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胎毛筆
都說嬰兒有三寶
#臍帶 #腳印 #胎毛筆
胎毛筆最早是起源在南北朝的南朝
用來獎勵忠義學優之人
還有傳聞曾有上京應試的考生
用了自己的胎毛筆高中狀元
所以又有 #狀元筆 之稱~
而現在普遍都是用來做紀念
因為也想幫莎旗馬留念
在網路上搜到了 #郭家胎毛筆
嬰兒三寶在他們家都可以一次做哦
而且還有免費到府的滿月剃頭儀式
不過當時不曉得 做完了胎毛筆才發現
(沒關係還有第二胎😜)
來分享一下胎毛筆組的內容物:
🎁專用印泥-1件
🎁胎毛筆盒-松木咖啡雙層百寶盒
外盒有1:1雷射雕刻的寶寶足印
盒內也可以放入足印照片當相框使用
🎁胎毛筆-精緻雕花雙色檀狀元筆
每隻的筆頭處圖案意義都不同哦
小楷:竹(竹報平安.節節高陞)
中楷:荷(君子者也)
大楷:生肖
🎁開運印鑑-名家手工篆刻發財印鑑
特級黑檀 圓印/方印 鑑章各1件
是真的純手工刻印 連上面的經文都是
還有附上真皮皮盒 非常的精緻且細膩
🎁胎髮章-高級仿水晶樹脂胎髮(發)章
裡面可以看到寶寶的胎髮~
一樣也有附上皮套好收存哦
整個組合真的非常的精美
傳承百年工藝之巧的專業用心
延續來自傳統文化的紀念與祝福
幫寶寶留下一生一次的珍貴紀念
也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份新生祝福
在官網上也有提供非常多種組合
都可以依照自己想要的選擇哦!
⛩郭家胎毛筆 👉郭家胎毛筆-百年老店-手工印章臍帶印鑑
-
📍歡迎追蹤莎媽の IG😛: @dj_melody530
🔗 https://www.instagram.com/dj_melody530/
📍莎媽の二手市集:@samama.shop
🔗 https://www.instagram.com/samama.shop/
📍追蹤莎旗馬babyの IG👶:@sachima0822
🔗 https://www.instagram.com/sachima0822/
📍來幫FB粉專按讚😛:莎旗馬•sachima•成長•孕日誌
🔗 https://www.facebook.com/sachima0822/
-
#印章 #收涎 #滿月 #胎毛 #育兒 #育兒生活 #育兒日記 #育兒日常 #寶寶 #寶寶日常 #寶寶日記 #寶寶成長日記 #新手媽媽 #新手媽咪 #親子 #嬰兒 #新生兒 #嫩嬰 #母子 #寶寶成長日記 #baby #babyboy #igbaby #莎旗馬sachima成長孕日誌👶
足印經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尋找未完成的詩 ◎#林婉瑜
被書寫的母鹿穿過被書寫的森林奔向何方?
是到複寫紙般複印她那溫馴小嘴的
被書寫的水邊飲水嗎?
她為何抬起頭來,聽到了什麼聲音嗎?
──摘自〈寫作的喜悅〉辛波斯卡,陳黎、張芬齡譯
被書寫的母鹿穿過字裏行間來至
被書寫的森林:「這是火,火焰;聲,音樂,語言;
這是風,以及風的方向。」我跟隨鹿的足印,學習
辨認巨大世界更多的陌生部分;星座群標,
葉的色澤,時間,曆法與季節,天,
日月,鳥以及飛行。(一行詩句的振翅
發動地球最遠處的颶風風暴)
鹿靜止於隱喻希望的辭彙旁(有沒有詩
足以召喚遠行的戀人,離散的時間?)踢踏,試探隱喻的強度
(以符號寫成,僭越符號?);被書寫的河流衝擊河床
發岀詩句被閱讀時的慨歎(記載深夜最末一秒與
凌晨的交界,海洋最遠與天的交界,理智
情感的分野,人與獸的分別);枝椏末梢,詩句變黃,落回土地
進入下一季輪迴(在一首詩的長度經歷一生)
分行、斷句被輕盈越過,鹿於留白處跪足
休憩(記憶起慾望,餓,痛,病
老,死,以及重生);我走向下一次的詩句
夜間,筆跡涉足每條路徑,為事物命名(天空、土地、土地上的生命,
夜晚、白天、事或現實)夜鷺啣著思想的果實飛躍我的額頭;
白晝,意義在日光下化合,將存在擴展得更為盛大(地圖未曾
標示森林盡處)。而我的步伐堅定,如鹿知道每一個
納入眼中的目標,每次
前往的方向
靜聽,水流流過意義的轉折處
水沖激岩塊發出血液衝擊血管的聲音
靜聽,被書寫的蝴蝶撲動翅膀
繞行尚未開放的花朵,飛行途徑構成神秘而隱喻的圖騰
昆蟲鳴叫如低吟經文。在一個被書寫的下午
或者是森林與鹿從真實世界找到我
將我寫入字裏行間?
被書寫的母鹿領我來至被書寫的森林,學習
廣袤世界更多陌生部分。我記得行旅最初
與最終,記得暗示與譬喻(和那些被命名的)。雨季之後
天色的藍,燃燒過後餘燼的灰;借描述彰顯(或猶疑)的真理
我記得落筆前的猶豫,每一筆劃的堅定
眼淚般的墨水,墨水其下的眼淚;我記得鹿
和她的足跡
--
◎作者簡介
林婉瑜
一九七七年生,台中人。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主修劇本創作。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時報文學獎、www.poem.com.tw年度詩人、青年文學創作獎、優秀青年詩人獎等,作品入選《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詩卷》、小學國語教材等中外選集。編有《回家—顧城精選詩集》(與張梅芳合編);著有詩集《剛剛發生的事》、《可能的花蜜》、《那些閃電指向你》。
--
攝影提供:宸碩
美術設計:宸碩
--
◎小編웃賞析
詩人之間以詩來對話,總是相當地精彩。我們讀過了辛波絲卡〈寫作的喜悅〉,對於寫作有了更多想法,來看看林婉瑜的回應,又想說些什麼呢?辛波絲卡說寫作是創造世界,是人類之手的復仇,林婉瑜則給我們另一種視角。
從題目「尋找未完成的詩」,很自然可以知道林認為這是一個探索的旅程:「我跟隨鹿的足印,學習/辨認巨大世界更多的陌生部分」比起寫作,林所說的可能更偏向閱讀,透過閱讀詩,我們跟隨其他詩人所創造的事物,探索他們創造的世界,因而看到更豐富的風景。類似〈寫作〉一詩,本詩也用了相當多自然界名詞,「星座群標,葉的色澤,時間……」,但看到括弧中的句子令人眼睛一亮「(一行詩句的振翅/發動地球最遠處的颶風風暴)」以蝴蝶效應,形容詩的影響力比我們想像得要大,簡單的詩句可以流傳,可以震撼人心很久。
第二段,林提到一些詩相關的名詞來書寫,例如:「鹿靜止於隱喻希望的辭彙旁」、「分行、斷句被輕盈越過,鹿於留白處跪足/休憩」,隱喻、分行斷句、留白,這些我們在詩中看到的技巧,如今被具象化出來,成為一棵樹、一條河、一片草地。詩中的模糊邊界(記載深夜最末一秒與/凌晨的交界,海洋最遠與天的交界,理智/情感的分野,人與獸的分別);詩句的生命(在一首詩的長度經歷一生)(記憶起慾望,餓,痛,病/老,死,以及重生);這些都隨著意象而鮮活了起來。
從首段的發現、學習;第二段的細微探索;到第三段,詩人開始確認,「為事物命名」、「意義在日光下化合,將存在擴展得更為盛大」、「而我的步伐堅定,如鹿知道每一個/納入眼中的目標,每次/前往的方向」,然後靜聽詩句的聲音和所傳達的意義。在第三段的末三行,她反轉了詩和人的位置,「在一個被書寫的下午/或者是森林與鹿從真實世界找到我/將我寫入字裏行間?」這個逆轉也是反思,究竟是人書寫詩,還是詩書寫人呢?
最末段,詩人為她的思考整體再作一次回顧,「我記得行旅最初/與最終,記得暗示與譬喻(和那些被命名的)」,回到本篇賞析前面所提到的,這是一個探索的旅程。於是再看看這首詩的題目:〈尋找未完成的詩〉,為什麼是「未完成」?我認為詩人要傳達的意思是,因為未完成,所以才有探索更多的可能,一個還沒被創造完全的世界,才會繼續發展,帶領讀者往詩的更深處前進,像一個持續膨脹的宇宙,永遠有我們未知的、神秘的地方。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5/08/20150816.html
足印經文 在 超級奶爸 何基佑 Kay H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補充昨晚發表;詩歌敬拜都有分三個層次,人對神唱;「深深愛你」「祢真偉大」,人對人唱(包括自己);「同路人」「足印」,和神對人唱;「凡勞苦擔重擔的人」。今天思考以下經文,正正反映上述三個層次。
「西 3:16下半」;當 用 ...詩 章 、 頌 詞 、 靈 歌 、 彼 此 教 導(人對人) 、 互 相 勸 戒 (人對人)心 被 恩 感(神對人) 歌 頌 神(人對神)。雖然焦點是神,但神(聖靈)在每次的敬拜也許會有不同的方向。有時是歌頌神,有時是彼此服侍,教導,也有時是領受從神而來的話語/恩典。所以如果想進到深層的敬拜時,不妨用心感受當時神(聖靈)的脈搏來調整敬拜的程序。適量的準備加上彈性的流程(詩歌編排)必定能將人帶到主面前!Let's do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