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個月在「無框身體」新書對談講座上,月經一姊凡妮莎談及過去推廣棉條時,衛生署規定衛生棉上要註記「未婚請小心使用」「此產品需經醫師指示下使用」,使得他們在推廣路上遇到不小阻力。
這段歷史真是讓我目瞪口呆 ,雖然網路上常有錯誤觀念表示沒有性經驗不能使用棉條,但「未婚」和性經驗有何干係。
生理產品還需要問醫師怎麼用?我們到底要管多寬。弔詭的是,有些醫師根本沒有月經,或是根本也不習慣用棉條啊!
然後這些詭異的宣導詞句竟然還是政府要求註名,難道過去政府還要守護女性的處女膜(陰道冠)嗎?
這幾天我在門診遇到一個四十幾歲的女性,因肌腺症苦於經血量過多,影響日常生活。希望可以置入蜜蕊娜改善症狀,但因為沒有性經驗,跑了好幾間診所都被醫師勸退。
說明完裝置蜜蕊娜的利弊後,我補充說明沒有性經驗置入可能會比較疼痛和造成撕裂傷。
「我可以內診,處女膜對我又不重要」她堅定的說。後續我也安排他在麻醉下順利置入蜜蕊娜。我可以理解很多同業認為「處女」麻煩,如果弄傷陰道冠,怕有理說不清,醫師當然有權婉拒。
但這不就是變相犧牲了她尋求醫師治療的權利?
先不論棉條和內診未必會造成處女膜撕裂,我認為會有這些狀況就是大家常預設第一個進入女性陰道的東西一定會是男性的外生殖器,為了守護「處女膜」的完整,女性的部分權益因此犧牲,明明陰道、陰道冠就是女性身體的一部分,為何要守護,保留給另一個人?
為了解決生理期困擾、滿足性慾、訓練骨盆底肌,或是內診檢查,可以放進去陰道的東西何其多,男性生殖器根本只是其中一項而已。
所以這次的直播我就要和凡妮莎針對「可以放進去陰道的物品」來大聊特聊。
預計會講的題目:
面對內診該如何放輕鬆,人類乳突病毒篩檢可以自己來?
女用保險套好難買,未婚年輕不能放避孕器?
棉條、月亮杯怎麼用,怎麼選。
凱格爾運動需要輔助器嗎?
情趣按摩棒安全嗎?須要消毒?
#百無禁忌有問必答
避孕器月經量多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是我愛找國健署臉書小編麻煩,而是錯誤的衛教資訊,從官方散播出去,更容易誤導民眾,不澄清不行。
首先要強調的是,餵母乳的確會降低受孕率,但不表示就不會懷孕。
哺乳時,體內高濃度的泌乳激素高會抑制雌激素,讓卵巢暫時休息,停止排卵,因此過去哺餵母乳就被視作自然避孕法。也因為雌激素低落,產後媽媽容易感到陰道乾澀,性慾低落。
只不過當嬰兒滿六個月,副食品加入時,泌乳激素的濃度就會不穩定,抑制排卵效果也就跟著變差,就算月經還沒來,這時如果沒有避孕,還是有可能懷孕。因為生理週期都是先排卵十多天後才會有月經,不是月經還沒來就不會懷孕。因此很多媽媽產後月經根本還沒來,就又發現懷孕了,所以我建議產後避孕應以保險套或避孕器為主,光靠哺乳實在太容易失敗。
另外餵母奶的確會促進子宮收縮,因此很多媽媽會發現在產後兩週餵奶的同時,會感到子宮悶痛,惡露變多,出血 。但其實不餵母奶 ,子宮仍會自發性收縮,並不是說不餵的人子宮恢復就會比較差。
至於跟恢復身材的關聯,只能說每個產後媽媽的奶量、活動量、寶寶喝奶的頻率都不同,直接說餵母奶有助於身材恢復未免太武斷。餵母乳確實會增加熱量消耗,因此有些媽媽奶量大,又忽略蛋白質、鐵質攝取,就會導致體重大幅減輕,落髮嚴重。就曾有孕力媽告訴我,每次親餵都花上一小時,寶寶三個小時又喝一次,根本沒時間好好吃飯,體重直直落。相反的,也有媽媽擔心母乳不夠,吃上許多高熱量的食材,結果體重不降反升,奶水仍不夠,甚至還被揶揄「不是說餵母奶會瘦嗎?妳怎麼沒有」。
更何況快速瘦回產前的樣子,未必真的就是健康,國健署的初心應該促進所有孕產婦的「健康」而不是關心媽媽產後身材,把餵母乳和身材這兩大產後壓力源榜連結在一起,實在也太逼人。反而會加深媽媽產後恢復身材的焦慮,增加產後憂鬱症的可能性。
還是一句老話,母乳很棒的資訊真的已經夠多了,大部分的媽媽需要的並不是這些不切實際的口號更別提是錯誤的,她們要的是更實際的泌乳知識傳授、友善的哺乳空間,和身邊對哺育母乳的支持,以及選擇「不餵母奶」的權利。
避孕器月經量多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提到情人節,大家可能會想到鮮花巧克力,但對婦產科醫師來說,第一個想到的卻是避孕藥、保險套,對!情人節,「請大家要記得避孕啊!!
或許大家會認為現在性教育普及各種避孕資源又多元充足,非預期懷孕後墮胎流產的個案應該少之又少。其實不然。根據國健署2011年的統計台灣每年約有二十二萬人次接受藥物或人工流產手術。只不過當年這個新聞出來之後,引起社會一片譁然,接下來似乎就再也沒有公布更新的數據了。
**非預期懷孕後墮胎,早年跟男女不平等有關
每次只要一提到避孕失敗、非預期懷孕的這個議題,就會有人說是因為年輕人太開放、濫交、不檢點,保守派也會歸咎現在的性教育對性行為教得太仔細、變相鼓勵性行為,才會讓墮胎數字居高不下。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
雖沒有確切數據,但根據《亞細亞的新身體》這本書的訪談紀錄,就有資深婦產科醫師表示在1950-1970年代,每生一個小孩,婦產科醫師就得墮三個胎。也就是說,當年生33萬個新生兒,就有99萬個孩子被拿掉。他去美國受訓時,當地醫師甚至還直呼台灣來的醫師墮胎技術純熟。
1970年代墮胎比例之所以這麼高,除了當年避孕藥初上市劑量相對高以致副作用較大,有些女生無法承受外,最主要還是因男女不平等,女性往往得單方面負起避孕責任。書中被訪談的婦產科醫師更直言不諱表示,自己就幫太太墮胎好幾次,因為戴保險套很麻煩。他甚至表示,提高戴保險套的秘訣就是將戴套責任交給女方,把它當成一個情趣。如果女生不負起責任,就不太會成功。由此可知,當年很多女生根本沒得選,伴侶如果堅持不戴保險套,最終就是得墮胎。
**非預期懷孕,多是對性不夠坦然
當然隨著女權運動興起,男女之間越來越平等,上述這種荒唐的言論已消失,漸漸的避孕的責任又轉回到男性身上。一些衛教避孕的影片留言,總會有許多網友表示,「爽的都是男生為何要女生吃藥?」、「是個男人就乖乖戴套」等類似言論。甚至在門診中情侶來諮詢避孕方式後,也常有男生馬上說「吃藥太辛苦了,還是我戴保險套就好。」當然如果大家都說到做到,乖乖全程使用保險套,就皆大歡喜了!可惜的是,現實和理想之間總是如此遙遠,說一套做一套的情形總是屢見不鮮。
在門診我詢問過許多「號稱」使用保險套避孕仍意外懷孕的女生,得到的答案不外乎是「男友說我現在是安全期應該不用戴」、「他說等快要射了再戴就好了,前面分泌物不會懷孕,不然硬不起來」、「每一次都有戴,就這次沒戴」,我真不知道這些男生是知識不足,還是單純在找藉口!另外就是,雖然避孕藥已出到第四代,相關副作用大幅減輕,可是大家對避孕藥的迷思和污名化卻一點也沒少。即使我在臉書上已多次破解避孕藥迷思,在門診或網路上,仍有許多人仍堅信避孕藥會傷身、吃了以後會不孕。社會普遍也認為女生吃避孕藥就是犧牲、不愛自己、討好對方,或是性生活混亂。女生不敢吃藥,男生沒有全程戴套,避孕失敗率當然大幅提高。
還有一種狀況是雙方都否認自己想和對方發生關係,好像主動準備保險套就顯得太好色,在關係中的角力就居於下風。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感情基礎還不穩定、曖昧中或剛認識的男女。如此自欺欺人的結果,就是事到臨頭沒人做好準備只好鋌而走險。
然而一旦一次沒避孕又剛好沒懷孕,就更會強化僥倖心態,認為好像不避孕也沒差。但就像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紅燈闖久了難免有擦撞,抱持著苟且的心態遲早會避孕失敗。
值得一提的還有。有些族群的女性常認為自己的狀況難受孕,而輕忽了懷孕的風險,比如,月經不規則、被診斷多囊性卵巢、 剛流產、剛停餵母乳或年紀較長快更年期的女性。但真相是,只要還沒停經就可能會懷孕啊!
不過,看到真實的數據就知道,沒正確避孕的人何其多?當聽到有非預期懷孕發生時,大家實在沒必要再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譴責墮胎的女生,這樣既於事無補且有點矯情。
好比我就曾注意到,有些汽車旅館、湯屋都有提供應急的保險套,甚至美國部分學生保險有給付避孕藥、避孕器,這樣的態度就很務實。假設有一天,這個社會談到性愛,不要再因性別而有嚴重的雙重標準,讓兩性都能自在的面對性愛的相關話題,不再遮遮掩掩,避而不談,我相信確實避孕的比例一定會提高。
最後我還是要再次強調,性愛本來就是男歡女愛,沒有所謂男賺女賠,避孕責任當然就是男女共同分擔,沒有好壞或是輸贏,兩人商量好,且說到做到即可。�
#晚發了兩天不知道來不來得及
避孕器月經量多 在 烏烏醫師- 「月經量變得很少,很方便。可是我考慮是不是還是 ... 的推薦與評價
避孕器 跟子宮老化無關❗️ 不過,放了蜜蕊娜後,很多人會發現經血量少得離譜, 一天換不到一片衛生棉、經期從五、六天變成一、兩天。 ... <看更多>
避孕器月經量多 在 女性經血過多及子宮內投藥系統治療/婦產科梁玉玲醫師 的推薦與評價
【EP49】裝 避孕器 其實超簡單,連名人都有使用! 劉教授婦產科•3.8K views ... 【EP21】正常月經是如何?不正常又是如何? ... 月經量多 易貧血! ... <看更多>
避孕器月經量多 在 密蕊那避孕器- 子宮內投藥系統蜜蕊娜Mirena討論會Facebook ... 的推薦與評價
2:15 裝蜜蕊娜避孕器會影響月經週期?. 2:41 如果未來想生小孩要怎麼 ... 是的,子宮內投藥系統會改變月經量,置入初期,有些婦女在正常月經週期外會發生少量之間歇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