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經痛問題,止痛藥不是唯一解】
很多門診的朋友都表示,自己雖然沒有子宮肌瘤、肌腺症這類可能造成經痛的原因,但是每次月經來都還是會有很嚴重的疼痛感。
看過西醫婦產科大部分都認為可能是「原發性經痛」,只能建議吃止痛藥緩解。
當然也有比較激進一點的作法,會使用避孕藥停止排卵月經,讓藥物月經取代之,經量變少自然就不會這麼痛。
許多朋友可能都選擇服用止痛藥物處理,但是否存在著其他改善經痛問題的可能呢?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形成經痛的相關原因:
1. 內膜剝落造成前列腺素增加
2. 引起子宮肌肉加大收縮力道
3. 間接造成子宮暫時缺血狀態
西藥止痛藥緩解經痛的原理來說,便是從源頭去阻斷「前列腺素」的發炎連鎖反應,直接減少疼痛感受。
有些患者朋友可能是對止痛藥物過敏,又或者是吃了止痛藥容易胃痛,但是困擾於經痛問題,這種情況其實就可以改為使用中醫的方式治療改善。
中醫改善經痛問題,主要是使用藥物讓子宮「不需要收縮的那麼劇烈」也能夠將內膜經血順利排出。
中藥緩解經痛的原理主要來自於三點:
1. 調整子宮內膜剝落速度
2. 增加骨盆腔子宮血液循環
3. 緩解子宮周圍肌肉過度收縮
舉例來說,其中有一種藥材經常出現在各種婦科方劑,同時也已經有實證研究證明能夠緩解經痛問題-肉桂。
肉桂、桂枝,出現在各種婦科調經方劑之中,像是:溫經湯、桂枝茯苓丸、少腹逐瘀湯。
在中醫的理論來說,肉桂能夠散寒止痛、溫經通脈,白話而言就是藉由改善血液循環、幫助子宮組織灌流、進而減少疼痛反應。
同時肉桂也有輕微抗凝血的作用,因此能夠加速子宮內膜的崩解速度,讓子宮可能不用這麼用力的收縮也能排出經血。
關於肉桂在改善經痛症狀的證據,一篇隨機雙盲研究,《The effect of Cinnamon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其中肉桂的改善效果得到驗證。
研究中使用肉桂做為測試,看看是否能夠改善經痛的程度,結果發現與安慰劑的對照組相比,肉桂可以明顯減少原發性經痛的疼痛程度。
此外,臨床上我們也會使用像是鬱金、莪朮、乾薑,這些薑科中藥材,它們大多也有行氣活血、散寒止痛的效果。
或者同時搭配使用芍藥、牡丹皮這類可以鎮痛解痙、幫助放鬆子宮張力的中藥材。
因為這些中藥材,大多是藉由調整血液凝結速度、促進血液循環、調節子宮內膜的剝落速度,讓子宮不需劇烈收縮也能較易排出經血,因此來改善經痛症狀。
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除了經痛之外還有其他症狀,又或者同時合併經血量過大的情況,中藥物劑量、組合搭配就需要特別留心注意。
所以即便上面提到的各種中藥材可能可以改善經痛問題,也不建議大家自行買來亂吃,用法劑量吃錯小心得不償失。
#算是最常見婦科問題
#雖然不一定是大毛病
#真痛起來還是會要命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為什麼你動不動就感冒?風邪‧情緒‧壓力‧作息失調(二版)」介紹 專訪作者:楊素卿 中醫師 內容簡介: 搞懂體質+對症調理=百病不侵好體質! 很多人都認為感冒是小毛病,就算不看醫生,大概七到十天,身體就會自然復原,所以不用太在意。但,──真的沒事了嗎? 「奇怪...
醫心堂中醫診所台北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乳房纖維囊腫,與月經失調有關?】
上週一位多囊患者很開心的說自己最近回診檢查乳房纖維囊腫。
發現已經有明顯縮小的情況,整整縮小了一半的大小。
她很驚訝,因為我們治療一段時間以來,主要就是針對多囊體重過高與月經失調的問題,沒想到乳房纖維囊腫問題也得到了改善。
或許這件事情並沒有想像的特別,這是因為過去已經有一些研究指出乳房纖維囊腫與多囊性卵巢的相關性。
乳房纖維囊腫,目前被認為算是身體的一種「良性變化」。
主要讓大家比較困擾的,大多是因為乳房組織發生囊腫與纖維化,導致在月經前容易會有腫脹、疼痛的乳房腫塊情形。
目前的研究其實認為乳房纖維囊腫,與主導月經的兩種荷爾蒙失衡有關,雌激素與黃體素。
兩種荷爾蒙濃度失調的情況下,容易刺激乳腺囊泡組織增生,一連串的出現便會形成「纖維囊腫」。
一般來說,雌激素與黃體素對於刺激乳房組織有不同的效果。
其中雌激素是主導造成乳腺增生的部分,也因此當體內的雌激素比例偏高,或是黃體素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就有可能增加乳房纖維囊腫的發生率。
而當女性在長時間嚴重月經失調(一直不來,或是來不停)的情況下,便有可能造成體內的雌激素與黃體素濃度失衡。
以嚴重月經失調的情況來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多囊性卵巢的情形。
根據一篇2009年的研究報導: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d fibrocystic breast disease: is there any association?》
研究中調查了93位17-36歲之間的女性。
研究組為53位已確診多囊性卵巢的患者,對照組則有40位女性。
兩組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查之後,發現研究組(多囊)53位女性中有21位(39.6%)具有乳房纖維囊腫現象,對照組40位女性中有5位(8%)具有乳房纖維囊腫現象。
該研究認為多囊性卵巢問題與乳房纖維囊腫現象,有統計學上明顯的相關。
然而月經失調與乳房纖維囊腫相關性的詳細研究現在並不多,因此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才能知道是否有絕對關聯。
目前我們只能依照現有的病理假說與部分研究進行推論。
或許,像今天提到門診患者的例子來說,多囊患者在月經狀態相對規律之後,身體的雌激素與黃體素較為平衡,對於乳房纖維囊腫的刺激增生現象也可能因此得到改善。
#並非所有多囊患者都會有乳房纖維囊腫
#改善雌激素與黃體素的失衡或許有幫助
-
#半年之前的外出
#不知道何時可以不用戴口罩走在山林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醫心堂中醫診所台北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長痘痘位置,真的與器官有關?】
這個應該可以榮列門診十大常見問題之一。
大家在門診都很喜歡問:
「醫師,我臉上某某位置長痘痘,是不是人家說的某某功能不好才導致的?」
猜想是因為網路上有很多罐頭文章,會用這些「看似有理的理論」去寫作。
像是長在額頭痘,常被說是壓力痘、失眠痘,或解釋為中醫說的心火旺體質。
臉頰痘,有人借用中醫經典解釋說「左肝右肺」,左側臉頰長痘是跟肝火旺、肝臟毒素代謝不好有關,右側長痘則是與呼吸道過敏、肺熱旺盛相關。
鼻子痘,被解釋與腸胃消化有關,被認為是排便不好、便秘、消化不良、脹氣的朋友可能發生。
嘴邊、下巴痘,常被說是月經痘、婦科痘,被認為與內分泌失調有關。
大家會這樣去解讀痘痘生長位置是否與身體變化有所相關,其實有幾個常見情況:
1. 被錯誤理解的因果關係
2. 被二次解讀的錯誤引用
3. 確實有根據的相關理論
▎ 被錯誤理解的因果關係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類的例子,假設A、B兩個事件在差不多的時間點前後發生,大腦就會直觀的認為它們有所因果關係。
像是最近壓力大、睡眠少,額頭開始長痘痘,於是就覺得是壓力導致的額頭痘。
確實壓力大跟睡眠少可能會導致皮脂腺出油量增加、提高長痘痘的機率。
但是其實不一定會在額頭發生,會長在哪裡還是與個人臉部的皮脂腺分佈位置、角質層型態有相關。
皮脂腺大量分泌、同時角質層阻塞,才是主要導致痘痘發生的原因。
只能說,在統計學上,或許額頭是有比較高機率長痘的地方(比較會出油與頭髮髒污刺激),所以第一時間會聯想想相關性,但是我們一定找的到有些人的壓力痘是長在其他位置。
因此並不能說額頭痘一定是壓力痘,
或是壓力痘一定長在額頭上。
▎ 被二次解讀的錯誤引用
這部分就跟「中醫學理論」常常被抓來背鍋有關了。
像是上面提到,左邊長痘是肝不好,右邊長痘是肺不好,這個「左肝右肺長痘理論」,其實是與中醫理論脫節的。
「左肝右肺」這個名詞,的確是源自於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素問.刺論篇》,但是並不是跟疾病、長痘痘的位置有關。
原文是寫「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裏,脾為之使,胃為之巿。」
這部分的肝跟肺,其實對應到的是中醫臟象(器官功能而非解剖)。
左肝右肺,也不是實質上的「左右邊」,而是「氣機升降」的意思(古代中醫說左為升、右為降⋯下面300字略😂)。
(另外,也有解釋認為左肝右肺,指的其實就是當時古人認為肝在左邊、肺在右邊,但是這個解讀脫離正確解剖太遠,所以在此不做討論)
簡單白話來說,痘痘長在左臉還是右臉,跟肝臟、肺藏,可以說是一點關係也沒有。
左肝右肺這個名詞,其實並不能使用來解釋長痘痘的原因。
那可能就有人說,「可是我吃了清肝火、退肺火的藥,痘痘就消掉了耶?」
這是因為許多「清熱、解毒、退火」的中藥物,多有抗發炎、抗菌或是減少皮脂腺分泌的效果,因此可以達到減少痘瘡的目的。
但是跟所謂「清掉特定臟腑的火氣」,並不一定有直接的相關性。
▎ 確實有根據的相關理論
大家可能會說,難不成所有痘痘位置真的跟身體器官狀態完全沒關係嗎?
其實上面有一個痘痘位置,還是稍微有講中一些的,那就是所謂的生理痘、月經痘。
生理痘跟月經痘,經常被發現在月經前、月經延遲、月經失調的女性朋友身上,大多常見到在下巴、唇週圍發生。
這件事情確實是有相關的科學根據的。
一般來說,這類的生理痘,與皮膚對雄性激素反應增加有關。
因為女性在月經前、月經失調,這幾種情況之下,身體的雄性激素濃度可能上升或是反應明顯。
月經前因為雌激素的濃度下降,導致雄激素雖然沒有上升,但是反應相對較為明顯,因此刺激皮脂腺的分泌,增加產生痘瘡的機率。
月經失調來說,以比較極端的情況-多囊性卵巢為例,因為沒有規律排卵,身體累積的雄性激素較多,進而刺激皮脂腺大量分泌,於是增加痘瘡產生。
那為什麼生理痘大多長在下巴呢?
原因是唇週、下巴區的皮膚毛囊,對於雄性激素的敏感性比較高(也就是男生的鬍區),因此最容易受到雄性激素的刺激產生痤瘡問題。
但是一但雄性激素濃度高到一個程度以上,一樣也可能刺激臉上其他部位的皮脂腺分泌。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月經失調非常嚴重的患者,臉上的痘瘡有可能不只在下巴唇週區域,額頭、臉頰、甚至是軀幹都可能出現。
但是雄激素高,也不是100%會有致痘問題,主要還是要看皮脂腺被刺激的情況。
有些人天生皮脂腺不發達,可能就不會受到影響,因此多囊性卵巢患者也有可能會完全沒有痘痘問題。
所以其實我們也沒辦法從是否有「月經生理痘」來反推這位患者的身體狀況。
#痘痘問題還是要一一頗析原因
#不是看哪裡長痘就能判斷問題
-
#有痘痘問題不一定內分泌失調
#內分泌失調也不一定會長痘痘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醫心堂中醫診所台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為什麼你動不動就感冒?風邪‧情緒‧壓力‧作息失調(二版)」介紹
專訪作者:楊素卿 中醫師
內容簡介:
搞懂體質+對症調理=百病不侵好體質!
很多人都認為感冒是小毛病,就算不看醫生,大概七到十天,身體就會自然復原,所以不用太在意。但,──真的沒事了嗎?
「奇怪,感冒好了之後,我就一直頭痛耶!」
「不知道為什麼,自從上次感冒後,我鼻子變得好敏感,動不動就打噴嚏。」
「感冒過後,我經常白天也咳、夜晚也咳,只是程度沒那麼劇烈,痰也很少……」
如果你從某次感冒後身體就開始出現一些變化,像是反覆感冒、感冒不容易好、小毛病不斷、身體虛弱、久病不癒、小病變大病……等等,依照中醫的角度來看,這就是感冒沒有治好,或者感冒治錯成為「壞病」,讓外邪伏藏在體內變成「伏邪」,繼續在體內破壞的結果。因此中醫認為,感冒絕對是萬病之源,不能等閒視之!
感冒不根治,小心留下後遺症!
為什麼中醫會這麼嚴肅看待小感冒呢?那是因為感冒除了影響呼吸系統、腸胃系統外,一旦讓它潛伏在人體中,它就會趁機對我們的五臟六腑、經絡系統、皮肉筋骨伸出魔爪。
例如感冒一開始受到外邪入侵,常見皮膚、口鼻失守,這時會出現發冷、發熱、流鼻水等現象。接著外邪向經絡前進,阻擋了氣血的運行,造成全身痠痛,並長驅直入至肺臟,引發咳嗽、痰多、慢性支氣管炎,甚至氣喘。另外,當肺功能亮起紅燈,脾和腎也會遭受波及,這時候,就可能出現消化功能不良、缺乏食慾、四肢倦懶、全身疲累等症狀。
此外,體內水分代謝也會發生障礙,若水患發生在心,就會引起胸悶、心悸、心血管疾病、風濕性心臟病等;若發生在腸胃,則引起噁心、腹瀉等不適;若發生在經絡或筋骨,可能出現肩頸痠痛、腰痛,甚至關節痠痛、肌肉無力;若發生在皮膚,或許導致搔癢、濕疹。
大多數人經過服藥、休息後,表面上不舒服的症狀解除了,以為感冒好了,但事實上,身體的防禦系統已遭風邪破壞。如果感冒沒有運用適當中藥,以及刮痧、按摩、藥膳等外治法來趕走風邪,它就會持續駐留體內,一逮到機會便伺機而動、大肆破壞,有時就算只是一次小感冒,也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引起重大疾病,甚至奪走生命!
2大名中醫聯手教你終結感冒、預防百病、體質養生
有感於現代人常為感冒病根所苦,導致百病叢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資深中醫師楊素卿,與上海鼎瀚中醫院長黃宗瀚共同聯手,結合老祖宗智慧與臨床看診經驗,傾力傳授中醫4大外治法:「藥膳食療」、「口鼻薰蒸」、「泡足浴」、「穴位按摩」,以及獨家秘方耳珠療法,針對7大體質,根治疾病。教你如何緩解發燒、咳嗽、頭痛、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腹瀉、全身痠痛等感冒8大症狀。
像是「冷底」的人容易罹患風寒型發燒,也就是怕冷、低溫高燒,這時可用荊芥防風泡薰蒸浴加刮膀胱經,如果是「熱底」的人罹患風熱型高燒,發燒時容易高燒不退、身體燥熱,鼻涕或痰濃稠且黃,可用用蘆根柴胡做口鼻薰蒸與泡足浴,或喝銀花魚腥草茶,可有效散熱退燒。
若是「冷底」的人罹患風寒型咳嗽,咳嗽時怕冷、痰清,咳到上氣不接下氣,可用熱水袋敷背、甘桔紫苑熱熏氣療,或按一按列缺穴和合谷穴,都可緩解咳嗽;一吹到風就頭痛的人,煮艾葉水熱敷後腦勺,可有效減輕頭痛……等等,每一種都是針對不同體質、對症有效的良方,而且方法簡單易上手。
除了傳授緩解症狀、根治感冒的DIY妙招,本書作者還傾囊相授杜絕流感與感冒的法寶──中藥香囊、耳珠療法和食療,幫你全方位提升免疫力、養成百病不侵的好體質。像是有助活血行氣的艾葉、補氣益血的肉桂,可做成冬季專屬防流感香囊:只要按一按耳朵穴位,就可促進氣血循環,預防感冒;龍眼乾+紅棗泡茶喝,可強身健體,特別適合銀髮族、產後婦女與體質虛弱者。本書還特別附上適用各種體質的「24節氣養生飲」,作法簡單、人人都可以飲用,讓你感冒、流感不上身!(原書名:從此不再感冒)
作者簡介:楊素卿
現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針灸科主任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畢業、廈門大學針灸科結業、廈門大學中醫專科畢業、進修班漳州不孕症治療中心結業、進修班上海傳統針灸實習結業
作者簡介:黄宗瀚 Dr. Evan Huang
現任:上海鼎瀚/鼎宸中醫門診部院長
學歷: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婦科臨床醫學碩士、臨床醫學學士、復旦大學 高級工商管理碩士、台灣大學 高級工商管理碩士
經歷:WHO世界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理事、WHO世界中醫藥學會婦科分會理事、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國際針灸醫師、香港註冊執業中醫師、上海市針灸學會會員、臺灣中醫診療學會會員、臺灣鼎瀚中西草堂顧問、台中市推拿學會傷科醫學顧問、上海辰新醫院中醫部 部長/中醫師、臺灣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傳統醫學事業部 副總經理、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研究生醫師、臺灣臺北市中心診所醫院放射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