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盲系列][港美息差咁大,卒令金管局出手]之後啲港紙拆息應會落返啲。
1. 都係明報嘅圖,原文呢度(https://bit.ly/2XxPPbe)
2. 我自己都有做類似嘅圖,但反而複雜,呢張夠簡潔。
3. 就畀你見到,過去兩個月,拆息市場嘅情況。相當有趣味
4. 危機前嘅2月,風平浪靜,港美息差唔爭太多。正常根據聯繫匯率下唔應該差太多,差得太多會有人套利:例如港紙息高太多,我咪借平嘅美金,存貴嘅港紙,然後呢個過程就會令港紙多咗,個息就變返低,自然調節
5. 但實務上有好多其他問題,例如之前都寫過,而家間間銀行啲襟派仁士都麻撚煩,而銀行亦唔多鼓勵炒房自己炒得太勁(同好多人估嘅唔同,銀行會自己炒,但唔係炒股票)。再加上花紅文化都唔同,Dealer呢啲,以前就似吹打咁,銀行賺大錢靠佢,花紅多多。而家就真係往住只係中介人,個客要一球南非蘭特咪幫佢搵一球,back to back,食少少差價,咁咋。花紅文化冇埋,咁我做Dealer嘅,犯不著為咗見到少少利錢就去做 — 反正公司賺錢之嘛,又唔係落我袋。早啲收工去Liberty Exchange 好過(講下啫,以我所知Dealer 多數唔去)。如此種種奇怪嘢,令到有時啲息差相當闊都冇人做嘢。
6. 然後見到,3月頭嗰次緊急減息。美金拆息有急跌的,還好。港紙都有,但唔係好跟得足。息差拉大咗,都算。
7. 3月中嗰次緊緊緊急減一厘息就堅了。見唔見到?減完拆息都要仲升,美金係,港紙升得仲勁。減完息拆息仲升,奇怪冇?當然你可以話,唔係聯儲局減息,升得仲勁,我可以接受呢個講法的,唔係你想像中咁無聊。
8. 的確見到,之後啲拆息係咁升,到而家都仲係高過減息1厘前,更唔好話要跌1厘。原因?當然係銀行淆底,唔肯放錢出去。我點知你會唔會執笠?以上講啲咩套利行為,係常規時期做啫。當你放出去,對家可能會執笠時,我就唔做呢啲嘢架啦。我執你幾十點子,可能仲係十幾日,但我風險係成個本冇晒喎。
9. 你見港紙情況仲嚴重,但好合理,美金都唔敢借,何況港紙?都唔得閒理你。港紙拆息一向極波動,所以你見個息差拉到闊晒
10. 咁但,都係嗰句,驚慌係一時。我最常用嘅比喻,就係好似啲小動物咁,最初驚就縮埋。但貪婪先係人性,隔一排又會伸個頭出嚟animal spirit架啦。見到有咁嘅息差,自然有勇士夠膽做,最多揀間好啲嘅對家(*)。
11. 所以咪見到早前港紙升到3年高位咯(https://bit.ly/34vVUXc),無非就係因為息高,吸引資金流入。
12. 講到尾,今次金管局減發Exchange Fund Bill and Note,所謂「注資」,都係順水推舟。見到個息差咁闊都冇人做,就推佢兩下。你見既然個銀行體系結餘升咗咁四成,五百幾億升到七百億,就照計港紙供應多咗好多,拆息應該回落啦掛?
13. 所以,真係受惠嘅,應該係供樓嘅人
(*)呢度有少少technical,但理論上,你同業拆借,係不能揀對手嘅。你不能放咗舊錢出去,例如五億港紙,一個價。咁有人hit到,你係冇得唔借的。但同股票唔同,股票你沽完都唔知畀咗邊個,係咪?拆錢出去當然知道去咗邊個度,亦有情況係嗰間名做唔到嘅(例如某阿拉伯銀行咁,以前試過)。但,你講大話,人地好快會知。例如你話間嘢我地做唔到,但人地可能明明上星期先嚟開條line.或者你話呢間嘢唔夠line(每間銀行有額),但人地明明記得冇借過你錢,咁你就會畀人在公在私狂屌了,小則飲嘢唱你,大則去你老細投訴你。
——————————————-
版務:收費專欄已推出,支持埃汾高質文章。幾舊水睇三個月,一星期三篇
請去呢度訂:bit.ly/2wVXndj
課程編號填: CC01
科咗水後後有Login及Password畀你
逢一三五入去 homebloggerhk.com (見到就睇到《事先張揚》),亦睇得返以前嘅文。一般我都係會黃昏出文嘅。
金管局投訴有冇用 在 利世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港版鬥地主】
一,吳秋北叫李嘉誠做「曱甴王」。有人話:「工聯會算老幾?」
二,其實,過去幾年,北京久不久都有對李嘉誠嘅文鬥。由 2015 年「別讓李嘉誠跑了」,到今次出動到政法委,一次張揚過一次。香港商界嘅白色恐怖,真係今時唔同往日。誠哥企到咁硬,唔簡單。
三,由 2012 年習近平開始揸庄,中央政法委就直接向中共中央總書記匯報。中央政法委嘅職能,簡單講就係令中共每件事都「有法可依」。2018 年十九大之後,政法委又結合多三個職能:「社會治安」「維護穩定」「防範和處理邪教」。
四,出動中共政法委炮轟一個商人,你話係咪好得人驚?中共政法委嘅「長安劍」,好霸氣咁,話林鄭雖然放過李嘉誠,不過網民唔係咁睇;又話和「李首富」一樣的囤地圈錢的房產商們,這次會不會對香港市民「網開一面」,對香港的未來「網開一面」。即係點?「收地建屋,刻不容緩!」
五,即係話,黨中央定性近來嘅管治危機,源於樓價太貴。樓價貴呢,嘅原罪係「囤地圈錢的房產商們」。
六,其實之前我都有講過,香港過去十年係場史無前例嘅資產價格泡沫,但股市同樓市點解好似有咁大分別?咁就要睇返一個概念:供應彈性。
七,【圖一】係港深上三個股市嘅一啲基本數字;我用 2004、2007、2009、2012、2014、2019 年嘅 9 月 10 日做參考;呢個日子冇乜特別意義。事實上,呢幾年嘅 9 月 10 日,就係冇乜特別,所以咁啱撇除咗 2007 股市最好同 2008 最差嘅日子。
八,香港股市嘅總市值,由 2004 年到 2014年,十年間升咗 347 %;其中升得最厲害,莫過於 2004 年到 2007 年嘅三年(207%)。不過同期,上海深圳嘅股市,無論以市值計抑或點數計,升得更厲害。
九,呢三年間,樓市基本上係「用家主導」;住宅空置率由 2004 年開始跌,甚至寫字樓都有同樣情況。參考【圖二】香港自 1995 年嘅私人住宅落成、入住、空置同市場單位總數;及【圖三】香港自 1995 年嘅私人寫字樓落成、使用、空置同市場單位總數。
十,其實由 2009 年起,如果單粹睇指數或者成交,係唔會睇得資金泛濫對香港股市嘅影響。不過,睇股市嘅總市值,就見到由 2009 年到 2019 年,港股總市值升咗成 92%。簡單講,新股票嘅供應,吸納咗資金泛濫帶來嘅影響。其實呢十年「印新股票」係一門產業,對象亦唔係我哋一般嘅香港人。
十一,用同樣嘅邏輯去分析大陸兩個股市,就發覺印股票呢門生意,都唔錯;尤其係 2014 年之後。雖然好多人投訴大陸股市自從 2015 年之後,指數就打橫行,但實情係呢五年流通嘅大陸股票供應大增,咁梗係冇得升啦。反而香港呢,就比較克制,所以都叫有些少升幅。
十二,至於地產,2009年私人住它單位總數粗略估計 110 萬左右;十年間亦只係增加一成左右供應。好簡單嘅經濟學話推理話我哋知,撇除其他所有因素,樓價係一定勁升。
十三,綜合以上 #十 至 #十二 嘅觀察,假如你係誠哥,又或者任何一個發展商,你會點做?
A,係咁買地,係咁推新盤。
B,乜都唔做,得土儲價值升。
十四,其實之前嘅問題,好視乎兩個因素:資金同土儲有幾多。資金,理論上可以借,成本大家都差唔多。不過,貨如輪轉嘅發展商,好自然會越做越大,呢個亦係過去幾年見到嘅現象。至於土儲越多嘅發展商,亦越唔介意去用更多存貨麵粉去做麵包,同埋買更多麵粉去做更多麵包。
十五,實情過去十年,長實出品嘅地產項目越來越少;亦可能係誠哥一早就想分散風險啦。最勇嘅地產商,反而係專注做地產嘅新地(雖然新地都有投資電訊、交通)。
十六,新地上星期公布業績,從數字可以見到,過往五年,新地包辦超過18000伙住宅,相當全港私人房屋落成量近四分一。新地亦算係港資最積極購入麵粉嘅發展商。近年政府拍賣,好多時都係由新地中標。
十七,如無意外,新地應該係全港最積極去將麵粉轉做麵包嘅發展商。以農地計,新地持有大概三份之二嘅農地,一直都申請緊發展。不過,改變土地用途,快則十年,但大多數都要廿年以上。過去三年將新地將約900萬平方呎農地轉為住宅發展用地,估計會供應15000伙單位。
十八,其實發展商對於增加供應好被動,甚至政府某程度上都面對好多限制,所以先至有填海呢個「選項」;新造嘅土地無乜現成嘅規限,政府想點規劃都得,好似以前玩 SimCity 一樣。
十九,亦有人提到,填海造地,遠水救唔到近火,亦唔可能處理資金泛濫之下,投資需求主導嘅樓價急升。而且,辣招之類嘅「需求管理」,亦都證明只會令市場流動性再降低。所以,真係要好快咁有「磚頭」應市,有人建議不如又再向公屋居民出售單位啦。我知,呢個方案比填海更具爭議性。但依書直說咁講,香港現時有 79 萬個公屋單位,假如都變成市場上可以買賣嘅資產,又的確可以吸納到唔少資金,就正如之前講上證深證增加市場流通股票量帶來嘅效應一樣。
二十,話說回頭,我發現,越黃越後生嘅,就越唔覺得今次管治危機同樓價有關。相反,越藍越年紀大嘅,就越傾向將財富分配撈埋一齊講。
廿一,甚至有人觀察到,自從 2012 反國教,越來越多中產同專業人士,對中港矛盾有深切嘅體會,呢個亦都係超越深藍認知,又或者係唔願意面對嘅事實。但係,好多民調都顯示,真正要處理嘅係香港高度自治。
廿二,周末電視清談節目,有個商界政黨主席附和主旋律話:「係呀,樓價都係問題根源之一。」佢又話:「高度自治?冇共識㗎喎。」喂阿哥,基本法寫到明,除國防外交,全部都交由香港特區政府自行決定喎,咩叫冇共識?中央政法委走去支持民建聯「收地建屋,刻不容緩!」就已經超越晒高度自治底線啦。
廿三,當然,更宏觀咁睇,今時今日港資都要政治正確,其他外資日後響香港點算呢?今日可以係土地政治嘅問題,他朝可以係其他範疇,結果香港仲係咪真正嘅自由港自由市場呢?另外,又話「實證施政」,空置率創新低,數字係差餉物業估價署嘅,咁空置稅又有乜根據呢?當年樓市唔得,都係靠發展商坐貨托價,政府呢個時候推空置稅,係咪好反智呢?
廿四,9 月 24 日,獅子山學會周年晚宴,會請埋負責編製經濟自由指數報告嘅 Fraser Institute 代表 Fred McMahon 分享下佢點睇香港;今年唔知政府會唔會派官員出席(從前有財爺同金管局總裁);無論如何,我都已經買咗張枱,順便當係一次版敍。
大家如果有興趣,價位每位 $800,名額有限,日期時間地址如下:
日期:2019 年 9 月 24 日(星期二)
時間:1900
地點:北角油街海逸君綽酒店
有興趣嘅朋友,Inbox 我,將會有專人聯絡你。
#黃台之瓜 #網開一面 #寬容唔係縱容 #睇晒請幫手分享
金管局投訴有冇用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數據幾有心機做。對的了,現在中央覺得解決亂局要解決「深層次矛盾」,「深層次矛盾」有很多,可以是教育、青年工作、上流問題等。不過,見到內地文宣瘋狂攻擊李嘉誠,暴動界KOL吳秋北出手,好多古怪的新聞輿論攻勢,無疑是針對地產商了。
不過大家心裡明白,就算聽日起所有年青人都有樓,他們還是會走出來。你走,我走,我覺得政權部分人都知,只是大家要交差,只好找一個目標下手了。
==========
轉場玩Twitter: https://twitter.com/muddydirtywater
IG: muddydirtywater
【港版鬥地主】
一,吳秋北叫李嘉誠做「曱甴王」。有人話:「工聯會算老幾?」
二,其實,過去幾年,北京久不久都有對李嘉誠嘅文鬥。由 2015 年「別讓李嘉誠跑了」,到今次出動到政法委,一次張揚過一次。香港商界嘅白色恐怖,真係今時唔同往日。誠哥企到咁硬,唔簡單。
三,由 2012 年習近平開始揸庄,中央政法委就直接向中共中央總書記匯報。中央政法委嘅職能,簡單講就係令中共每件事都「有法可依」。2018 年十九大之後,政法委又結合多三個職能:「社會治安」「維護穩定」「防範和處理邪教」。
四,出動中共政法委炮轟一個商人,你話係咪好得人驚?中共政法委嘅「長安劍」,好霸氣咁,話林鄭雖然放過李嘉誠,不過網民唔係咁睇;又話和「李首富」一樣的囤地圈錢的房產商們,這次會不會對香港市民「網開一面」,對香港的未來「網開一面」。即係點?「收地建屋,刻不容緩!」
五,即係話,黨中央定性近來嘅管治危機,源於樓價太貴。樓價貴呢,嘅原罪係「囤地圈錢的房產商們」。
六,其實之前我都有講過,香港過去十年係場史無前例嘅資產價格泡沫,但股市同樓市點解好似有咁大分別?咁就要睇返一個概念:供應彈性。
七,【圖一】係港深上三個股市嘅一啲基本數字;我用 2004、2007、2009、2012、2014、2019 年嘅 9 月 10 日做參考;呢個日子冇乜特別意義。事實上,呢幾年嘅 9 月 10 日,就係冇乜特別,所以咁啱撇除咗 2007 股市最好同 2008 最差嘅日子。
八,香港股市嘅總市值,由 2004 年到 2014年,十年間升咗 347 %;其中升得最厲害,莫過於 2004 年到 2007 年嘅三年(207%)。不過同期,上海深圳嘅股市,無論以市值計抑或點數計,升得更厲害。
九,呢三年間,樓市基本上係「用家主導」;住宅空置率由 2004 年開始跌,甚至寫字樓都有同樣情況。參考【圖二】香港自 1995 年嘅私人住宅落成、入住、空置同市場單位總數;及【圖三】香港自 1995 年嘅私人寫字樓落成、使用、空置同市場單位總數。
十,其實由 2009 年起,如果單粹睇指數或者成交,係唔會睇得資金泛濫對香港股市嘅影響。不過,睇股市嘅總市值,就見到由 2009 年到 2019 年,港股總市值升咗成 92%。簡單講,新股票嘅供應,吸納咗資金泛濫帶來嘅影響。其實呢十年「印新股票」係一門產業,對象亦唔係我哋一般嘅香港人。
十一,用同樣嘅邏輯去分析大陸兩個股市,就發覺印股票呢門生意,都唔錯;尤其係 2014 年之後。雖然好多人投訴大陸股市自從 2015 年之後,指數就打橫行,但實情係呢五年流通嘅大陸股票供應大增,咁梗係冇得升啦。反而香港呢,就比較克制,所以都叫有些少升幅。
十二,至於地產,2009年私人住它單位總數粗略估計 110 萬左右;十年間亦只係增加一成左右供應。好簡單嘅經濟學話推理話我哋知,撇除其他所有因素,樓價係一定勁升。
十三,綜合以上 #十 至 #十二 嘅觀察,假如你係誠哥,又或者任何一個發展商,你會點做?
A,係咁買地,係咁推新盤。
B,乜都唔做,得土儲價值升。
十四,其實之前嘅問題,好視乎兩個因素:資金同土儲有幾多。資金,理論上可以借,成本大家都差唔多。不過,貨如輪轉嘅發展商,好自然會越做越大,呢個亦係過去幾年見到嘅現象。至於土儲越多嘅發展商,亦越唔介意去用更多存貨麵粉去做麵包,同埋買更多麵粉去做更多麵包。
十五,實情過去十年,長實出品嘅地產項目越來越少;亦可能係誠哥一早就想分散風險啦。最勇嘅地產商,反而係專注做地產嘅新地(雖然新地都有投資電訊、交通)。
十六,新地上星期公布業績,從數字可以見到,過往五年,新地包辦超過18000伙住宅,相當全港私人房屋落成量近四分一。新地亦算係港資最積極購入麵粉嘅發展商。近年政府拍賣,好多時都係由新地中標。
十七,如無意外,新地應該係全港最積極去將麵粉轉做麵包嘅發展商。以農地計,新地持有大概三份之二嘅農地,一直都申請緊發展。不過,改變土地用途,快則十年,但大多數都要廿年以上。過去三年將新地將約900萬平方呎農地轉為住宅發展用地,估計會供應15000伙單位。
十八,其實發展商對於增加供應好被動,甚至政府某程度上都面對好多限制,所以先至有填海呢個「選項」;新造嘅土地無乜現成嘅規限,政府想點規劃都得,好似以前玩 SimCity 一樣。
十九,亦有人提到,填海造地,遠水救唔到近火,亦唔可能處理資金泛濫之下,投資需求主導嘅樓價急升。而且,辣招之類嘅「需求管理」,亦都證明只會令市場流動性再降低。所以,真係要好快咁有「磚頭」應市,有人建議不如又再向公屋居民出售單位啦。我知,呢個方案比填海更具爭議性。但依書直說咁講,香港現時有 79 萬個公屋單位,假如都變成市場上可以買賣嘅資產,又的確可以吸納到唔少資金,就正如之前講上證深證增加市場流通股票量帶來嘅效應一樣。
二十,話說回頭,我發現,越黃越後生嘅,就越唔覺得今次管治危機同樓價有關。相反,越藍越年紀大嘅,就越傾向將財富分配撈埋一齊講。
廿一,甚至有人觀察到,自從 2012 反國教,越來越多中產同專業人士,對中港矛盾有深切嘅體會,呢個亦都係超越深藍認知,又或者係唔願意面對嘅事實。但係,好多民調都顯示,真正要處理嘅係香港高度自治。
廿二,周末電視清談節目,有個商界政黨主席附和主旋律話:「係呀,樓價都係問題根源之一。」佢又話:「高度自治?冇共識㗎喎。」喂阿哥,基本法寫到明,除國防外交,全部都交由香港特區政府自行決定喎,咩叫冇共識?中央政法委走去支持民建聯「收地建屋,刻不容緩!」就已經超越晒高度自治底線啦。
廿三,當然,更宏觀咁睇,今時今日港資都要政治正確,其他外資日後響香港點算呢?今日可以係土地政治嘅問題,他朝可以係其他範疇,結果香港仲係咪真正嘅自由港自由市場呢?另外,又話「實證施政」,空置率創新低,數字係差餉物業估價署嘅,咁空置稅又有乜根據呢?當年樓市唔得,都係靠發展商坐貨托價,政府呢個時候推空置稅,係咪好反智呢?
廿四,9 月 24 日,獅子山學會周年晚宴,會請埋負責編製經濟自由指數報告嘅 Fraser Institute 代表 Fred McMahon 分享下佢點睇香港;今年唔知政府會唔會派官員出席(從前有財爺同金管局總裁);無論如何,我都已經買咗張枱,順便當係一次版敍。
大家如果有興趣,價位每位 $800,名額有限,日期時間地址如下:
日期:2019 年 9 月 24 日(星期二)
時間:1900
地點:北角油街海逸君綽酒店
有興趣嘅朋友,Inbox 我,將會有專人聯絡你。
#黃台之瓜 #網開一面 #寬容唔係縱容 #睇晒請幫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