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起伏的辣豆腐鍋我終於解鎖啦!
看《一日三餐》就是有這種後遺症,隔天一早手刀採買材料做了一鍋,想起來上一次做是因為看到《梨泰院Class》劇組釋出的食譜,但很殘念的這兩個配方都不合我胃口啊~最後還是把白老師的vlog仔細看完做筆記,差別最大的大概是「洋蔥」這個食材,少了它豆腐湯會太過苦澀,因為辣椒粉份量挺大的,老師影片裡還提到可以花多點時間把洋蔥炒成泥,鍋底會更美味,甚至有2集專門教你處理跟保存洋蔥,以及製作萬能洋蔥醬,已經打算找個時間把萬能洋蔥做起來了!
👉🏻鍋底材料
糖 5g
鹽巴 3g
韓式醬油 10g
油 20g
芝麻油 10g
細辣椒粉 5g
粗辣椒粉 10g
豬絞肉 30g
蒜泥 15g
大蔥 25g (超市有賣的日本種甜蔥,切蔥花)
洋蔥 50g (可用切碎的新鮮洋蔥,也可以加入炒成焦糖化的洋蔥泥,我兩個都加了)
👉🏻豆腐鍋材料
蔥 7g(切蔥花)
雞蛋 1顆
青辣椒 1根(切片)
胡椒粉 適量
嫩豆腐 350g
水(或是牛高湯) 120g(我用約150g的水)
1.食用油跟芝麻油放進鍋中開火,加入大蔥跟豬絞肉炒香
2.加入洋蔥、蒜泥一起翻炒,鹽巴調味
3.細、粗辣椒粉一起加入翻炒,加糖炒,最後再加入醬油調味,炒到出油的狀態鍋底就完成了(這部分要注意火侯,必要時可以把火關掉,要小心加入辣椒粉後不要炒焦會變苦)。
4.取一個砂鍋倒入水,加入剛剛炒好的鍋底,拌勻。
5.加入整塊豆腐,用湯匙劃開煮滾,關火。
6.打顆雞蛋,加入青辣椒,灑胡椒粉、蔥,淋上一點芝麻油,完成。
有機會請務必試試,也許吃了後,也會跟我一樣成為白老師的信徒!
影片請往這 https://reurl.cc/1xqdOV (可用自動翻譯字幕收看)
👉🏻更多生活動態請轉台到IG帳號
https://instagram.com/cook_daily365?igshid=1kdslfysxy4wv
#食事365日 #cookdaily365 #yummy #instayum #delish #foodgram #foodpics #foodie #delicious #tablephoto #flatlay #flatstyle #料理好き #shareyourtable #onthetableathome #onmyplate #순두부찌개 #PaiksCuisineRecipe #백종원 #집밥백선생 #辣豆腐鍋 #koreanfood
辣椒水後遺症 在 麻麻的艾寶樂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韓式安東燉雞
吃播看太多的後遺症就是會中韓毒....什麼都想做來吃吃看...
之前追一日三餐時也是,尤其看到車大嬸做的料理,就會一邊快速筆記,再找時間來試做...
可能南部天氣比較熱,韓式或泰式這樣甜甜辣辣酸酸之類的好像會比較有胃口!
今天做了這道安東燉雞,其實跟我們常做的馬鈴薯燉肉差不多,只是調味料上多了辣椒...
一般都是用生辣椒或乾辣椒,有的也會加辣椒粉...
但我顧及艾寶不嗜辣,所以辣椒部分我用韓式辣醬取代,雖說是辣醬但它的辣度很低,還有點甜甜的,拿來燉肉非常對味...
一樣加入冬粉煨煮,吸附整個湯汁,甜甜鹹鹹帶點點辣,非常下飯好吃!
有空可以試試喔!😊
材料:
雞肉適量(我用雞翅、雞小腿各一盤)
洋蔥1/2顆(切塊)
蒜頭適量
馬鈴薯3顆(切塊)
紅蘿蔔1支(切塊)
冬粉2球(泡水備用)
蒜苗1支
調味料:
韓式辣醬1大匙
醬油2大匙
蠔油1大匙
冰糖1~2大匙
鹽巴少許(視情況加)
水適量(蓋過食材)
白胡椒粉適量
韓式香油少許
白芝麻少許
做法:
1.熱鍋,放入洋蔥炒香,再加入雞肉炒到表面無血色。
2.加入冰糖、韓式辣醬炒勻。
3.加入醬油、蠔油、馬鈴薯、紅蘿蔔拌勻。
4.加入蓋過食材的水量,蓋上鍋蓋大火煮滾後轉中小火慢燉10~15分鐘。
5.加入冬粉,再繼續燉煮10分鐘,最後馬鈴薯軟且整體呈現有點濃稠狀,再灑入蒜苗、淋上少許香油、灑上芝麻就完成。
Tips: 燉煮過程要用鍋鏟拌動幾次,馬鈴薯是澱粉,燉煮過程容易黏鍋燒焦。
#孩子最愛_汪汪隊_彩虹小馬_天然水果乾_不加糖_開團中
https://gbf.tw/0upjg
辣椒水後遺症 在 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寶包從小一直吸吃奶嘴,要戒掉嗎?】
最近門診不時遇到爸媽在問,寶包兩歲多了,奶嘴常常咬著不放,要戒嗎?
老實說,阿包醫生我沒有經驗可以分享,因為我家小肉包以前不吃奶嘴,只愛吃手,而且是那種吃到黏踢踢的那一種...
老實說吸吮是寶寶與生俱來的天性,透過吸吮來攝取母乳或配方奶,來得到足夠營養。而有些寶包對於吸吮的需求較高,即使餵飽仍無法被安撫,此時就會藉由吸吮手指、媽媽乳頭或奶嘴來獲得滿足。
事實上沒有一個寶包不哭鬧的!其實新手爸媽在焦頭爛額的情況下,我建議平常心面對所有可安撫寶包的工具,只要使用得當,在育兒路上它們都會好幫手,不需一味堅持來逼迫爸媽自己,造成兩敗俱傷的下場。
🎯只願意接受媽媽乳頭安撫的寶包,在開始長牙後需注意牙齒的清潔,特別是在半夜奶睡的情況下,因為母乳中還是有乳糖成分,有機會造成寶寶蛀牙,重點是媽媽睡覺也無法安穩。所以此時能轉移到瓶餵或找到安撫替代物,媽媽才會有喘息的機會。
🎯喜歡吸吮手指的寶包,其實真的讓爸媽很困擾。尤其在寶包會翻身會爬後,雙手到處亂摸,碰觸到病菌的機率增加,也因為他們隨時把手指往嘴裡塞,病從口入就會讓爸媽疲於奔命。
此外長期吸吮手指會造成手指浸泡在唾液裡,容易甲溝炎、指甲變形;甚至因為反覆接觸口水而造成濕疹。所以我們希望這個習慣能盡早戒除,在寶寶還沒戒除之前,請確實定時幫他們用肥皂或清潔液洗手。
🎯安撫奶嘴,老實說還比手指容易清洗和管理。但有鑑於寶包剛出生胃容量小,太早吸奶嘴可能會減少餵奶次數,而且此時還在跟媽媽培養默契親餵母乳,建議在出生後三至四週大後,再開始於夜間入睡或白天小睡片刻時使用奶嘴。
但長期吸奶嘴可能增加口腔內念珠菌感染、影響乳牙排列,造成暴牙以及影響構音,還會增加中耳炎的機率,所以通常建議一歲左右到兩歲前就要開始戒奶嘴嘍。
=====
最後提醒,以上安撫利器都能讓我們在育兒路上輕鬆些,只是都需要訂立戒除時程表,在寶寶日常生活中慢慢減少使用時間和次數,並且導入新的安撫物品,例如玩偶、小毛巾、毛毯...或是一些替代方案。
若只是一味在乳頭、手指、奶嘴上塗辣椒、黃連之類的東西,想讓孩子不敢吃它們,但孩子的口慾未獲得滿足,內心的依戀感並未轉移,戒除的失敗率可能很高。
它們雖然在寶寶小時候能擔任安撫角色,但並非要陪伴孩子到長大,階段任務完成就要功成身退,不然往後還須面對它們帶來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