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桌球男團八強賽前
如果播棒球用到「敬遠」這個詞,不會讓你跳腳,那為什麼播桌球時講「質量」,你的反應會那麼大呢?開始轉播桌球時看的人少,並沒有太多人對於「質量」這個詞有意見,最近桌球比賽能見度提高,被討論(咒罵)的次數也增加,想說來分享一下我用這個詞的用意。
對我來說桌球場上的質量,包含了速度、旋轉、力量、甚至角度,質量是最適合的用詞,品質球質都還不夠全面也有偏差,向優勢項目國家學習用詞讓部分朋友感覺不舒服,我也覺得很抱歉,但使用這個詞,是我思考評估過,在解說上最接近現況也是本來在桌球界朋友最熟悉的用詞。
以下是前輩好文授權讓我轉貼,也希望分享給大家,對於不同的文化我們可以截長補短,封閉的狀態反而會拖慢前進的腳步。謝謝大家!
===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世界桌球強權,許多中文術語來自對岸,硬要修改,個人認為是矯枉過正。接受這些術語,不等於和對岸同化。
以近期最常被大陸用語巡邏隊討論的「質量」而言,從還沒入行用網路看大陸轉播(他們代表隊選拔是全球張力最高的比賽,超過奧運),到剛接桌球線,都聽不太懂。但是我很怕採訪時被說沒做功課,因此查了不少資料,自己邊看比賽邊琢磨。
得到定義是,「質量」是擊球時加在球上的旋轉轉速、力矩、偏移曲線,再加上施加力道的作用力大小的綜合描述語。臺灣通用的國語裡,並沒有適當用詞可以簡單代替。
要修正的話,每個球評都要一口氣講一長串,閱聽眾也未必會更能理解。我就曾建議一個因為巡邏隊留言苦惱、考慮要不要改換用語的球評弟弟,置之不理就可以。桌球界用了幾十年的術語,何必為了可能1周前才開始關心這項運動的政治狂魔改變?
現在的批評,提倡用品質或球質代替,至於單純講力量的建議,太瞎,不討論,因為幾乎沒有桌球擊球是只靠撞擊的單純作用力、反作用力,大部分都帶摩擦。
會認為用品質代替的,本身大概也受大陸用語影響,或是知道大陸對於物品的品質也是講質量,這用在桌球感覺更加抽象,或者你指的是球的製造品質?
至於球質,即使在以前常用的、臺灣較熟悉的棒球,也是個籠統概念,現在好像很少聽到人用,大致上可以綜合指進入擊球區時,直球系的位移(通常講尾勁),變化球的幅度與進壘角度、球威、轉速,但用在桌球也不太精確,而且感覺像球的性質種類,例如側旋球、上旋球、下旋球等等。
我知道質量在物理上指物體內所有物質的總和(不等於重量,重量表示受到重力作用下的質量),也知道相對論還區分出靜態質量(MO)、相對質量(MK),但是如果把桌球轉播裡的質量,理解為球在擊球方式和力道作用下的反應和特性,我認為應該也不悖於物理說法。
這類巡邏隊底下通常會伴隨自稱理工組留言,說質量就是mass而且臺灣只有這種定義。要講物理,文組出身的我沒得戰,也不奢望這篇解釋能被接受,但是不論念文組或理工組,都應該學會尊重不同專業,而不是你念的就比較高檔。
沒有去理解過就先用自身觀點批評,只說明過去你從來沒有看過桌球,也沒有試著理解桌球。
又,衷心為這些巡邏隊加油,希望你們接下來能密切注意各種體育賽事轉播,編纂出一本純正臺灣在地的運動專業術語辭典,供各種媒體劃一使用,那麼今天此篇就當是一位前文字工作者、所謂無知的文組的謬論,謝謝。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
「重力場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重力場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重力場定義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重力場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重力場定義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重力場定義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重力場定義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重力場定義 在 Re: [請益] 重力場強度&重力加速度- 看板Physic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重力場定義 在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觀念】重力場(高一物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重力場定義 在 早安答科學【重力如何產生?】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高涌泉 ... 的評價
重力場定義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間是最寶貴的資產
《僧人心態》讀書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ink-like-a-monk/
《僧人心態》書中談到數位時代加劇了人跟人之間的「比較」心態,結果是:我們用周圍人的表現來定義自己的時候越多,自我迷失的程度就越大。我最喜歡他引用《博伽梵歌》的這句話:「不完美活出自己的生命,勝於完美地模仿別人」。放下跟他人的比較,力排眾議需要勇氣,才能過上最真實的生活。
書中提到美國亞利桑那州沙漠區的「生物圈二號」實驗,科學家試著建立一個「完美的溫室」,使用純水、純空氣,並把濕度、溫度、照度都控制在最理想的狀態。
結果裡面的植物長到一定的高度就會傾倒,最後才發現缺少了關鍵因素:風。沒有風的吹拂,植物不會往更深處紮根、樹皮不會強韌、禁不起長高後的重力壓迫。放下對於不舒適的恐懼感,適度的壓力是必要的挑戰。
在道場時,作者很羨慕那些擁有特異本領的僧人們,例如能一字不漏背誦整本經文、連續禁食七天、連續靜心八小時。作者對師傅說:「我也想跟他們一樣!」
師傅回答:「你的動機是背誦整本經文的成就感?還是想要獲得學習的經驗?第一種只是想要結果,第二種是對於學習過程的好奇。」放下對於目標的執著,收穫來自於享受學習的過程本身。
你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過別人的生活。
#語錄 #名言 #格言 #閱讀 #金句 #語錄系列 #閱讀筆記 #閱讀心得
重力場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間是最寶貴的資產
《僧人心態》讀書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ink-like-a-monk/
《僧人心態》書中談到數位時代加劇了人跟人之間的「比較」心態,結果是:我們用周圍人的表現來定義自己的時候越多,自我迷失的程度就越大。我最喜歡他引用《博伽梵歌》的這句話:「不完美活出自己的生命,勝於完美地模仿別人」。放下跟他人的比較,力排眾議需要勇氣,才能過上最真實的生活。
書中提到美國亞利桑那州沙漠區的「生物圈二號」實驗,科學家試著建立一個「完美的溫室」,使用純水、純空氣,並把濕度、溫度、照度都控制在最理想的狀態。
結果裡面的植物長到一定的高度就會傾倒,最後才發現缺少了關鍵因素:風。沒有風的吹拂,植物不會往更深處紮根、樹皮不會強韌、禁不起長高後的重力壓迫。放下對於不舒適的恐懼感,適度的壓力是必要的挑戰。
在道場時,作者很羨慕那些擁有特異本領的僧人們,例如能一字不漏背誦整本經文、連續禁食七天、連續靜心八小時。作者對師傅說:「我也想跟他們一樣!」
師傅回答:「你的動機是背誦整本經文的成就感?還是想要獲得學習的經驗?第一種只是想要結果,第二種是對於學習過程的好奇。」放下對於目標的執著,收穫來自於享受學習的過程本身。
你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過別人的生活。
追蹤IG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
#語錄 #名言 #格言 #閱讀 #金句 #語錄系列 #閱讀筆記 #閱讀心得
重力場定義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重力場定義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1.01議會影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三次質詢社會處和觀光新聞處 (978)
首先,請教我社會處林處長,我行腳過程中,在番社里遇到一位,領有殘障補助的失親媽媽,聲淚俱下,訴說政府殘障補助立意良善,但資格審查,對收入部分的定義不明確,導致為德不卒。
特別是社工人員訪視時,她本身不良於行,只能靠修改衣服,賺取微薄收入,維持生計。
每年11月和12月兩個月,她幾乎不敢開門,不敢接單,惶惶不可終日,深怕志工對收入認定有所改變,導致他可能沒有辦法養活和她一起的女兒。
請志工訪視時,要建立S O P,告知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而不用擔心權利受損。
第二,建議觀光新聞處張處長,如果沒有聯席會議,要發揮柔性溝通的力量,用文化包裝各局處的公共政策,讓看似局處分工,彼此不相干的公共建設成果,透過歷史文化,用故事把它們串連起來,打造嘉義成為一個有特色的觀光城市,建立有如一日本一般,有高附加價值的觀光產業。
以蘭潭和嘉油鐵馬道為例 ,蘭潭見證了嘉義,在荷蘭和日本兩個時期,公共建設的遺跡。
一是,荷蘭人將蘭潭原住戶遷移之後,建立的水師訓練的基地,所以稱之為蘭潭。
二是,日治時期,將它擴大改建成自來水供應的水庫,供應整個嘉義地區飲水,直到今天,一百多年來,持續不斷地,滿足我們飲用水的需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蘭潭的壩堤,是利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完全沒有鋼筋,單純的利用,壩堤本身的重力,建造完成,經歷過多次的地震,都安然度過考驗,是現代自然工法的先驅。
也因為蘭潭水庫成功的經驗,才運用到烏山頭水庫,建造放大版的水庫壩堤,也就是嘉南大圳灌溉渠道的源頭,改變嘉南平原的農業生態,變成今天的米倉,都和蘭潭自然工法的成功經驗有關 。
嘉油鐵馬道,是東北亞最大的溶劑場,通往水上機場,和各地甘蔗甘薯運往溶劑場的火車軌道。
原本生產肥料為主的溶劑場,因為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飛機使用的柴油,受到國際禁運,溶劑場才改用酵素,製造生質柴油,提供飛機燃料使用,意外成為現代生質柴油的先驅,也是現在台灣中油的研發中心 。
所以,以文化為導向,設計的觀光產業,才能創造獨一無二,有生命力,可以深度旅遊的觀光城市和觀光產業。

重力場定義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三次質詢社會處和觀光新聞處(978)
首先,請教我社會處林處長,我行腳過程中,在番社里遇到一位,領有殘障補助的失親媽媽,聲淚俱下,訴說政府殘障補助立意良善,但資格審查,對收入部分的定義不明確,導致為德不卒。
特別是社工人員訪視時,她本身不良於行,只能靠修改衣服,賺取微薄收入,維持生計。
每年11月和12月兩個月,她幾乎不敢開門,不敢接單,惶惶不可終日,深怕志工對收入認定有所改變,導致他可能沒有辦法養活和她一起的女兒。
請志工訪視時,要建立S O P,告知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而不用擔心權利受損。
第二,建議觀光新聞處張處長,如果沒有聯席會議,要發揮柔性溝通的力量,用文化包裝各局處的公共政策,讓看似局處分工,彼此不相干的公共建設成果,透過歷史文化,用故事把它們串連起來,打造嘉義成為一個有特色的觀光城市,建立有如一日本一般,有高附加價值的觀光產業。
以蘭潭和嘉油鐵馬道為例,蘭潭見證了嘉義,在荷蘭和日本兩個時期,公共建設的遺跡。
一是,荷蘭人將蘭潭原住戶遷移之後,建立的水師訓練的基地,所以稱之為蘭潭。
二是,日治時期,將它擴大改建成自來水供應的水庫,供應整個嘉義地區飲水,直到今天,一百多年來,持續不斷地,滿足我們飲用水的需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蘭潭的壩堤,是利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完全沒有鋼筋,單純的利用,壩堤本身的重力,建造完成,經歷過多次的地震,都安然度過考驗,是現代自然工法的先驅。
也因為蘭潭水庫成功的經驗,才運用到烏山頭水庫,建造放大版的水庫壩堤,也就是嘉南大圳灌溉渠道的源頭,改變嘉南平原的農業生態,變成今天的米倉,都和蘭潭自然工法的成功經驗有關。
嘉油鐵馬道,是東北亞最大的溶劑場,通往水上機場,和各地甘蔗甘薯運往溶劑場的火車軌道。
原本生產肥料為主的溶劑場,因為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飛機使用的柴油,受到國際禁運,溶劑場才改用酵素,製造生質柴油,提供飛機燃料使用,意外成為現代生質柴油的先驅,也是現在台灣中油的研發中心。
所以,以文化為導向,設計的觀光產業,才能創造獨一無二,有生命力,可以深度旅遊的觀光城市和觀光產業。

重力場定義 在 物質的組成與交互作用【觀念】重力場(高一物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講義下載區https://sites.google.com/site/phyelearning/001/02_matter_force 這是由二位高中物理老師所建立的免費數位學習內容更完整的課程結構請 ... ... <看更多>
重力場定義 在 早安答科學【重力如何產生?】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高涌泉 ... 的推薦與評價
由於繞行大質量(例如人造衛星繞地球)的路徑為"圓弧"而不是直線!所以才定義了"力"所謂的重力場(或向心加速度所構成的場) ... ... <看更多>
重力場定義 在 Re: [請益] 重力場強度&重力加速度- 看板Physic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ntnus41009 (不知道要叫啥了啦)》之銘言:
: ※ 引述《condensed (我的冒險生活)》之銘言:
: : 據說是國中物理課程中,會用到重力加速度的這個名詞,
: : 導致許多學生上了高中容易將此與重力場強渡混淆。
: : 重力加速度指的就是僅受重力的情況下,物體產生的加速度。
: : 重力場強度則是質點在該處每單位質量所受的重力,與該物體是否有加速度無關。
: : 放在桌面上的杯子,即使沒有加速度,該處仍有重力場,仍受重力作用。
: : 加速度和場強度,在物理上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 : ㄧ個是涉及牛頓第二定律,一個是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 : 沒有物體,就沒有加速度可言,但是重力場可以單獨存在,不依賴於該處是否有質點。
: : 我很好奇是哪本參考書說重力場強度就是重力加速度,
: : 值固然可以藉由單位調整使之相等,但說他們本質是同一回事的說法,
: : 簡直是誤人子弟。
: 重力場跟重力加速度當然是不同的意義
: 不過 重力加速度 跟 加速度 意義也不一樣 所以兩者的差別不是那麼明顯
重力加速度指的是物體受重力時,物體本身的加速度,
重力場強度則是該空間本身的重力場強度,與是否有物體,毫無關係。
如果沒有物體在那裡受力,去談重力加速度就沒有意義。
但是空間該處即使沒有物體,或者沒有重力加速度,重力場強度依然可以存在。
所以在牛頓力學中,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和慣性質量與重力質量是否等同,毫無關係。
在物理學中,等值不代表等價,
如果不看背後代表的物理意義,就只剩下數學形式了。
物理定律,並非只是ㄧ連串的等式,推砌出來的定義而已。
: 不然也不會有參考書說兩個一樣了
: 如你所說 重力加速度指的就是"僅受"重力的情況下,物體產生的加速度
: 所以假設物體 慣性質量為m 重力加速度為g 那由牛二就可推出 W=mg
: 若 重力質量為m' 重力場為g' 那由重力場定義 W=m'g'
: 也就是 mg = m'g' 如果m=m'則g=g' 所以兩者就差在慣性質量跟重力質量是否相等
: 由意義來看兩者不一樣 不過實驗又做不出差異
: 所以在高中似乎是當作一樣的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8.8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