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威下的新冠悲歌》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緬甸疫情內戰。緬甸軍政府政變後,示威不斷,引入科興疫苗,抗爭者拒絕接受,鄰近印度,Delta病毒入侵,緬甸已從和平抗爭,走向局部地區內戰狀態。
{內文}
勇敢的緬甸人民,我們沒有忘記你們。2月1日,緬甸爆發軍事政變。5個月了,他們還沒有放棄推翻軍頭,軍頭也沒有放棄鎮壓。截至7月1日,已經有900人在鎮壓中喪命,包括醫生。
醫生(暱名):人們稱醫生為英雄,出於我們在2020年抗疫的英勇表現。然而一夕之間我們成了罪犯,軍方治我們的罪。在全世界任何地方,救人醫病都不犯法,只有在緬甸救人會被治罪。
香港大學環球衞生及發展講師/緬甸醫生 Phyu Phyu Thin Zaw:緬甸醫療體系崩潰了,當地新冠疫情完全失控。
新聞片段:來自緬甸的流行病學家,提出警告。緬甸原本就是亞洲最貧困的國家之一。緬甸醫療資源不足,難以應付新冠疫情,但還是拚命的跟上檢測,想辦法挽救患者性命,政府想辦法讓醫生護士接種疫苗,這些是政變發生前,1月的情況。在2月1日敏昂萊推翻民選政府後,所有抗疫措施全面停擺。政變前緬甸新增確診人數已有下降,到了3月突然降至每天不到20人,專家說,這是因為不再檢測的結果。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緬甸主管 Luis Sfeir-Younis:自2月1日起,緬甸進行的新冠採檢,一天不超過1000次。而在2月以前,緬甸每天平均檢測1.5-1.6萬人。
你可以對病毒視而不見,但是他就在那裡,不會因為你的掩蓋而消失。終於,緬甸也出現了,和4月的印度,一模一樣的場景。
新加坡CNA新聞片段:現在這成了緬甸的常態。人們四處排隊幫親人搶購氧氣,有人是因為有家人重病,有人是屯著以備萬一。醫生說,過去兩波新冠流行,氧氣供給都沒有出現問題,然而自6月開始的這一波流行,是更加致命,及傳染力更強的Delta變種,氧氣價格已翻倍,而且供不應求。軍政府已頒布命令,禁止店家對私人販賣氧氣,軍方下令氧氣僅准供給醫院,但仍無法阻止民眾屯積氧氣。
印度WION新聞片段:近來在社群網站流傳一段,在第二大城曼德勒,人們爭搶免費口罩的影片,爭搶在曼德勒發放的免費口罩,再再反映出緬甸醫療慘況。
新加坡CNA新聞片段:緬甸軍方掌權者敏昂萊駁斥,緬甸醫療氧氣供應不足的說法,他說這都是「假新聞」,意圖造成社會動蕩。緬甸也正在追上新冠疫苗供給數量,中國將提供200萬劑疫苗,俄羅斯也要提供200萬劑。俄羅斯還有意指導緬甸,讓疫苗可在緬甸在地生產。
CNA緬甸特派 Leong Wai Kit:目前緬甸5500萬人中,只有不到200萬人打過疫苗,軍政府打算在年底前,為半數人口接種。據我得到的消息,緬甸的疫苗施打不如預期順利,因為醫療人員和志工仍在反政府罷工,再加上很多人不信任軍政府,不肯來打疫苗。
有些人不來,因為他們已置生死於度外。CNN特派記者(Sam Kiley)隨著反政府軍,一路顛簸,來到荒山野嶺裡的大本營。
新聞片段:這座以勝利女神為名的Camp Victoria,現成為全緬甸,推翻政府軍志士的大本營。有200多名來自緬甸各地的人,自願來此地接受軍事訓練,習得推翻軍政府的技能。他們是村民,是年輕上班族,還有很多人是學生,他們反對軍事政變,如今他們相信,眼前只剩下「起義」這條路可走了。
欽民族陣線志工 Naing Htoo Lwin:這很悲傷,非常悲傷。軍政府殺了我們很多同胞,這個訓練營,讓我們有能力與軍政府戰鬥。
新聞片段:負責訓練的是緬甸的欽民族陣線,他們長年來在緬甸境內尋求獨立,現在與被推翻的民族團結政府結盟。
CNN特派記者 Sam Kiley:這些是才剛來參訓3天的新兵,他們將接受45天的訓練。包括演習,攻擊課程,以及各式武器的使用方式,然後就分散各地,投入反政府戰鬥。
新聞片段:反判軍領袖說,接下來將會血流成河。
欽民族陣線副首領 Sui Khar博士:我們已訓練超過1.5萬人了,還有很多人加入我們,規模還會更大,我指動員這群戰士的規模還會更大,流亡的民族團結政府,正在四處張羅武器給他們。(CNN特派記者 Sam Kiley:所以真的要發動內戰了,是嗎?)欽民族陣線副首領 Sui Khar博士:內戰就要開始了。雖然現在還在都市游擊戰形式,不過幾個月後,將升級為真真正正的內戰。
打仗不是扮家家酒,反政府軍確實有槍,但是遠不及軍政府的飛機大炮。45天的訓練能有多少用?誰也無法給出答案。
新聞片段:他們堅定認為這是為公理而戰。但是武器缺乏,訓練也不足。但是比起正義,他們更需要的是真彈實彈,才能推翻軍政府。若衝突持續,死亡的人數肯定會繼續攀升,直到有一天,你將算也算不清到底死了多少人...
緬甸老師:我們要民主!
新聞片段:這位年輕老師跑向我們,她聽到我們引起的騷動。
(CNN派特 Clarissa Ward:妳說要民主?)
緬甸老師:我們要民主。我們不要軍事政變。
(CNN派特 Clarissa Ward:妳知道現在我身邊都是軍方人員,像這位就是。)
緬甸老師:我不...我不怕,一點都不怕。如果我們害怕,我們人民,我們所有人,剛剛就沒人敢敲鍋碗瓢盆了。
新聞片段:正如許多的年輕人一般,她認為她的未來被奪走了。
緬甸老師:我們不想再回到黑暗時代,我們失去聲音,而我們曾擁有過10年的民主。我們是沒有武器,我們是沒有槍,我們有的只剩下聲音了。
這就是緬甸人的困境,戰也死,不戰也死。
緬甸民眾:請救救我們國家!
新聞片段:一位女生走向我們,全身發抖。
(CNN派特 Clarissa Ward:我感到妳很緊張,妳還好嗎?)
緬甸民眾:是的,我們再也沒有安全,即使在夜裡,那些槍手,那些槍手會殺死孩子。
(CNN派特 Clarissa Ward:我不想害妳惹上麻煩,我不希望妳因此被捕。OK?)
緬甸民眾:謝謝妳。
(CNN派特 Clarissa Ward:好嗎。)
新聞片段:她明知道她的勇氣,可能會為她招來懲罰,但這就是一場,欲以柔弱勝剛強的反抗。
https://youtu.be/6jG5GKQzNdg
醫管局免費護士課程 在 澳洲人妻日誌 Una+Paul=Love in o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澳洲防疫政策快報🇦🇺4月30日
▶聯邦政府政策
→澳洲消費者監管機構警告澳洲居民,請警惕電子郵件詐騙,該電子郵件聲稱會記錄因離開房屋而被罰款到myGov帳戶。該電子郵件標題為“ COVIDSafe ALERT”,冒充澳洲官方My Gov帳戶發送的郵件,並告知收件人其帳戶已被罰款10澳幣。它還聲稱,透過COVIDSafe應用程序,政府已跟踪用戶在三個不同場合離開家的情況。
→澳洲郵政警告任何人寄母親節卡片或禮物要盡快,以便它們可以在5月10日星期日之前到達。普通的包裹郵寄,建議在明天之前將包裹郵寄到西岸,在5月4日前寄往東岸。最快選擇是Express Post,可以將主要城市的包裹星期三寄到。
→澳洲衛生當局相信,放寬限制後,澳洲可以抗擊潛在的第二次冠狀病毒。澳洲總理將於5月中旬與州和地區領導人舉行全國內閣會議,這對於解除某些社會和經濟限制非常重要。
→首席衛生官敦促澳洲人遵循公共衛生建議,並對未經專業衛生機構批准的任何治療方法保持謹慎。網路提出許多治療COVID-19的療法,我敦促人們了解事實並進行徹底調查,在與傳統健康建議相抵觸前與您的醫生進行交談。
→超過20,000名護士已經註冊完成額外的培訓,這將使政府在需要時擴大其重症監護能力。政府還獲得額外的醫療用品,包括個人防護設備、呼吸機和冠狀病毒測試。
▶地方政策
⬛昆州
→新增0例,共1,033例,死亡6例。
→在1,033例確診病例中,有971例最近曾出國旅行或與確診病例(如伴侶或室友)有密切聯繫。
→昆洲衛生當局將考慮以兩週逐步取消限制,學校和社區體育是接下來可能會取消限制的領域。
昆州首席衛生官:『我要求人們去做一些嚴酷的事情,沒想到他們感謝我所做的一切,我不會低估這有多難。週六,如果昆士蘭人離家距離不超過50公里,他們將可以進行家庭野餐和周末開車兜風。國家公園也將重新開放,並允許購買非必需品,昆州人到目前為止做得非常出色。』
⬛新州
→新增2例,共3,016例,死亡42例。
→明天開始允許拜訪另一個家庭,前提是訪客包括最多2位成人及其撫養子女。
→新州總理表示我們需要相信,在這個困難時期,養老院將盡其所能為居民和家庭提供支持。養老院經營者今天承認,在處理疫情方面犯了錯誤,與居民家庭的交流確實存在問題,現在已安排一些家庭成員透過窗戶探望和與親人交談。
→新州總理表示,限制放寬後不可避免案件會上升,明天將取消特定的鎖定和隔離限制。我們感謝為了改善心理健康和減少孤立感,現在允許人們去家中一次看望別人,一次是兩個成年人和其撫養子女,請確保您負責任地這樣做,我們不想看到案件激增。澳洲人必須遵守社會隔離規則並謹慎對待弱勢群體。
→新州政府宣布額外的13門免費TAFE短期線上課程。
⬛維州
→新增7例,共1,361例,死亡18例。
→墨爾本Chadstone購物中心停車場現已用於病毒測試。
→維州衛生當局正在調查墨爾本東部一個養老院中的一個新的冠狀病毒群,未來可能還會出現更多的情況。
⬛北領地
→新增0例,共28例。
→北領地總理表示相信政府正在負責任做對的決定,警告人們需要繼續遵守規定和保持社會疏離距離,不然會讓大家在感染病毒的風險。
⬛首都領地
→新增0例,共106例,死亡3例。
→達到七週以來的里程碑,第一次沒有活躍性病例。
→首都領地政府敦促顯示症狀的砍培拉人盡快透過EPIC展覽場測試設施和Weston Creek步入式診所或與家庭醫生聯絡,能開車進行病毒測試。
⬛西澳
→新增0例,共551例,死亡8例。
→西澳過去7天只有5個新病例,活躍病例剩36例。
⬛南澳
→新增0例,共438例,死亡4例。
→根據昨晚南澳議會通過的新立法,6歲以下的兒童必須進行所有疫苗,否則將無法進入托兒所。
→味覺和氣味的喪失已正式添加到南澳的測試標準。南澳在對一般民眾全面測試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目前已有超過57,000人(每30人中有大約1人)接受測試。
→今天是南澳為期兩週的測試閃電戰結束,共有1.9萬居民在暫時檢測診所和家庭醫生中進行流感樣症狀的測試。儘管進行了廣泛的測試,南澳已連續第八天未記錄新病例。
⬛塔斯
→新增2例,共221例,死亡13例。
→目前的塔斯限制將在5月15日之前進行審查,西北地區的限制將於5月4日到期。
→塔斯總理希望在未來幾週內,公共衛生的建議是我們可以開始放寬一些限制,但是只有在健康風險較低的情況下,才會發生。我們將採取有風險告知的方式進行,例如,從綠色空間開始-公園、保護區和休閒區,以及在特定情況下的公眾場所。
→塔斯總理宣布成立新的經濟及社會復甦諮詢委員會,任命前澳洲財政部負責人為主席。它將在短期內著眼於近期的實際行動,同時考慮未來前景。
→宣布將對冠狀病毒患者進行更多測試和追踪;建立當地即時反應團隊,在發現疫情的地方展開工作;制定他所謂的COVID-19安全計劃,以幫助保持工作場所、公共場所和會議場所不受冠狀病毒感染。
→根據塔斯政府報告紅寶石公主號遊輪最可能是塔斯西北部致命病毒爆發的原因。
▶企業、運動隊政策
→維珍航空管理人員聘請Houlihan Lokey為他們重組公司提供建議,並希望在未來三個月內確定買家。
★如果你在澳洲發現自己有可能感染病毒,請勿自行到診所或醫院,請打電話給你的家醫或打電話到政府的24小時防疫專線1800 020 080,如需翻譯請打131 450。
★如果遇到緊急醫療情況,請致電000。
★聯邦政策和各州政策詳細內容,請自行到政府官網查詢。
★如果你也是在海外防疫面臨到homeschooling的爸媽,感到焦慮、不知所措、想得到一些創意想法,歡迎申請加入Una最近創立的"海外防疫爸媽home school社團"。此社團僅限海外的爸媽入社,不接受以粉絲專頁名義加入,需回答問題和同意遵守社團規則,才能加入。目前已經有澳、紐、歐、亞、美、加的爸媽加入此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406749232970528/
今天澳洲新增11例,共6,754例,死亡92例。恭喜首都領地抗疫成功,七週來第一次沒有活躍病例。北領地和南澳繼續維持0新病例,昆州和西澳今天也是0。維州人數今天人數算爆增,應該是檢測擴大的關係。南澳的檢測真的是非常領先,均測率很高,也利用兩週閃電戰做到最大均測率,現在除了有流感症狀外,現在失去嗅覺和味覺的也可以做檢測。
明天新州就可以開始拜訪親友,但記得如果已經有感冒症狀,就不要拜訪親友,也不要邀親友來家裡,讓彼此都處在高風險。目前雪梨養老院每天都有壞消息,但今天經營者終於讓養老院的親人可以透過窗戶來探訪和聊天,不然住在裡面的老人每天會有多無助和害怕,這時候親友的支持真的很重要,就怕見不到最後一面。
記得如果收到email的CovidSAFE違反規定的扣款通知是詐騙,也不要找網路的偏方覺得可以治療冠性病毒反而錯過自主隔離或黃金治療期。在防疫期間,頭腦更要保持清醒,如果生病還是要找醫生。
雖然各州開始放寬限制,還是要保持防疫的工作,維持社會安全距離、不群聚,讓我們一起平安度過疫情。最近冷鋒來襲,氣溫下降許多,大家一定要保暖,不要著涼感冒,讓病毒有機可趁。記得多聯絡無法見面的家人,互報平安!記得如果要寄澳洲境內母親節卡片和禮物的動作要快,才能趕得上母親節前寄到。
如果你喜歡Una的澳洲防疫政策整理,歡迎給個支持點讚和留言🤗,祝福大家都能平安度過這次疫情,記得吃好、睡好、運動,然後少抱怨,看一下澳洲政府的努力,讓我們繼續為澳洲禱告。🙏
醫管局免費護士課程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和陳校長有一面之緣,熱心又熱血。
#募集接送病人就醫專車 ~歡迎分享~
倏忽已過九年,山上的朴樹再抽新芽,那年我們創設偏遠醫療站,至今我們並沒有忘記設立的理想:【讓山上的病人有條容易就醫的路】。九年來,醫生藥師依約上山,視病如親的義行,至今我們平均就診人數,在台灣算是數一數二。
於是,這條路我們必須走的更堅定,因為那是從課程蘊釀出來的生命味道。
這味道來自於學校與家長社區的合作,讓一通電話的接送,成為山村最溫暖的人情。
九年前,為了解決山區醫療問題,我們設立了醫療站,醫師來了、藥師來了,護士忙著掛號處理居民的資料,我們也奉茶跟居民上課,儼然醫療站變成社區學習中心。然而這過程需要有一輛接送居民的專車,只要一通電話,我們自聘的司機就到府接送病人到醫療站,不管風雨、不管節日,曾經有那麼一天,我問醫生:「都小年夜了,要不要暫停一次」。醫師看著我說:「居民生病是不會選擇日子的」就這樣讓我打從心底佩服。
然而之前我們對外招募的二手專車,也逐漸到了使用年限,為了讓老人就醫更安全,為了偏遠山區孩子有條上學路,我們想要再度募集專車及部分的司機人力資金。(較新的中古車也可以),因此我也捐出星雲教育獎金18萬。
因為這是我們對偏遠地區的承諾,也讓我們繼續寫下山村的故事。
#募款召集人華南實小家長會長楊程超
#華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劉清極
匯款銀行:古坑郵局
戶 名:華南國小家長會專戶楊程超
帳 號:0301087-0259128
歡迎小額捐款,捐款時請指定醫療專車
我們會開捐款證明及公開所有的募款款項
聯絡人:賴雅芬0926164958
#請記得留下你的住址與電話和姓名,這樣才能開捐款證明
•••••••••〉》
#故事的起源--看著阿婆吃力前行,不忍
正午,炙熱的陽光凝結在山區的古厝,蜿蜒的山徑彷彿靜止般的杳無人煙。是時,我正驅車前往山區的一個聚落,遠遠瞥見一位戴著斗笠的阿婆,肩上扛著扁擔,兩邊吊掛著下山採買的菜果,在山路佝僂而行。
「阿婆,你咩轉去呃!」我停車,用台語跟阿婆問候。
阿婆抬起頭來,滿臉的皺紋,突然露出一排泛黃的牙齒,開口說道:
「是啊!透早就行路去坐公車,順便去斗南看醫生,剛剛才落車走到這邊。」
「阿婆,我卡你載!」我請阿婆上車,要順路載阿婆一程
「免啦!少年耶。我打打行(慢慢行)就好。」阿婆堅持自己走回家
來到華南,我才知道華南的山區,並沒有公車站牌。住在最遠的聚落,走到最近的站牌至少要花一小時的時間,每當我看到這些老人獨自走在馬路上,我總是會順路載他們一程,好讓老人家少走點路。順路車這習慣,是山區獨特的人情味。
看到阿婆拖著沉重的步履,我知道阿婆腳不好,卻為了就醫採買,必須忍受辛苦的往返路程。我開車遠遠的跟在阿婆的後面,看著阿婆上坡、駐足、擦汗、再行。我心中有所不忍,不忍一位七八十歲的老人家,只為了就醫,翻山越嶺的到山下,輾轉再回家,於是我再度的停車,請阿婆上車。
#民營公車的拒絕
從社區回到學校的路上,我一路思考。回想起學校孩子之前做的專題:「伸出援手、關懷社區老人。」於是我想要開始做一些事。
首先,我打了電話給民營公車,問問公車路線的規劃,是否有可能在不影響其他人搭車的權益下,轉個彎繞到華南社區來;至少這樣可以減少山區的老人家少走一兩公里的路程。我婉轉建議;公車管理單位直接了當說:不可能。
對於這件事,我並不氣餒。如果這麼容易,這裡的山區老早就有公車往返奔馳了。於是我更進一步的拜託民意代表,提出「轉個彎、華南老人幸福又平安」的訴求,只要增加一站,讓公車轉個彎,希望能打動相關單位。終於在民意代表的關切下,民營公車有了回應,他們派出單位主管和司機一起會勘行駛路線,同時也知會監理單位對於路權的安排。在一次會勘後,我徹底的失望,因為司機說:「路不好開。」(隔週因為修路,公車有二三星期改開建議路線,不好開只是藉口)
會勘後的兩三個月,我依然想著這件事。夜闌星稀,每每看著遠處的燈火,心中總有一股惆悵的失落,對於心中的不安、對於缺少的幸福感。
直到有一回,朋友來山上找我,我和朋友去拜會回鄉的經營餐廳的蔡耀仁大哥,談到山上的林林總總,他對於這幾年華山地區人潮鼎沸的咖啡熱潮,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受。蔡大哥卻皺起眉頭說:「該走進古老的聚落,那兒才是真正村民的居所。看看那形單影隻的老人,獨坐在偌大門埕的一隅,守著世居的老宅,奢望著沒有病痛的明天,殷盼著年節來時,久違子孫的笑聲,好沖淡這宿命的孤寂。」
http://river-q.blogspot.tw/2009/09/blog-post_26.html
蔡大哥這一番話,再度激起我的奮力一搏的熱情,隔日我提筆寫了一篇短文,投書報紙抨擊政府是一道高不可攀的牆。
#讓健保局震撼的一席話
投書刊登後,我接到健保局經理的來電,他直言我這樣的話語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傷害。我跟健保局的經理說,就直接來社區看看,看看我說的話是否屬實。當日言畢,健保局的官員依約前來,我帶著他們去找了山區的老人家,在蜿蜒的山徑中,我們看到聚落的老人,正在屋簷下聊天,在一番訪查後,一位阿婆對著政府官員說:「我們如果生病,都要一直忍著,直到隔壁鄰居也一起生病,才會請一輛計程車,花六百元一起去看醫生。」這番話讓健保局的官員很震撼,終於答應要在這個地方設置偏鄉醫療服務站。(這官員真的非常好)
健保局和學校將這燙手山芋接下來,他們原則上同意在這個地方設置一個醫療站,醫師公會協助找醫生,但是學校要負責找地方當診療室,並協助與幫忙未來醫療站營運的工作。對於這樣的事情我並沒有感到困難。
首先,我找到學校旁邊一棟已經十幾年沒有再利用的衛生室,衛生室裡當然沒有多大的好光景,雜草叢生附上破碎的玻璃散落一地,對於此情此景,我總不能縮手,剛好信義房屋正收件提案,我疾疾奮書的送了過去,直到秋盡冬來,才知道我們獲選,終於有了一筆小錢,可以改造衛生室,讓他成為真正的衛生室。
#你要多少磁磚自己拿我不跟你算錢
學校的師生與社區的居民,為了迎接這一日的到來,利用假日開始協助衛生室改造工作,有人擦油漆、有人用白水泥塗牆,惦了一下預算,發現不可能完成一個真正的診療室。於是在朋友的介紹下,我到嘉義的磁磚工廠參觀。
「請問有甚麼需求嗎?」一位看起來像老闆的中年人起身招呼我
「我想要看磁磚。」我提出我的要求
「你是要做甚麼用?」老闆問道
「是這樣子的,我是山區學校的校長,我們正在整理社區的醫療室,要為社區老人建造醫療中心,因此需要地磚來改造地面,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比較便宜但好用的磚材。」我更進一步的提出說明
「哦!那你們有多少預算?」老闆看著我問道
「其實我們沒有預算,老闆如果可以的話,我可以欠著,然後慢慢還嗎?」我有點無奈地說明
「沒有預算?」老闆有點驚奇的看著我
「嗯,老闆我告訴你好啦!…….」我開始將我的構想以及要幫社區籌建醫療室的想法告訴老闆,同時告訴老闆預算在水泥磚牆的部分已經幾乎花光,但為了完工,我不可能停下腳步,我一面訴說,一面試著打動老闆的惻隱之心。
「這樣子哦!那你跟我走。」老闆帶著我走到他的倉庫,指著磁磚說道
「你要多少,自己去拿,我不跟你算錢了。」
「哇!老闆,你真是好人,初見面你就這麼慷慨。」我感銘五內的熱淚盈眶
「沒甚麼啦!磁磚其實不貴,但是你們要自己貼哦,因為工錢反而比較昂貴」老闆謙虛地說道
「真的是謝謝你,這樣我們就很滿足了,工人我會請社區的居民來幫忙。」
「不過,老闆,你可不可以好人做到底。」我有點靦恬的跟老闆開口
「要做甚麼?」老闆看著我
「幫我把磁磚載到學校,因為我沒有貨車。」
#老闆你們有沒有二手流理台要賣?
就這樣在磁磚老闆的協助下,我有了免費的磁磚可用,逐漸的也看到醫療站的雛形,但是接下來隨著硬體的完工,營運上的需求也開始浮現,一個多功能的社區中心,當然不能只有冷冰冰的診療室,於是在朋友的建議下,我到一家廚具行參觀,同時跟老闆說明我的來意。
「老闆,你們有沒有二手或有瑕疵的流理台要賣?」我小心翼翼的問道
「你要幹嘛!」老闆聽到這些話有點不太高興地回答
於是我將我的來意說明並告訴老闆,是朋友介紹我來找你的,因為她知道老闆是一位熱心公益的人。因此來找您說不定有好的解決方法。
我委婉道出想法與困境,同時懇切地想從老闆的口中得到隻字片語。老闆想了很久,終於開口說道,我這邊確實剛好有一組流理台要處理,這樣好了,我用捐贈的名義送給學校,但是我想去學校參觀一下。
老闆的要求當然我很高興地答應了,在老闆的協助下,醫療站不僅獲得一座流理台,同時老闆找了獅子會幫忙裝設遮陽板,以便讓室內不會那麼炎熱。
忙忙碌碌終於過了半年,診療室也大致完成。在醫師公會的協助下,我們找到斗南賴成宏醫師來協助,賴醫師的醫院工作非常忙碌,早上診所一開,病人就絡繹不絕,直到診療結束才能休息。賴醫師答應一星期來診療室二次,倒是讓我喜出望外。而健保局也提醒我,偏遠地區醫療服務,單次平均必須超過九人才可以繼續營運下去,這倒是讓我憂心忡忡。因為我知道,病人從各聚落來到學校看病,一樣是千里迢迢,必須有交通工具運輸,才能解決病人的問題,於是我和蔡耀仁大哥商量,兩次的診療時間,由我們輪流接送病人,就這樣我們印了傳單,由校護和一些老師以及村幹事一一拜會居民,以期讓初次的診療「業務」可以步上軌道。
開診之日,在蔡大哥和我的奔馳之下,終於有十幾位病人來看診。村長和社區理事長也來前來觀看,看這一群人是否能夠撐起這「一片天」。首日的開張,在大家同心協力下,終於有了好的開始,但是之後的營運,總是令人擔心。
「我覺得要募一輛車來載送,會比較好。」
「因為我們兩個人這樣來回載送,總是太累;如果可以跟縣政府要一位多元就業人力來載送,應該可以更永續。」蔡大哥娓娓建議
「嗯,我知道我們的困境,我努力看看。」我保持樂觀的接受蔡大哥建議
在蔡耀仁大哥鼓勵下,我一方面跟縣政府申請多元人力,一方面對外招募一台九人座的巴士。也不知道是否福星高照,一位朋友打電話給我,說他目前有一輛九人座的車子,可以捐給我們。同時縣府那裏也傳來好消息:「有三個月的短期人力可以支應。」就這樣,我們愉悅地度過三個月。
#創下全國偏鄉醫療第一的就診量
三個月的歲月過得特別快,短期人力的經費已經告窯,緊接著是如何繼續支應社區醫療專車的司機費用,這龐大的壓力正考驗我們。在我們的勸募下,經費 開始一點一滴的累積,所幸賴醫師每月均款與我們義賣咖啡的經費,讓專車人力可以持續。逐漸的社區醫療的服務層面也擴及到嘉義縣,而病人也從原先的十人一直增加到單次平均到二三十人。直到目前也一直維持全國偏鄉醫療服務名列前茅的就診量。
一枝筆、一台相機。一個老人、一隻流浪狗。
孩子創造華南社區課程的原始生命 ,而社區接續孩子的課程價值,開創孩子的新視野。
這些年來,學校不僅沒廢校,更創造了新的價值,只是隨著歲月匆匆,車舊了,人也老了,但熱情依在。
雖然山上大多形單影隻的老人,佇門盼望,盼望有一天子孫的笑聲再度在山谷響起。而我們卻守護著這些老人,期待在外流浪的遊子,有一天再度回到這溫暖穩定的「家」。
我們這醫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yWx4CwX3I
#這世界有一種純粹不做作叫利他
#所有批評我承受讓社區學校成就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