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有朝廷矣|知史百家
安煥然
1409年,鄭和第三次下西洋,代明成祖正式為滿剌加拜里米蘇剌舉行封王儀式。為了進一步強化與明朝的親善關係,借大明天威以自重,滿剌加的前三任國君都曾親自率團前來中國朝貢,這是滿剌加回應明朝中華朝貢體系外交策略上的一大特色。
1411年(永樂九年七月),拜里米蘇剌親率妻子及陪臣等一共540餘人的龐大團隊,來到中國朝貢。明成祖龍心大悅,以隆重的禮儀和豐賜款待拜里米蘇剌一行人。
《明太宗實錄》記載此次朝貢的事例共有8則之多。記說拜里米蘇剌一行人住在會同館,明成祖親自接見他們,多次設宴款待,賞賜滿剌加國王拜里米蘇剌金相玉帶、金鏽襲衣、儀仗、王妃冠服、黃金百兩、白金五百兩、鈔四十萬貫、銅錢二千六百貫、錦綺紗羅三百匹、絹千匹等等。其王妃、陪臣亦賞賜有加。拜里米蘇剌第一次到訪中國,住了兩個月才辭歸。禮遇重重,真可謂「滿載而歸」。
1412年(永樂十年九月),明成祖派遣中官甘泉出使滿剌加。同年十一月,鄭和第四次下西洋,再次奉命賚敕滿剌加。滿剌加遣使入貢次數也隨之激增,幾乎年年都入貢中國。
1414年,滿剌加繼任國君母干撒於的兒沙(即Megat Iskandar Shah的譯音,譯名出自《明太宗實錄》)親自來朝,以其父拜里米蘇剌過世,要求中國皇帝詔其「襲父職爵為王」。明成祖復賜母干撒於的兒沙冠帶襲衣,承認他為滿剌加繼任國君的身份地位。
1416年(永樂十四年十二月),鄭和第五次下西洋,駐防滿剌加。3年後,1419年(永樂十七年九月),滿剌加國君再次親自率團到來中國。這一次除了事大朝貢,還有特別要務。原來滿剌加自從與明朝中國建立了親善的宗藩關係,北方強敵暹羅一直耿耿於懷。就在這一年,心有不甘的暹羅欲發兵侵擾滿剌加。滿剌加國君遂趕緊向中國申訴,再次要求大明天朝主持公道。
明成祖也立即給予回應。是年十月,遣使並措辭強烈地警告暹羅國王。《明太宗實錄》收錄了這篇告諭暹羅的敕文。明成祖敕曰:
「比者,滿剌加國王亦思罕答兒沙(按:應是母干撒於的兒沙的另一音譯)嗣立,能繼父之志,躬率妻子詣闕朝貢,其事大之誠與王無異。然聞王無故欲加之兵。夫兵者凶器,兩兵相斗勢必俱傷,故好兵非仁之心。況滿剌加國王已內屬,則為朝廷之臣。彼如有過,當申理於朝廷,不務出此而輒加兵,是不有朝廷矣……王宜深思……輯睦鄰國,無侵越。」
此敕文,又是一經典之作。其白話大意是說,今滿剌加新君繼位,能繼父之志來中國朝貢,其事大中國之誠跟你暹羅一樣,你卻無故要發兵侵擾滿剌加。滿剌加既然已經「內屬」中華帝國,就是受我明朝保護的藩屬。如果滿剌加有什麼過錯,你暹羅理當應先向我報告。然而你竟不循此管道申理而動輒發兵,是不把我大明天朝放在眼裡嗎?
1421年(永樂十九年),暹羅遣使60人來中國朝貢,並表「謝罪」。滿剌加的二次申訴,明成祖二度告諭暹羅,再一次發揮了其外交效應。
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滿剌加第三任國君西里麻哈剌者 (Sri Maharaja) ,親率使團到中國朝貢,並「以父歿新嗣故也」。
自此,永樂一朝,滿剌加的前三任國王都曾親自率團到來中國朝貢。其使團大概也是歷來海外藩屬國王來中國朝貢次數最多的一國。從1405年至1424年,將近20年的時間,是600年前「馬中關係」非常親密的一段時期。鄭和下西洋幾乎每次皆駐節馬六甲,更是為馬中關係構築了親善友好的橋樑。
(原刊《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新山:南方學院出版社,2010,作者授權轉載,特此鳴謝。)
作者簡介:
安煥然,馬來西亞南方大學學院中文系教授,華人族群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原副校長。廈門大學歷史學博士,台灣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碩士。《星洲日報》專欄作者。著作有《小國崛起:滿剌加與明代朝貢體制》(2019)、《文化新山:華人社會文化研究》(2017)、《古代馬中文化交流史論集》(2010)、《本土與中國學術論文集》(2003)等。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