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話,#我希望我10年前就知道這些事
20~40歲的朋友,#為了父母看一看
40~60歲的朋友,#為了家人看一看
希望我的遺憾,能成為你的指路碑
分享給你的朋友,讓他們知道 #治療趁早!
#問題:☠️台灣65歲以上前五大死亡原因: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他們有什麼共同點?
#答案:都跟你的牙齒健康有關。
大家雖然都知道內外科的身體檢查重要,
但因為覺得人老了牙齒壞掉已成定局,所以都忽略了【口腔檢查】。
⠀⠀⠀⠀⠀⠀⠀
前些日子,我台南老家爺爺的假牙出了狀況
起因是牙齒蛀到崩掉,導致舊的活動假牙也無法佩戴了⋯
#本來這類問題解決方法很簡單:
牙齒如果能保留,就根管治療後,放置牙釘做固定假牙,再重新製作新的活動假牙
牙齒如果不能保留,就拔除後,看是要植牙,或是活動假牙重新設計
#問題就出在:我爺爺88歲了,心臟做過手術,並且有焦慮症
爺爺有熟識的老牙醫
好幾年了,都在他那裡看牙齒,畢竟對老人家而言,熟悉代表著安心
老牙醫幫他重做了活動假牙,但是崩掉的牙齒沒有處理,活動假牙縱使是新的
又怎麼會舒適呢?
結果每吃一口飯,就像拿指甲刮一下牙齦!
嘴巴被刮到到處傷口,破得到處都是
假牙戴不住,但若不戴呢,又沒辦法吃東西
本來就容易憂鬱的爺爺,除了想法越來越負面之外 #也開始出現了初期失智的症狀
『爺爺真的老很多,整個人都退化了』
『我相信牙齒牽一髮而動全身了』
身為醫師的哥哥,語重心長地跟我說
我心裡不禁惆悵,要是我早點當成牙醫
#早個十年幫爺爺把牙齒整理好,一切是不是就不一樣了?
很多人的通病就是【以為還有很多時間】
我看診時常遇到兒女陪年邁父母來看牙齒
長輩們因為過去觀念錯誤
所以口腔裡都有許多積存已久的問題
在詳細檢查和提出治療建議時
常常會覺得計劃所費不貲而向我說:
『沒關係啦。』
『反正也活不久了。』
『等到真的都不行了,再來治療。』
#台灣現在平均壽命80多歲,長輩們通常也才70歲上下,怎會說活不久呢?
而等到真的都不行了
治療的時間會更久、花費會更多不說
#等到那個時候,身體會和現在一樣健康嗎?
想到自己爺爺的狀況,這種切身發生的痛
我都忍不住多費一番唇舌,
冒著被當作『想賺我錢的牙醫』風險
和他們『苦口婆心』一番:治療,只能趁早!
👇#如果你心裡還這樣覺得:
『視茫茫而髮蒼蒼,年紀到了齒牙動搖是必然的、正常的自然現象。』
『有在定期洗牙,牙齒應該都挺健康的。』
『上次做的什麼治療價格挺貴的,這樣不用煩惱牙齒的問題了吧。』
那麼,#這份簡報非常值得你一讀。
⠀⠀⠀⠀⠀⠀⠀
🔸台灣平均壽命80歲,健康預期壽命70.2歲,#這差距的10年,是怎麼一回事?
🔸高齡化社會到高齡社會,#台灣只花了25年,這告訴我們什麼?
🔸臺灣民眾認為退休金要1000萬到1500萬元的比率大幅上升,#但其實遠遠不夠,為什麼?
🔸台灣人到65歲,一半的牙齒都拔光了,這潛藏的危機是什麼?
🔸#分享給你的朋友,告訴他們 #治療趁早!時間沒有你想像得多!
Search
這差距的10年 在 #這差距的10年 - 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Facebook मा #這差距的10年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