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預知未來,你想知道什麼?就算是只有兩分鐘的未來?
如果要推薦一部電影去年奇幻影展,最驚喜的一部片,日片代表絕對非《超越無限兩分鐘》莫屬。輕鬆幽默卻又充滿「電影人」的巧思,手機拍攝的一鏡到底,雖然只有短短的 70 分鐘卻令人回味無窮,而且絕對超過兩分鐘。
不管是時間暫停、穿越時空,日本人對於「時空」的情有獨鍾已經到近乎瘋狂的程度,最後儼然成為一場比誰能夠自圓其說的擂台大賽。因此,沒有偶包、全片靠群眾募資、沒有知名演員與票房壓力的《超越無限兩分鐘》,體現的正是一部電影最該有的「初衷」,單純說好一個故事。
作為京都知名劇團「歐洲企劃」的首部電影,本片的完成度與創意的確值得讚賞,但當你發現歐洲企劃的劇團代表是「上田誠」時,或許也就沒有好意外。其編導的舞台劇不只曾被改編成電影《夏日時光機》、《彎曲吧!湯匙》,近年更成為森見登美彦的御用編劇,接連改編《春宵苦短,少女前進吧!》、《企鵝公路》的動畫電影。
《超越無限兩分鐘》描述一間咖啡店老闆突然發現,位處二樓的住所和樓下的咖啡廳,居然產生了「時差」,而螢幕中正在和自己說話的那個人,正是「兩分鐘」後的自己。
本片驚人的娛樂效果,來自於主客視角的切換與「重複性」,兩分鐘前的第一人稱,與兩分鐘後的第三人稱,是電影透過「時間差」營造而出的笑點,是兩分鐘後觀眾才會被搔到癢處的延遲。
即便觀眾早已知道兩分鐘後會發生什麼事情,甚至是四分鐘、六分鐘後,來自螢幕另一端的「回放」或者可以說是「鋪陳」,也都成為電影中那驚人的「回馬槍」。
而本片不只是玩轉「德羅斯特效應」,將觀眾吸進那一層又一層的視窗,另一方面,透過咖啡店老闆對於預知未來的恐懼,帶出「不要被未來牽著鼻子走」的命題。
當多數電影都在討論改變過去後,對於未來會產生的時間悖論,《超越無限兩分鐘》反而以不說教卻又有如一股暖流的敘事,讓「既定的未來」成為可以超越兩分鐘、德羅斯特效應的啟發。
《超越無限兩分鐘》的可愛之處,就像咖啡店老闆與心儀的鄰居所喜愛的《哆啦A夢》,雖然我們都幻想能透過百寶袋改變現況,但最終人性的可愛之處與可能性,都是不需要藉由任何的道具,甚至是預知未來就能夠「反轉」的。
#現正熱映中啦
#錯過奇幻的還不快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
超越無限兩分鐘演員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這部電影超妙!送票給大家啦! /
全程一鏡到底、超越時空、劇情絕妙。要理解《超越無限2分鐘》大概這樣就夠了!
故事從一間平凡的咖啡店的展開,老闆在打烊後回到二樓的住處,卻突然被電腦螢幕中的自己叫住,對方聲稱是來自兩分鐘後的自己。原來,他的住處和一樓咖啡廳有兩分鐘的時間差,這神奇的時空差異讓故事進入一個不可思議的狀態,店員和常客們陸續加入驗證,到底這兩分鐘的時間差將帶來什麼驚人的改變,這一群人又想藉由這兩分鐘做出什麼腦洞大開的事?
《超越無限2分鐘》實在太有趣了,在咖啡店與店長住處這超有限的場景裡,拉開的故事線相當特別,在電影一開場就能瞬間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勾起你我濃厚的好奇心,「咦?差兩分鐘?蛤?」在我們開始出現疑問的時候,就進入了劇情的佈局,進而開始感受那樂趣無窮的轉折。
————————————————————
《超越無限2分鐘》預告
https://youtu.be/qlKe1IvCEh0
————————————————————
除了故事概念外,其製作流程同樣讓我嘖嘖稱奇,電影採用一鏡到底的方式進行,裡裡外外上上下下出出入入的走位讓我睜大眼睛試圖尋找破綻(但很完美無缺失)。
有了製作面的技術,配合舞台劇出身的演員們精準爆笑的演出,帶來一場最樸實但又令人嘖嘖稱奇的「科幻」喜劇。
編劇說「螢幕裡的時空大概有8層,每一層都是事先拍攝好,再請演員們對著預錄好的影像做出反應,無論是拍好的畫面或現場演員的表演,相關聯的戲都要精準控制剛好2分鐘,接著再將所有影像串接起來達到一鏡到底的效果,這需要非常紮實的計算和檢查,完全沒有取巧的空間!」導演則說,拍攝過程中,常常因為時空太混亂導致劇組燒腦過頭,時不時就有人發出「我們現在拍到哪了?」的疑問。
感受劇情也好,見證拍攝奇蹟也行,《超越無限2分鐘》的神奇你應該要自己來體驗一次!
————————————————————
■贈票名額:5名(每名可得2張電影交換券)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9月5日12:00為止
■參加資格:追蹤我的粉絲團
■活動方法:在本則發文下方標記一位你的朋友,留言「哎呀,陪我2分鐘,我們去看電影。」
■備註
01.我將用FB私訊得獎者,未能在指定期限內回復視同棄權。
02.交換券於首輪上映戲院皆可使用
03.活動規則如有變更,請以我公佈為主
04.感謝 CATCHPLAY
超越無限兩分鐘演員 在 晞。觀影記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部極具創意奇想的作品!能預知未來兩分鐘的事,一班「花生友」想出種種「商機」,笑料十足也不乏時空玩法的精密計算,劇本之好玩已先記一功。
後天再以一鏡直落方式呈現,長達一小時完全不經剪接,無論「與自己對話」、演員們的走位與反應均具極高要求,出來的效果沒有明顯的破綻,無論戲內戲外,也是一場完美的電影魔法表演。
‼️電影網店全新貨品已上架,低至$5起,快啲嚟搶購啦:https://bit.ly/3qLPkpk
【Patreon加強版】尊享優惠、更多深度獨家電影文章:https://www.patreon.com/travelerwithmovie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bit.ly/3a9wOzy
或使用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MeWe請Follow】mewe.com/p/travelerwithmovie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超越無限兩分鐘 #夏日國際電影節2021 #summeriff2021 #電影 #影評 #晞觀影記事 #travelerwithmovie
超越無限兩分鐘演員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當一個小說家有多辛苦?我們往往以為藝術創作者都很任性,可以毫無顧忌地消遣他人,消費現實;但其實藝術本身也很可能反過來剝削作者、消費作者自身。脫口秀演員博恩以鄭南榕自焚為題材的笑話引來了諸多批評;而近日也出現了一陣以「客家人很吝嗇」為主題的笑話創作風潮──這很可能都是「藝術嗜血」的例子。這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上一集我們講述了電影《柯波帝:冷血告白》的故事,Capote採訪滅門血案兇手,寫此非虛構小說《冷血》,但這同時也令他陷入了權力慾、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的困局。冷血的是誰?看似是滅門血案的兇手,但其實也是藝術家Capote自身。
......事實上,作為藝術形式之一種,小說當然也是嗜血的。小說對作者的剝削何其恐怖。小說家的心智,往往必須時常來回擺盪於「極端殘忍冷靜」與「極端溫暖熱情」之間。正如上一集所提到的,因拍攝蘇丹飢荒中的垂死小女孩而飽受抨擊的Kevin Carter──小說家必須冷血(如同攝影師冷靜等待禿鷹翅膀展開之瞬刻),小說家又必須時時充滿同情(才拍得出小女孩的飢餓與痛苦)。作品必須冷酷精準(夠冷血才能辦到),又必須滿懷悲憫(心地柔軟才能辦到)。
所以對於小說家來說,駱以軍所說的「身份移位」、「奪胎換骨」,確實都只是基本功而已。小說家必須分飾多角,設身處地,投入情感,塑造出不同角色的生命──而這些,都屬於極基本的細節。如若缺乏基本功,那麼此一藝術品必然便稱不上是一部好作品。藝術家為此傾注之情感(無論此一情感是冷酷、同情、鄙夷、嘲諷、震驚,或是溫柔)往往正是小說之核心,述說著人性的幽微;而小說此一藝術形式若有任何「深刻」之可能,即在於此。那就是超越在所有「全景」之上的靈光。然而這些靈光,卻可能被小說建築完成後醒目的「全景」所遮蔽。當我們看到一部偉大小說的完成,總會被成品醒目的全景所震攝,忘了這壯闊奇觀的背後,小說家如何艱難地一磚一瓦建造它......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08uARdZjZ0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