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智慧農業大步走 加速擴張帶動成本降低
農傳媒 20210529
內容提供/《農政與農情》 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陳彥佑、李春燕、陳思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張淳淳、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服務中心 林意潔
近年因資訊快速且多方突破發展,使其他可應用之領域及軟硬體同步帶動變化,除在網頁設計優化、開放資料多元應用、IoT、ICT、資料分析工具便利化及資料視覺化發展外,乃至高端如大數據、AI應用,也頻受矚目,本文將分享2019年日本農業Week活動資訊與及後續的發展方向觀點。
日本東京農業Week
2019年10月,農委會及工研院單位同仁於強烈颱風哈吉貝影響東日本時,自費前往日本東京農業Week參訪並收集資訊。這次展覽結合日本原有的國際農業資材展、國際次世代農業展、國際6次產業化展及國際畜產資材展,於千葉縣幕張展場合併為單一農業展 ,規模龐大,超過600家日本及各國廠商,3天展期近4萬人次登記參訪,展場中另有登記參觀的工具展和園藝展,三大展覽幅員非常廣闊,並結合不同農業發展方向,吸引各國的農資、機械開發公司、農企業、政府單位、研究單位等相關人員參觀,龐大的資訊量,如要仔細體驗及參與,勢必耗時一天半以上。
農業資訊的進階應用,目前可說是「百花爭艷」狀態,功能近似產品不斷推出並相互競爭,如各類無人機、辨識系統、管理軟體、機械外骨骼、管理連動應用平台等,各有特色,本展覽不僅止於展示農業相關資訊外,亦有各種農業資材的應用、新型態資材及栽培設施、農產品及農產加工器具、農具等展出,以「農業展」而言,可說非常完備,也明示了農業各領域將走向相互融合的方向。
接下來,筆者將就「無人載具、軟體、機械外骨骼、資材與技術」等主題,與各位讀者分享本次見聞。
無人載具
無人機為近年熱門發展的器械,包含水、陸、空形式及自動採收機等其他功能性的無人機械等,依需求而有不同的機型和設計,甚至有異業結合開發,如汽車企業結合飛行用藥無人機的共同開發,成為更便利作業的用藥組合,無人機發展方向為公分級精準定位及便利的自動作業,搭配遠端作業器具和軟體,可實現遠端作業、減少勞力及增進田間作業安全,達成精準農業及安全農業的目標,並減少農業缺工的問題。
軟體
2019年日本農業展展出的農業軟體,大多具整合及記錄性質,性質相似的軟體數量眾多,部分並搭配感測器械共同推出的軟體,如設施栽培內監測環境及疾病預測的軟體。另外,結合UAV多光譜拍攝做作物肥份影像解析的軟體,再以UAV定點調整施肥量;紀錄田間從業人員的工作與休息時間、體溫等紀錄和提醒的監測軟體;農產品行銷部分,不少廠商提供B2B 及 B2C類型的「農產品銷售管理系統」,提供生產者和消費者進行互動和販售;生產部分則提供生產者付費的管理解決方案(或稱營農指導員),內容類似國內植物醫生及農業張老師等,針對委託者進行客製化的栽培管理服務,提供者主要為日本國內廠商。展場另有攤位進行日本各地農產品、農藥施用講習、農產公司產品推廣。
機械外骨骼
機械外骨骼(又稱肌甲裝、動力服、Powered suit),主要以外骨骼模樣進行依使用需求設計,為著裝後可提升特定功能的裝備,在農業領域常見為提升搬運重物效率、避免重複動作造成職業傷害的外骨骼,對於務農人口老齡化及新農民的身體保護都有絕大幫助。而本次日本農業展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為著裝簡易化、輕量化的類型,甚至輕如一般大衣,且穿戴方式接近衣服的形式,展出國家為尼德蘭,筆者親自著裝試用後,明顯感覺提升搬運重量效果及作業時保護腰部的功能。未來外骨骼也將可結合或協同其他器械協同進行複雜作業,因應國內日益老化之農業從業人員及雇傭勞力減少部份,具有廣大的發展潛力與商機。
資材及技術
各式農業資材與技術亦是本次亮點,在栽培設備方面,有各種育苗材料、家庭用耕栽培裝置、高效能燈具、有機肥與土壤微生物商品、栽培介質,以及溫室建材組裝展示、植物工廠VR參訪、授粉資材等。防治資材方面,品項同樣繁多,除各類噴頭、農藥製劑及無人機用製劑外,在其他防治資材方面也具備高度多樣性,如生物防治罐、蟎類陷阱、安全可溶農藥包裝、費洛蒙產品、燻蒸器具、各色光波誘蟲、忌避燈、有害動物聲光忌避設備,及施藥專用口罩等。在採收及包裝的資材部分,則有透氣長貯包裝及包材等。上述資材多為跨領域合作開發,顯示農業研究相關人員可多與其他領域確切進行交流討論、研究協作,共創解決農業問題技術。
商業化生物防治天敵製劑罐。
農業科技因資訊技術的發展,有爆發性的成長,許多內容都逐漸貼合Global G.A.P及作業標準化、自動化、安全性提升的需求,從參訪各專案及產品項目來看,無論直接引進或進行跨領域開發合作,就「目的」、「經費」及「合作」、「商業模式」,皆須在不同領域的多方完整溝通理解後有明確同步,否則將易陷入單方利用;或因領域差異而限縮成果,浪費經費、時間,且無法解決問題或強化開發,因此未來農業資訊跨領域、組織合作時,必須更精實及對目標有共識。
2020年的日本農業展及日本農業發展政策,重點之一為智慧農業的成本降低及普及化(如搭配日本的準天頂衛星的精準定位,減少定位儀器成本),配合日本農林水產省針對智慧農業公告的政策「スマート農業推進総合パッケージ」(Smart Agricultural Promotion Comprehensive Package),並在資料格式規格化後與其中的WAGRI平台資訊連動(2020年開始公開OPEN API的服務),且於日本全國148個地區執行智慧農業實地作業示範推廣,無論從政策資料或展覽內容,均顯示智慧農業不僅只是單一的農業發展區塊,而是上述各類展出區塊內容的各項統整,也宣示了日本的智慧農業逐步走向橫向連結及加速擴張的階段。2021年開始日本農業展的其中一個展區「次世代農業EXPO」也將改名為「スマート農業EXPO」(智慧農業),可以想見智慧農業發展的比重越來越多。
本次除參觀展覽外,筆者亦前往大學拜訪開發茄科IPM技術的教授(前農研機構研究員),教授於對談中提到日本推廣IPM時,也遭遇農民傾向選擇簡單便利的害物防治方式(如單純使用農藥),使IPM即便效果卓越,但因操作相對複雜,降低農民採用意願,因此對於新科技或現有技術的推出,如能具備便利且直覺模式,將有機會提升利用率。
因應COVID-19疫情影響、氣候變遷及人力缺乏情形下,智慧農業企業加速選汰,筆者數年來參訪農業展及持續關注智慧農業演變,雖農業資訊更迭速度,不若科技業以「季」為計,也可略以「年」計變化,建議有興趣的讀者,可規劃每年或隔年參訪相關展覽,即可看見發展的趨勢及進度。待疫情趨緩後,無論公費申請或自費前往,日本農業展都非常值得前往參訪及收集各類資訊,或接洽引進適用國內的技術、資材,將有助持續強化國內農業競爭力及研究能力。
附圖:日本農業展於2019年開始將多個展覽一併展出。
東京農業展展場情形。
自動採收機器人示範採收蘆筍。
汽車企業與無人機公司的合作開發無人機用藥組合。
軟體應用種類多元(左至右為UAV應用、影像辨識、作物販售)。
月租型農業栽培管理軟體。
機械外骨骼輔具。
韓國企業的梨果類授粉用花粉噴射機(搭配噴藥車)。
農藥資材展示,提升安全性的可溶性農藥定量包裝(類似洗衣球)。
施用農藥使用口罩。
資料來源: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59516
農業資材室高度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1.17
【「農業設施相關法規務實調整」研商會議】
最近有漁民鄉親來反映,他在室外養殖池旁只是申設個集貨場,主要是鐵片浪版頂蓋、混凝土地面和支柱等構成的簡易雨遮,面積80平方公尺,包商估價8萬元,惟申請建築執照等相關費用卻需要20萬元。然而,更不幸的是,沒有建築師願意承做,鄉親沒有可以合法化管道。這突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即便農民想要按規定來申設集貨場,卻不可得。姑且不論農民是否有能力負擔相關的費用,法令的限制,以及營建市場上乏人供給,形成重重障礙,如何在法規上貼近農民需求與營建市場實況,以使農民得以依循,乃當今農業和營建施政之急。
針對以上的問題,今天上午我邀集中央和地方相關單位召開研商會議。討論的題綱有三,其內容和初步結論如下:
一、修正「高雄市申請農業設施興建高度及樓層審查自治條例」之限高規定予以放寬,像是農機具室、飼料調配或儲藏室都可以放寬到6公尺,因為這些設施除了資材堆棧外,還會有貨車進出,人站在貨車上也要有卸貨的空間。
結論:農業局正在修正該自治條例,請該局彙整海洋局意見,並參考漁民所需之放寬高度的建議。
二、集貨場乃漁業必要的附屬設施,是否在農發條例第8條第二項-免建照者之規定,增列「開放式集貨場」項目?或者是:依據「高雄市建築管理自治條例」第41條之1「農業設施特別條款」辦理,由漁業主管機關和建管單位協調處理,提供漁民簡政便民的申設方法。
結論:本議題理應是地方自治項目,但地方漁業和建管單位在如何簡政便民尚無共識,本席將會在立法院提案,請農委會邀集中央和地方相關單位,針對簡易、開放式之集貨場,提供簡政便民的方法,以協助漁民發展漁業。
三、有關「無論室外或室內養殖設施需達1公頃以上,才具備設置轉運或包裝處理設施(集貨場)的資格」,建議刪除面積限制或降低面積門檻。
結論:請海洋局彙整漁民意見並提報漁業署,以修正或增列「轉運或包裝處理」之簡易設施之規定。
農業資材室高度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管真正搞農業的多麼不爽
大老闆說認識吳音寧會做事
府院黨要力挺了就是要力挺
哪管你們農民種菜血本無歸
不爽就去讓蔡英文認識你啊
我直接去問了種木瓜跟香蕉的農民,各位看看他們的心聲啦
【農民的農產品進入市場交易 多數是不具備有議價能力的 一般只能跟隨供需 作博弈式的機會獲利
農政單位不斷強調農業4.0的大數據 卻無法提供農民有利的資訊 連經濟體系的紅.黃.藍警示都無法執行 這4.0的口號喊的響 農民卻是無感
也因為農民不具備有與銷售通路議價的能力 造成一但跌價損失 在利損的分配上 最大的損失通常都是回歸予農民 讓農民承擔 這也是農民哀號無法回本的原因 農民所期待的除了通路的銷售 保本機制也是涵蓋在內的
不要說 香蕉好價的時候 農民都不說話 所謂的好價 也是因為其他種植者因為天災的損失 才有好價的】
【說到重點了,當初香蕉價格破百,殊不知是損失了多少面積換來的,這根本是不正常價格。
因為天價的關係,導致農民一窩蜂的搶種,再加上後續無任何天災、外銷訂單萎縮、國內滯銷等因素,崩盤其實是可預期的....
真正的農民要的不是天價,而是穩定的通路銷售與價格....】
【我們要的是穩定的銷售通路(最好是契作),以前都寄北農價格好或穩定的時候當然寄北農划算,但是以木瓜一箱12公斤而言,運銷、行抽、市場稅、紙箱......一箱要多約60元的成本,像現在一斤約5元,公斤約8元的情況我寄怎麼划算,田裡農藥肥料資材工錢......的當然是虧,
農民最會就是生產,通路問題當然要交給政府,我是青農,很多黑暗面不說不知,所謂中大盤很多都是藍綠的樁腳如果改變產銷模式當然會影響到他們所以沒人敢動這也是他們所謂的菜蟲而且很多做這個都有黑道背景我們當然會怕他們任由他們宰割,
所以全台只有北農有如此完整的產銷制度但是全寄北農貨就消化不了為什麼不能一個縣市弄一個行口或是六都各一個,還有台灣都是小農居多試問我們如何能吃到大通路的訂單是否以政府或台農發這樣的單位來收集小農的貨品幫我們打進大型通路,人家酪農都有人幫他們做小農品牌打進各大超商通路了;
還有有機迷思害死了多少返鄉青農揹債最後黯然收場,如果要幫助青農政府是否應該規劃一個區域甚至拿錢搭溫室然後用便宜的租金租給青農讓租地還有地租不成為我們的負擔,再者輔助農民如韓主委所言把農業走向新藍海找尋新的作物如中草藥農民都常說種到不知道要種什麼;青農創業貸款也是看的到吃不到,背後如何就不說了,還有有機認證跟檢驗有的很花錢有的手續繁雜有的需要大量人力,老的大農跟財團現在又進來農業這塊,我們青農不知如何翻身?
租不到地、資金比不上人家、通路人脈沒別人廣泛、人手沒人充足,所有的農業政策簡直漏動百出,雖然農民不客稅好好做好銷售通路跟外銷這塊甚至做生物科技提高高等附加價值針對經銷商貿易商一樣政府有稅收,因為農產品的量太大了每天都必須的生活必須品好好來做也可以成為國家的一個發展方便也花不了國家多少錢,我不懂為什麼一直沒人人做呢?】
從蔡英文支持吳音寧的講話之後,吳音寧就上升的一個總統級藍綠對戰的高度,但又有消息說吳音寧將在21號前下台,那這樣總統力挺,卻又馬上換掉,這樣不是說明蔡英文在民進黨內出了狀況?
從蔡英文支持吳音寧之後,各種護航文就開始把吳音寧捧成一個能力超強的聖人,又充滿愛心,例如說她在溪州鄉秘書任內,不領年終薪資只領臨時工的17,280。
我看到這個我就覺得很虛假,大部分人都是一般的家庭,都要靠薪水來維持生活,鄉秘書又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工作,為什麼要領那麼低的薪水來展現得自己很廉潔一樣,是個正常的人當然要靠薪水過活,當然如果妳靠爸又有錢,不需要薪水過活也無妨,有工作有付出就應該有對等得收入,如果吳音寧這個鄉秘書作的好,她也無愧這一份薪水,鄉秘書不是一個見不得人的工作,就跟現在為什麼那麼多人對她反彈那麼大,因為她的表現真得值得這份薪水嗎?
還有扯到北農可以抵擋農業技術外流中國那些鬼東西,一堆對農業完全沒有接觸的google抓一抓一下子就變成農業大師了,中國是個很不均的地方,在前端的早就遠遠超越台灣了,在後端的還在用膨大劑那些怪東西。
三十年前台灣是很強沒錯啦,三十年的不進步拼命發補助,早就落後的要死了,人家都已經能做出10通道36攝影非破壞性的光波選別機了,台灣都還在用統農那台重量選別機,台灣有幾個包裝場是有標準全冷鏈符合HACCP、GGAP包裝場水準的?還是以農林廳大補助時期的規模為主?
扯吳音寧後腿最多的也就是她的表哥黃盛祿,今天吳音寧補助美濃、水林都是產地標章,這些都是農業相關,難道補助溪州黑泥季算的上農業相關嗎?補助溪州元宵節摸彩也算是農業相關嗎?溪州鄉公所根本不是北農的業務往來單位,那為什麼北農要給溪州這些補助?
如果今天她的表哥黃盛祿不來要錢,難道還是吳音寧主動撥錢給他嗎?她表哥難道不知道該迴避嗎?他當然知道,但他還是來要錢,吳音寧也給了錢,現在被抄到了,難道這不是他的表哥扯後腿嗎?
吳音寧為什麼要接受他表哥的要求贊助溪州的元宵摸彩,試問如果你是吳音寧,你又要如何拒絕?
全台灣大大小小有兩百多個批發市場,多數批發市場都是屬於當地鄉鎮市公所跟農會或地方政府持股管理,就像俗稱三市的新北果菜本來是三重市公所獨資經營,後來改制的時候才變成新北市經營,只有台北市是這麼複雜中央跟地方都四分之一。
因為北農就是全台灣最大的消費批發市場,北農有從產銷合一到共同運銷發展的時代背景,但現在農產運銷的模式漸漸改變,蔬果進入批發市場的量越來越少,繞過共同運銷的多層次分銷走向配合現代方便的物流走向產銷對接的模式,這已經是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批發市場已經漸漸失去過去所有果菜都必須先來再出去的地位。
批發市場也需要提升,也需要競爭,但現在的模式還是政治掛帥,試問一個每四五年就會因為主管機關換政黨就要換專業經理人的公司,這公司能怎麼好好發揮呢?日本最大的批發市場大田果菜市場是由四間蔬果公司所組成的,主要的主事公司是東京青果會社,大田果菜市場也不會因為換一個東京市長就要換管理人,為什麼我們反而政治干擾卻是常態呢?有經驗,在北農做幾十年的專業人才卻要替這些外行的總經理服務呢?這才是最弔詭的地方吧?
如果吳音寧真的會被換掉,那要找一個有能力有經驗做這個位子的,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北農的秘書路全利先生,北農該交給專業管理,而不是繼續政治任命了。
從年後菜價就一路趴到現在,因為菜價太低送來拍的菜錢連運銷費都不夠,自然就造成大家自然在產地耕鋤的狀況,但農委會真的是夠不要臉的,還好意思說菜價很平穩,說北農的表現是五年來最好,農民收益比以前更高,日子過得更好。
奇怪了怎麼跟我在鄉下跑產地看到跟聽到的完全不一樣?都已經到了六月怎麼菜價還彈不上去?產量已經開始下降了,可以價錢一樣爛,為什麼六月的菜價會跟三四月一樣低?這合理嗎?還是套副主委講的變異係數17.8%,菜價明顯平穩,所以六月跟三四月一樣低,一樣穩?
拜託拿來搞糧食那套不要拿來搞蔬菜好嗎?你不講人家都不知道你那麼外行,蔬菜本來就是冬天產量高價格低,夏天產量少價格高,這種情況當然會加大變異係數,在台灣這種供給環境,變異係數如果過小才是不正常吧?台灣的蔬果價格本來就是會隨著季節波動,如果都不動才真是慘吧,前陣子山上高麗菜到西螺一簍只剩150一定是假的,因為菜價明明很好,那些菜價很慘,耕鋤都是假的,因為農委會報上去的數據可是一片好,農民收益比以前更高喔。
北農這個總經理的位子說真的根本沒什麼了不起,要不是民進黨開始鬥韓國瑜,除了農業圈子的誰知道韓國瑜是北農總經理?批發市場如果重要,那民進黨也幫幫忙,你們民進黨鎮長管的西螺果菜市場已經好幾年沒有總經理了,怎麼放台灣最大的產地批發市場放著爛?這些突然冒出來的連批發市場都沒去過幾個卻能講得頭頭是道的農產運銷大師知道台灣最大的產地批發市場已經好幾年沒有總經理了嗎?
今天吳音寧被這樣的對待,也是從民進黨以前種下的根,民進黨把韓國瑜拉上質詢台,國民黨也把吳音寧拉上質詢台,這很合理。
只是民進黨整不到韓國瑜,反而讓韓國瑜越來越高昇,而國民黨就是確實的整到吳音寧,甚至締造了藍勝文綠音寧的效應,你當初怎麼玩人家,人家就怎麼玩你而已嘛。
什麼都要扯到張家才更好笑,不然吳音寧覺得他不是領250萬,結果月薪14萬,全部加一加快250自己回答是的那一幕是張家逼她的嗎?
他用業務費贊助溪州元宵摸彩,也是張家設的局嗎?
還是她被問她跟蔡英文的關係,答的二二六六,也是張家設的圈套?
她頂著農社運的光環,接這個位子,一開始還幫她洗零負評女神的言論,既然要洗那就相對應要做得到,但實際上她如同其他社運人士進入政治一樣,陷入了一個困境,擅長的是抗議而不是經營,擅長的是高喊迫害而不是面對質詢,說她看不懂財報,那真的太過頭,財報這種東西有腦的人都看得懂,她會被電成那樣,單純就是連準備都沒有準備,但為什麼她趕去議會備詢卻又不準備呢?同場也有農陣的姚量議當台北畜產的總經理,為什麼人家不會被電爆?因為人家有準備阿,公司經營績效都很清楚,就沒他的事了。
而柯P是真正出手要弄掉吳音寧的人,畢竟綠營在保她,藍營把她當提票機,弱到連汪志冰都可以在吳音寧身上得分,藍營只想用她來得分,但根本不會想要她下去,因為這樣才有辦法繼續得到關注,吳音寧就變成定時到議會接受凌遲,然後繼續藍綠雙方混戰,柯P跟著中槍,所以真的下手的人也只有他,但這也是吳音寧自己惹來的,吳根本沒把柯當成他的上司,他的上司是農委會的副主委陳吉仲,市政府的記者會可以沒來,但陳吉仲的記者會就會出現,既然柯跟民進黨的關係都是這樣了,那用力的割掉吳,也只是剛好而已。
以一個從事農產運銷相關工作者的角度,台灣的產銷結構從農民集運到批發市場販售,有許多需要改革的地方,官員也動不動就去日本看批發市場,北農去年也帶團去看了日本福岡的批發市場,在制度跟硬體面大家都知道要改革,不能再那麼落後,但卻連蔬果箱不落地這個基礎改革都做不到,整個運銷鏈太多無用的人力搬移而導致效率低落成本拉高。
但當兩邊已經戰成這樣,還有吳音寧的靠爸250的鈔票出現了,所以又回到了一開始No one care 農產運銷的改革,剩下只有是不是靠爸、不懂政治的小白兔、蔡英文為什麼挺她、業務費誰花的兇?有沒有亂用錢?她跟韓國瑜到底誰比較糟?張家為什麼要這樣整吳音寧?
這場大戰似乎是今年縣市長選舉前的第一場前哨戰,至於農業的慘況,Who cares? 連農委會副主委去民進黨報告新農業執行進度,都可以變成為什麼吳音寧很棒的說明會了,證明吳音寧比農業的現況重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