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轉一次,這次也看看記者自己的自述。
其實我覺得「闔家歡樂的溫馨場所」很好啊,其實那也是陪侍文化的價值吧!(當然對工作者來說仍然是情緒勞動)
第一次進酒店是念研究所的時候。那時一個同學說帶我見見世面,要我「先不要帶著偏見看待這件事情」,我說好呀沒問題,但進酒店時心裡還是挺忐忑。包廂中都是大報社的新聞召集人、特派員之類的老屁股,幾個人腿上坐了小姐在上面扭動。然而我對當晚所有的小姐都沒有印象,唯一記得的事情,是那些記者喝酒唱歌時空洞的眼神和落寞的神情。那晚我在心裡悄悄對自己說,以後當了記者,絕不能變得像他們一樣。
第二次進酒店是幾年前的母親節。那晚大家聚餐後,我爸拉著外公外婆、舅舅、我媽、和我一起進酒店。每個男人身邊都配了一名小姐,負責陪我的是一名三十多歲的媽媽,緊緊握著我的手跟我聊單親媽媽養孩子有多困難。我媽坐在一旁唱歌,唱到《女人花》時哭得唏哩嘩啦,說家人圍繞在身邊的感覺很幸福。那時我才知道,酒店原來可以是闔家歡樂的溫馨場合。(才不是)
真正讓我對報導酒店有興趣的原因,應該是幾年前靠悲說他進了這行,以後想把小姐組織起來,可以有工會去保障她們的勞動權益。當時聽了覺得像天方夜譚,沒想到這兩年發現,還真的有一些經紀人蠻認真在推動這事。去年吧,日本歌舞伎町小姐工會的人來台,在半路咖啡辦了講座,有幾個後來也進酒店當小姐的朋友也上台當了講者。那時候她們提到產業環境應該要改革,想組工會讓小姐納勞健保,也提到小姐精神壓力大,應該要有心理諮商資源進場之類的話題。後來才知道,這群人玩真的,還弄了個 酒與妹仔的日常 粉絲頁,大家有空可以連過去看一下她們的訴求和理念。
那時候其實就想寫和她們有關的報導,但一時找不到切入點就作罷。
去年底,我本來想做一個和愛情詐騙相關的題目,於是訪問到專門在 Line 上面假裝和人談戀愛,最後目的是要你去剝皮酒店消費的「CALL客妹」。當時的想法是,不只要訪到實際操作愛情詐騙的人,也想把她們的詐騙文本都搜集起來,交給類似駱以軍、楊佳嫻、海苔熊、朱宥勳之類的作家和心理專家去分析,破解他們的愛情套路,應該會很有趣。後來開會時,忘記什麼原因,總之這專題不做了,說不如直接調查酒店,結果拐了超大一個彎,意外讓我可以寫這題了。
這次的操作方式,是先找了酒店經紀人筠筠、靠悲,還有當過兩年小姐的小紫先碰面聊過,先決定問卷往哪些大方向切,接著反覆確認問卷,也找了日式酒店的席耶娜幫忙看過,最後再透過小姐們的人際網絡把問卷發出去,確保填答的人都有酒店工作經歷。這個過程其實花了很久很久的時間,但最後其實也只得到 55 份有效問卷。
當時問卷的設計主軸,主要想從生理、心理健康兩大層面,去看小姐的勞動狀態。結果問卷回收後,我們發現酒店小姐進行心理諮商、憂鬱、厭惡社交的比例都很高,而且在這五十幾份問卷中,就有十多人有輕生念頭,七人真的執行過自殺計畫。因此,我們開始把軸線聚焦在呈現酒店工作所伴隨的精神壓力和情緒勞動上,包含勞動過程中的壓力來源,和壓力可能產生的結果,以及如何消解等等。
接下來的工作就和一般採訪工作差不多了,設法透過問卷約到這些很難約到的小姐們進行訪談,找學者專家幫忙分析解讀問卷,讀完幾篇論文,然後寫出一篇幾萬字也很像論文的稿子(對不起)。對我來說,這個專題雖然還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但終究是了卻一樁長久的心願,也放下心中一塊大石頭。假如記者生涯要走到最後了,我也很高興自己完成這個專題,不從刻板印象和風花雪月男歡女愛切入,好好地去談酒店小姐這份工作,以及,更大的面向是,談這個父權社會怎麼對待女人。
這個專題沒有運用什麼花俏的設計和新媒體技術,有的就是一大堆的文字分析,還有小姐們各自的故事,我知道在這個時代很難吸引人閱讀。但我真的想拜託大家能花一點時間讀完這個專題,喜不喜歡都無所謂,至少我們可以多認識一群人,以後聽到有小姐想組工會時,能更清楚她們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問題,也能有多一點的支持。對我來說這樣就足夠了。
#過兩天來把CALL客妹的採訪筆記丟出來好了
#某受訪者談到某間酒店櫃台養了鰻魚時我腦中跳出今村昌平可惜最後專題意象沒有往這方向發展
#感謝過程中所有人提供的協助和容忍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