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的晚上,我在家正准备吃饭的时候,收到朋友发来的一条微信,「在餐厅等约会对象,坐在等待区,排队的人真多,我觉得自己真漂亮,大概是因为在等一个期待的人吧;我等的人呢,也觉得他真好看,大概是因为我对他有滤镜吧。」
一条甜度过高的微信差点让我呛着,顿时觉得眼前的这顿晚餐变得有点寡淡。
朋友从上一次分手后,单身一年多,期间断断续续有约会,但都没有结果。 这次的缘分来的有点离奇。 朋友是南京人,他们是在做核酸的时候认识的。 那天晚上,他们在操场上连夜排队做核酸,男生排在朋友的后面,等着等着就开始聊天,加了微信。 后来,男孩就约朋友出来见面。
也许是因为男生长得挺帅,朋友欣然赴约。 吃饭的时候,一问才知道,男生是95后。 身为80后的她内心万马奔腾,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罪恶感。
第一次约会聊得很开心,但她以为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没有想过能和95后有什么长久的发展,没料到男生每天不间断的问候,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让他们有了第二次约会。
于是,她带着一个对未来的巨大的不确定和敞开,走了出去。
她出门的时候不知道这顿饭会带她去向何方,但觉得微风吹在脸上心都在荡漾——那就够了。
在我的高中时代,爱情的萌芽或许起源于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趴在课桌上犯困,巧妙地利用前排男生的后背遮挡住(自以为)老师的视线。 我看着前面男生的白衬衫,觉得有一种不知明的情绪弥漫了全身。
上一次回老家,因为要装修老房子,我收拾出很多学生时代的信件,有一个小盒子,装了很多小纸条。 那是大学时代的男友,他的寝室和我的寝室正好斜对着,都是三楼。 我们剪了一根几十米长的钓鱼线,窗户中间有一个竖槓,钓鱼线绕过竖槓,从我这边的窗框扔下去,再从他的窗户那里拽上来,拉直系成了一个环。 抬头看,没有人看得到两栋楼之间穿了一圈钓鱼线。 我们用一个小夹子,挂了铃铛,夹了小纸条,拉到对方那里。 铃铛的声音叮叮当当,轻轻脆脆,一下一下划到彼岸。 有一天夜里,我似乎在梦里听到铃铛的声音,惊醒了过来,往窗户边探头看了一下,果然看到停留在窗边的纸条。
这根钓鱼线后来成为我们的校园一景,由于动静太大,在学校老师的监督下,由我们亲自「咔嚓」剪断而告终。
我忍住笑意看着当年写的这些小纸条,都是一些不知所云的傻话,忘了当时发生的事情,只记得寂静夜空里,传来的叮叮当当的铃声。
最近上线的《摩登情爱》第二季。
关于普通人的爱情,《摩登情爱》这个系列非常好看。
这个系列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是从《纽约时报》的同名专栏「摩登情爱」中的故事改编而成,这些故事由读者投稿,每一个都曾经真实地发生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
所以它们看上去丰富,多元,但并不夸张、猎奇,有一些甚至算得上平淡。
在最近上线的第二季第三集里,一对陌生男女相识在从戈尔韦开往都柏林的火车上。 整节车厢那么多人,但只有那一个是令你看得顺眼的。 交谈了一路,爱情悄悄萌芽。
每当人们被爱情击中的时刻,四周总会响起交响乐,陌生人也会为你奏乐,走在马路上,脚下会盛开出花朵,天空中也总是挂着彩虹。
出于一种浪漫的念头,他们没有留联系方式,只是约好两周后在这个车站相见。
而疫情的蔓延,成为和平年代爱情最大的阻碍,爱尔兰全面封锁,居家隔离的禁令,让他们最终没能在火车站相遇。
男人凭借火车上依稀的印象,找到女孩所在的街道开始蹲点...... 最终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否重逢,因为这个故事的原型,主人公在火车站分开之后,也的确至今没有再见上面。
看完有一点遗憾,但又觉得,这不就是爱的本来面目吗? 不期而遇,悄然而至,却又有可能无疾而终。
看《摩登情爱》至少让人相信,爱仍然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滋生,在每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得到爱,爱并非只有完美的,优秀的,睿智的人才能拥有。 爱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公平也是最公平的一样东西,它全然不看你的出生,也全然不顾你是否努力。
那么,真爱又为何那么难求? 降临的频率又那么稀有?
在梁文道、刘擎、周濂的新节目《角落的夜晚》,三个男人非常认真地讨论了这个话题。
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导师梁永安也讨论过同样的话题:为什么相爱变得越来越难?
大概是因为,在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快速地变化,不论是求学、求职还是迁移,整个中国都在移动,爱情被一次次打断;
大概是因为,两个人要走在一起,必然要寻找共同性,妥协需要妥协的,付出应该付出的。 而在现在的青年文化里,第一条守则就是不委曲自己,大家已经丧失了愿意为对方多付出一些的能力。
大概是因为,爱情产生的场景变得越来越功能化,以前念书的时候我们希望有校园恋爱,工作时希望有办公室恋爱,但如今人们似乎更渴望爱情在一个专门的场景下诞生,它似乎已经隔离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走出校园之后,职场并不是爱情萌芽的理想环境,生活中又很难遇到新人。 约会软件里左滑和右滑的效率的确很高,每张照片停留的时间不超过1秒,每天能匹配成功三四个人,但是就算匹配成功之后,也没有动力开口说话。
在现实生活中不期而遇的爱情,是没有预设的,它不受对方的年龄、职业、背景、性别的约束,它是一种原始的吸引与冲动。 而在相亲或约会软件上认识的人,经过了一轮一轮的数据筛查,挑选出来与你最匹配的那个人,但最匹配的那个人,可能对你而言毫无吸引力。
就算有一天,你幸运地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接下去真正的考验开始了,ta是否也喜欢你呢?
心中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虽然少了很多乐趣,但至少拥有平静。 而一旦爱上一个人,就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笨蛋,就像把生命的某个部分交了出去,就像是上帝即将要按下一个按钮,决定你的悲喜,除了听候发落,你别无他法。 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所有爱情课上学到的招数都不作数,招数或许能换来关系,但招数换不来真心。
这个过程,实在太煎熬了。
少数得到爱情的幸运儿能够得到什么呢?
正如刘擎所说,「爱情非常奇妙,当你进入那种经典的浪漫爱情时,在世界上的另一个人那儿,你能得到彻底的、无限的、至高的承认——你是最好的。 爱情,是上天给凡人的恩宠。」
陷入爱河中的人是不需要心理咨询的,爱能够实现心理咨询所能实现的终极目标:全然地接纳自己。 它借着爱情之手,借着另一个人对你的无限的认可,整个世界都只因为你的存在而存在,让你全然地接纳了自己。
在所有的作家和文学家中,关于对爱情的阐述,最击中我心灵的,是史铁生。
我曾经在台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病隙碎笔》,将我喜欢的字句用黄色的蜡笔画下来,结果发现整本书都是一片一片的黄色。
他说:
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 互相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 这样的敞开,并不以性别为牵制,所谓推心置腹,所谓知己,所谓同心携手,是同性之间和异性之间都有的期待,是孤独的个人天定的倾向,是纷纭的人间贯穿始终的诱惑。
所以爱是一种心愿,不在街上和衣兜里,也不在储蓄所。 睁着俩眼向外找,可以找到救济(包括性方面的救济),仅此而已。
爱却艰难,心魂的敞开甚至危险。 他人也许正是你的地狱,那儿有心灵的伤疤结成的铠甲,有防御的目光铸成的刀剑,有语言排布的迷宫,有笑靨遮蔽的陷阱。 在那后面,当然,仍有孤独的心在颤惭,仍有未息的对沟通的渴盼。 你还是要去吗? 不甘就范? 那你可要谨慎,以孤胆去赌——他人即天堂,甚至以痛苦去偿你平生的夙愿。
爱是软弱的时刻,是求助于他者的心情,不是求助于他者的施予,是求助于他者的参加。 爱,即分割之下的残缺向他者呼吁完整,或者竟是,向地狱要求天堂。 爱所以艰难,常常落入窘境。
所以爱的奉献这句话奇怪。 左腿怎么能送给右腿一个完整呢? 只能是两条腿一起完整。 此地狱怎么能向彼地狱奉献一个天堂呢? 地狱的相互敞开,才可能朝向天堂。
我们生来孤独地来到人世间,我们努力赚钱,努力充实自己的生活,这个时代所有的舆论,所有的便利条件都在极力向我们证明,单身可以过得很好。 但我们寻求爱情,并非是因为无法独自生活,而是因为,拥有了爱情,我们得以实现从人类出生时起就拥有的渴望:走出孤独,回归乐园。 我们向另一人毫无保留地敞开,获得了毫无保留的接纳,我们因此,获得了自由。
真爱如此难得,因为不易,才足以成为信仰。
本文作者:伊登(Eden),休闲学硕士。 悲观人生,乐观生活。 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本文配图来源于《摩登情爱》第一季、第二季,版权属于原作者。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奪橋遺恨:市場花園作戰的雄心與悲劇」介紹 訪問主編:查理 內容簡介: 諾曼第戰役之後的趁勝追擊 波瀾壯闊開場,人人雄心壯志、迫不及待 樂觀與謹慎過了頭,使得最後以悲劇收場,盟軍損兵折將 後世以「奪橋遺恨」永誌此役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
都柏林必吃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星期五的晚上,我在家正准备吃饭的时候,收到朋友发来的一条微信,「在餐厅等约会对象,坐在等待区,排队的人真多,我觉得自己真漂亮,大概是因为在等一个期待的人吧;我等的人呢,也觉得他真好看,大概是因为我对他有滤镜吧。」
一条甜度过高的微信差点让我呛着,顿时觉得眼前的这顿晚餐变得有点寡淡。
朋友从上一次分手后,单身一年多,期间断断续续有约会,但都没有结果。 这次的缘分来的有点离奇。 朋友是南京人,他们是在做核酸的时候认识的。 那天晚上,他们在操场上连夜排队做核酸,男生排在朋友的后面,等着等着就开始聊天,加了微信。 后来,男孩就约朋友出来见面。
也许是因为男生长得挺帅,朋友欣然赴约。 吃饭的时候,一问才知道,男生是95后。 身为80后的她内心万马奔腾,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罪恶感。
第一次约会聊得很开心,但她以为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没有想过能和95后有什么长久的发展,没料到男生每天不间断的问候,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让他们有了第二次约会。
于是,她带着一个对未来的巨大的不确定和敞开,走了出去。
她出门的时候不知道这顿饭会带她去向何方,但觉得微风吹在脸上心都在荡漾——那就够了。
在我的高中时代,爱情的萌芽或许起源于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趴在课桌上犯困,巧妙地利用前排男生的后背遮挡住(自以为)老师的视线。 我看着前面男生的白衬衫,觉得有一种不知明的情绪弥漫了全身。
上一次回老家,因为要装修老房子,我收拾出很多学生时代的信件,有一个小盒子,装了很多小纸条。 那是大学时代的男友,他的寝室和我的寝室正好斜对着,都是三楼。 我们剪了一根几十米长的钓鱼线,窗户中间有一个竖槓,钓鱼线绕过竖槓,从我这边的窗框扔下去,再从他的窗户那里拽上来,拉直系成了一个环。 抬头看,没有人看得到两栋楼之间穿了一圈钓鱼线。 我们用一个小夹子,挂了铃铛,夹了小纸条,拉到对方那里。 铃铛的声音叮叮当当,轻轻脆脆,一下一下划到彼岸。 有一天夜里,我似乎在梦里听到铃铛的声音,惊醒了过来,往窗户边探头看了一下,果然看到停留在窗边的纸条。
这根钓鱼线后来成为我们的校园一景,由于动静太大,在学校老师的监督下,由我们亲自「咔嚓」剪断而告终。
我忍住笑意看着当年写的这些小纸条,都是一些不知所云的傻话,忘了当时发生的事情,只记得寂静夜空里,传来的叮叮当当的铃声。
最近上线的《摩登情爱》第二季。
关于普通人的爱情,《摩登情爱》这个系列非常好看。
这个系列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是从《纽约时报》的同名专栏「摩登情爱」中的故事改编而成,这些故事由读者投稿,每一个都曾经真实地发生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
所以它们看上去丰富,多元,但并不夸张、猎奇,有一些甚至算得上平淡。
在最近上线的第二季第三集里,一对陌生男女相识在从戈尔韦开往都柏林的火车上。 整节车厢那么多人,但只有那一个是令你看得顺眼的。 交谈了一路,爱情悄悄萌芽。
每当人们被爱情击中的时刻,四周总会响起交响乐,陌生人也会为你奏乐,走在马路上,脚下会盛开出花朵,天空中也总是挂着彩虹。
出于一种浪漫的念头,他们没有留联系方式,只是约好两周后在这个车站相见。
而疫情的蔓延,成为和平年代爱情最大的阻碍,爱尔兰全面封锁,居家隔离的禁令,让他们最终没能在火车站相遇。
男人凭借火车上依稀的印象,找到女孩所在的街道开始蹲点...... 最终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否重逢,因为这个故事的原型,主人公在火车站分开之后,也的确至今没有再见上面。
看完有一点遗憾,但又觉得,这不就是爱的本来面目吗? 不期而遇,悄然而至,却又有可能无疾而终。
看《摩登情爱》至少让人相信,爱仍然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滋生,在每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得到爱,爱并非只有完美的,优秀的,睿智的人才能拥有。 爱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公平也是最公平的一样东西,它全然不看你的出生,也全然不顾你是否努力。
那么,真爱又为何那么难求? 降临的频率又那么稀有?
在梁文道、刘擎、周濂的新节目《角落的夜晚》,三个男人非常认真地讨论了这个话题。
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生导师梁永安也讨论过同样的话题:为什么相爱变得越来越难?
大概是因为,在现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快速地变化,不论是求学、求职还是迁移,整个中国都在移动,爱情被一次次打断;
大概是因为,两个人要走在一起,必然要寻找共同性,妥协需要妥协的,付出应该付出的。 而在现在的青年文化里,第一条守则就是不委曲自己,大家已经丧失了愿意为对方多付出一些的能力。
大概是因为,爱情产生的场景变得越来越功能化,以前念书的时候我们希望有校园恋爱,工作时希望有办公室恋爱,但如今人们似乎更渴望爱情在一个专门的场景下诞生,它似乎已经隔离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走出校园之后,职场并不是爱情萌芽的理想环境,生活中又很难遇到新人。 约会软件里左滑和右滑的效率的确很高,每张照片停留的时间不超过1秒,每天能匹配成功三四个人,但是就算匹配成功之后,也没有动力开口说话。
在现实生活中不期而遇的爱情,是没有预设的,它不受对方的年龄、职业、背景、性别的约束,它是一种原始的吸引与冲动。 而在相亲或约会软件上认识的人,经过了一轮一轮的数据筛查,挑选出来与你最匹配的那个人,但最匹配的那个人,可能对你而言毫无吸引力。
就算有一天,你幸运地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接下去真正的考验开始了,ta是否也喜欢你呢?
心中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虽然少了很多乐趣,但至少拥有平静。 而一旦爱上一个人,就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笨蛋,就像把生命的某个部分交了出去,就像是上帝即将要按下一个按钮,决定你的悲喜,除了听候发落,你别无他法。 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所有爱情课上学到的招数都不作数,招数或许能换来关系,但招数换不来真心。
这个过程,实在太煎熬了。
少数得到爱情的幸运儿能够得到什么呢?
正如刘擎所说,「爱情非常奇妙,当你进入那种经典的浪漫爱情时,在世界上的另一个人那儿,你能得到彻底的、无限的、至高的承认——你是最好的。 爱情,是上天给凡人的恩宠。」
陷入爱河中的人是不需要心理咨询的,爱能够实现心理咨询所能实现的终极目标:全然地接纳自己。 它借着爱情之手,借着另一个人对你的无限的认可,整个世界都只因为你的存在而存在,让你全然地接纳了自己。
在所有的作家和文学家中,关于对爱情的阐述,最击中我心灵的,是史铁生。
我曾经在台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病隙碎笔》,将我喜欢的字句用黄色的蜡笔画下来,结果发现整本书都是一片一片的黄色。
他说:
爱的情感包括喜欢,包括爱护、尊敬和控制不住,除此之外还有最紧要的一项:敞开。 互相敞开心魂,为爱所独具。 这样的敞开,并不以性别为牵制,所谓推心置腹,所谓知己,所谓同心携手,是同性之间和异性之间都有的期待,是孤独的个人天定的倾向,是纷纭的人间贯穿始终的诱惑。
所以爱是一种心愿,不在街上和衣兜里,也不在储蓄所。 睁着俩眼向外找,可以找到救济(包括性方面的救济),仅此而已。
爱却艰难,心魂的敞开甚至危险。 他人也许正是你的地狱,那儿有心灵的伤疤结成的铠甲,有防御的目光铸成的刀剑,有语言排布的迷宫,有笑靨遮蔽的陷阱。 在那后面,当然,仍有孤独的心在颤惭,仍有未息的对沟通的渴盼。 你还是要去吗? 不甘就范? 那你可要谨慎,以孤胆去赌——他人即天堂,甚至以痛苦去偿你平生的夙愿。
爱是软弱的时刻,是求助于他者的心情,不是求助于他者的施予,是求助于他者的参加。 爱,即分割之下的残缺向他者呼吁完整,或者竟是,向地狱要求天堂。 爱所以艰难,常常落入窘境。
所以爱的奉献这句话奇怪。 左腿怎么能送给右腿一个完整呢? 只能是两条腿一起完整。 此地狱怎么能向彼地狱奉献一个天堂呢? 地狱的相互敞开,才可能朝向天堂。
我们生来孤独地来到人世间,我们努力赚钱,努力充实自己的生活,这个时代所有的舆论,所有的便利条件都在极力向我们证明,单身可以过得很好。 但我们寻求爱情,并非是因为无法独自生活,而是因为,拥有了爱情,我们得以实现从人类出生时起就拥有的渴望:走出孤独,回归乐园。 我们向另一人毫无保留地敞开,获得了毫无保留的接纳,我们因此,获得了自由。
真爱如此难得,因为不易,才足以成为信仰。
本文作者:伊登(Eden),休闲学硕士。 悲观人生,乐观生活。 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本文配图来源于《摩登情爱》第一季、第二季,版权属于原作者。
都柏林必吃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颱風天,讀書天。這個月的書量,不排開都不知道竟如此可觀,分了三趟才全數將這些抱到房間地上,有幾本甚至還未買齊,七月果真是我們出版市場的一級戰區。即使大家仍舊保持觀望態度,不太放心前往公共場所,包括書店,景氣也尚未回升,但見到這麼多質量並重的書籍持續推陳出新,還是感到自己屬於相當幸運的族群之一。有趣的是,原來今年酷暑之下的色系是落在藍色、綠色與黑色構築出的區塊裡,視覺上果然沁涼許多,下面就依序來稍作介紹。
⠀⠀⠀⠀⠀
第一順位,當然是老早介紹過的本月選書,Richard Powers《#樹冠上 》。一部關於樹木與人類命運、無可挽回遺憾和心靈救贖的生態史詩巨著。全書宛如盤古巨樹般自樹根揭開半世紀美國西北部的伐木浩劫,帶出九名主角與最後一片原生林木之間生死相繫的命運。當中包括青年藝術家、華裔女工程師、心理學博士生、專利法律師夫婦、越戰退役上尉、半身不遂的 IT 科技鉅子、言語障礙的植物學家,以及一名曾因縱情玩樂觸電身亡但死而復生的女大學生,據說銀閃閃的樹靈在幽冥中對她說話,伸出援手,將她拉回人世。全書以樹根、樹幹、樹冠、樹籽為架構,鋪陳九位主人翁的個人生命,如何與樹木命運環環相扣,彼此交會激盪的故事,當中記錄環境運動現場,辯證環境倫理困境,意在突顯當今地球最基本且最具破壞性的衝突,即人類與自然的對立。然而樹木智慧浩大、緩慢、互連、共生、獨具創見、別出心裁,可惜只有少數人發現並相信那個世界,深受吸引,因而捲入災禍,卻義無反顧。這本普立茲得獎小說更從植物學、認知心理學、法律、人工智慧、環境倫理等各層面書寫樹木的智慧,不僅是有史以來寫樹寫得最好的小說,也是最好看的小說。
⠀⠀⠀⠀⠀
接下來是有掛名推薦的幾本書籍,相當榮幸擔任博客來試讀偵探來賓的《#消失的匿名小說家》(https://bit.ly/3wVDKut),所有選擇隱姓埋名的暢銷作家,幾乎都存在無法與旁人言說的理由,這位莫德迪克森,性別不明、身份成謎,卻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處女作《密西西比狐步舞》好似橫空出世,橫掃各大排行榜。身為編輯助理的芙羅倫斯,生在美國一個平庸家庭,一直懷有作家夢,因此來到紐約,自視甚高又缺乏自信的她不願主動離開這個圈子,覺得自己缺乏伯樂,並非技不如人。在命運的安排下,一轉眼她已拎著打包妥善的行李遠離市區,斬斷與外界所有聯繫,芙羅倫斯成為在全世界唯二得知莫德迪克森真實身分的人,以助理身份戰戰兢兢身兼編輯與作家之間的橋梁,與崇拜多時的偶像同住一個屋簷下,如此人生的轉捩點,似乎不只是迎向夢寐以求的新生活,更與理想中的自己靠近了一大步,即將展開一趟久違的摩洛哥探險之旅。
⠀⠀⠀⠀⠀
另一本為《#巴黎圖書館》,嗜書如命的歐蒂兒不顧警察局長父親的反對,進入巴黎的美國圖書館工作,遇見了形形色色的館員與讀者,也和英國大使館專員的妻子瑪格麗特成為摯友,還與年輕警察保羅陷入熱戀。但甜蜜平靜的日子稍縱即逝,巴黎轉眼間蒙上戰爭的陰影,人心惶惶中,圖書館長芮德女士堅持每日正常開館,並寄出數萬本書到戰地前線和醫院鼓舞士氣。隨著局勢愈來愈壞,巴黎落入納粹的統治。但歐蒂兒和瑪格麗特仍嘗試穿越重重檢查哨,偷偷將違禁書籍送到猶太讀者手中。然而,瑪格麗特卻在一次送書途中被捕,藉由答應當納粹軍官的情人才得以脫身。歐蒂兒既感激好友與她分享因特權得來的物資,又無法壓抑嫉妒輕視的心理,忍不住將秘密說出口,卻不知這將摧毀摯友的人生,更將讓自己的餘生滿懷罪咎。
⠀⠀⠀⠀⠀
還有《房間》作者愛瑪唐納修呼應時事的新作《#星空下的隔離病房》,創作靈感來自作者 2018 年所讀到關於西班牙流感的史料,初稿完成之後便遇上 COVID-19 疫情侵襲歐美,這部小說的切時性和寫實色彩得到眾多讀者與書評家所肯定。1918 年愛爾蘭同時蔓延著獨立運動的烽火與致命的流感疫情,都柏林的醫院每日湧入發燒咳嗽的病患、送走一具具面色青黑的屍體,只能靠著勞累不堪的醫護人員與教會的救濟勉強維持運行。在正規產房之外,一間狹窄而簡陋的儲藏室被院方劃為臨時隔離區,所有出現流感症狀的待產婦女都將集中於此,由婦產科護士茱莉亞和熱心卻缺乏醫療訓練的助手布芮蒂,照顧三名病況不穩又即將臨盆的病患。在物資缺乏又孤立無援的絕境中,茱莉亞帶著布芮蒂奮力協助這些產婦準備迎接新生兒的來臨,傾聽她們的憂慮、孤獨與恐懼,卻難以阻止擴散的疫情與產程中的併發症威脅她們與胎兒的生命。而後,一位醫術精湛但背景成謎的女醫生走進病房,挽救性命危急的難產病患,但緝捕叛亂份子的警察也隨後闖進醫院搜索,使得陰鬱的院內更加人心惶惶。
⠀⠀⠀⠀⠀
以及,因電影而結識的同道好友也出書了,相當幸運能為 彭紹宇 Peng ShaoYu 的《#黑盒子裡的夢:電影裡的三倍長人生》擔任推薦人,長期閱讀他的優質影評至今,終於等到了這一天。曾受邀書寫多個觀影專欄,他的觀看範疇豐富多元,對影視動向、時事議題擁有敏銳的觀察。他的文字則具敏感共情的性格,擅於捕捉人物間埋藏的幽微互動,憐惜故事背後勾勒的細密情思。本書收錄 40 篇觀影筆記、兩本書籍閱讀心得,以及兩篇影視產業現況分析。從南韓商業類型片《一九八七》到歐洲藝術片《痛苦與榮耀》,從切合全球政治的《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到台灣新導演作品《返校》、《怪胎》、《蚵豐村》,同時涵納近年廣受好評的《婚姻故事》、《機智醫生生活》、《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等話。「黑盒子」既指電影院,也似飛航紀錄器,見證了觀影者在故事中的無盡追索。翻開這本書、參與飛行的我們才知道,原來故事裡頭追逐的每一道身影,皆是自己。電影,就是通往內在宇宙的那把鑰匙。
⠀⠀⠀⠀⠀
做過贈書活動的「#卡繆反抗三部曲」套書《#瘟疫》、《#反抗者》、《#正義者》仍得再提一次,除了《反抗者》已於 2014 年發行之外,三本同樣皆為翻譯品質保證的嚴慧瑩法文直譯。卡繆在他的札記裡規畫其創作預計分成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荒謬」系列,第二階段是「反抗」系列,第三階段是「審判」,第四階段是「愛」。可惜卡繆在第三階段創作初期便因車禍過世,第三階段只有小說《第一人》的殘稿,完整呈現的僅只前兩系列的作品。第一階段「荒謬系列」的作品是:小說《異鄉人》、論述《薛西弗斯的神話》、戲劇《卡里古拉》與《誤會》。第二階段「反抗系列」的作品是:小說《瘟疫》、論述《反抗者》、戲劇《正義者》。我們眼前的卡繆反抗三部曲套書,將卡繆的作品以他理想中規畫的方式來呈現,還原當年其發表作品的順序,三種類型的作品互相支援互相辯證,較為完整呈現作家的創作概念。另外,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彼得漢德克的另一本著作《#第二把劍:五月故事》也悄悄上市,一名女記者在報紙上寫了一篇針對他的文章,但不只是針對他而已,甚至指控他的母親其實是納粹的追隨者。他知道,他不能坐視不管,他必須為他母親復仇,不計一切代價,因為有些事情依靠法律並不一定能夠獲得解決,於是乎,受迫害者需要第二把劍,一把正義之劍,來消弭體制外的仇恨。以書寫做為銘刻,第二把劍就此而生。
⠀⠀⠀⠀⠀
影迷如我,《鬥陣俱樂部》作者恰克帕拉尼克的兩本作品也不容忽視,《#鬥陣寫作俱樂部》是他給新手作家的教戰手冊。從影響他至深的「寫作工作坊」談起,強調社群對一個作家的重要性,包括對觀眾大聲朗讀作品的好處,以及彼此間透過討論、反覆實驗而激盪出的暢銷小說寫作原則。除了經典分析、技術指導,也分享宣傳、撰寫廣告文案等當代作家的生活面貌,以及一條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真理:所有的寫作者都是孤獨愛好者,但寫作這件事情,是一場貨真價實的團體戰。更想讀他的《#革命的那一天》,敘述新的社會學理論興起,人們相信年輕男性對社會有害,政府計畫將全國年輕男性送上戰場,一鼓作氣將他們全都炸死。於此同時,神祕小書煽動著革命的號角也終於響起 ── 那一天,原先的掌權者、菁英,以及媒體記者都遭到殘忍殺害,所有權力關係重新洗牌,人們建立起三大完美王國:高加索邦、黑托邦、同志亞,不再有父權社會的壓迫、被白人欺凌的有色人種,以及遭異性戀排擠的同志族群。《鬥陣俱樂部》出版後二十二年,帕拉尼克訪談許多極端分子寫就《革命的那一天》,彷彿延續了未竟的「破壞計畫」。他自言,這本書將讓所有人備受冒犯:從偏見、歧視到陰謀論與分裂主義,他刻畫出只顧個人利益的政客,以及民粹、假新聞、消費主義大行其道的社會。
⠀⠀⠀⠀⠀
這套亦為重點書,韓國性暴力事件全紀錄:《我是金智恩》與《您已登入N號房》。《#我是金智恩:揭發安熙正,權勢性侵受害者的劫後重生》敘述「金智恩」這個名字,因「安熙正性暴力受害者」而為世人所知。她在遭受四次性侵及數不盡的性騷擾、猥褻後,決定挺身而出,揭發南韓政治明星安熙正的惡行,她的勇氣卻沒有得到世界的諒解,反而遭受更多無情質疑。沒有人在乎金智恩是個必須為生計奔波、不能失業的約聘職,是遭到同事性騷擾,卻被告誡要以大局為重的女性,是上司說 YES 她就不能說 NO,必須絕對封口的「殉葬組」,而在那一切之前 ── 金智恩也是一個人。聆聽她的吶喊,正視她的遭遇,這是我們應該實現的正義。《#您已登入N號房:韓國史上最大宗數位性暴力犯罪吹哨者「追蹤團火花」直擊實錄》,在 Telegram 聊天室裡,加害者散佈非法拍攝影像、脅迫未成年自拍,惡意合成熟人照片,發表性騷擾及厭女言論,甚至以此獲利。加害者毫無愧意,事先擬好撤退守則;被害者飽受威脅,獨自恐懼,甚至成為玩物也一無所知;旁觀者從起初的震驚、真相的刺激,最後隨著時間,遺忘那個黑暗的平行世界。N 號房事件最初報案人、首位報導者 ──「追蹤團火花」現身說法,這是「記者」火與煓,對 N 號房事件誓不放棄的心路歷程,更是「女性」火與煓,意識社會的性別不平等、勇於發聲的成長故事。
⠀⠀⠀⠀⠀
身為 RBG 的支持者,在改編電影與紀錄片後,此本《「#我反對!」不恐龍大法官 RBG 第一手珍貴訪談錄:橫跨近 30 年,13 場關於愛、自由、人生及法律的對話》等了好久,此書作者 Jeffrey Rosen 為美國國家憲法中心主任兼執行長,也是她的好友,藉由多年來一系列與金斯柏格的對談,呈現最有血有肉的 RBG,讓人一覽這位不平凡的女性平易近人且不為人知的一面,和她在法律執行面向上無比縝密、超越時代的思索。對談從九○年代開始,延續到川普時代:剖析「羅訴韋德案」的利弊;笑談與丈夫的鶼鰈情深;分析 #MeToo 運動的崛起;討論最希望被推翻的判決;也分享如何擁有充實又富有同理心的人生,以及她對最高法院的未來展望。這部難能可貴的訪談錄展現了真實的金斯伯格,一個擁有鋼鐵般決心,以最高標準要求自我,同時竭盡畢生所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偉大人格。
⠀⠀⠀⠀⠀
還有,一本厚厚的 Pip Williams《#失落詞詞典》,被譽為今年最好看的歷史小說。故事設定於 1857 年,倫敦語文學會決定展開一個百年大計畫:編纂一部史上最權威、完整的英語大詞典。以詹姆斯莫瑞博士為首組成的詞典編纂師團隊,公開向天下徵求詞彙,並於牛津建造「累牘院」做為工作室。每天,雪片般的詞彙從世界各地寄來,由詞典編纂師一一檢視、篩選,並寫下最終定義。詞典編纂師的女兒艾絲玫尼克爾在文字的包圍下長大,從小就對詞彙情有獨鍾,每當遇到挫折,某個詞彙的定義總帶給她救贖。但最吸引她注意的,是那些被男性編纂師們忽略、鄙視或丟棄的詞彙,而這些詞絕大多數是關於女性。「經血」是骯髒不潔、「陰道」是猥褻詞彙,而女僕、廚娘經常使用的詞彙,沒有一個被收錄在大詞典中。她開始偷偷收集這些被她稱為「失落詞」的詞彙,她從累牘院中拿走被詞典編纂師淘汰、遺忘的詞彙,決定自己寫下從市場、妓女、女僕那邊聽到的各種用詞,並將她們口中的話語化為正式引文。這些詞彙靜靜躺在箱中許多年,直到婦女運動、一次大戰接連爆發,新的可能在歷史的波瀾中悄然生發。那是文字最美好的時代,也是戰爭迫在眉睫、女性運動風起雲湧的時代,而在宛如隔絕所有外界紛擾的累牘院中,實則見證著一切的歷史流轉。本書故事基於真實事件,透過瑰麗的文字與翔實考察,鮮活重現出詞典編纂師的工作與大詞典的編輯細節,更講述了在充滿巨變的十九至二十世紀,一個隱藏在男性書寫歷史背後的動人故事。
⠀⠀⠀⠀⠀
另一方面,相當感興趣的兩部華文作品,臺灣史小說名家陳耀昌的《#島之曦》,是繼《福爾摩沙三族記》、《傀儡花》後的重磅力作。隨作家之筆,彷若回到日治時期,體會了「臺灣社運先鋒」盧丙丁及「臺灣歌唱藝術家」林氏好伉儷之間的才情、使命與志業,也認識了引領臺灣文化啟蒙運動的「臺灣文化協會」,以及政治上第一個政黨「臺灣民眾黨」的風起雲湧與興衰歷程。全書以主角盧丙丁串出那一代掀起「臺灣意識」的各行各路知識份子,呈現 1920 至 1930 那個臺灣社會運動最蓬勃的年代,穿插漢生病奮鬥史;同時也藉歌唱藝術家林氏好的故事,帶出曲盤時期流行音樂盛況,生動刻劃著那個臺灣意識最蓬勃、心靈最熾烈的時代。其次為時報文學首獎白樵的第一本作品《#末日儲藏室》,跨越同志、異性戀、異文化議題的小說,探討了後殖民、強權、跨文化等主題。曾經留學法國的白樵當年因一場重病,在巴黎送急診室,昏迷兩個月,與死神擦身而過,脖子留下了插管的痕跡,他笑稱:「這是巴黎給我的刺青。」雖然不得不放棄當地的學業,歸國後仍努力寫作,屢獲大獎。八篇短篇小說切分為三輯:從描繪掙扎於歐洲生活各式角色的「他者」,翻轉自我身世的「邊界」,最後讓渡於台北「我城」的回歸之旅。白樵的文字乍看十分華麗,實則以冷靜視角包裹著濃烈的情感,透過篇篇迷人的小說,不但坦露青春回憶與情慾冒險,同時也如多面稜角鏡般,呈現他對東西文化消長以及殖民位階的探索與詮釋。
⠀⠀⠀⠀⠀
2020 年本屋大賞第二名的作品也在最近的新書裡,《山茶花文具店》、《蝸牛食堂》之後小川糸帶來了生涯最觸動人心的小說《#獅子的點心》。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你想吃什麼呢?雫離開了一手拉拔自己長大的父親,獨自一人生活並努力對抗病魔。某天,醫生向她宣告了餘命,瀨戶內海的檸檬島上的獅子家園,是雫選擇度過餘生的地方。在平靜的島嶼風光中,思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每個星期日,獅子家園都會安排「點心時間」,讓入住者能再次品嚐到充滿回憶的點心,但雫遲遲沒有做出選擇。還有另一本看起來相當有趣的犯罪小說《#好女孩的謀殺調查報告》,五年前,17 歲少女安蒂無端失蹤,警方斷定安蒂的男友沙爾是殺人凶手,這位唯一凶嫌卻在數天後被人發現自殺身亡,警方也草草結案。根據統計,在所有失蹤案當中,只有 1% 不曾找到失蹤者,0.25% 失蹤者尋獲時已經死亡。五年後,少女小琵為了寫學校報告,大膽重提整座小鎮都避而不談的安蒂案,更打算為死去的沙爾平反。根據失蹤案當晚一場聚會,小琵在臉書貼文、通聯紀錄中推敲出,當晚說謊的不止一人,安蒂生前不為人知的祕密更一一暴露而出。隨著蒐集來的日記、對話紀錄、關係人訪談,嫌疑犯名單愈來愈長,逐步接近校園人際關係和小鎮生活的黑暗面。她開始意識到,調查結果可能會傷害到還活著的人,更重要的,在收到一張又一張威脅紙條之後,她開始擔憂,自己有辦法活到親手揭露真凶的那一刻嗎?
⠀⠀⠀⠀⠀
最後兩本,其中一本是尚未正式介紹過的電影相關作品《#奉俊昊上層與下層的背後》,從近年的《寄生上流》、《玉子》、《末日列車》,到早年的《非常母親》、《駭人怪物》、《殺人回憶》、《綁架門口狗》,韓國重量級影評人李東振就奉俊昊二十年間所拍攝出的七部長片,深入剖析其電影語言、作品思想,收錄精采影評、完整訪談,帶領觀眾一起踏上這條以電影為媒介的社會與人性探索之路。另一本為屬於讀詩人的圖像小說《#辛波絲卡拼貼人生》,以傳記、報導、訪談為底,用漫畫、拼貼和詩句佈局,明快呈現辛波絲卡的人生跑馬燈。就像翻閱一本人生快照,從中能見辛波絲卡的感情、交友、嗜好、寫作、工作、政治立場和獲獎經歷。作為敘事主線的水彩漫畫,既有印象派的朦朧,又有表現主義的大膽;犀利又詼諧的黑白攝影拼貼則具有轉場功能,兩者銜接,將辛波絲卡平凡又壯麗的生命軌跡流暢地小說化。傳記和創作的疊加、漫畫和拼貼的銜接、詩句和人生的交融,多樣化的藝術形式讓本書不僅止於用圖像訴說詩人的生平,更以小見大地彰顯了詩歌和拼貼、拼貼和人生、人生和詩歌的共相。
⠀⠀⠀⠀⠀
⠀⠀⠀⠀⠀
⠀⠀⠀⠀⠀
(以上文字部分節錄自出版社書介。)
都柏林必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奪橋遺恨:市場花園作戰的雄心與悲劇」介紹
訪問主編:查理
內容簡介:
諾曼第戰役之後的趁勝追擊
波瀾壯闊開場,人人雄心壯志、迫不及待
樂觀與謹慎過了頭,使得最後以悲劇收場,盟軍損兵折將
後世以「奪橋遺恨」永誌此役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得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報告長官,我們可能打得有點太遠了。」
布朗寧中將,盟軍第一空降軍團副司令
英國第一空降師在安恆的堅守,至今仍是二次大戰軍事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考李留斯雷恩
諾曼第登陸讓不可一世的納粹第三帝國驚慌了!歐洲東西兩線急速往德國本土後撤,納粹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巴黎的解放、比利時的光復,「第三帝國的敗亡只是時間問題」,至少當時的人們都這麼想。尤其是喜歡跳舞的荷蘭民眾更是暗地裡歡慶鼓舞,偷偷買了代表荷蘭的橘色旗幟,準備迎接盟軍入城。然而,引頸企盼卻不見王師出現,反抗軍跟老百姓都著急了起來,怎麼回事了嗎?
盟軍進攻速度太快,戰線一下子拉得太長,從諾曼第灘頭一直拉過來比利時的補給線,開始讓後勤補給作業顯得吃力,攻勢不得不停歇了。盟軍必須打開一個更接近戰線的深水港,同時還要擬定新的作戰計畫,務必讓納粹德國「一槍斃命」。盟軍打算利用這個機會,把在諾曼第作戰中成功施展的空降作戰,再次在這裡運用。
這是一場規模前所未有,將來也不會再見識到的最大規模空降作戰行動。一場動用5000多架各型飛機以及2500架滑翔機在內的戰役,真的可以把德軍給趕回老家?盟軍就可以渡過德國的護國神川――萊茵河,直指第三帝國的核心――柏林?
這時,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說,「交給我!」一場結合地面裝甲與空降部隊的龐大行動就此誕生。人們僅花了八天的時間準備「市場花園作戰」,徵集全歐洲可用的物資與戰力。美國著名的82和101空降師將以同盟協力的方式,支援這場註定要在歷史上留名的戰役。而最吃重的角色落在錯過諾曼第、功名同樣顯赫的英軍「紅魔鬼」第一空降師身上。
約4萬名空降部隊負責佔領5座貫穿從恩荷芬、松村、格拉福、奈美根,一直到最終目標安恆的關鍵橋樑。一旦得手,裝甲部隊快速衝向萊茵河畔,盟軍將直指德國工業重鎮魯爾區。「聖誕節之前戰爭就可以結束」的想法隨之不脛而走。人們躍躍欲試,普遍認為德軍中只剩下「老人與小孩」,不足畏懼,卻將走入德軍裝甲部隊的虎口而不自知。
面對要快速恢復攻勢的壓力,盟軍各方都有未盡完善的安排與舉措,最後都造成失敗的因素。情報的誤判、無線電裝備的缺陷、空降場的選擇,不採納在地荷蘭人的情報,再加上天氣等問題層出不窮。縱然如此,「市場花園」卻匪夷所思地成了蒙哥馬利口中「90%達成率」的作戰行動。第一空降師為此付出了幾近全滅的8000人傷亡、失蹤與俘虜的代價。怎麼會這樣呢?
《奪橋遺恨》敘述了盟軍在1944年9月的重大挫敗,他們想站在德國最後一道屏障——萊茵河前,對著希特勒咒罵的願望可能還要再等一等了。
作者簡介: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著名戰地記者、新聞從業人員、編輯和作家。1920年6月5日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市。20歲那年來到倫敦擔任文員,但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因此於1941年加入路透社,進而在1943年成為《每日電訊報》的戰地記者,負責採訪第8航空軍及第9航空軍的新聞。
他曾隨轟炸機隊深入德國上空參與過14次轟炸任務。D日當天,他先是從天空見證了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反攻。返航落地之後,再轉搭快速船艇橫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前往還在激戰的諾曼第灘頭進行最直接的現場採訪。這一天他剛滿24歲加1天。隨後他跟隨盟軍尖兵——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橫掃法國、跨過萊茵河挺進德國,直至納粹投降為止。歐洲戰事結束後,他又奔赴太平洋戰場前線採訪,並且開設《每日電訊報》在日本戰後的第一個辦事處。1946年轉戰耶路撒冷,擔任報社的中東區採訪主任。
1947年移居美國,從此以北美為家。雷恩輾轉於《時代》、《新聞週刊》、《柯利爾》等媒體。「二戰經典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譽全球。《最長的一日》深獲肯定,也換來雷恩在著名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的固定任職。
雷恩一生得獎無數,深獲各界肯定。然而他最希望獲得的普立茲獎卻與他無緣。
1970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但他依然正面應對,正如同他在戰場上採訪一樣,並且把生命剩餘時間都用在完成他的最後著作《奪橋遺恨》。
雷恩於1974年11月25日辭世,享年54歲。為紀念他在新聞和歷史寫作方面的傑出貢獻,美國海外記者俱樂部(Overseas Press Club America,OPC)於1957年創設了「考李留斯雷恩新聞獎」,至今依然以頒發此獎項,表揚在國際議題上有傑出表現的非虛構寫作作者。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都柏林必吃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加入【2分之一強】專屬頻道會員→https://bit.ly/3cLDzZw
主題:各國首都生活好便利?!他們意想不到的困擾竟是…
想看完整版嗎?點我就對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wU1_ICpaAU&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index=1&t=30s&ab_channel=2%E5%88%86%E4%B9%8B%E4%B8%80%E5%BC%B7
藝人來賓:哈平遠、旅遊達人─傑菲亞娃、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黃瀞瑩
各國代表:杜力、賀少俠、湯姆士、佩德羅、金炳秀、夫米
各國首都都很便利?出國滿心期待卻備受傷害?學姐黃瀞瑩倫敦租屋大呼吃不消?馬德里的治安嚇壞哈平遠?杜力說華盛頓D.C.政要雲集治安超好之外房價也便宜?!英國倫敦公園超級多,湯姆士帶女友去過一次回台念念不忘?!韓國金炳秀覺得台北都是假Wi-Fi,首爾街頭高速網路免費又方便?!賀少俠自豪覺得文化之都柏林自行車道規劃完整,不像台北還要閃東閃西超麻煩?!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交通規畫最完善,讓佩德羅想去各地都迅速又方便?!日本東京超方便,夫米介紹全新景點吃喝玩樂一應俱全?!老外來到台北大開眼界,學姐跟大家分享哪些地方比各國首都還要厲害?!各國首都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困擾?精彩內容請鎖定晚間8點《2分之一強》!
#首都 #交通 #地鐵 #學姊 #黃瀞瑩 #台灣 #大眾運輸 #遛狗 #房價 #租金 #治安 #環境規劃 #困擾 #居留證 #物價 #消費水平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RJRIIH_ku2rd8Ne6nR4cQ?sub_confirmation=1
★YouTube限定獨家【2分之一強網路版】►►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lCPyt4y5uGioPwPZvU7m7
★打工換宿遊台灣【請問 今晚住誰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bc11qZgT1-EsK2A-Zxbzk9jlPsvQujN
★女性必看寶典【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f4Dzm4zX_nVns1du43OHmjP4XBxU15FL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4ugceG1iyeMfbLvWecAs3re_dOBHR9f
★和曾國城一起動動腦【全民星攻略】►►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txyvtfjgOO3q9B8C2dkcad5m0Z89pQD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官方 IG 追起來(@ebchalf_n_half)►► https://pse.is/GE7WW
都柏林必吃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加入【2分之一強】專屬頻道會員→https://bit.ly/3cLDzZw
主題:各國首都生活好便利?!他們意想不到的困擾竟是…
想看完整版嗎?點我就對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wU1_ICpaAU&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index=1&t=30s&ab_channel=2%E5%88%86%E4%B9%8B%E4%B8%80%E5%BC%B7
藝人來賓:哈平遠、旅遊達人─傑菲亞娃、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黃瀞瑩
各國代表:杜力、賀少俠、湯姆士、佩德羅、金炳秀、夫米
各國首都都很便利?出國滿心期待卻備受傷害?學姐黃瀞瑩倫敦租屋大呼吃不消?馬德里的治安嚇壞哈平遠?杜力說華盛頓D.C.政要雲集治安超好之外房價也便宜?!英國倫敦公園超級多,湯姆士帶女友去過一次回台念念不忘?!韓國金炳秀覺得台北都是假Wi-Fi,首爾街頭高速網路免費又方便?!賀少俠自豪覺得文化之都柏林自行車道規劃完整,不像台北還要閃東閃西超麻煩?!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交通規畫最完善,讓佩德羅想去各地都迅速又方便?!日本東京超方便,夫米介紹全新景點吃喝玩樂一應俱全?!老外來到台北大開眼界,學姐跟大家分享哪些地方比各國首都還要厲害?!各國首都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困擾?精彩內容請鎖定晚間8點《2分之一強》!
#首都 #房價 #交通 #學姊 #黃瀞瑩 #台灣 #大眾運輸 #遛狗 #房價 #租金 #治安 #環境規劃 #困擾 #居留證 #物價 #消費水平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RJRIIH_ku2rd8Ne6nR4cQ?sub_confirmation=1
★YouTube限定獨家【2分之一強網路版】►►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lCPyt4y5uGioPwPZvU7m7
★打工換宿遊台灣【請問 今晚住誰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bc11qZgT1-EsK2A-Zxbzk9jlPsvQujN
★女性必看寶典【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f4Dzm4zX_nVns1du43OHmjP4XBxU15FL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4ugceG1iyeMfbLvWecAs3re_dOBHR9f
★和曾國城一起動動腦【全民星攻略】►►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txyvtfjgOO3q9B8C2dkcad5m0Z89pQD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官方 IG 追起來(@ebchalf_n_half)►► https://pse.is/GE7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