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而是因為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天氣好的日子可以游泳、可以跟朋友打球,天氣不好的日子也有各種室內遊戲場、購物中心裡的遊戲區可供選擇,家裡兩個小小孩,七歲的兒子、兩歲的女兒壓根兒不會主動想去看電視或玩電玩。
但是疫情爆發後,這些活動都沒有了。居家防疫期間,兒子開始跟同學連線玩「太空狼人殺」,女兒開始在迪士尼頻道上看「米奇妙妙屋」。我跟女兒約法三章:「每個週末可以看三集米奇妙妙屋」,但每次關掉電視時,她總會撲倒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至少半小時。兒子的談話內容也總是圍繞著狼人殺遊戲打轉,好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跟媽媽朋友們聊天時,我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孩玩電玩、看電視上癮了。她們都表示有類似的困擾,我們互相表示同情,但都解決不了問題[1]。
■電玩的回饋造成高濃度多巴胺上癮
「多巴胺」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酬賞物質,當我們從事任何讓人快樂的事情時,就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感覺無比的美妙興奮。但這些都是透過自然途徑,刺激的頻率也正常,沒有任何人需要持續不斷接受多巴胺刺激,也絕對沒有人受得了。
當打電玩的回饋或是往返不止的社交訊息沒日沒夜地大量湧入,大腦就會被迫一直處在高度興奮之中。但人類尚未發展出抵擋多巴胺攻勢的機制,所以就形成不斷被勾引以維持高濃度多巴胺的上癮行為[2]。
■「成癮症」有兩大條件:耐受性和戒斷症狀
▸耐受性
指的是成癮者必須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才能帶來快樂感,這代表主掌情緒中樞的大腦前額葉、杏仁核等部位已經受損。
▸戒斷症狀
則是指只要不打遊戲,就會出現焦慮、憂鬱、不安等情緒障礙;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暴力、自殺傾向。
不過,與菸癮、酒癮、毒癮這類的「物質成癮」不同,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成癮」並沒有讓人體攝入像尼古丁、酒精這樣的額外成分,但在精神醫學上看來,也確實影響到大腦運作,達到精神疾病的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正式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也追隨WHO的腳步,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之內,加以預防及推廣相關輔導治療[3]。
■「電玩成癮症」: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王文隆醫師說,「成癮」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方面的不良後果,假若無法控制,比如迷戀電玩遊戲無法自拔就叫做電玩成癮,迷戀上網無法自制就叫網路成癮,如是攝取某種物質就稱為物質成癮,如毒癮、酒癮、菸癮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電玩成癮」加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之精神疾病當中,主要症狀為「無節制沈溺於網路遊戲」,「即使有負面效果仍持續遊玩」,而諸多研究亦發現人際關係困難或個性內向或有憂鬱及焦慮症狀的人比較容易「成癮」。
▶大帥,被媽媽帶來安南醫院精神科就醫。大帥低頭不語,但媽媽卻一直駡他:「整天都在打電玩講不聽才讓成績一落千丈,再這樣下去真正就要撿角了...」
王文隆醫師表示,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到精神科求助,而不是一味的責駡,處罰與禁止,若造成個案選擇化明為暗將更難解決。他也呼籲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及家長們,應把玩電玩成癮看成是一種疾病,所以更應迅速就醫,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若不及早治療,病情可能因此日益嚴重。
個案中的大帥在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後,真正發現其打電玩背後主因竟是因為缺乏愛及為了填補空虛,在王醫師引導方向後,其更懂愛惜自己身體與學會正向思考,面對困難時亦能更加冷靜來處理,也讓人際關係明顯改善許多,真正邁出電玩成癮的深暗黑淵世界[4]。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為了解國內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情形,「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萬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成癮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較高,手機遊戲成癮的國小學童中,有21.4%願意花錢購買手遊點數或寶物,國中生為36.3%,高中生更高達42.2%,遠遠高於一般學生的消費意願。
▶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只要回答4個問題,每項敘述可選擇1(極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若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可能有成癮風險。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題目如下:
1.我曾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而眼睛酸澀、肌肉痠痛,或有其他身體不適。
2.我常常原本沒有打算玩手機遊戲,卻會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玩一下。
3.在過去3個月裡,我感覺需要更常玩手機遊戲,或玩更久的時間才覺得我玩夠了。
4.如果不能玩手機遊戲,我會覺得靜不下心,感到很煩躁[5]。
■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
▶「網路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
根據世衛網站的資訊,包括打線上遊戲(digital-gaming)或電玩(video-gaming)的行為,連續長達12個月以上,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和工作等,並危及身心健康者,就可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症。
「這個問題被關注十多年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網路成癮後的症狀和酗酒、吸毒很像,都有戒斷問題」,「衛福部心口司」諶立中司長說,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臺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民眾上網時間早已名列全球前茅,很需要提醒。
根據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民國103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可發現,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高風險比率約為4.6%,台灣的網癮高風險族群,國小為9.9%、國中19.2%、高中職19.4%,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以假日實際上網時數來看,國小平均3.5小時、國中5小時、高中職6小時。
研究「網路遊戲障礙症」的林煜軒醫師,曾以8000名青少年網路玩家為分析對象,發現經過專業診斷後,被確診的比例是3.1%。[6]。
■遊戲成癮具體有哪些表現?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以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7]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建議,遠離誘惑、增加多元興趣,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尋求協助是成癮行為改善的不二法門。
「減少生活上使用網路、手機、電腦的機會,並且開發其他的興趣,當有更多時間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時,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就能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性。」[8]
■網路遊戲成癮是警訊,家長應及時介入
「桃園療養院」邱献章院長表示,網路遊戲成癮這個現象或許可發揮預警功能,幫助家長及時介入處理孩子的心理危險因子或精神疾病。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精神科」林峯立醫師提醒,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家長務必帶孩子就醫,經由謹慎且完整的評估,再採取不同的介入協助方式。
林峯立醫師強調,即使沒有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家長們仍需注意隱藏在背後的心理健康危機。網路成癮在青少年族群常見的共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社交畏懼症、其他物質濫用、強迫症及其他心理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課業或工作壓力、家庭關係不佳、人際關係不佳等)。
除了積極就醫外,他提醒家長,網路成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和「人」失去連結,這個「人」不僅是同儕、老師,家人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說,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有辦法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和加強溝通技巧[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親子天下)「居家防疫後遺症:我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857
[2](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為什麼別人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彭菊仙:把孩子從電玩拉走,你要把孩子拉到哪兒呢?」: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488
[3](數位時代)「電玩成癮「5年增3成」!不上網就無法生活,科技發展何以讓網路難以戒斷?」: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099/internet-addiction
[4](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電玩成癮症 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醫呼籲尋求專業幫助回歸正常生活」:http://www.tman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96
[5](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989
[6](Yahoo 新聞)「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 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https://bit.ly/3jwva2a
[7](風傳媒)「孩子一直打遊戲怎麼辦?心理師以過來人角度現身說法,4招帶孩子走出遊戲成癮」: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427615?page=3
[8](健康醫療網 )「你遊戲成癮了嗎? 出現這些症狀提高警覺」: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9
[9](健康2.0)「孩子整天上網玩遊戲 家長務必留意:恐暗藏這5種精神疾病!」: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168
➤➤照片
[2]
[10] (Yahoo新聞)「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https://bit.ly/38vDWXy
▶圖說:網路遊戲成癮症狀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精神疾病 #成癮 #成癮症 #遊戲成癮 #電玩成癮 #螢幕成癮 #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障礙症 #多巴胺上癮
衛生福利部 /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衛福部心口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署立桃園療養院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壹電視大樓7日爆出有攝影師在廁所猝死,PCR檢測結果為陽性確診。壹電視宣布設立快篩站為全體同仁進行快篩,今天下午一點開始快篩,北市府也派機動快篩隊協助,但有員工指出公司第一時間宣稱該攝影師有酗酒習慣,也沒有相關症狀,已造成員工不安。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
酗酒症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贈書直播_低自尊者預先想到的是失敗,高自尊者預先想到的是成功
.
當一個人喪失自尊心,幸福無從談起;
當一個人懷疑自己,很難行動與決定!
自尊過高,容易樂觀過頭、忽視風險……
自尊過低,全世界只有自己看不起自己……
於是,各種情緒病、憂鬱症、酗酒、心理創傷紛紛找上門
日子緩緩流逝,不開心卻從來不肯遠離……
★ 想要的幸福抓不住?「低自尊」惹的禍
自信、自愛、自我觀,這三大成分構成了我們人格中最為基礎的維度之一:自尊感。
當一個人自尊心太低,容易裹足不前、自怨自疑,許多心理症狀與人際關係問題,都可以追溯到個人童年養成與勝敗經歷的影響。其中,「低自尊」的惡性循環,更是許多人不斷自傷、錯失幸福的罪魁禍首。
★ 過盛亦是傷,恰如其分的自尊
相反地,過強的自尊心,又容易使人錯估現實情勢、高傲自負,或因過度固執、冒險而招致受傷。
法國著名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夫‧安德烈」與精神科醫師「弗朗索瓦‧勒洛爾」,在本書中將人的自尊分成四大類,而他們希望讀者擁有的,是一種恰當且穩定的自尊,不過高也不過低,既不盲動,亦不消沉。
沒有健全的自尊,不但很難幸福過日子,長期累積下更可能引發情緒病症、憂鬱症、酗酒、心理創傷……。而這本讓人感同身受又能實際操作的心理指南,便旨在領你進入深層自我探索,幫助你看見、調整、根治失衡的自尊與生活。
★修復失衡關係,重拾自己應得的「尊重」
全書共三大部分,從自我檢測開始,幫讀者科學地為自尊心做全面體檢;接著進行學理闡述,詳細剖析從童年到青少年的人格養成,以及家庭、伴侶、人際、職業生活如何給自尊心帶來重大影響。最後亦有「自尊改善方案」,為如何建立自尊?如何改善自尊?自尊調適過程中會存在哪些問題?……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法。
閱讀本書,你將更了解自尊與生活現狀的關聯、找出內心癥結點與痛苦的源頭,最終重拾自信,能尊重、善待自己,找回真心渴望的幸福人生。
無須對號入座,但你所尋的答案和解決方案皆在書中——
‧「自尊程度檢測」,看清自我心靈的災情
‧「失衡心理調節」,疏通情緒糾結、療癒煩惱病根
‧「愛與關懷對策」,斷絕不穩定自尊的悲劇遺傳
○ 每個人都曾經失敗、正在失敗或將會失敗。
○ 對於自尊來說,最理想的方式是培育出兩種視角:往下看讓自己安心,往上看激勵自己努力。
○ 她擁有一切獲得幸福的先決條件,什麼都不缺,只缺一件東西:一點自尊。
○ 過低的自尊,會讓我們對自己過於嚴苛,看不到自己取得的成就。
○ 低自尊者預先想到的是失敗;高自尊者預先想到的是成功。
○ 自愛是人格最重要的成分。「自尊」意味著自我評判;而「自愛」是完全無條件地喜愛自己。
○ 競爭、質疑、失敗的時刻,都是檢測自尊穩定程度的試金石。
○ 低自尊者非常善於傾聽,他們對批評極為關注的態度,使他們能準確抓住別人的需求。
○ 同一個人的自尊也會有變化,一個低自尊的人會在某些條件有利的情況下,表現出高自尊的行為特徵。
○ 與適當的榜樣交往肯定會讓人受益,只要我們與他們之間不存在競爭關係。
.
《#恰如其分的自尊【暢銷經典版】》
L’ estime de soi
.
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弗朗索瓦‧勒洛爾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酗酒症狀 在 Mʀ.Mᴀʀᴋᴇʀ. 麥克筆先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各位,由於我的全新MAC被店員沒有放好的飲料打翻,送到原廠還可能要花超多錢(讓我這兩天難過心碎)
所以這陣子發佈的貼文數量會降低,也請各位多多見諒(我現在是使用老MAC打文章的嗚嗚嗚)
沒有一天能把你從時間的記憶中抹去
#911事件 #20年後 #歷史
-
距今剛好約20年前,也就是2001年9月11日的早晨。
此刻的美國東岸,正經歷一場極為撼人心魄,前所未有的悲劇,當劫持者挾持了四架飛機,分別衝撞位於紐約的金融大樓、華盛頓的國防部機構,最後一架則是乘客為了奪回控制權,在一處鄉村墜毀後。
在短短三個小時內,包含劫機者,總共有三千多人在那場襲擊中死亡或失蹤。
曾經作為紐約金融的重大地標,甚至是流行文化代表的「世界貿易中心(WTC)」在歷經浩劫後也不復存在。
黑煙直竄天際的雙塔因結構承受不住,在眾人的面前坍塌,消失在巨大的塵土中。
這起震撼全球的事件,被稱為「九一一襲擊事件」。
不但是歷史上最為慘重的恐怖攻擊,更加劇美國政府日後針對伊拉克、阿富汗等國的反恐戰爭,不僅造成了更多地區的不穩定,還為21世紀的來臨鋪上難以磨滅的陰影。
至於剩下的倖存者,或是留下來的人們,除了要承受不住親人與朋友離去的痛苦外,也要在各種後遺症中艱難的度過餘生。
如同這次介紹的其中一個例子「塵土小姐」(Dust Lady)ㄧ樣:
瑪西·鮑德斯(Marcy Borders)當時在北塔81層的美國銀行工作,事發時,驚慌失措的她雖及時與同事避難而逃過一劫,而在北塔倒塌後,她滿身塵土的照片,也成為了911事件中最知名的記憶標誌之一。
瑪西在後來的訪談中,曾表示:
「我當時看不到我的手,只能對自己大聲說,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然而,當下承受震驚和過多劇痛的瑪西,因過度創傷而徹底改變她的人生
她不但患上了抑鬱症、與丈夫離婚、甚至失去孩子的監護權,
最後還在酗酒和吸毒下艱難度日,即使在事發多年後,已經擺脫藥物依賴的她仍然害怕到曼哈頓,時常待在家中足不出戶。
但作為倖存者,在家人與朋友的支持下,瑪西最後決定鼓起勇氣,向世人講述自己的故事。
可惜的是,由於在911那天,大量內含有毒物質的毒塵瀰漫在曼哈頓頽垣的空氣中,有大量的逃生者和救難隊在好幾年後,也陸續被確診患上癌症或是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症狀,就連瑪西也不例外。
2015年8月23日,瑪西因胃癌去世,享年42 歲,他曾堅信自己會克服這一切,畢竟她不想死。她想活下去。
-
當前,曼哈頓下城早已重現生機,在世貿原址旁成立的九一一國家紀念博物館,其展覽的目的旨在為追憶、緬懷遇難者與救助者。
在一次哀悼活動中,瑪西的家人將所有朋友們召集到紀念廣場,在數到三時,他們都大聲喊道:「我們愛你,瑪西。」並釋放了氣球。
那一百顆氣球,隨著紀念之光(Tribute in Light)的光束下,虛無飄渺的消失在紐約的夜空。
但是即使過了20年,911事件帶來的陰霾依然沒有散去。
甚至被拿來當作報復他人的工具,也許歷史也會一次次重演下去,世界也不會有所謂真正的「和平」到來。
但還是希望,這種殘忍欲絕的事情不僅在美國或阿富汗等地,不會再發生了。
-
#留言收其他照片與資料
酗酒症狀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壹電視大樓7日爆出有攝影師在廁所猝死,PCR檢測結果為陽性確診。壹電視宣布設立快篩站為全體同仁進行快篩,今天下午一點開始快篩,北市府也派機動快篩隊協助,但有員工指出公司第一時間宣稱該攝影師有酗酒習慣,也沒有相關症狀,已造成員工不安。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002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酗酒症狀 在 陸|ㄌㄨㄒㄒ lu tatto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錯誤示範
#刺青前一天真的不能喝酒嗎?
雖然我告訴你們說不能喝
但是如果自己明天要去刺青的話⋯
好啦玩笑歸玩笑
如果沒睡飽或前一天有喝酒的話
刺青會容易紅腫出血 導致上色困難
傷口復原也容易出現發炎症狀⋯
所以才說不要喝比較好
這是我以身試法下所產出的血淋淋的案例
ㄌㄨㄒㄒ 陸 | LU
刺|畫|中二廢文
私人工作室 採完全預約制
線上不做討論或報價
預約請私訊臉書粉專
please email or facebook inbox for booking
[email protected]
https://www.facebook.com/lu.tattoo.design
https://www.instagram.com/lu.tattoo.design
酗酒症狀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麻煩不煩 #成癮 #北極星反毒
「大麻其實是被污名的對不對?」「大麻事實上不會上癮對不對?」這些問題,對專家們來說,真的很難回答。
🌵 大來賓:成癮醫學會秘書長 aka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 陳亮妤醫師受不了的癮:
1) 從醫療、法律和社會學來解釋,什麼叫做「成癮」?
2) 「成癮」與「犯罪」:公共衛生與個人自由的拔河
3) 舊思維:生理成癮(戒斷症狀) vs 心理成癮(渴望)
4) 新思維:成癮是綁架意志力的疾病
5) 酒癮是大宗、再來是安非他命,大麻微攀升
6) 替代療法:美沙冬
7) 大麻成癮治療:行為治療與共病
8) 「成癮性」不是二分法,是看它被濫用與成癮的「潛力」
9) #北極星反毒專案計畫 24HR諮詢專線:0800-770-885(放心打,不會送你去警局)
10) 知情不報:開轟趴用藥過量,卻因怕被判刑而見死不救?
11) 放心就醫:就算驗出陽性反應,醫生也不會送你去警局啦!
12) 記得!要對「病史」誠實
13) 戒癮治療者輪廓
14) 「病犯」需要的是「治療」而非「監禁」
15) 新興毒品:咖啡包
16) 制度的改變非一朝一夕:社會論述的過程
🥦 再強調一次,成癮是疾病,建議主動尋求醫師的協助,不用擔心會被通報!
➖
👉 Apple Podcast 五星評分+留言+分享:這很重要!可以幫節目排名往上爬~~
👉《大麻煩不煩》訂閱集資中,真心喜愛我們的節目,ㄅ拖 💰💰💰:https://bit.ly/ep34_zec
➖
💡 本節目由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出品
👉 官網|https://ghostisland.media/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ghostislandme/
👉 IG|https://www.instagram.com/ghostislandme/
➖
💡 製作團隊:
主持 - 李菁琪律師 (有麻煩 Better Call Zoe)
製作人 - 凱西 Cathy Hsu
剪接混音 - 育辰
📩 聽眾信箱|節目合作:web@ghostisland.media
➖
節目聲明:大麻 🥦 雖有神奇療效,過度使用還是會讓你腦袋壞掉。
MB01YCAGUXFQNHZ
酗酒症狀 在 [求解] 睡覺翻白眼又抽蓄...是酗酒症狀嗎ˊ_ˋ? - 小山豬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