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純線上跑步訓練營】
從2015年開始,連續五年負責了十多場的全馬與半馬訓練營,這種訓練模式有其美妙之處,有參與過的可以了解箇中滋味。不論是大陸或台灣,我應是最早從事跑步訓練營工作的教練之一。這工作不只開課表,因為沒人做過,所以從前期的規劃就要參與,準備每次課程教材、課表設計時除了科學化的元素也要考慮學員實際的可執行性,故「流程」的設計也相當重要……十分燒腦,別人覺得很順的流程有時是好幾次反覆修正測試後才定下的步驟,這五年間也持續把相關經驗傳承給兩岸三地的教練。類似訓練營的模式在兩岸漸趨蓬勃發展,不少學生現已成成為訓營的教練,甚至有上海與北京學員成立公司專辦訓練營。
2019年底因為疫情的關係停了一年多,這次重新開始,改以純線上的方式舉辦了以半馬為目標賽事的訓練營,主要就是希望能引導跑步愛好者在疫情時代能以最低的風險進入科學化訓練的世界。
當然,純線上會多了許多挑戰,也有許多實體訓練時做不到地方,但線上的好處是不受地域/時間限制,目前除了臺灣的跑者外,已有德國、香港、澳洲、馬來西亞的跑者加入,共五十多位準備在9/23(四)開訓一起吃課表。
線上課最大的挑戰是把訓練的課程、課表和動作都線上化,課表線上化有 RQ系統幫忙,省力很多,但講解課和訓練動作的錄制與剪輯則相當耗費時間,每10分鐘的講解課程大約就需要10~12小時的製作時間(含拍攝但不含前製置內容的準備)。這次的訓練營中至少要準備三支課表說明影片(一個月一次)、五支力量動作影片、六支熱身與收操影片。
除此之外,我也製作15分鐘的影片來說明科學化訓練的三元素、此次課表所使用的 #KFCS 課表框架、三週期課表目標、熱身環節介紹、本課表的適合對象、整份課表的最終目標vs系統的辯證。若你想要好好找一套系統、一份課表來練好一場半馬,可以先看影片了解,有興趣參加的話可以到 RunningQuotient 的臉書專頁上看到詳細資訊。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Omitsai Mama's Exercise Lif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彈力帶只能自己孤單的訓練嗎? 才沒有喔!它可以拿來當跑步機唷。 今晚用8分鐘帶著寶貝和黑媽一起運動吧! 這組彈力帶親子間歇運動, 從上練到下,同時促進親子默契和感情~ 我和艾瑪也是練習好多次才抓到感覺。 一共11個動作,主要運動時間30秒, 休息時間15秒鐘,休息的時候也很忙, 因為要變化動作和...
跑步熱身收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彈力帶只能自己孤單的訓練嗎?
才沒有喔!它可以拿來當跑步機唷。
今晚用8分鐘帶著寶貝和黑媽一起運動吧!
這組彈力帶親子間歇運動,
從上練到下,同時促進親子默契和感情~
我和艾瑪也是練習好多次才抓到感覺。
一共11個動作,主要運動時間30秒,
休息時間15秒鐘,休息的時候也很忙,
因為要變化動作和隊形🤣
所以會感覺好像沒有休息到啊!
建議訓練組數是1~3組,看小朋友的狀況調整。
如果發現小孩電力太滿,
#影片中使用的USHAS彈力帶
拿出來一邊套在小孩身上,
爸媽抓住另外兩端,就是一個超高級的跑步機,
小孩練臀腿練心肺,
另一邊的爸爸媽媽練深蹲一百下,
這樣也很可以的喲🤘
USHAS明天早上10點和大家見面😀
●黑媽居家運動執行方式:
☛熱身:提高肌肉溫度簡單召喚訓練肌群。
☛訓練:多組菜單輪流讓訓練更多元提高運動成效。
例如:一三五做下肢運動、二四六做上肢運動、日休息。
☛收操:肌肉伸展放鬆。
☛飲食:運動後30~60分鐘內補充蛋白質。
#黑面蔡媽媽 #和妳一起運動的好朋友 #超級媽咪SuperMami
#跑步機 #親子運動 #幼兒運動 #兒童運動 #彈力帶 #間歇
#跟我一起 #宅在家 #StayHome #WithMe
跑步熱身收操 在 麥特教練 x 訓練與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如何無痛回歸訓練 】- 每個人的回歸訓練方式都不同,你也不是唯一感到焦慮的人
疫情將近快三個月的日子,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沒辦法有一個舒適的環境運動,附近的公園或者學校可能都沒辦法正常進出。在三級那段期間,我大概一天只會出去一次,就是買東西喝或者出去遛狗,除此之外也沒其他多好的選擇了,但我覺得我可能比很多人幸運,在疫情期間還有一些空間,和一些簡單的器材,來維持我身體的運動能力,在這個期間我的目標只有一個,讓自己持續保持活動,然後保有對食物的熱情,會這麼說是因為活動量下降,會讓我對食物的需求大幅下降,很長的時間不太吃東西,這樣的結果,就是體重會下降很多,肌肉、脂肪、水份等應該都差不多會往下,我們大多人很難控制只有下降其中一種。
那我們進入主題吧! 在短期的停止訓練之後,我們該如何無痛地回到健身房運動
如果你有以下的目標,也許今天的分享可以給你一些幫助。
-►運動愛好者
-►想開始嘗試規律運動習慣
-►想改變自己的體態
-►想增加自信心
-►想提升自我效能感
🔶一、停止訓練在生理上的效果
在一些過往的研究中,我們發現高度訓練的運動員,在發生 #突然的休息,即使時間不長,也會發生所謂的停止訓練效果( Detraining Symdrome),這種情形大多發生在運動員故意停止訓練或者因傷被迫停止訓練,或者像這次面對突然升溫的疫情,大多數人無法正常地做訓練。
而停止訓練的症狀包括:「失眠、焦慮、沮喪、心血管功能改變、沒有胃口,這些症狀通常都不是病理的,如果短時間可以恢復訓練,症狀都會緩解」。我自己在疫情中有一度是一週幾乎沒什麼活動,還記得當時的睡眠品質變得很差、我很容易感到焦慮,也會對現狀的產生無力感,甚至覺得沮喪,一天只出門一次,買了兩個便當,但我想吃東西的慾望也是很低,但卻會在某些時段突然很想吃垃圾食物,這又讓我更加地焦慮。
我們將運動類型分成 #耐力型運動 以及 #肌力與爆發力型運動
🌀 耐力運動短期停止訓練的效果
短期停止訓練 (四周以內),我們用 #最大攝氧量來當作標準 #身體最強的有氧能力指標 ,四天的停止訓練大概會下降4%,3週-4週的停止訓練大概降低7~ 14 %。如果停止訓練超過8週,有氧能力也許會降到比訓練前低20%。而這些有氧能力的降低,大多的原因是因為心肺系統的改變,像是血量、每跳輸出量與最大心輸出量的降低。通常優秀運動員或者原本訓練量很高的運動愛好者,會感受更明顯的下降結果。
🌀 肌力與爆發力運動短期停止訓練的效果
四週完全停止訓練,最大肌力降低6~10%,最大爆發力降低14~17%。而肌力與爆發力的減少,有可能會跟跟快縮肌2型肌纖維萎縮,以及神經適應降低有關。
肌力最大下降的幅度發生在最初4週,大約10%,接下來到第8週,運動表現會持續下降,降低至11~12%,尤其是高度訓練的運動員,下降的幅度會更加明顯,相對地,如果是休閒運動員或者未經訓練的人,經過2~3週的停止訓練,可能影響不大。
🔶二、如何無痛回歸訓練呢?
經歷的這麼長時間,超過八週的期間,如果你是低度運動者,甚至幾乎沒有運動者,當你回到健身房舉鐵、或者重新回到跑步或爬山的運動當中,我想肯定會覺得挫折感很重,我相信這是幾乎可以預期的狀況,不過也不用太過擔心,好消息是雖然肌力和心肺能力也許已經所剩無幾,但如果你先前有好好的 #規律運動以及疫情期間有做一些 #動態休息,那我相信其實回到疫情前的能力應該不會花太久的。
🌀動態休息:用來降低因為 #被動休息或者 #完全休息,生理功能喪失的幅度。動態休息就是盡量維持一些運動計畫,像是每天的動態伸展操、居家的健身動作、夜晚出門小跑步等等,這些運動看起來沒什麼強度,但卻可獲得身體和心理的恢復,也能盡可能將體能喪失降到最少。
🌀以下的一些建議也許可以幫助到你:
1️⃣肌力訓練的運動強度可以下降到之前50%甚至更低,肌力訓練次數可以使用12~15下的區間,至少操作3組,單次總運動時間可以抓30~60分鐘內,例如之前臥推100公斤8下x 3組,可以先從50公斤開始操作,次數可以看當下身心理反應來做微調,我個人會建議次數可以先抓高,若覺得不行再慢慢往下調整。
2️⃣耐力訓練方面,建議先從有氧區間開始做起,用 #輕鬆跑 的方式慢慢增加運動的時間,假設第一次開始跑15分鐘覺得很累,就休息一下沒關係,不用評價自己的身體,試著觀察身體的反應,下次可以增加5分鐘,再慢慢地往上累加。能力如果比較好或者已經適應有氧耐力跑,可以開始使用「長節奏訓練」,大約以70%最大速度,反覆衝刺200 公尺以上,反覆間休息45秒或更多,組間休息2分鐘,這樣做的目的通常是用來訓練有氧耐力,以及有氧的爆發力。
3️⃣熱身運動要做充足,針對緊繃的肌肉確實放鬆,以及盡可能用動態伸展的方式來提高體溫跟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如果是要操作爆發力類型的運動,記得要做一些簡單跑跳當作身體活化,不要直接做很高的強度,如直接想要做最大爆發力或者直接去灌籃等等。
4️⃣均衡飲食,盡可能攝取多種類的蔬菜,以及好的蛋白質跟碳水,盡可能平均分配在三餐當中。
5️⃣睡眠與休息,通常好的睡眠品質會為身體帶來最好的恢復,好的恢復可以讓你每次的訓練強度得以慢慢累加上去,睡眠基本上就是最好的補給品,成人的建議睡眠時間7~9小時,中老年人可能會下降到6~7小時,小孩子通常是會睡得更多。
🔶三、訓練影片分享
上肢推拉課表,我除了第一個槓鈴划船,後面都是用配對組的方式來訓練,肌群主要針對背肌以及肩膀做強化,最後體能是操作雪橇衝刺,也別忘了訓練後記得補充蛋白質和碳水,伸展放鬆也別忘記做囉。
參考資料:運動訓練法( Periodization,5/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raining )
=============================
❇️如果你喜歡這次分享的內容❇️
➡️歡迎留言留下感想
➡️按愛心❤️並且收藏
➡️分享文章
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Ddy_uuM3bco
跑步熱身收操 在 Omitsai Mama's Exercise Lif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彈力帶只能自己孤單的訓練嗎?
才沒有喔!它可以拿來當跑步機唷。
今晚用8分鐘帶著寶貝和黑媽一起運動吧!
這組彈力帶親子間歇運動,
從上練到下,同時促進親子默契和感情~
我和艾瑪也是練習好多次才抓到感覺。
一共11個動作,主要運動時間30秒,
休息時間15秒鐘,休息的時候也很忙,
因為要變化動作和隊形🤣
所以會感覺好像沒有休息到啊!
建議訓練組數是1~3組,看小朋友的狀況調整。
如果發現小孩電力太滿,
#影片中使用的USHAS彈力帶
拿出來一邊套在小孩身上,
爸媽抓住另外兩端,就是一個超高級的跑步機,
小孩練臀腿練心肺,
另一邊的爸爸媽媽練深蹲一百下,
這樣也很可以的喲🤘
USHAS明天早上10點和大家見面😀
●黑媽居家運動執行方式:
☛熱身:提高肌肉溫度簡單召喚訓練肌群。
☛訓練:多組菜單輪流讓訓練更多元提高運動成效。
例如:一三五做下肢運動、二四六做上肢運動、日休息。
☛收操:肌肉伸展放鬆。
☛飲食:運動後30~60分鐘內補充蛋白質。
#黑面蔡媽媽 #和妳一起運動的好朋友 #超級媽咪SuperMami
#跑步機 #親子運動 #幼兒運動 #兒童運動 #彈力帶 #間歇
#跟我一起 #宅在家 #StayHome #WithMe

跑步熱身收操 在 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運動前,都必須要熱身,
提高體溫、增加肌肉溫度、血流量、攝氧量、神經的傳導與反應、以及增加關節的活動度...等
讓身體進入準備運動的狀態
但什麼叫動態熱身呢?
登山與跑步的動態熱身有什麼不一樣的呢?
針對登山運動的坡度、使用肌群、持續頻率,
熱身的方式百百種,這次介紹幾個動作給大家,
關節活動、動態熱身的流程,動作必須流暢、連貫且不停留,
利用數次連貫的動作,慢慢把動作盡量做到動態下最大的活動度,
依據各種運動,針對特定部位加強熱身,順序都是從頭到腳,
而因為登山上坡與下坡的關係,以及負重背包,
會針對肩、腰、臀、膝比較加強,
持續低強度的活動,一直做到身體熱起來微微的出汗為止,
如此就能預防扭傷、拉傷發生的機會優,
來來來~登山前好好熱身,上下坡免驚啦 ,Let's Go~
【影片快捷傳送門】
1:06 擴胸伸展
2:00 臀部肌群伸展
2:41 大腿後肌群伸展
3:12 頸、腰、膝、踝繞圈運動
4:34 大小腿肌群伸展
---------------------------------------------------------------------------------------------------------------------
喜歡我的頻道『請記得"訂閱"彥博的頻道,並開啟小鈴噹的"所有通知"功能』唷!
這樣就能每週準時收看我的教學影片唷!
▶記得訂閱我的youtube並開啟小鈴鐺的"所有通知"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tommychenpo?sub_confirmation=1
▶追蹤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tommychen1986
▶追蹤我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ommychen0610
#如何暖身
#暖身動作
#熱身動作

跑步熱身收操 在 哲睿Jerr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跑步呼吸、熱身收操、跑上坡下坡?
你也有遇到這些問題嗎
全新一季的運動教學節目
每週四晚上七點準時發布影片
想了解更多跑步相關資訊:
https://www.facebook.com/DreamHighRC/
#跑步呼吸
#熱身收操
#跑上坡下坡
-------------------------------------------------------------------
看更多關於我: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heRueiLiang/
IG: liangjheruei
試著協助翻譯提供字幕: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c=UCt3NXnbEwBRUYB1pL_-Cw1g&tab=2
器材:
Sony A6400
DJI MAVIC PRO
GOPRO HERO8
IPHONE X
Final Cut Pro
MUSIC:artlist
ARTLIST免費兩個月優惠連結
https://pse.is/DUG6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