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瀰漫】
——談海子(下)
◎小編陳尚季賞析
4.景色與景色中的靈魂
以實體論來說,此處趙暉舉了亞里斯多德與柏拉圖對於「實體論」的看法。對於實體一詞,柏拉圖主要是指真實的存在與實在,而亞里斯多德哲學主題的實體,大致指真實或實在的東西。相比「可感事物」在柏拉圖的理念論中處於真實又不真實、存在又不存在的狀態,亞里斯多德則是轉而肯定日常可見的可感事物,即是真實的事物。
海子的作品意象,月亮、少女、馬匹、石頭、雲朵等可感實體,不僅呈現出自然流轉的樸素性格,這些日常的事物也掙脫了語言文化的層層羈絆。
景色與景色中的靈魂,正是將海子的實體觀帶往柏拉圖的方向,以致意象更加地難以分辨。
有兩種抒情詩人,第一種詩人,他熱愛生命,但他熱愛的是生命中的自我,他認為生命可能只是自我官能的抽搐和內分泌。而另一類詩人,雖然只熱愛風景,熱愛景色,熱愛冬天的朝霞與晚霞,但他所熱愛的是景色中的靈魂,是風景中大生命的呼吸。
從「熱愛自我」進入「熱愛景色」,把景色當成「大宇宙神秘」一部分來熱愛,就超出了第一類狹窄抒情詩人的隊伍了。
要熱愛生命不要熱愛自我,要熱愛風景而不要僅僅熱愛自己的眼睛。
「看」這個概念被突出了,看做為一個最基本與他者建立連結,看能使人跟最遙遠的事物產生聯繫,而最終看見暗藏或隱密的事物。事物能被看見,理念卻不行,但可以用「靈魂的眼睛」去注視或觀照。如果我們將海子的風景看作具體可感的實體,能夠被看、觸摸和感知,那麼景色中的靈魂就負載了某種深層的理念成分。對海子來說,景色的真實也是幻象的真實,提高生存的深度與深刻。看出心靈、看見生存,看見電光石火般的景色的靈魂,正是海子的要求「要熱愛生命不要熱愛自我,要熱愛風景而不要僅僅熱愛自己的眼睛。」
海子在《尋找對實體的接觸》中表示,「詩,說到底,就是尋找對實體的接觸,詩應是一種主體和實體面對面的解體和重新誕生。」對海子來說,當下的實體已經是抽象且生鏽的。因此必須去尋找對實體的全新接觸,用新的主體的力量去推翻或更新實體,使之解體並重生。趙暉以海子《太陽.土地篇》中「月亮的內心站著一匹憂傷的馬 一個女人」這一詩句,加以分析實體的解構與重組。
月亮、馬、女人三者在古典意象裡各安其位,但在此一詩劇中的疊加狀態裡卻充滿了跳躍,一匹憂傷的馬、一個女人破壞的古典之月的寧靜與完整,正是那一匹馬和那個女人加強了月的不安與孤寂。「月」的實體,在現代的意義上重新地被掌握。在古典詩歌與海子詩歌運用同名實體意象的差異中,實體的重新誕生,會得到更加清晰的呈現。
5.時鐘的對抗-主體的自我博弈
葉慈說:「詩是和自我的爭辯。」在黑格爾的「實體即主體」裡,「主體已經不僅僅是判斷中的主詞,而是更多的被用於人類理性」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於不僅把真實的東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為實體,而且同樣理解和表述為主體。所以說,「實體作為主體的能動性,就表現在他自身之中就包含著純粹的否定性,因而,他是單一的東西自己否定自己從而分裂為二,降自己樹立為對立面,然後揚棄自身中的矛盾與對立,重建自身同一性的過程。」重建自身的同一性,即是自己認識自己,最終成為絕對的精神。
海子的詩歌觀與創作中,這種「實體作為主體的能動性」常常表徵為主體的自我博弈。程光煒指出孤獨少年,海子大部分的詩作中,唯一的敘述者和第二作者,柔弱的第一自我與強悍的第二自我長時間的衝突,使他的詩出現「對稱」。「對稱」是自我博弈展開的基礎,所以海子詩中對稱的不斷重複,很大的程度上表明了一個與自己、與世界拉扯、搏鬥的咆哮與宣示。這種對稱結構拒絕了一切平衡的敘述主體,正如海子認為詩中的和解是不存在的,只有衝突、鬥爭、生與死的較量。「自我合解」的可能是否真的存在,是海子用一生來追問的。以下趙暉以《春天,十個海子》來分析「對抗」之於海子的意義,是在詩中如何被呈現的。
春天,十個海子 ◎#海子
春天,十個海子全部復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這一個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你這麼長久地沉睡究竟為了什麼?
春天,十個海子低低地怒吼
圍著你和我跳舞,唱歌
扯亂你的黑頭髮,騎上你飛奔而去,塵土飛揚
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瀰漫
在春天,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就剩下這一個,最後一個
這是一個黑夜的孩子,沉浸於冬天,傾心死亡
不能自拔,熱愛著空虛而寒冷的鄉村
那裡的穀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戶
他們把一半用於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
一半用於農業,他們自己的繁殖
大風從東刮到西,從北刮到南,無視黑夜與黎明
你所說的曙光究竟是什麼意思
趙暉的分析是,這一首帶有超現實意味的抒情詩,在光明景色中的自我超越裡,更像是一種內心分裂所呈現的生命張力。雙圈結構裡,第一圈(第一與第二節)內,主體的分裂表現,十個海子對一個海子。第二圈層(第三與第四節)內,最後一個海子又分裂為你和我。敘述者既身處其中,以我直接介入敘事,又置身事外,將自我對象化為你,於是,你和我同臨舞台、互為鏡像,內心私密的對話得以公開。兩層圈層複雜的疊合使詩歌充滿戲劇張力。
十個海子,復活的海子不過是幻象,他們只能圍繞著詩中主角,你和我,跳舞歌唱,他們與光明的景色同時到來,嘲笑一個「野蠻而悲傷的海子」的長久沉睡。十個海子對一個海子間的嘲笑,可以看作是主體對自我意識中黑暗消沉部分的自嘲。你和我,原本同是主角,然而劇情推演,我變成了舞台上的自由人,成為一個既存在又不存在的實體,無動於衷地看著你被十個海子戲謔。
你飛奔而去,你疼痛地被劈開。與十個海子的喧囂相比,你沉默的抵抗如土地般堅硬,痛苦意味深長。十個海子與你,實際上是一個人的戰爭,在自我博弈中不斷下陷。「人們把自己隱藏在表現的背後。人不僅受到他人的隱藏,而且還受到自己的隱藏。無限地將自己的內部深處下降」
如果說,第一、二小節是十個海子的表現與你沉默被動的表演,第三小節就是我唱給你的一段無限低回的深情詠嘆。你在某種巨大的壓力下,退守為一個黑夜的孩子,沉浸於頹廢的死亡氣息,沉浸於使人墮落自行毀滅的念頭裡,無法自拔。
最後一小節,在低迷中掙脫出尖銳的質問,將詠嘆畫作激烈的獨白。
鼓、糧食、嘴、胃,糧食的一半用於吃,一半用於繁殖,而穀之簡體字作「谷」。在《糧食兩節》裡字體字義的分析,谷的上方是火下方是口,可以看出生存慾望的大火。從糧食、吃、種子,可以看出一種農業生產的封閉循環,也看出了一種勞作的薛西弗斯式的荒謬與虛無。
各級主體的博弈中,光明與黑暗的力量站在生命的兩極。十個海子對比一個野蠻而悲傷的海子。第一小節裡,以光明的景色,在嘲笑他的同時也不乏挽救之意。第二小節,這個野蠻而悲傷的海子被十個海子撕裂著,可他背負著沉重而虛無的光明幻象,欲逃離黑暗的束縛,卻只感到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蔓延。第三小節起,你與我的合一,這個野蠻而悲傷的海子心中湧起模糊的復仇慾望,他希望自己能更相信所謂的希望,只關心生活。卻無力在黑暗中自拔,最後的獨白中,這個野蠻而悲傷的海子,面對豐收的勝景卻再次被短烈荒蕪的青天襲擊,壓抑許久的質問,你所說的曙光是什麼意思?
主體間博奕的白熱化被風之盲目浩蕩出之,海子敘述的主體被捲入一場自己否定自己的風暴,「無視黑夜與黎明」。無法分辨我是誰的海子,在十個海子與一個海子,在我與你之間衝突,這種逼問之下,一場想挽救主體自我分裂的歌劇不得不以主體同一化的失敗而告終。如此飽含生命痛感的詩句,以他的脆弱面臨障礙摧毀的惶恐,也承傳著生存真正的勇氣與難度。
「你說的曙光是什麼意思」,像是一隻從遠方飛動的骨頭,他孤單、勁瘦,目標如一,卻腳下迷茫,注定是一支滿載青春之痛的落地之矢。
海子透過秩序與訓練,將兇猛的元素、地域深淵和魔法的大地分擔在自我多重的形象中。但海子瘋狂燃燒的自我卻無法統攝主體的多重自我分裂,只能任憑其左右。魯迅說:「寫作本身就是一種消耗生命以抵抗絕望與虛空。」蒂利希認為「存在的勇氣是這樣的倫理行為:人在其中肯定他自己的存在而不願那些與他的本質性的自我肯定相衝突的生存因素。」在亞里斯多德認為:「勇氣是對一個人的本質,一個人的內在目的的肯定。」但這種肯定裡具有某種不願性質的肯定。這種肯定包含著可能的、某些狀況下不可避免的犧牲。這種要犧牲的東西可以包括愉悅、幸福甚至是一個人自身的存在。海子寫作方式及其詩歌正是這一意義上,成為「存在的勇氣」的表徵。面對生命的真實,海子選擇直視,在這樣的觀看中他將創作與生活連結,生活的真實對海子而言即是寫作的真實。臧棣說:「詩人通過不斷的自我爭辯,我們可以向更高級的生命狀態飛躍。這種生命的飛躍,心智的昇華,說到底必然是愉悅的。」
6.抒情就是血
海子:「我是說,我是詩,我是肉,抒情就是血。」詩歌裡的血肉與骨並非只是詩人的真實與真誠的內心,更是真實與真誠的質量。在海子的抒情詩裡,可以看見一種純粹的抒情性,這樣的純粹性並不是無拘無束的表現,而恰巧是主動尋求一種限制。在海子含蓄的創作裡,是否內裡是他欲壓抑的湧動情感。以下以《日記.姐姐》作分析。
日記.姐姐 ◎#海子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
悲痛時握不住一滴眼淚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
除了那些路過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這是唯一的,最後的,抒情
這是唯一的,最後的,草原
我把石頭還給石頭
讓勝利的勝利
今夜青稞只屬於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長
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 空空
姐姐,我今夜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趙暉認為,這首詩情緒由孤單思戀(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而無助(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悲痛時握不住一滴眼淚),而哀傷(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這是與水中一座荒涼的城),而漸漸被絕望糾纏(除了那些路過的和居住的/德令哈......今夜/這是唯一的,最後的,抒情。/這是唯一的,最後的,草原。),語氣逐漸沉痛,肉身在情愛中沉淪,音高也降至最低點。小詩的轉折處緊跟而來,我被絕望的情緒籠罩,中而至於要賭氣,(把石頭還給石頭)語氣簡短,而將詩逼至決心的最高點,然而急轉,話盡可以說卻無力收束自己的情感,詩歌的聲音被一種溫暖與無奈包住,緩緩下落又重回思念。回到姐姐我只想你。單純的情緒原點。與情緒相應,草原盡頭遠映兩手空空之空虛,以一滴眼淚代表全部悲傷的質量,含蓄而深遠。「這是最後的,唯一的,抒情」斷裂的語句模擬一種心碎的絕望。全詩的語氣,像是情愛低回的現象,幽微地說出寂寥與斷裂。真摯的語氣裡,呼應海子的抒情都是血。
西渡說:「誰如果說我們這個時代不存在愛情了,我願意舉海子的這些詩反駁他。」
7.結論
海子在詩中的追尋與誠懇的眼神,使人難以不對這位詩人投以尊敬的眼光。在詩中的激烈對抗、抒情詩裡的血與骨,或許都是這位詩人被卸下後的噴濺的熱血,可以看見他對於生存是多麼渴望達到安定,但他否定自己就像其詩語言一樣,都是一顆遠方的太陽,他是夸父。海子被說為是詩的殉道者,我認為殉道本身是荒謬的,詩從未要詩人死,而詩人的每首詩作都是想活下來的微小希望,那怕希望只是隧道裡的一個小白光點,他仍繼續前行並相信著。
「愛」,可以是海子一生的凝結吧。在詩裡他愛父母、情人、大地、太陽等等,作為詩人他用寬厚的心與能看見萬物靈魂的雙眼,將他的心靈與宇宙合一,並不斷地疑問著人是什麼、該何去何從,在追問裡能感受到他「真實」與「真誠」的質量,他選擇一個人孤獨地尋找著,他只能自己尋找著,或許結果不適認知裡的平安圓滿,但這就是海子的生命吧。若要我思考海子是否是詩的殉道者,我更相信他就是詩的本身,因為在他的追尋裡,他便成為了他追尋的本身。
◎作者簡介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懷甯縣高河鎮查灣村,中國新詩史上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之一。
海子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
海子的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主要作品有:長詩《但是水,水》、長詩《土地》、詩劇《太陽》(未完成)、第一合唱劇《彌賽亞》、第二合唱劇殘稿、長詩《大紮撒》(未完成)、話劇《弑》及約200首抒情短詩。曾與西川合印過詩集《麥地之甕》。出版的詩集有《土地》(1990)、《海子、駱一禾作品集》(1991)、《海子的詩》(1995)、《海子詩全編》(1997)。
-
美術設計: IG@brocccoliiiii
圖片來源: IG@brocccoliiiii
-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9.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海子 #存在主義 #主體博弈 #愛 #追尋
野蠻生長劇情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AKB48 誕生時,我們都很驚嚇。
因為她們不止是另一團少女偶像,而是可以「見得到面」的偶像。這就如同突然發現,二次元的角色不小心跑到三次元世界時一樣震撼。她們不再是電視螢幕上的影像了,可以與她們見面、握手、打招呼,這種震撼難以言喻。我沒想過能跟活生生的日本偶像見面,當我第一次見到柏木由紀時,我也第一次體驗到什麼叫呆若木雞,連最簡單的日文都說不出口。
我知道森本晃司要來時,有幾秒鐘同樣無法言語。
森本晃司這個名字,對活過 90 年代的宅宅孩子來說,意義非凡。他是催生日本動畫黃金年代的一份子,他的風格野蠻而強烈,就像《阿基拉》的野孩子們在高速公路上風馳電掣,然後撞成一團火球,殉身換來一陣滿天零件雨。
我們那時還年輕,不知道《機器人嘉年華會》的厲害、不知道《迷宮物語》的厲害、不知道《老人Z》的厲害。我們那時沒有手機與網路,無法像現在的孩子,一年前就知道明年漫威電影有什麼底細。所以森本晃司那群人的厲害,給我們的衝擊更強烈:他就像加速到破表的火焰戰車,直直地砸進我們的視網膜。我們在毫無所知之下,只能硬吞落肚,被搞得體內七葷八素。
我們後來才知道,令狐沖也是這樣被大師們亂灌功力搞成廢人。還好我們沒那麼衰,沒有四肢無力,但我們真成了「廢人」──他們說這是該死的御宅族,我說這是開啟了非現實的心眼。但是廢是事實,因為我們頭腦裡充滿了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很難容下其他規規矩矩的道理了。
現在森本晃司要來了,那個我們在錄影帶裡看到的名字、害我們變成廢人的元凶要來台灣了。
感謝 d/art 籌辦,森本晃司大師台灣初個展《晃影》已經登場,展期至明年 1 月 12 為止。詳細資訊請見文末。
我為這次個展寫了一篇落落長的森本晃司,收錄在這次的場刊裡。說來抱歉,應該聚焦在展覽的文章,最後好像在寫森本晃司傳了,實在見笑。這裡貼個起頭,希望讓大家有點興趣。
《永遠以最強砲火,轟破下一道想像力邊界的高牆》
💥💥💥💥💥💥💥💥💥💥💥💥💥💥
80 年代末期,日本的動畫產業如核彈爆發一般,《阿基拉》、《迷宮物語》與《老人Z》等等明確與主流動畫路線有所區隔的作品,以高密度的作畫與奇想天外的劇情發想,震撼了全世界對影像著迷的人們。
當年製作這些動畫史經典的動畫人們,是日本成為動畫大國的基礎。其中,「森本晃司」這個名字,在許多關於那段精彩動畫史的頌揚當中不斷地被提起。
這位動畫巨匠的創意無限,彷彿他永遠雜亂的頭髮,肆無忌憚地往每個方向野蠻生長。森本晃司的頭銜除了動畫師之外,還包括了舞台劇編劇、影像作家、舞台導演、VR電影導演等多重身分。今年已屆耳順之年的森本大師,仍然積極創作,他的創作活力根源是從哪裡來的呢?
也許一切都是從廢墟開始的:森本晃司老家在和歌山縣山上,儘管繁華的大阪就是隔壁縣市,但是森本家連所謂的「隔壁鄰居」,距離都要 100 公尺。他從小就嚮往能到大都市生活,至少這樣可以有多一點玩具──他從小就得學習如何就地取材、自製玩具自娛自樂。
當時,他最喜歡的娛樂設施,就是廢墟。
靜靜的廢墟矗立在靜靜的山中,孩子不懂為什麼這些建築無人聞問,這卻不妨礙他們先被廢墟的神祕氛圍所擄獲。按照森本自己的說法:「廢墟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情色感,對孩子來說,接觸廢墟就像在碰觸禁忌一般,好像孩子們努力把腳墊高、假裝大人進入一些兒童不宜的場所一般。」
這種童年體驗,成為了森本晃司創作的原點。他喜愛那些廢墟中雜亂的管線、匆忙留下的日常雜物、以及不合時宜的裝潢。一般人不會有興趣的廢墟,在年幼的森本眼中,看出了無可名狀的神祕門道。相對地,膽敢踏進這些被媽媽知道一定會火冒三丈的場所,也顯示出這個鄉下孩子勇於冒險的反骨精神。
如果我們將時間跳躍至 1987 年,看看大友克洋主導的合集動畫OVA《機器人嘉年華會》。在其中由森本首次擔任導演製作的《科學怪人的齒輪》裡,你一定會發現濃濃的混亂廢墟氛圍──畫面中有著大量繁複卻細緻的管線、強烈對比的光影映照在瘋狂的博士臉上、無數機器零件在空中上下飛舞。這部短片,好像把製作 2 小時動畫電影所需的成本與精力。全部濃縮在不到 10 分鐘的內容裡……(未完)
💥💥💥💥💥💥💥💥💥💥💥💥💥💥
這就是《科學怪人的齒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MXxitSLDJg
以下是展覽資訊:
✍✍✍✍✍✍✍
●晃影│森本晃司個展
展期│2019年12月14日(六)~2020年1月12日(日)
展場│d/art Taipei 3F
入場│100元
※入場即贈展覽紀念明信片乙張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32082321029121/
●展覽活動
2020年1月4日(六)下午1:00-3:00
森本晃司簽名會
※簽名會同時開放一般入場參觀
2020年1月4日(六)晚上18:30-20:30
森本晃司講座
※舉辦講座活動期間,展區不開放參觀,敬請見諒!
2020年1月3日(五) 晚上18:30-21:00
三樓展場停止參觀服務
//
d/art taipei
10844 台北市萬華區武昌街二段 14號 2樓 & 3樓(展場)
營業時間:平日下午 13:00-晚上 21:00、假日上午11:30-晚上 21:00
店定休日:星期一
※展場為舊式大樓無設置電梯設備,需步行較陡樓梯上樓,請行動不便者斟酌個人情況來訪參觀。
野蠻生長劇情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KB48 誕生時,我們都很驚嚇。
因為她們不止是另一團少女偶像,而是可以「見得到面」的偶像。這就如同突然發現,二次元的角色不小心跑到三次元世界時一樣震撼。她們不再是電視螢幕上的影像了,可以與她們見面、握手、打招呼,這種震撼難以言喻。我沒想過能跟活生生的日本偶像見面,當我第一次見到柏木由紀時,我也第一次體驗到什麼叫呆若木雞,連最簡單的日文都說不出口。
我知道森本晃司要來時,有幾秒鐘同樣無法言語。
森本晃司這個名字,對活過 90 年代的宅宅孩子來說,意義非凡。他是催生日本動畫黃金年代的一份子,他的風格野蠻而強烈,就像《阿基拉》的野孩子們在高速公路上風馳電掣,然後撞成一團火球,殉身換來一陣滿天零件雨。
我們那時還年輕,不知道《機器人嘉年華會》的厲害、不知道《迷宮物語》的厲害、不知道《老人Z》的厲害。我們那時沒有手機與網路,無法像現在的孩子,一年前就知道明年漫威電影有什麼底細。所以森本晃司那群人的厲害,給我們的衝擊更強烈:他就像加速到破表的火焰戰車,直直地砸進我們的視網膜。我們在毫無所知之下,只能硬吞落肚,被搞得體內七葷八素。
我們後來才知道,令狐沖也是這樣被大師們亂灌功力搞成廢人。還好我們沒那麼衰,沒有四肢無力,但我們真成了「廢人」──他們說這是該死的御宅族,我說這是開啟了非現實的心眼。但是廢是事實,因為我們頭腦裡充滿了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很難容下其他規規矩矩的道理了。
現在森本晃司要來了,那個我們在錄影帶裡看到的名字、害我們變成廢人的元凶要來台灣了。
感謝 d/art 籌辦,森本晃司大師台灣初個展《晃影》已經登場,展期至明年 1 月 12 為止。詳細資訊請見文末。
我為這次個展寫了一篇落落長的森本晃司,收錄在這次的場刊裡。說來抱歉,應該聚焦在展覽的文章,最後好像在寫森本晃司傳了,實在見笑。這裡貼個起頭,希望讓大家有點興趣。
《永遠以最強砲火,轟破下一道想像力邊界的高牆》
💥💥💥💥💥💥💥💥💥💥💥💥💥💥
80 年代末期,日本的動畫產業如核彈爆發一般,《阿基拉》、《迷宮物語》與《老人Z》等等明確與主流動畫路線有所區隔的作品,以高密度的作畫與奇想天外的劇情發想,震撼了全世界對影像著迷的人們。
當年製作這些動畫史經典的動畫人們,是日本成為動畫大國的基礎。其中,「森本晃司」這個名字,在許多關於那段精彩動畫史的頌揚當中不斷地被提起。
這位動畫巨匠的創意無限,彷彿他永遠雜亂的頭髮,肆無忌憚地往每個方向野蠻生長。森本晃司的頭銜除了動畫師之外,還包括了舞台劇編劇、影像作家、舞台導演、VR電影導演等多重身分。今年已屆耳順之年的森本大師,仍然積極創作,他的創作活力根源是從哪裡來的呢?
也許一切都是從廢墟開始的:森本晃司老家在和歌山縣山上,儘管繁華的大阪就是隔壁縣市,但是森本家連所謂的「隔壁鄰居」,距離都要 100 公尺。他從小就嚮往能到大都市生活,至少這樣可以有多一點玩具──他從小就得學習如何就地取材、自製玩具自娛自樂。
當時,他最喜歡的娛樂設施,就是廢墟。
靜靜的廢墟矗立在靜靜的山中,孩子不懂為什麼這些建築無人聞問,這卻不妨礙他們先被廢墟的神祕氛圍所擄獲。按照森本自己的說法:「廢墟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情色感,對孩子來說,接觸廢墟就像在碰觸禁忌一般,好像孩子們努力把腳墊高、假裝大人進入一些兒童不宜的場所一般。」
這種童年體驗,成為了森本晃司創作的原點。他喜愛那些廢墟中雜亂的管線、匆忙留下的日常雜物、以及不合時宜的裝潢。一般人不會有興趣的廢墟,在年幼的森本眼中,看出了無可名狀的神祕門道。相對地,膽敢踏進這些被媽媽知道一定會火冒三丈的場所,也顯示出這個鄉下孩子勇於冒險的反骨精神。
如果我們將時間跳躍至 1987 年,看看大友克洋主導的合集動畫OVA《機器人嘉年華會》。在其中由森本首次擔任導演製作的《科學怪人的齒輪》裡,你一定會發現濃濃的混亂廢墟氛圍──畫面中有著大量繁複卻細緻的管線、強烈對比的光影映照在瘋狂的博士臉上、無數機器零件在空中上下飛舞。這部短片,好像把製作 2 小時動畫電影所需的成本與精力。全部濃縮在不到 10 分鐘的內容裡……(未完)
💥💥💥💥💥💥💥💥💥💥💥💥💥💥
這就是《科學怪人的齒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MXxitSLDJg
以下是展覽資訊:
✍✍✍✍✍✍✍
●晃影│森本晃司個展
展期│2019年12月14日(六)~2020年1月12日(日)
展場│d/art Taipei 3F
入場│100元
※入場即贈展覽紀念明信片乙張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32082321029121/
●展覽活動
2020年1月4日(六)下午1:00-3:00
森本晃司簽名會
※簽名會同時開放一般入場參觀
2020年1月4日(六)晚上18:30-20:30
森本晃司講座
※舉辦講座活動期間,展區不開放參觀,敬請見諒!
2020年1月3日(五) 晚上18:30-21:00
三樓展場停止參觀服務
//
d/art taipei
10844 台北市萬華區武昌街二段 14號 2樓 & 3樓(展場)
營業時間:平日下午 13:00-晚上 21:00、假日上午11:30-晚上 21:00
店定休日:星期一
※展場為舊式大樓無設置電梯設備,需步行較陡樓梯上樓,請行動不便者斟酌個人情況來訪參觀。
野蠻生長劇情 在 野蠻生長- 4位配角可期待︱楚喬傳︱趙麗穎︱李沁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趙麗穎新劇《 野蠻生長 》首播將至,9位實力派坐鎮,4位配角可期待︱楚喬傳︱趙麗穎︱李沁︱竇驍︱ 野蠻生長 ︱林更新#魔幻 劇情 社. ... <看更多>
野蠻生長劇情 在 野蠻生長- 劇情片 - PttPlay線上看- Gimy劇迷 的推薦與評價
野蠻生長 HD中字|林克和他的兄弟逃離了虐待他們的父親,踏上了一段旅程,林克發現了他的性取向並重新發現了他的Mi'km. ... <看更多>
野蠻生長劇情 在 《野蠻生長》預告中,被稱作「發腮」的趙麗穎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野蠻生長 》預告中,被稱作「發腮」的趙麗穎,究竟有多美?︱楚喬傳︱趙麗穎︱李沁︱竇驍︱與鳳行︱林更新#魔幻 劇情 社. 2.7K views · 11 months ago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