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父親走失智的路】-前行政院長江宜樺難掩無奈的說「他的父親始終沒辦法接受自己罹病的事實」
記不住,也想不起來,是什麼樣的感覺?當身邊至親無法做自己,無法記得我們的時候,該如何面對?安東尼霍普金斯二度勇奪奧斯卡影帝的電影《父親》(The Father),以失智症患者視角帶領觀眾面對失序與混亂的輪迴。
《父親》講述一名失智老人安東尼(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每天醒來,記憶就自動歸零,固執的他不相信自己已經得了失智症,將女兒的付出拒之門外,甚至還懷疑女兒想害他,隨著病情惡化之際,他漸漸將時間、空間都搞混,漸漸忘記自己是誰[1]…
「老化本來就會讓人恐懼,不平順又帶著疾病,讓人更恐懼。從父親的眼神中,我都可以感到他的恐懼,但作為子女,我們也只能盡量安慰他」,談起父親失智症發病的過程,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幾度哽咽,紅了眼眶。
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的父親在2007年左右、剛滿70歲時,先後罹患「帕金森氏症」和「失智症」,伴隨著數次中風,病況快速惡化。短短幾年,全家人都備受煎熬。
江宜樺難掩無奈的說,他的父親始終沒辦法接受自己罹病的事實,自知記憶力、反應越來越差,家人也都看得出他的恐懼,但也只能婉言安慰。父母親的關係也隨著病況,越來越緊張。母親無法理解「失智症」,一直以正常人眼光來要求父親,怪他變得不可理喻;知道他病了,但無法接受惡化的過程。
■到連拿筷、拿筆都有問題,家人才警覺
回憶父親剛發病時,講話時手會輕微抖動,穿鞋沒有辦法精準套入,但家人並未特別在意,總認為人年紀大了,走路慢、步伐蹣跚都是正常的。直到連拿筷、拿筆都有問題,家人才警覺。就醫發現已是帕金森氏症中期,腦部已有病變。
漸漸地,父親記憶力日差,剛發生的事情也馬上忘記。連鄰居、多年老友也逐漸認不得,「這不是突然從一變成零,是慢慢的。」但家人仍不確知,父親究竟是失智還是老化。
回憶起那天,至今仍清楚記得,他帶著父親到台大醫院就診的那一天,心裡有多麼震驚。醫生問了很多問題,包括今年幾歲、有幾個兄弟姊妹、42加3是多少,都是非常基本的問題,但父親10題頂多只能答對兩、三題。他陪在一旁看著非常害怕,從來沒想過父親已如此嚴重。
到了失智晚期,父親尿失禁的頻率,一天可以多達五六次,還會當眾便溺。此時全家人已束手無策,儘管媽媽、弟弟、姐姐輪流照顧,也無能為力。雖然後來聘雇了外傭全天候照顧,但父親依然持續惡化。那時父親願意親近的,只剩下少數幾個家人、朋友。但江宜樺知道,父親已經記不得自己是他的孩子,只是覺得江宜樺是個臉龐很熟悉、可以放心的人。
■因為了解父親的狀況,也就調整了心態
他分享說,只要把失智症的家人看成逐漸退化的小孩,再隨著他反映出的年齡越來越幼化,陪他玩適合年紀孩子的遊戲,父親較放鬆,他也較能調適照顧者的心情。
一開始是寫名字,畫圓、畫一朵花,訓練父親手的抓握,玩磁鐵釣魚遊戲。直到他手抖動釣不到魚、不想玩為止。接著教他跟著唸句,讓他活動手腳運動四肢。那段日子把過去孩子長大過程中用過的玩具,全都搬出來了,就像帶小孩一樣去哄父親。
他會開車載父親出去兜風,父親總是特別開心;父親好甜食,買紅豆餅給他吃,他雙手捧餅,吃得像小孩一樣津津有味,吃完還會伸手再要。那時期照顧父親,就像照顧孩子。他也要求當時還在念高中、國中的兒女,要把爺爺當成小朋友。
後來,一次又一次的中風,讓父親的手腳越來越不靈活,最後連外傭也無力照顧,家人決定將父親送到安養機構。一開始先將父親送到安養中心,卻仍不斷生病,總是感染、發燒;最後再轉送到署立醫院附設的養護中心。可能護理人員每天勤於翻床、拍背、按摩,父親從原本幾乎每周在發燒,到平均兩、三個月生病一次,氣色紅潤了,頭髮還慢慢黑了回來,才讓家人稍稍寬心,知道這決定是對的[2]。
■及早發現失智症,及早接受治療,便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進展
「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孫瑜醫師指出:「現在的社會型態,年輕人都需要工作,老老照顧的狀況相當普遍,如果兩人的身體都不太好,就會讓人不放心。」
失智症的診斷,大多由神經內科醫師進行,需要做完整的評估,包括病史、神經學檢查、臨床失智症評估量表(CDR)、簡易智能測驗(MMSE)、智能篩檢測驗(CASI)、抽血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關渡醫院」王柏山醫師補充說明:「現在還可以自費做失智的風險基因檢測,或失智風險的蛋白質檢測,透過抽血檢查某些蛋白質的濃度計算未來失智的機率。」
接受完整的檢查與評估後,醫師便能根據失智症的原因及嚴重度,給予適當的治療。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失智症,及早接受治療,便可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進展[3]。
■如何診斷失智症?
▶問診
初步評估,包括發病時間、惡化速度、症狀有哪些、藥物使用情形及過去病史等。
▶神經學檢查
是否有合併肢體無力、顱神經症狀或巴金森氏症的症狀等。
▶抽血檢查
包含血液常規檢查、肝腎功能、電解質、維生素B12、葉酸、甲狀腺功能、梅毒血清檢查等。
▶腦部影像學檢查
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以排除其他顱內病灶,並評估腦部萎縮情形。
▶認知功能評估
由心理師幫患者做認知功能測驗,評估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注意力、計算能力、定向感、抽象推理能力、視覺空間能力、語言能力等。
另外會跟家屬面談,由家屬或主要照顧者的角度提供病患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等情況,經由綜合評估後,用臨床失智評分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來評量病患的嚴重程度,分成健康、疑似或輕微、輕度、中度、重度、深度及末期。
▶其他
必要時會視個案狀況安排腦波、核子醫學檢查、腦脊髓液及基因檢查等。特別若是年輕型失智,或家族中有多人失智,會建議安排基因檢測,如帶有脂蛋白4(Apolipoprotein E4)基因,患失智症的機率會增加。
▶良好的飲食習慣
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麥得飲食」可以降低失智症發病風險。主要的精髓為多攝取未精緻穀類(維生素C、E及B群)、蔬果(特別是莓果)、堅果或豆類,以魚類(富含脂肪酸的魚類)、海鮮、家禽作為蛋白質來源,減少紅肉攝取。用橄欖油取代飽和性脂肪,少量紅酒。避免糕點與精緻甜食、奶油、炸物,若飲食不均者可適時補充營養素。
▶規律運動、維持體重
維持每週規律運動三次以上,可下降失智症發生的風險,可依個人體能做漸進式規劃。過胖或過瘦也都會使失智風險增加,應維持適當體重。
▶多參與社會互動、多動腦
如同存款一樣,存款愈多,能提領愈久。多動腦多互動就像「存腦本」,研究顯示能下降失智症風險。而且和社會連結、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較不孤單,而孤單的生活也會使認知功能退化較快。
▶三高的追蹤及控制
定期健檢,追蹤有無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若有要配合服藥及飲食生活作息等的調整。因為三高會增加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
▶避免頭部外傷
頭部外傷會增加失智症風險,避免腦部受傷如騎車應配戴安全帽。
▶戒菸
抽菸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如何預防及治療失智症?
失智症的防治是一條漫長的路,不同階段要面對不同的課題,治療照顧的重點也不同。失智症如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一樣無法被根治,卻可以使用藥物控制病情,延緩惡化,改善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品質[4]。
■做到三個「動」,預防失智症
「我們常常在呼籲,如果還沒有失智,要預防失智,如果有輕度失智,就要預防變成中度、重度失智。」孫瑜醫師強調,除了藥物治療之外,請做到三個『動』,分別是「腦筋多動」、「參加活動」、「規律運動」。
▶「腦筋多動」
包括閱讀、畫畫、打牌、園藝、下棋、編織、玩遊戲等,多鍛鍊腦力,可以預防失智,也可以延緩失智惡化。
▶「參加活動」
可以到廟會、教會、老人會、志工等各種團體,讓老人家有事情做,並維持社交生活,盡量不要待在家裡。
▶「規律運動」
已經被很多研究證實可以減緩腦部退化速度,甚至可能進步。不要只有走路,建議可以到公園跟著大家健身跳舞或打太極拳等。運動請盡量多元,並搭配肌肉伸展、肌力訓練,以維持體能[3]。
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在還沒發病時,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加大腦保護因子、減少危險因子,以降低失智症的發病率[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風傳媒)「奧斯卡《父親》揭失智症最無能為力心境,比死亡更駭人的是毫無意義的生活」: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642276?page=1
∎[2](揚生慈善基金會:從自癒力許個尊嚴與優雅的老後)陪父親走失智的路 ∼行政院長江宜樺:http://www.ysfoundation.org.tw/post.aspx?Id=205
∎[3](照護線上)「失智症預防、照護重點,醫師圖文詳解」: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1/05/dementia.html
∎[4](長安醫院)「失智症(Dementia)」:http://www.everanhospital.com.tw/neuro/treatment-items/item/206.html
➤➤照片
∎[1]
∎(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台灣失智症人口推估」: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IsntDementia
>>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於民國109年8月公告之「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之全國總人口成長中推計資料,再加上失智症五歲盛行率推估,民國120年失智人口近46萬人,屆時每100位台灣人有2位失智者;民國130年失智人口逾66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3位失智者;民國140年失智人口逾80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近4位失智者;民國150年失智人口逾85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近5位失智者;民國159年失智人口逾84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5位失智者。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失智症 #帕金森氏症 #腦筋多動 #參加活動 #規律運動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長勝心態pdf 在 長勝心態-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長勝心態at Facebook. ... 今天西恩來説書,我們來談談長勝心態,The Long Win :The Search for better way to win. 今天會想要來分享這一本書,單單只是 ... ... <看更多>
長勝心態pdf 在 [心得] 《長勝心態》三個顛覆傳統輸贏的關鍵行動PTT推薦- 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長勝心態》讀後心得:三個顛覆傳統輸贏的關鍵行動成功,不是短跑衝刺或你死我活,而是長線經營的態度圖文好讀你覺得「成功」的人是什麼樣子? ... <看更多>
長勝心態pdf 在 [心得] 《長勝心態》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讀書筆記】《長勝心態》:持之以恆的追求終極目標
ꀊ網誌完整版:https://tdieden4.pixnet.net/blog/post/64299949
ꀊ
今天想要來分享凱絲.畢曉普(Cath Bishop)所寫的《長勝心態:贏家不是一時得勝,
卻輸掉人生!成功是慢慢存、可持續終生的行動》(The Long Win: The Search for a B
etter Way to Succeed),作者從自身的奧運選手與外交經驗出發,討論常常把焦點集中
在奪取獎牌等具體可量化的成就上,卻忽略背後持續改善與不斷調整的努力,並把此稱之
為「長勝心態」。
【讀書筆記】提升自己的個人價值:《打造個人最強生產力》
【讀書筆記】《未來履歷書》:三十年後,你還想讓人記得什麼?
從小在我們成長的環境中,就被強化「勝利」與「失敗」的二分法,「勝利」就是好的,
應該被稱讚的,只要努力就能夠獲得,而且不管用什麼手段,只要能夠達成最後的成就就
是勝利。相對的,除此之外的所有都是失敗的,唯有在鎂光燈下受人讚頌才是好的,至於
其他的人根本就不重要,贏者全拿,弱肉強食的社會價值下,我們只能竭盡全力,去爭取
可能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想要的第一名。
ꀊ
這種求勝的思維,處處想要把別人比下去,獨占鰲頭的想法,不只是侷限在運動場上或商
業中,打從生活裡每個面向,從小的遊戲裡,在學期間想要考第一名,到出社會以後總是
想要獲勝的思維,過度執著於勝利,反而容易阻礙我們的發展,甚至遮蔽自己的目光,形
成相對化的競爭關係。最常聽到的比喻莫過於如果你一個月賺8萬塊,但是身邊的同事都
賺10萬塊,或是你一個月只賺5萬塊,但是身邊的同事都只賺3萬塊,你會想要選哪個?
【讀書筆記】提升工作效率把握零碎時間:《我的一天有27小時》
【讀書筆記】培養九個好習慣擺脫猶豫不決:《90%的事,都能10分鐘做決定》
絕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後者,即便5萬塊比3萬塊少得多,但是至少比身邊的其他同事還多
,這種想要把別人比下去,想要跟人競爭獲勝,並且擁有外在標籤的這種優越感,反而容
易錯過最好的報酬。像是不想教別人自己的獨門秘笈,害怕被別人超越的恐懼與優越感,
反而就不容易讓團體持續進步。
ꀊ
作者提出「長勝心態」的這個概念,想清楚什麼東西對你而言才是真正重要的,其中最重
要的三個關鍵(3C)也就是:1、想清楚(clarity)2、持續學習(continue learning)
3、建立連結(connection),知道自己明確的目標,並且持續朝這個目標前進,不斷吸
收新知並持續成長,而不是由外在成就所界定,並且跳脫出零和遊戲的競爭,互相幫助讓
彼此共同變好。
【讀書筆記】嘗試提升自我的能力:《上班何須太委屈,轉職身價再晉級》
【讀書筆記】《給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
看完這本書之後,理解到不應該侷限於眼前短暫的成功,而是要用長遠的眼光,而且自己
也真正享受身在其中的過程,樂在努力的過程,並且與其它的競爭夥伴相互扶持前進,並
從中持續優化自己的不足之處。就算獲得勝利也不過是踩著別人的肩膀向上爬,短暫的快
樂之後,反而容易陷入無窮無盡的空虛與失落,一直以來的目標達成了,生活的重心一瞬
間被掏空的失落感。
ꀊ
重視表現而不只是成果,除了競賽名次之外,更重要的是這此表現是否不如預期,還有哪
些可以持續改善的地方。渴望比別人好,並不等同於把事情做好,尤其是不問動機只看結
果的形式,只會被扭曲成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勝利。像是學校裡的成績評量,或是大企業的
工作量化指標,只會侷限每個人不同的可能性。
【讀書筆記】透過正向樂觀改造生活秘訣:《開啟你的正向天賦》
【讀書筆記】如何善用下班後的晚上時間:《原子時間》
將學習融入既有的生活,並從中持續保持熱忱,持續的探索與發現新事物,並且定期的檢
討與回饋意見,重點並不在於把別人踩在腳底下,或是獲得社會期待的外在成就,而是自
己能夠知道,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表現更好,而且從中視感到快樂且有成就感的,與競爭
的對手共同前進,彼此是經爭的夥伴而不是敵人。
【自我成長】持續優化自己的每一天
【自我成長】沉浸在享受工作的「心流」中的3個小技巧
最後,勝利不是經歷長久的咬牙苦撐,最後才獲得巨大的狂喜與雀躍,而是在前進的過程
中,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而且每天都可以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並獲得額外的成就感,
「勝利」與「失敗」也不是簡單的二分法,而是在有沒有新的收穫,有沒有持續成長才是
「長勝心態」的重點。
《長勝心態:贏家不是一時得勝,卻輸掉人生!成功是慢慢存、可持續終生的行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8.21.3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54767092.A.72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