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溝通No.1632》
🐈最近有點害臊了,因為被媽媽稱讚很漂亮
🏠我是說他胖⋯有開心嗎
🐈我覺得媽媽是喜歡我的,他總是會關心我的肚子
🏠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對其他兩隻的看法?
🐈爸爸呀,他最愛我,爸爸愛我的時候都會把我抱起來親,Kiki 容易爆怒,他挑食,有時也在偷窺我幹嘛,大便不蓋,都悶在那,內褲有點小家子氣,沒事不能擋他去路的,會有點反感,事實上他就是來拔碴的
🏠那媽媽呢?
🐈媽媽委屈啊,不想給我寵的時候就會露出很委屈的聲音
🏠有喜歡什麼東西嗎可以買給你或是吃的
🐈我想像你一樣穿漂亮的衣服,有繽紛顏色的,戴頭上
🏠可能買不到你尺寸⋯
🐈像我一樣的貓貓為什麼買不到呢?是特別為我訂製的嗎
🏠可能你伙食太好,吃太多
🐈那再吃點有羶味的肉吧,看起來是白肉,熟的
🏠兩隻你有比較喜歡跟誰嗎?可以不要打架嗎
🐈較量這件事情本來就會發生在生活當中,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這樣
🏠須減少發生,和平共處知道嗎?
🐈那也要沒有打架才叫和平共處,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在打架中建立的
🏠那就不要發生,一起吃飯睡覺,用玩的不能用打的
🐈我有一起吃飯睡覺啊,媽媽說教的功力越來越厲害了,我不由得佩服
🏠你太皮蛋了,會討厭爸爸的朋友來家裡嗎?
🐈他們都會帶酒來,那就不想回去啊,總是一直待著,待到很晚,我也很想睡覺了
🏠他們有欺負你嗎?你怎不自己睡
🐈我要守護爸爸呀,會來看看我在幹嘛
🏠⋯那我呢?不用守護我?
🐈你是別人管的
🏠別人是誰
🐈Ki媽不是都會去黏你
🏠你們三個在家有地位的順序嗎,身體會不舒服嗎
🐈媽媽 我 內褲 ki(腸胃的位置有訊號要多留意
🏠打完可以分出來?
🐈打完再決定今天誰老大
🏠你常常當老大嗎
🐈不常,偶爾
🏠飼料還滿意嗎
🐈沒有不滿意的,就是肉量少了點,你平常那麼愛吃肉怎麼給我的肉這麼少
🏠因為你太胖了,會對關節不好,想要漂亮的話就不能吃那麼多
🐈但我覺得我已經很漂亮了,沒有人比我更漂亮了不是嗎?
🏠其他人也很漂亮
🐈還是爸爸好,他總對我撒嬌,爸爸很喜歡我的
🏠貓砂還行嗎?
🐈有股怪味都是貓尿了還不清,我撓門啊,撓門叫救命
🏠哪有這麼誇張
🐈我就喜歡撓門,家裡頭地板那些薄荷味能不能不要用
🏠為什麼
🐈就讓人緊張、發跳的情緒高漲
🏠哪有那麼誇張
🐈都用很大量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越 來 越 討厭爸爸 在 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聽核心2.0:不給答案,只需核對】
#新書上市倒數7天
隨著新書《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上市的日子越來越近,我想是時候和大家聊聊新書的內容,讓大家知道是否適合自己的學習。
新書仍舊以「聽核心」為對話的基底,但隨著大家的學習越來越深入,許多學習者雖然已經會運用這項基礎工具了,卻常常不知道每一個對話工具應該指向何方。
為了大家對話上的這個困境,我決定將「聽核心」往上提升至2.0版本,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將每一工具最重要的方向,清楚的提列出來,知道自己該抵達的目的在何方。
與孩子對話,許多父母都想「教導」孩子最好、最快、最不會失敗的捷徑,但那是屬於父母經歷過許多經驗才獲得的「答案」,並不是孩子「最需要的答案」,其實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是「經歷失敗」,因為唯有失敗,孩子才能得到屬於適合他們人生的「答案」。
因此,在新書中,我大力的提倡「大膽讓孩子失敗,父母用心陪伴」,唯有通過這樣的教養,孩子才能既失敗又不脫離愛的陪伴下,成為一個完整的大人。
在這教養觀點的基礎下,與孩子對話的過程,不提供孩子答案,成了很重要的起手式。
該如何在對話中,不給孩子答案?
「聽核心2.0」中的「核對──核目標」,承載了絕對的關鍵。
使用「核對」,可以將孩子的提問,透過自己的詮釋,換句話反問孩子你的疑惑,一來一往之間,就可以能不以提供答案為目標的貼近孩子。
舉個例子。
前兩日,我開車接送三個孩子回家,川川提問了我一個可愛的問題。
川川:媽媽,我們(孩子)和爸爸,你比較愛誰?
很多時候,父母面對這樣的問題,知道回答任何一方,都會讓另一方難過,因此總是習慣回答:兩個都愛。但孩子提問這樣的問題,自然希望父母能回答「最愛孩子」,當父母踏錯第一步,後面就會淪為「收拾爛攤子」的窘境,因為孩子可能因此生氣、崩潰、大哭。
面對這樣的問題,孩子心中自有期望中的答案,但他們的期望歸期望,父母不需要刻意去滿足他們的期望,父母最該做的,是藉由這個問題,去瞭解孩子心裡真正的想法,並且引發他們對這個問題的覺察(如果這個問題對父母而言很殘忍,那麼也該讓孩子試著面對同樣的問題,讓她們體會這份殘忍,孩子才能啟動思索)。
我以「聽核心2.0」中的「核對──核目標」作為對話的核心來示範。
我:在我回答之前,我想先知道,你希望我回答最愛你們,還是最愛爸爸?(讓孩子自己體驗這個問題的兩難處境)
川川思索了一會兒:你如果只說愛我們,爸爸會傷心,但如果只說最愛爸爸,我們也會傷心,所以……
我:所以……該怎麼辦呢?
川川:所以你應該要說「都喜歡」。
這是川川經歷思考過後的答案,因為是她經過設身處地之後,選擇的答案,因此當我回應相同答案時,她不會再起情緒波瀾或反感。
我:我也是這麼想的,你和爸爸,都是我的最愛,很難選擇。我本來很擔心如果我說「都喜歡」你會生氣,覺得我不夠重視你們呢,會嗎?(針對我原本的擔憂,再進行一次核對,藉此更貼近川川的內在)
川川:還好啦,只要你跟爸爸不要太相愛就好了。
我對川川的這個回答,感到好奇了,因為這句背後,彷彿藏著川川的擔憂。到底是什麼擔憂,還需父母更進一步核對。
我:如果太相愛,會發生什麼不好的事嗎?你是不是擔心什麼?
川川:當然啦,如果你們太相愛,就沒有空來愛我們啦。
我:哦,原來是這樣呀,你擔心我沒有空愛你們,不是討厭爸爸呀。(核對)
川川:當然不是啦,我也很愛爸爸的。
我:那怎樣的表現是太愛爸爸,怎樣的表現是剛剛好的愛?這好像有點難。(核目標:要做哪些事孩子才能安心?)
川川:不會難啦,你只要記得不要只顧著跟爸爸講話,而不跟我們講話,這樣就好了。唉唷,意思就是,你如果想要跟爸爸聊天,也要記得跟我們聊天,這樣就是兩個都愛了。
我:哦,這很容易,我做得到。
川川一個小小的提問,我藉由核對,貼近川川的內在,也回應孩子的焦慮,更協商出未來面對這個課題的辦法。
對話就像是進行一場小小的實驗,放入反應劑(核對)後,不停觀測化學式的反應與變化,而目標就是分離出最原始的元素(渴望)。
日常生活,如果父母皆能以此作為對話的底韻,親子間就能時刻有所連結。
🔥 12/25新書《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上市
https://reurl.cc/A8Vj8p
🔥 送自己聖誕大禮《許榮哲的故事課》線上課
https://reurl.cc/N6vl2Q
🔥 2021年3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bRDayM
✔李儀婷「愛的賽局理論‧親子教養工作坊」
唯有父母體驗了愛
才能真正的貼近孩子
給予孩子溫暖的陪伴
讓孩子成為一個高自我價值的人
親子對話值得父母一再練習
越 來 越 討厭爸爸 在 蔡傑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那陣子,
我準備要教孩子樂器,
學校畢業後,
已經18年沒有碰二胡了,
.
國樂,離我越來越遠了,
既然選擇要自己來教孩子,
就一定要先花時間來練習,
.
以往的成功經歷,
任何事情都是爸爸先學會,
蔡傑自然會跟著爸爸的腳步。
.
那一天晚上,
我一邊練習二胡,
一邊陪蔡傑在寫功課。
.
傑媽下班後,
過來陪孩子寫功課,
我看到母子同框的畫面,
覺得很溫馨,
於是就靜靜的...錄了這段畫面。
.
寫功課,
對學習障礙的孩子而言,
是天底下最痛苦的事情。
.
蔡傑最討厭爸爸陪他寫功課了,
他寧願自己寫,也不要爸爸陪,
但,
他很喜歡媽媽陪他寫,
.
因為爸爸有一定的要求與標準,
而媽媽沒有標準。
.
蔡傑喜歡媽媽陪他的原因很簡單,
就是媽媽會把寫功課這件事情,
變得.....不那麼痛苦。
.
無意間錄到這段....
兩個小時過去了,
媽媽似乎是被我練琴的聲音給催眠了,
.
但,
蔡傑的精神還很好,
而且,
說了一句很好笑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