大的關係。「跟媽媽說不用為了我忙了,沒關係了啦…」很快的又感覺到尼莫的退縮,心如止水的絕望。『但媽媽她好想幫忙你,讓你感覺舒服一點,就像你也想幫忙媽媽那樣,你希望媽媽好一點對吧?』「恩…我希望他快樂,但我好像做不到了…」沒有希望、沒有動力,牠也給我感覺媽媽封閉了自己的心。
「跟牠說牠絕對做得到,因為只要牠開心就會健康不容易憂鬱,媽媽就很開心。」乾媽幫忙轉述媽媽的想法。但我看見媽媽跟尼莫一起陷在泥沼裡,很深很深,看不到希望,而尼莫是媽媽的浮木,牠支撐媽媽活著。「我不知道…我可能真的快要沒辦法了。」感覺這根浮木很快連自己也撐不下去了,身體和一切條件都失去繼續活著的鬥志。
我們的溝通走進了死胡同,一邊想依靠對方,另一邊苟延殘喘的封閉自己。到底問題出在哪?乾媽也發現到了這個僵局,向我請教該怎麼辦;我說,以溝通師的角度我不會擅自介入,但我會想建議媽媽先正視自己的感受、正視自己怎麼了,才有機會更靠近尼莫的心。人類沒有改變,動物沒有機會改變,永遠都是如此,畢竟這些動物夥伴終究是依附著人類生活。媽媽逃避,尼莫也只能跟著逃避。「可不可以告訴牠,爸爸需要牠陪媽媽,媽媽也需要牠成為她活下去的動力?」我想牠曾經很努力嘗試過幫助媽媽,尼莫給我感覺被寄以眾望,是媽媽的心靈寄託,但當牠發現自己再也做不到讓媽媽更好,好沮喪、絕望,那些期望壓得牠喘不過氣。
『如果可以,我更希望讓牠知道媽媽也可以讓牠依靠,你們覺得呢?』這句話是跟媽媽說的,以心理學的角度,我想嘗試看看有沒有機會讓浮木不需要再獨自硬撐著,我想讓牠發現到其實自己可以安心靠岸。
在媽媽的同意下,我跟尼莫說『媽媽她也很想成為你的依靠,想讓你依賴她。你不用很努力勉強自己變得可靠也沒有關係,因為媽媽、哥哥都是你很重要的家人,他們也想要好好支持你。』「可是他們自己就有很多事要忙了…」尼莫的語氣裡有點慌張,好像突然有人把個意外的大禮放到面前,不知所措,但感覺到尼莫些許的鬆動。同時也給我看媽媽跟哥哥手忙腳亂的匆忙模樣,似乎對很多事都搞不定。乾媽說可以理解尼莫說的,畢竟以前都是由爸爸來計畫規劃大小事,媽媽哥哥這一年多來也都在摸索家裡頭的零零總總。
『那你想聊聊你的身體嗎?乾媽有說你最近身體不太好。』「對啊,反正也沒有需要使用身體的時候了。」尼莫的語氣變得有點不同,不再完全平靜,而是帶有些失落、不以為意。這是好事,牠開始展露情緒了。但我也很訝異聽到牠這麼說,感覺是反正也沒有什麼時機需要使用他的肌肉、關節,覺得就算身體好也無處可用、沒有機會使用、沒差、無所謂,沒有必要維持活動力。很好,我想又找到一個關鍵了。
「爸爸離開後牠真的幾乎沒有出去活動散步,以前都是爸爸帶他去的,爸爸是主要照顧者,而媽媽她也沒有意識到要持續去做,因為畢竟不是她熟悉的事情。」乾媽解釋到。後來媽媽跟尼莫說好,要用推車帶牠出去散步、接近大自然,也把牠最愛的飛盤拿出來,重新用另外一種方式安排生活。我感覺尼莫好開心媽媽有這樣的想法,儘管還是擔心著媽媽會不會垮掉,不確定該不該期待的掙扎心情。乾媽說「媽媽說可以的,不只是期待媽媽會做到,而是他們一起做,這樣做的時候就感覺爸爸是在跟他們一起做著同樣的事情,用爸爸還在的時候那樣的心情來繼續生活。」
「可以的話,我也想告訴爸爸他是最棒的!」
最後尼莫這麼跟我說,
感覺到牠對擁有這樣的爸爸充滿驕傲!
-
聊完天的當晚,媽媽就承諾牠隔天下班要和乾媽一起帶牠去散步,說完後看牠眼睛瞬間發亮,「媽媽說隔天早上有開始願意自己吃一點東西(在這之前好幾天都躺著不吃飯了),快五點牠一直看著門口,而且出門前尿了很多尿,在推車上都沒有尿下去(已經頻繁無控制的尿失禁好常一段日子了)。當晚甚至在媽媽更換尿布墊時有試圖坐起來移動屁股,不像之前一動也不動!」在這一個月乾媽陸續帶來了尼莫的好消息,每每讓我感動到鼻酸,覺得這孩子怎麼那麼棒啦…😭
#溝通後第二天 乾媽說去看尼莫的時候,牠一副神采奕奕的樣子,自己吃點心不用再別人手餵,「在推車裡牠幾次都試著坐起身又趴下去呢!」對尼莫來說根本是超大的進步呀!
#溝通後第三天 是個週日,我又收到個驚人的影片,乾媽叫我扶好下巴再點開來看,尼莫開始自己走路了!!!我的天啊!!!牠好努力往前走著,帶著好奇嗅聞探索,看得出來牠充滿活力,沒人會曉得三天前的好長一段日子牠是躺在床上動也不動的狀態。影片裡還聽到乾媽的驚呼聲,我真的是感動到哭出來😭
#溝通後二十天 到獸醫院回診,乾媽跟我說醫生被尼莫嚇傻了,牠大搖大擺自己走進診間,連護士都認不出來,畢竟當時急診醫生說牠很可能不行了,直問媽媽這段時間到底做了什麼?甚至當時白血球指數兩萬多,現在已經正常且開始可以減低藥劑用量了!
最後一個玩飛盤的影片,是 #溝通後的第二十三天 ,尼莫自己走下門口五層的階梯,還開心的去追牠最愛的飛盤。至於媽媽到底做了什麼?我知道乾媽用自身的能量相關專業提供了不少協助,但我想關鍵的還是媽媽,據說從那場溝通開始,所有的轉變都讓媽媽很有動力,也對生活越來越有信心了。
-
當你對活著感到絕望,你的身體會幫著你快速走向死亡;反之,當你想活下去,全宇宙都會幫你一起。人類跟動物,所有生物都是如此。
動物溝通在創造奇蹟嗎?我說,溝通讓奇蹟有機會發生,但也取決於你願不願意讓它發生。而這個溝通指得是所有心連心的袒露彼此,真誠地接納、同理,然後肩並肩往前走。
-
#動物溝通與療癒課程
[ 這是堂療癒毛孩子也療癒自己的課]
➿8月底前的課程全數額滿.可候補
➿課程最新資訊請見臉書置頂文
課程報名| https://forms.gle/5w3UErSkV6uNC7Ao6
IG| https://www.instagram.com/rouyatalktoanimal/
官網| https://rouyatalkstoanimal.mystrikingly.com
#動物溝通與療癒課程 #動物溝通 #寵物溝通 #動物溝通課程 #寵物溝通課程 #學動物溝通 #學習動物的語言 #動物傳心 #動物夥伴 #rouya動物溝通 #毛小孩悄悄話 #Animalcommunication #class #languagelearning #innerpeace #dog #cat #bird #rabbit #hearttouching
長期關係但不排斥短期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病態偷懶是放棄對抗偷懶自我防禦,它不僅會對生活的特定領域造成傷害,也會擴散到整個生活,是比一般偷懶更加嚴重的症狀。
如果重複不斷地偷懶,很可能就會惡化成「病態偷懶」,病態偷懶會依照「對眼前的情況抱持負面態度→拖延或逃避選擇→做其他事情或拖拖拉拉→讓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等階段性發展,若是症狀經歷這一類的階段變嚴重時,就會演變成病態偷懶。
摘錄自《#善用腦科學減輕焦慮,找回你人生的平衡》🧠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感覺到壓力,常常跟拖延有一定的關係。這個議題常有朋友特別感興趣,所以特別分享出來,提升覺察。
然後,我們可以知道,壓力與拖延常常會進入惡性循環。有朋友常會活在這種循環裡,活得不輕鬆,也難以專心享樂(因為知道事情沒做完),又常常影響工作與生活。
另外,也補充面對拖延症的方法,可採取眼下能及的5秒行動。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6151
祝願您,能把握先求有再求好的原則,能知道「完成」比「完美」重要!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 ... ... ... ... ... ... ... ... ... ... ... ... ...
【文/ 梁銀雨】
引起焦慮的原因之一就是懶惰與拖延事情的習慣,大部分的事情該完成的時間早已決定,事情該完成的時間早已決定,但如果沒有及時展開行動且拖延,隨著拖延得越久,可工作的時間相對地就會減少。而且不管做什麼事都會花費比預期更多的時間,不過隨著期限慢慢接近,時間就會顯得越來越不夠,最後當然也就會陷入焦慮的深淵。
■ 偷懶與拖延的負面循環
懶惰與拖延的習慣如果反覆不斷,情況可能會變嚴重,該做的事若是拖延,隨著拖延得越久,事情就會越堆越多。如果今天該做的事無法全部完成,剩下的部分就會拖延到明天,等到隔天又會偷懶或拖延,結果連當天的事都沒能全部完成。
如此一來明天該做的事就會拖到後天,今天沒能完成的事加上隔天沒完成的部分全都堆積到後天,等到後天又再次偷懶,就這樣三天後累積了三天份的工作量。
若是像這樣偷懶習慣性把事情往後拖延,時間久了要做的事就會慢慢堆積,能解決事情的時間當然就會縮短,若是再加上始料未及的突發狀況,時間就會變得更短。若是認為物理上可處理的時間不夠,就會開始產生焦慮。
只要開始感到焦慮就無法輕易平息,就像是越往上傷害的半徑就會增加的龍捲風一樣,焦慮也會隨著時間變得更強烈。焦慮時就無法集中注意力,事情的進度也就會變慢,為了擺脫不安的心情當然就會做其他事,明明平常只要一小時就能完成的事,結果卻花上好幾倍的時間才完成。由於壓力反應會造成思考力與判斷力變差,結果的品質也會跟著降低。
偷懶會衍生出拖延,拖延則會導致時間不足,時間不足就會造成焦慮,焦慮會讓我們無法把精神專注在該做的事,同時形成偷懶的惡性循環,這就是偷懶演變出來的負面循環。
著作《變形記》的法蘭茲.卡夫卡說:「所有罪惡的根源都在於焦慮與懶惰。」偶爾時間稍微比較從容時就能偷懶一下,但若是偷懶成性且習慣把事情往後拖延,可能就會演變成慢性焦慮。在心中紮根的焦慮不會輕易消失,隨著時間越久就會冒出更粗大的根,並且形成更強烈的焦慮對我們的內心造成影響。
■ 偷懶是情緒調適障礙
偷懶在字典上的定義是「行動緩慢,不想行動或工作的態度或習慣」。可以說是明明必須快點處理事情,卻拖拖拉拉很慢才進行,或者排斥進行那件事的心態。這同時也是無法堅定意志且想要停留在舒適狀態的心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時,它也和精神萎靡的症狀很相似,因為精神萎靡的人同樣也不想做任何事。
不過,從是否具備想做的意志來看時,偷懶與精神萎靡的根本層面是完全不同的。就如同下表一樣,偷懶是進行的意志低落或是完全沒有意志,反之,精神萎靡是具備想做的意志,但卻難以付出實際行動的症狀。
從想要進行某事卻無法去做的層面來看時,精神萎靡可說是比偷懶更加嚴重的狀態;相反地,因為偷懶是意志問題,可以藉由努力更正。如果對偷懶的心態放任不管,很可能會演變成更嚴重的狀態。
《再見,偷懶》的作者文耀翰院長說如果重複不斷地偷懶,很可能就會惡化成「病態偷懶」,病態偷懶會依照「對眼前的情況抱持負面態度→拖延或逃避選擇→做其他事情或拖拖拉拉→讓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等階段性發展,若是症狀經歷這一類的階段變嚴重時,就會演變成病態偷懶,並且進入和「選擇障礙」或「選擇逃避症候群」一樣需要專業治療的階段。文耀翰院長說:「病態偷懶是放棄對抗偷懶自我防禦,它不僅會對生活的特定領域造成傷害,也會擴散到整個生活,是比一般偷懶更加嚴重的症狀。」
就算不是病態的程度,懶惰也是一種「無法輕易開始該做的事情的精神障礙」,另外,就如同前面的圖示一樣,「拖延」一定會伴隨著令人不開心的夥伴。佩奇爾(Timothy A. Pychyl)教授說拖延是「明知道結果一定是負面的,依舊自發性地把事情往後拖延,承受長期的代價,追求短期的滿足」。換句話說,承受錯誤結果的同時,因為眼前的舒適或愉快而無法及時做事就是「拖延」。這種情況如果只是偶爾發生一、兩次,那就不需要太擔心,但如果是反覆不斷發生,就該認真把它視為是「情緒調適障礙」。
就算不是病態偷懶或情緒障礙等的嚴重狀況,偷懶也一定是會降低生活品質的毒素,名聞世界者沒有一個是懶惰的人,不需要刻意讓名聲遠播,幾乎也沒有懶惰的人被評論為是成功者。當然所有的法則都會有例外,而這種事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例外,但大致上來說成功者都是和懶惰扯不上關係的人。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善用腦科學減輕焦慮,找回你人生的平衡》🧠
九 歌|https://reurl.cc/yg2G4D
博客來|https://reurl.cc/bRMAqy
讀 冊|https://reurl.cc/2gXV3E
金石堂|https://reurl.cc/OqdnD3
誠 品|https://reurl.cc/4mEO5R
健行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Chienhsingbooks/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