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
前一篇發表後過了兩週,期間收到了一些來訊,討論文中提及的商業模式。
很開心收到 feedback,尤其這些來訊真的非常用心討論,甚至有從我沒有著眼過的視角出發的,因此也帶給了我一些啟發。
很有趣的是,多半來訊的朋友並沒有開店或是創業的規劃,純粹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服飾經營,也就是一直以來我很鼓勵的事!
對話後我確信,只要經過簡單的思考,每一位消費者,都可以將自身所處、這個由資本主義架構出的生活看得更透徹。
要瞭解零售業的商業模式,我建議最好的自我訓練,就是假想自己加盟 7-ELEVEN。
想一下要開在哪裡,評估一下那個位置店租大概多少。
這個大小的 7-ELEVEN 大概需要幾個店員才能 cover 店務?要有多少品項才能讓店裡看起來有個樣子?
每天會有多少人流、產生多少消費、賺進多少營收?
為了賺進這些營收,各個品項的進貨要怎麼規劃?多久進貨一次?進貨成本多少?
然後算一下進貨賣貨這中間會不會賺,會賺的話,這叫毛利。
剛才說的店租,請店員的薪水,加盟金,另外再估一下水電費用,加起來,用毛利再給他扣下去,有餘,這就是淨利,沒有餘,那你虧損了,在思考怎麼提高銷售前得先想辦法週轉。
跟銀行借錢的話,貸多少、利率怎麼算、每個月還多少,貸到的資金要用在哪邊,補洞之外,拿來廣告,或是再進貨?
反正,怎麼想都想不完的。
-
我記得以前在 PTT 高談闊論時,會跟著一起罵代理商黑心。
引進某款商品,訂價比原產國貴了 30%,這黑店!
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先耐心做一下自我訓練,假想自己引進品牌來臺鋪貨,重複上述步驟,就可以知道這麼黑心是不是一定發大財!
搞不好大學就先來開店了 🎶
簡化模型,把一些變數固定,會讓卡關的點容易一些。
比如先把進貨量固定起來,把每個月要賣掉的數量固定起來,就可以很簡單看出你每一次進貨的投入跟 cash flow;
比如先把你手頭的資金固定起來,每個月能花的錢固定起來,每個月目標的盈利固定起來,就可以來反推【銷貨】【溢價】【利潤】的變化曲線。
你就會知道,定價策略跟進貨規模、銷貨週期、銷售模式都有很大的關係,定價高不代表黑,定價低也未必佛。
舉個例子,一個商品原產地零售價 $5,000,A 店進貨價 $2,000 賣 $5,500,B 店進貨價 $3,000 賣 $6,000,誰黑誰佛?
又,如果進貨價 $2,000 是一口氣得要下單一千件才有的 deal,C 店小量進貨價 $3,000、賣同原產地的 $5,000,然後跟客人調侃 A 店很黑,你會覺得有理嗎?
不過我的另一個心得是,會被罵黑的代理商/經銷商,很可能並沒有創造出自己所溢價的價值,在資訊如此透明、金流物流發達的網路世代,只是「把好東西帶進臺灣」這樣冠冕堂皇的說法,已經不足以支撐了。
跟銀行借錢ptt 在 陳喬泓投資法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月全球股災,台股也跟著急殺,從9月28日的高點11073點跌至10月26日波段低點9400點,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指數大跌1673點,累積跌幅達15.2%。
雖然指數依舊在9000點之上,跌幅看起來似乎不算大,主要是因為台積電及一些佔權植的股票下檔有撐,但有些各別產業的個股已經領先大盤下跌很長一段時間,其中跌3成、5成以上的中小型股比比皆是,因此單看加權指數無法完全反應市場目前的現況。
最近PTT論譠貼滿台股的畢業文,有一位投資人投入242萬元在股市,但所投資的個股幾乎全部大跌,最後面臨攤平、補保證金,總計虧損達236萬,結算後戶頭僅剩下6萬元。
這幾天跟一些朋友吃飯,有人跟我說,他2017年進入到股市,剛開始怎麼買怎麼賺,10萬、8萬的輕鬆入袋,讓他以為在市場賺錢很容易,之後胃口大了,跟銀行借錢來買股票,想說本金大,撈錢更快,沒想到碰上這一波股災,不但把之前賺的全數回吐,連借貸的資金也面臨嚴重虧損。
先撇開選股及資金配置等問題,他們之所以會被市場狠狠教訓,最主要的原因是借錢買股票,尤其是使用融資,當你一心想要賺快錢,就很容易忽略風險,而當市場的走勢不如你預期時,極有可能看錯一次就讓你從股市畢業。
因此不管在書中或粉絲頁,我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大家不要融資買股票!如果我在剛開始投資時使用融資,我應該在2008年遇到金融風暴就被迫黯然離場,也就沒有之後在股市中還能夠反敗為勝的故事。
因為不管情勢看起來對你有多麼不利,只有還有一口氣在,就有無限的機會,但如果融資斷頭,資金歸零或甚至負債,那就真的什麼都沒了,只能選擇重新開始。
「退潮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是巴菲特的投資名言。多頭行情能夠賺錢不稀奇,空頭來臨能夠屹立不搖才是關鍵。雖然我是成長股投資人,但我買股票首先想的不是能賺多少,而是如果我看錯或大盤情勢不利於我時,我可能會虧多少?投資要思考的第一件事,永遠是先看風險,再想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