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福聯盟用3.7億在台北市購買辦公室,這件事情有改變你對兒福的觀感嗎?
很多人電話打爆了兒福,憤怒不已,覺得愛心被拿去自肥,揚言退款。這時候也有另一方的意見認為,台灣人都期待社會工作者要很克難很悲情,都必須要是收入不高的佛心奉獻者。
大眾的憤怒是其來有自的,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是希望捐給兒福聯盟,錢可以幫助到孩子,但許多人認為這個3.7億明顯不是直接幫到孩子。但兒福聯盟的回應也不是不合理,這個辦公室也會是一個服務空間,而且是累積了21年的基金才購置。
感覺起來,最大的問題是捐款大眾在之前都不知道有這個購買辦公室的計畫,再加上金額十分巨大。也才讓大家知道,原來兒福聯盟每年竟然有2億的結餘,所以雖然購置辦公室的計畫早在1998年就開始,而且也有按照法規提報給教育部,仍讓許多人難以接受。
不能否認的是,這幾年兒福聯盟在台灣兒童福利領域上的確貢獻良多。而且依造兒福聯盟早先每個月的辦公室租金數百萬來看,購買辦公室的確不是一個不對的作為,長期來看反而更能節省費用。
問題的癥結在於,兒福聯盟與捐款大眾雙方認知的落差,如果這個計畫有提早揭露,那不至於以「被爆料」受到反彈,捐款人或許反而會樂觀其成。就像很多教堂跟佛寺,造價也是億來億去,但是因為有先跟捐款人溝通,大家知道為什麼要蓋,蓋了的好處是什麼。
這樣的情況其實在人與人之間也常見,很多誤會都是因為對彼此的認識不夠,導致對方做出與預期不同的行為時,而有遭到背叛的感覺感到憤怒。但其實或許背後有更深層的原因跟理由,所以適當「公開自我」,談談自己未來的計畫,說說自己的故事,也是很有幫助的。
在企業教育訓練上,我們也常常用周哈里窗的概念,周哈里窗是透過兩個維度,別人所知跟自己所知交織出四個象限。我們可以看到,如果說一個人的開放自我,也就是自己跟別人同時知道的部分都小,那很容易產生誤解。
因為他人或許就無法理解你的行為目的與原因,這過程中就容易產生矛盾跟衝突。舉個簡單的例子,跨文化溝通最容易出現所謂的別人知道與我知道這個共同知道部分的交錯較小。比如在印度,人家跟你約時間遲到5分鐘了,你致電過去詢問,他說快到了,這個快到了可能讓你在等一小時以上。又或者在越南,雙手交疊抱胸是恭敬的意思,但不知道的台灣人會以為在不耐煩,感到冒犯,不知道兩者語言思想的落差,可能讓你7pupu,對方卻覺得你莫名其妙
人與人之間,或者人或組織面對公眾時,許多衝突跟矛盾也是因為這樣的誤會。有理解就有諒解,我們在經營自己時,無論在組織內外,也是希望他人可以更深入理解我們,減少誤會。所以讓「開放我」盡量放大,縮小「盲目我」、「隱藏我」跟「未知我」。尤其隱藏自我的部分,如果有與公眾印像巨大的差距,往往會成為未爆彈。
今天這個兒福聯盟的案例,如果早在規劃時就公告在網頁上,並且設立專案,讓願意支持這個面向的捐款人可以捐款,那我想今天的反彈會小很多。而剛剛說到周哈里窗中,讓開放自我擴大的方式很簡單,就是自我揭露跟尋求反饋。自我揭露就是讓人知道更多的你,不管是你的工作哲學、人生思維、童年境遇等等,這些都有助於讓他人知道更全面的你。
進而有透過「理解」產生「諒解」,然後減少「誤會」。而對於個人具體要怎樣避免這些公關危機,可以來看看我的新書《個人品牌》。
---------
博客來 https://reurl.cc/24N6Wr (獨家簽名版)
誠 品 https://reurl.cc/9zx61Y
金石堂 https://reurl.cc/jdaQRM
博識網 https://reurl.cc/Qpm5WZ
跨文化溝通 案例 在 明淳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專業需要搭配什麼?才能讓客戶源源不斷找上門】
昨天到客戶那裡拍公司團體形象照,以及即將開賣的建案影片,加上出門前處理幾個長約案子的東西,一整天都很忙碌。
晚上回家後,偶然看到一個粉絲數不少的粉絲專頁,版主說目前處於沒什麼收入的狀態,偶爾會因為粉專的人氣,帶來一些寫文的機會,不過真正成案的不多。
我猜,這個粉絲團應該目前處於沒有變現到狀態,沒辦法支撐版主的開銷。
個人經營粉專及社群有百百種理由,不一定要變現。
但我認為如果能靠粉專有收入來源,能讓經營走得更長久。
我算很幸運,成為自由工作者後,
開始經營講師身份,多經營一個收入來源。
有許多粉專團的朋友看了文章,
來參加我講授的課程,或是我辦的課程。
而我自己核心的業務,
幾乎大部分都是身邊認識的人或弱連結,主動找上門。
偶爾也有看了網站以及粉專來的客戶。
看了這個案例,我開始思考,
我到目前幸運的成功秘方(?)
回想每次接新案的契機,很多人都會說,
有想做一些事,想跟我聊聊,想聽聽我意見。
在時間允許、不耽誤我的工作狀況下,幾乎都會說好。
常常聊一聊,對方就會說,那你能幫我做什麼什麼嗎?
或是直接說那我先去上你的課......
夥伴常常說,我根本就是自動業務體質。
我覺得很重要的關鍵點是,常常要去思考,
能幫眼前這個人,在資源限制的條件下,做些什麼?
我們當然都知道,
完美的行銷方案,預算、資源越多越好。
完美的老闆,就是閉嘴放手讓你做。
完美的公司,每個部門都互相合作,沒有角力與政治問題......
但是事實上,
行銷預算少的可憐,卻有不低的KPI要達成。
老闆愛干涉就算了,還朝令夕改。
部門之間互相錯欉康,
東西賣不好,
業務部說行銷部的錯。行銷部說開發端不給力......
這個世界就是不完美,才有努力的空間。
接受現況,看看能夠從那個最有利的切點著手,
一步一步來,先達成小目標。
小步快跑,不斷驗證市場及修正。
如果永遠想著,要從源頭改...
大概一輩子都動不了,幫不上忙了吧!
因此我認為,
專業工作者,在專業之餘,
一定要考量客戶的狀況,
用同理心思考,能幫助客戶解決什麼「小問題」。
有機會解決問題,才有機會展現價值,
也才有機會讓你的專業變成收入。
很現實的,我們都必須活下去對吧!
//工商時間//
自己的專業,如果配合跨領域軟技能,會讓自己的專業更加分,突顯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
我4月週末揪了兩個課,準備加強自己跨文化溝通及說故事的能力,都還有名額,歡迎加入!
🔺4/21(六)跨文化溝通工作坊—跨國團隊合作 培養跨文化溝通技能(中文授課,與外國人實戰演練!)
課程詳情:https://goo.gl/forms/MyfPxgCzxGEf2nAb2
🔺4/29(日)打造故事力,為人生加值--故事工作坊
兩位故事王子 歐陽立中 、 曾培祐 傳授講故事的秘訣!
課程詳情:https://goo.gl/forms/Gd8oBwEkG3bgPkp43
跨文化溝通 案例 在 天地人學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黃湘玲(Ophelia):台北醫學大學語言中心/專任助理教授(新聞英語剖析暨語言批判思考力)
#透過小訣竅新聞英文不再是天書
#英語不再是與國際接軌的阻礙
(點選下方資訊瞭解更多 ↓ ↓ ↓ ↓ ↓ )⋯⋯
黃湘玲,紐約大學英語教學碩士與印第安納大學語言教育博士,主要研究語言社會化教育、成人教育與師資培訓、職場文化、與語言應用、專業英語ESP等,現為台北醫學大學專任助理教授,兼任台灣科技大學語言中心助理教授,主要開授課程為新聞英文、簡報英文與跨文化溝通,希望藉由提升學生英語能力,進而增加國際競爭力,著有「新聞英語導讀與翻譯要訣」一書,榮獲淡江大學102學年度教學優良教材獎。
黃湘玲於台灣科技大學任職期間,協助創立語言中心,並擔任語言中心教學組組長,參與推動「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提升學生外語能力,增加國際移動力」、「三校文創計畫——英文口語表達能力之提升:大一必修課程、自學中心資源、與三校文創合作」等計畫。N158天地人跨產業沙龍邀請台北醫學大學語言中心/專任助理教授 黃湘玲與大家分享:
(1)剖析新聞英語用詞與慣用法;
(2)策略性了解新聞句型架構與文章脈絡;
(3)語言與批判思考案例及實用學習資源分享。
☞報名與瞭解此場次跨產業沙龍>>> http://goo.gl/mYAe9y
天地人學堂|提供最豐富的跨界產業知識。點選我們其他推薦的商業專業課程 >>> https://goo.gl/WKCqti
#新聞英文 #語言批判思考 #生活英文 #語言教育 #國際移動力 #國際接軌 #語言是你的行動力 #語言競爭力 #語言是活的 #天地人 #跨產業 #天圓地方人逗留
跨文化溝通 案例 在 跨文化案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由溝通成敗兩方案例分析,以擴展對於特定文化行為標誌的製碼與解碼能力,進行深度的文化理解與 ...为跨国公司提供跨文化沟通培训| Learnship通过我们的跨文化沟通培训 ... ... <看更多>
跨文化溝通 案例 在 跨文化案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由溝通成敗兩方案例分析,以擴展對於特定文化行為標誌的製碼與解碼能力,進行深度的文化理解與 ...为跨国公司提供跨文化沟通培训| Learnship通过我们的跨文化沟通培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