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氏體失智症 是退化性失智症中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第二常見的失智症。
😯在病程早期就可能出現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以及重複無法解釋的跌倒現象。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23
--
🔥2021照服員新方案出爐!大家最關心的專業責任險
https://reurl.cc/R1om0Z
長照家庭必備【愛長照LINE會員】,提供照顧者很需要的諮詢服務
歡迎加入👉https://reurl.cc/GVol9d
【免費代辦輔具補助】輪椅、氣墊床、便盆椅......
👉https://reurl.cc/pD0Dzb
找居服員、找外籍看護、找機構
👉https://bit.ly/2HCGdEf
路易氏體失智症病程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了解認知症 日照活動第一課
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台北市)
台南市日照中心遭批利用老人家當工人包裝養生茶販售,社會局認為該日照中心照顧模式失當,要求限期改善。但也有專家認為老年人參與勞動,可展現自我價值感。圖/市議員林燕祝提供
日照中心安排長者包裝養身茶包,近日引發許多探討。回歸本質,這日照中心的長者是認知症(失智症)?還是失能長者?是否徵詢本人或家屬同意?生活照護的活動是否以長者為中心去規劃,還是服務者導向去思考?如果失去對認知症的瞭解,忽略個人化的重要性,僅是抄襲日本日照中心做法,將淪為「畫虎不成反類犬」,且踐踏認知症長者的人權。
目前台灣日照中心是以照護認知症長者為主,認知功能缺損並非失能或立即失去所有辨識、判斷與決策能力,但童稚化(infantilization)是台灣目前許多照護認知症長者長照機構的做法,無法尊重其尚存的能力、應有的尊嚴,將他們視為什麼都不懂,要求他們配合機構所規劃的活動,不問他們是否願意參與,更不瞭解這活動對他們是否有所幫助,打發時間、不出事就好。
認知症長者生活照護目標是使其快樂度過每一天,目前尚無藥物可治癒認知症,僅能靠生活照護,以降低其精神行為症狀,這正是許多家庭照護者最困擾的部分,無論是被害妄想、被偷妄想、妒嫉妄想、遊走、重複言語行為等;若能根據長者已缺損的認知功能、病程、生命史、個性、尚存能力等,為其量身裁製生活照護的內容,引導逐漸參與專注在活動中,進而產生成就感與自我價值,自然達到降低精神行為目的,延緩退化。
如果是團體照護時,則是探索所有長者共同的屬性,找出對大多數者有幫助的活動,讓其選擇參加何者,或是不參與。
過去參觀美國北加州聖荷西市的阿茲海默活動中心,每天有上百位認知症長者前來,他們提供十多種不同活動讓長者選擇,有人是史丹佛大學退休教授、也有退休律師、會計師,也有高中畢業的退伍軍人,中心專業人員會根據長者狀況規劃適合的活動,不參與活動的長者,也有照服員陪伴,做到尊重與肯定自我價值的目標。
台南有日照中心擺設牛車懷舊風格,照服員問長者小時是否坐過,卻有長者認為是侮辱她,因為她自小是府城望族千金小姐,坐車出門;中部有日照中心規劃地中海風的室內設計,但認知症長者見到不熟悉的環境是否會更混亂?這些都是忽視被照護者的特性,而以服務者導向思維來決定。
高齡者照護中困難度最高的是認知症照護,因認知症照護必須先認識認知功能缺損對人有何影響,且每位認知症長者的疾病類型與病程都不盡相同,雖然阿茲海默症比例較高,但還是有額顳葉認知症、巴金森氏認知症、路易氏體認知症、血管性認知症等患者,各有其狀況,更遑論每個人的生命史、現存能力、個性等又不同。要做到「以人為本」,日照中心的活動設計是否考慮到長者的特性與需求,還是僅照書本做或直接模仿日本日照中心,忽視服務對象的需求在文化與成長背景等的關係性與差異性,值得深思。
路易氏體失智症病程 在 DJ JoJo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親親摸寧星期四自我對話時間
星期四自我對話時間其實能加入專業的角度談論心理議題的促成,要特別感謝南投縣臨床心理師公會的理事長陳鈺弦(我都叫他Edward),透過他來整合不同的人才一起參與重要的心理健康議題。
以下為邀請台中-陽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林愉真,談談「臨床心理師在失智症中的角色」.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及國人平均壽命增長,現代人所面臨的疾病類型與過去有些不同,其中失智症的早期偵測、鑑別診斷及後續治療是高齡社會中越來越需要被重視的議題。
失智症可能由不同病因造成,包含神經退化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失智症等等,也可能由中風、腦部創傷等原因導致,而臨床心理師在神經科或精神科裡可以透過神經心理衡鑑來了解病患退化的認知能力面向,例如記憶力、執行功能或語言能力等等,協助醫療團隊鑑別診斷導致失智症的可能病因。
臨床心理師具備失智症病程相關知識,因此可以協助病患及家屬了解在病程中可能的狀況及需要注意的事項、協助病患處理面對逐漸失能的情緒,而透過衛教及家屬支持團體,也能協助家屬理解病患的狀況,避免家屬因為對疾病的不理解而難以接受病患的行為及情緒等。
在復健科中,臨床心理師會為病患安排個別化的認知復健訓練,可能透過協助病患篩選及練習使用適當的輔具,來幫助個案生活得更有品質。
由於神經退化疾病導致的失智症是不可逆的,罹患失智症的病患在病程中後期時認知能力會退化得更加嚴重,可能伴隨出現妄想等症狀,也可能出現憂鬱等情緒,而家屬面對病患的變化可能會出現無助感,加上照顧負擔重,除了藥物等醫療介入外,臨床心理師在病患及家屬的情緒照顧上也非常重要。
整體來說,臨床心理師參與了失智症早期的偵測、鑑別診斷、認知復健,到病患及家屬的疾病衛教及情緒支持,是醫療團隊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有聽眾有相關的心理議題與疑問,想要透過親親摸寧這個單元平台彼此討論溝通與對話,也想得到一些簡單的建議,歡迎你可以私訊給阿啾唷!
路易氏體失智症病程 在 百睿老人長期照顧中心-養護型's pos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路易氏體失智症 #退化性失智症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第二常見的失智症。 在病程早期就可能出現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以及重複無法解釋的跌倒現象。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