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的世代,你有想過我們能在地球上存活下來嗎?
有一次吃飯遇到一位研究生學長,他的畢業論文是「關於碳排放的議題」,他開心的與我談半小時他成功畢業完成的內容,裡面也包括談論核能風險、協定協議、規定、時間規劃、減少車輛、報廢汽車、廢核減碳...等等
他花很長的時間去完成這個研究,因為全球暖化正是我們能不能繼續存活的很大關鍵。
而目前世界政治局勢是最不穩定的階段,地球的氣候也受到威脅,疫情、災難、環境變遷、空氣污染、戰爭...都在上演中。
我上個月在一個事工有連續兩三個月的時間他們每一天線上,小組的分配,專為國際事項來瞭解與關心,而最常看見的都是氣候變化引發的乾旱、森林大火、飢荒...等等。
然而現在的氣候變遷正式加速災難性的趨勢,持續升高的溫度,兩極冰帽面積大量減小、濫伐森林、引發大火,人口過剩、疾病、飢荒、水資源短缺,與會瀕臨絕種的動物...
全球暖化是由人類引起的,因著人的自私、驕傲與貪婪造成世界的動盪與死亡,南北極大冰帽融解降低了對太陽光的反射進一步升高地球溫度,氣候變遷對亞馬遜地區及其他雨淋的破壞,讓我們少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方法;
而海洋深溫,釋放出二氧化碳這兩個現象加起來將近一步加劇室溫效應,是全球暖化更為嚴重,這很可能地球會變成和金星一樣高溫,非常炎熱高溫可達250度,會下起硫酸雨,人類絕對沒辦法再這樣的環境存活。
我們應該要了解這些危險,以及核武帶來的毀滅性,它可以永久改變地球上所有生命和命運。
而那些科學家、研究員,都在努力的想辦法解決,雖然手上握有相關技術,但需要的是政治上意願。
作為社會公民的一份子,大家有責任把所做所學,分享給公眾,讓大家有所警覺,讓社會與政府採取行動。
#歡迎分享
#我也是有在關心這類的議題
#我們人總是只顧著自己的吃喝玩樂
#想擁有好的汽車與生活而傷害這世界
#或是覺得那些不關自己的事情因為很遙遠
#海冰的融化已經對極地野生動物造成影響
#即使是位居食物鏈頂端的北極熊也無法倖免
#想到就覺得悲傷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第一個以全球瀕危物種為主題的自然紀實節目「地球的孤兒」,2021年推出全新紀錄片《台灣的精靈》系列,記錄台灣陸域、空域、海域數量最稀少、目擊率最低、拍攝難度最高的瀕危特有種:台灣草鴞、台灣白海豚,以及台灣穿山甲。 全世界平均每五分鐘有一隻穿山甲被捕殺,是地球上盜獵最嚴重的哺乳類動物。 節目團隊...
「野生動物 研究員」的推薦目錄:
- 關於野生動物 研究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野生動物 研究員 在 PassionTimes 熱血時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野生動物 研究員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野生動物 研究員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野生動物 研究員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野生動物 研究員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野生動物 研究員 在 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捐款小鳶鳶最後一彈| 特別 ... 的評價
- 關於野生動物 研究員 在 認識野生動物玉管處教你怎麼做|南投縣政新聞2022.04.15 的評價
野生動物 研究員 在 PassionTimes 熱血時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31屆搞笑諾貝爾獎揭曉 「吊犀」奪得運輸獎】
一年一度「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揭曉,但今年因疫情故,頒獎典禮只能於網上直播。
今屆「運輸獎」得主則是美國康奈爾大學野生動物獸醫Robin Radcliffe之團隊。他們發現以吊索空運犀牛時將牠上下倒吊,比打側吊起更安全。
瑞典Lund University研究員Susanne Schötz,憑研究人類與貓咪的語言交流而獲頒「生物獎」。她在2019年將貓咪叫聲分為19種,另外錄下40隻貓的780段叫聲,發現貓咪心情好時會發出高頻率的叫聲,緊張或情緒低落時則較低沉。
「經濟學獎」的得主是法國學者Pavlo Blavatskyy,他分析十五個前蘇聯國家,近三百官員的照片,發現政客的肥胖程度,與國家的貪腐程度有密切關聯。
百多年前,有德國醫生發表「鼻反射神經」理論,指鼻子與性器官有生理連結。德國Universität Heidelberg的學者則找來18對伴侶協肋研究,證明性行為可改善鼻塞,奪得「醫學獎」。
全文:http://passiontimes.hk/article/09-10-2021/76252
#IgNobelPrize #ImprobableResearch
請支持PassionPrime:
http://passiontimes.hk/prime/
請支持熱血時報印刷版︰
http://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請支持熱血文青課金計劃:
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aise2
請支持熱血主持育成計劃:
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aise
《熱血時報》 iOS,Android App 歡迎下載:
iPhone
https://apple.co/2IfgPoP
Android
https://bit.ly/2HqB4Q4
--------------------
成功之前,我們絕對不要放棄夢想!
Till our dreams come true, we'll fight on.
野生動物 研究員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所謂的國境邊界不只是在地圖上的一條線。對於國際關係來說,關乎一個國家的領土與治理範圍;而對於在邊境生活的百姓來說,邊界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影響人們對於地方空間的想法呢?讓我們透過【研之有物】這篇專訪,了解人類學家張勤雯如何從跨國界多點田野研究多年的累積,思考跨國境貿易與日常生活所交織出的邊境意涵。
---
張雯勤踏入田野至今已有 27 年。她的研究從泰北孤軍,延伸到雲南移民的遷徙、跨境貿易,以及對於人類學更重要的主題──邊境百姓的日常生活。過去,學界焦點集中在邊區的國家政治治理,但作為人類學家,「日常」有其獨特深刻的意義。
...
中緬泰的邊境貿易存在已久,民間百姓經常跨境往返。雖然 1950 到 1980 年代中緬邊界關閉,但私下邊境貿易仍然存在,交易的物資包括許多日常用品:農產、醃豬肉、野生動物、熱水瓶、藥材、豬油、鹽巴、被單、枕頭套、膠鞋、布料、熱水瓶、腳踏車,以及貴重的玉石、紅寶、柚木等。
一位玉石商人曾如此形容緬甸:「賣米不合法,賣鹽不合法,賣什麼都不合法,那還可以做什麼?只能走私啊。」這些國家法律不認可的交易,一般被稱為「非法走私」;然而張雯勤認為,
用「影子經濟」(shadow economy)或「非正式經濟」(informal economy),更能理解在國家治理視角之外,邊民們為了生存,遊走穿梭邊境的自主貿易。
無論國界是否封鎖、政治角力如何劇烈,平民百姓手無寸鐵,唯能在檯面下運用常民強韌的生存力量,對抗突破國家政體的限制。
(引用自https://research.sinica.edu.tw/myanmar-transborder-jade-informal-economy/)
野生動物 研究員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灣第一個以全球瀕危物種為主題的自然紀實節目「地球的孤兒」,2021年推出全新紀錄片《台灣的精靈》系列,記錄台灣陸域、空域、海域數量最稀少、目擊率最低、拍攝難度最高的瀕危特有種:台灣草鴞、台灣白海豚,以及台灣穿山甲。
全世界平均每五分鐘有一隻穿山甲被捕殺,是地球上盜獵最嚴重的哺乳類動物。
節目團隊跟著國際知名穿山甲研究員孫敬閔博士攀爬險壁,追蹤穿山甲媽媽的生命歷程,並挖掘死亡穿山甲的巢穴,努力挖出死亡真相。五十年內,台灣從穿山甲的獵殺王國,翻轉為保育王國,經多年復育,台灣穿山甲的族群數量逆勢成長,野外族群密度高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穿山甲的最後堡壘。
《地球的孤兒:台灣的精靈》第三集【台灣穿山甲】,本周日8/22晚間八點,請您鎖定東森51頻道。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地球的孤兒 #台灣的精靈 #穿山甲 #自然科學紀實節目 #白心儀
野生動物 研究員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灣第一個以全球瀕危物種為主題的自然紀實節目「地球的孤兒」,2021年推出全新紀錄片《台灣的精靈》系列,記錄台灣陸域、空域、海域數量最稀少、目擊率最低、拍攝難度最高的瀕危特有種:台灣草鴞、台灣白海豚,以及台灣穿山甲。
全世界平均每五分鐘有一隻穿山甲被捕殺,是地球上盜獵最嚴重的哺乳類動物。
節目團隊跟著國際知名穿山甲研究員孫敬閔博士攀爬險壁,追蹤穿山甲媽媽的生命歷程,並挖掘死亡穿山甲的巢穴,努力挖出死亡真相。五十年內,台灣從穿山甲的獵殺王國,翻轉為保育王國,經多年復育,台灣穿山甲的族群數量逆勢成長,野外族群密度高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穿山甲的最後堡壘。
《地球的孤兒:台灣的精靈》第三集【台灣穿山甲】,本周日8/22晚間八點,請您鎖定東森51頻道。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地球的孤兒 #台灣的精靈 #穿山甲 #自然科學紀實節目 #白心儀
野生動物 研究員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穿山甲研究員孫敬閔博士最新保育計畫曝光!這項名為【滅蟻、護蟹、餵鯪鯉】的計畫,孫老師帶著恆春的學生,去除傷害當地陸蟹的外來種黃瘋蟻,捕捉到的螞蟻,再送到屏科大的野生動物收容中心餵食小穿穿!同時提升學生們的保育觀念!一舉多得的計畫引發高度迴響,現在還獲得知名醫療集團的贊助!集結各方力量,投注生態保育。
影片提供: 林宗岐老師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台灣的精靈#地球的孤兒#白心儀#台灣1001個故事#自然科學紀實節目#台灣穿山甲#孫敬閔#恆春陸蟹 #屏科大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野生動物 研究員 在 認識野生動物玉管處教你怎麼做|南投縣政新聞2022.04.15 的推薦與評價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的解說員與 研究員 ,對於境內的大自然生態與 野生動物 ,都有很大的熱情,因此趁著37周年慶活動,特別邀請對於黑熊與黃喉貂觀察多年的 ... ... <看更多>
野生動物 研究員 在 WildOne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 【捐款小鳶鳶最後一彈| 特別 ... 的推薦與評價
... 深感佩服與認同,因此決定大力支持野灣在東台灣執行野生動物救援的任務! ... 3. 像偵探一樣!研究員陳彥涵解剖數種動物研究死亡原因「為牠發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