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中國留學生接連遇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的網紅陳靜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出事要扛、被打活該… 護理師總是弱勢犧牲者! 去年造成15人死亡的護理之家大火,昨天偵查終結,潘姓代理護理長與陳姓護理師因沒有制止護理之家住民自行攜帶「超長波床墊」進入病房,也未依規定按月檢查住房內是否有人使用私人電器,#遭到新北地檢署依業務過失致死罪起訴。 💥💥消息一出,馬上在護理界掀...
身體暴力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家庭中的三角關係
在家族的治療中,每當出現父母一方與子女形成對抗另一方的現象時,稱為「三角關係」(triangulation),也就是夫妻間的衝突會將孩子拉進來,以迴避夫妻間的壓力。
比方說,妻子對於無動於衷的丈夫有所怨恨,最終會將這一情緒轉移到子女,而把他們綁在身邊事事干涉,也會對孩子抱怨丈夫,希望能站在自己這一邊。當然孩子也不可能總是站在母親那邊,即便主要照顧子女者多為母親,時而也會有站在父親那邊而與母親為敵的情況。
家庭系統的三角關係會引發諸多問題,首先是妨礙夫妻間問題的解決。健康解決夫妻吵架的方式不是生氣後就轉身不溝通,而是要面對面坐下來,明確傳遞自己與對方為何如此生氣,是尊重彼此、顧慮彼此並調整自己行為的過程。
然而當三角關係一旦形成,會將自己的委屈傾倒給子女,同時也希望子女支持、站在自己這一邊,這樣就不需要跟自己配偶面對面地誠心溝通,問題也就難以解決。
如此狀態持續下去,夫妻在情感上將會漸行漸遠,雖然會減少直接的衝突吵架但也不再有溝通機會,於是就會形成「情感離婚」。換句話說,即便住在一起卻也好似陌生人的狀態,這時會出現夫妻利用子女傳遞訊息給對方的現象。
「叫爸爸吃飯。」
「爸,媽媽說要吃飯了。」
「跟媽媽說我不吃。」
「媽,爸爸說他不吃。」
有的夫妻還會為了讓子女站在自己這一邊而互相競爭,不斷地跟子女灌輸對方的錯處,而自己才是對的。要是子女站在對方那邊進而批評自己的話,就會將憤恨的對象擴及到子女身上,以至於子女也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家庭系統三角關係的最大問題,在於子女不能過自己生活,因為自小就是父母夫妻關係的仲裁者,也會自認必須是父母吵架的仲裁者,最後就算長大成人也無法脫離父母。
敏京的恐懼是以父親為代表的男性,或者接受母親想法對所有男性保持警戒,於是出現不斷刺激、測試對方行為直至生氣為止,以及過度解釋細微的負面情緒表現。其實夫妻間大聲吵架是很常見的,只不過敏京從來不曾在父母吵架之後看到健康的夫妻溝通,理所當然產生「生氣就是錯」的意識。
聽了敏京的家族關係後,得知她母親在衝突中更脆弱於敏京,原來母親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哥哥的身體暴力且無力抵抗,也沒有人保護而只能無助地承受。其結果是對細微刺激相當敏感,只要有人略微生氣,就好似回到自己那段幼年時期。
敏京出生時母親已是大人,不可能知道母親面對憤怒的脆弱,以及母親在心理上仍處於年幼小孩的情況,所以敏京是以母親的視野看待父親並視之為壞人,也就與母親一樣在衝突下脆弱長大。
就客觀角度來看敏京父母的關係,會發現在衝突情況下,因為母親的沉默不動讓父親更加生氣,而所謂的健康關係不會是單方面生氣或單方面忍耐,是彼此都能對話的關係。任何人的相處很難想法都一致,不開心、心情不好也必然發生,此時若雙方皆能適當表達自己意見或想法,才能維持對等關係與持續維繫。當然這過程或許會出現激烈爭執,要是恐懼的一方選擇單方忍耐或配合的話,就會埋下矛盾的火線。
敏京看著脆弱的母親長大,所以每當遇上衝突時,就會選擇這一角度看待,她缺乏從父母的示範中看見夫妻平等的樣子,只能站在較弱、較居下風的母親這一邊。當成年子女依舊被父母立場同化,無條件接受父母想法與評斷基準的情況時,我們稱為「未分化」(undifferentiation)。
年幼時沒與父母分化是很正常的,但當成人後就必須分離,父母的人生與自己的人生不同,要脫離父母的判斷或角度,擁有自己的判斷基準與角度來看這個世界才行。像敏京這樣依然處於家庭系統三角關係下,就無法成為獨立的客體,只能持續待在無法成長、未分化的狀態。
若這個情況持續下去,敏京也會走入跟母親相同的生活,像她一樣地脆弱。又因為認為對方隨時會攻擊自己,以至於每一次的戀愛都難持久,即便遇上親切善良的男性順利走入婚姻,但一起生活時也不可能無時不刻都維持和善的狀態,所以只要丈夫略微生氣,敏京就會覺得自己被騙了,就會出現好似將丈夫當成怪物而露出驚嚇眼神;要不然就是為了保護自己而開始批評對方。反之站在丈夫立場來看,已經如此關照、如此配合妻子了,居然還將自己視為怪物,更加會對妻子產生不滿與憤怒的情緒。
在這樣充滿衝突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與父母未分化的子女變成大人後,依然會採用與他們相似的方式建立家庭,這種情況確實常見,因此專門治療家族的諮商者會建議至少需要看三個世代。
.
《#我已經忍你很久了!》
學會剛剛好的生氣!八個真實故事讓你找回自我,不爆雷也不再忍氣吞聲
.
作者:姜賢植(Nudasim), 崔恩惠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7)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在臨床實務上,很容易看到過度認同某一方的當事人。通常當事人採取的是自己母親的視角,對旁觀者來說,這還算好辨認。其實只要問一句:那您的父親是怎麼看他的家人關係?
這問句問出來之後,多半當事人就開始支支吾吾,或者陷入沉默。相對於以母親的視角回應問題之流暢,反差不小。
因為我們文化中,媽媽通常跟孩子的關係親近,且相處時間多,所以常拉同盟。甚至講難聽一點,分化父子或父女關係的動作也不少見。當然,這過程不一定有充分的意識。
我很希望我們能藉這篇文章內省,尤其這篇文章講到了我們文化中超級常見的幾個現象。有些孩子是夾在父母之間,看臉色長大的,即使長大了,還常陷在三角關係裡面。
祝願您,能透過三角關係看到自己成長的過程,那裡面常常埋藏著大量被忽略的情緒!
身體暴力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嘅剪接有夠變態😂😂😂 @yan_tau_chu
#Repost @yan_tau_chu with @make_repost
・・・
[認真POST]
睇蓮輝係一種快樂,亦知道佢哋同時都想透過戲劇帶出一啲社會訊息,希望尋日嗰集大家睇完開心笑之餘亦可以同時關注家庭暴力。
根據社會福利署數據,2020年接獲2601宗遭配偶或同居情侶暴力對待嘅個案。即係平均每日都有成7宗,當中有79%人遭受身體暴力,9.6%更遭多種暴力。
如果發現鄰居或身邊有人遭遇家庭暴力,唔好沉默,請伸出緩手,停止家暴🙏!
片段來自:
#愛回家之開心速遞
#七月十四之電台夜話
#社會福利署2010廣告
special thanks @mandy_lauyt (我心裡面條🐛)
@sukman_lam @jackhero5
#林淑敏 #許家傑 #大小姐 #送水輝 #龍力蓮 #宋瑞輝 #宋生宋太 #蓮輝
身體暴力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出事要扛、被打活該… 護理師總是弱勢犧牲者!
去年造成15人死亡的護理之家大火,昨天偵查終結,潘姓代理護理長與陳姓護理師因沒有制止護理之家住民自行攜帶「超長波床墊」進入病房,也未依規定按月檢查住房內是否有人使用私人電器,#遭到新北地檢署依業務過失致死罪起訴。
💥💥消息一出,馬上在護理界掀起軒然大波,病人與家屬的物品屬於私人財產,請問基層護理人員真的有管理權限可以「強制檢查」並「沒收床墊」嗎?甚至是冒著被罵、被打的暴力風險前去勸阻?#難道違法攜帶私人電器的民眾與醫院負責人都不需要負起一點責任嗎?就這樣讓這兩名無辜的護理師背上15條人命的陰影與責任,成為「業務過失致死」的「加害人」,實在有失公平!
護理師總是弱勢犧牲者!許多機構為了節省經費,#都讓護理人員兼任非自己專業的角色,以這次事件為例,護理人員便還兼任了防火管理權人,一肩扛起安全管理責任、場所管理責任、防火責任,在沒有受到完整專業訓練的情況之下,出事了又都算在掛名的護理人員頭上,這合理嗎?以後誰還敢擔任沙包基層護理人員呢?
不僅身兼數職、業務包山包海,#護理人員照顧病人的專業職責還備受質疑,在許多人眼中,醫師才有專業,護理師只是服務業,只有資格做打針、換藥、換床單等雜七雜八的工作,甚至連「打針太痛」也會被視為不專業的一種表現遭到客訴,非常不合理😡😡
在護理師的業務範圍不明確、專業不被重視的情況之下,護理師的權益被嚴重侵害,醫療暴力事件頻頻發生。即使政府在103年修正《醫療法》,將醫療暴力行為納入刑事處罰範疇,並列為非告訴乃論之罪,但成效仍然有限。106年的醫療暴力通報件數有353件,107年有400件,#平均每天都有一件以上的醫療暴力事件發生,其中有高達60-70%的通報案件沒有移送司法、完全沒有被處理,結果令人心疼。
國際護理協會(ICN)早在2001年就報導指出,護理師是醫療機構中最容易被攻擊的對象,#遭受職場暴力的機會是其他專業的三倍。然而我國卻沒有保護醫護人員的通報系統,只有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TPR),還不須通報「非關病人安全之異常事件」。
我強烈建議醫院要確實落實建立「需特殊關懷名單」,讓系統在具有潛在暴力風險的病人、家屬或訪客掛號時,通知相關人員,並立即採取防範措施,#以起到預警的作用,避免無辜的醫護人員再次陷入醫療暴力之中。
根據某醫學中心急診室針對工作滿三個月以上的護理人員所做的研究報告,有高達94.3%的急診護理人員都有經歷過暴力事件,其中以言語暴力事件最高佔94.3%,威脅行為其次佔65.8%,身體暴力事件則佔32%。
這些護理人員在遭受到暴力事件後,皆感到生氣、委屈及無力等情緒,#繼而產生職業倦怠,相繼離職,造成護理人力短缺的狀況,而這也是護理師執業率僅有60%的原因,我們必須要正視並解決。
📌📌為此我再一次請勞動部輔導各醫療機構成立工會,並偕同衛福部研擬「在民眾教育部分對於預防醫療暴力」的具體可行方案,同時調查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在落實「警示訊息」的執行成效。
#部長竟然不知道護師節幾號
#質詢
#醫療暴力
#護理師
#護理之家大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im-Ixtf9R8/hqdefault.jpg)
身體暴力 在 PrideLab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女同志嘅世界裏,又怎會沒有伴侶家暴呢?
家暴嘅定義往往不止是單純身體暴力!
被親密伴侶限制行動、監視社交、惡意批評等等呢啲精神暴力都係家暴。
好多時候一句「妳係咪唔愛我呀?」,將操控講成因愛而行,伴侶兩人都無自覺身處喺家庭暴力裡面。
其實家暴不分性別性傾向!唔好輕視家暴!
如情況危急,請即向警方求助
緊急/24小時求助致電:999
社福機構:
東華三院芷若園危機介入及支援中心
24小時熱線:18281
明愛向晴軒
24小時熱線:18288
和諧之家
24小時求助熱線:2522 0434
同志團體(提供家暴支援服務)
女角平權協作組
電話:52815201
香港彩虹
電話:2769 1069
小童群益會 性向無限計劃 Elements
電話:2321 1103 (10am - 6pm)
? 了解PrideLab理念:http://www.pridelab.hk/about-us/
? 即Like PrideLab 面書專頁:http://fb.com/pridelab.h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UEsyWDxHo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