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的為什麼》
這本書是由著名的激勵演說家賽門.西奈克所寫的. 之前在網路上我已經看過很多次他的演講, 覺得深有共鳴但是卻沒有太大的感動… 一直到我看了這本書之後, 在從頭到尾把他所有的演講在看了一遍, 感受真的完全不同
其實閱讀順序是應該先看他的前一本書 “先問為什麼?” 接下來再看這一本書. “先問為什麼” 這一本書闡明了賽門所提出的”黃金圈” 理論, 而這一本書則是教我們由內而外, 如何來建造自己的黃金圈
什麼是黃金圈 (Golden Circle)? 由內而外應該是 為什麼 (WHY)- 如何做 (HOW)- 做什麼 (WHAT)
我們應該要先清楚自己的動機/價值觀為何, 接下來再明確目的是什麼, 最後則是思考具體手段有哪一些. 但是目前絕大多數的商業行為則是反過來: 我告訴你我是幹嘛的? 我有哪些優勢?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以我們這個產業舉個例子: 我是一名教練, 我有數張專業的證照/比賽經驗, 可以讓你有效的減脂/增肌/變強壯, 麻煩現在請付錢謝謝… 這也是大多數單位公司宣傳的方式. 感覺都是千篇一律, 就算你把自己形容得再厲害, 也很難打動人心. 因為消費者到處都看到到這種宣傳內容. 但是如果利用黃金圈的方式, 有內而外, 先說明我們的信念, 再延伸我們的方向, 最後再導入到我們的產品, 感覺會很不一樣. 例如: 我希望能夠提升全民的生活品質 (WHY), 所以會透過提供正確的運動概念以提升健康的意識(HOW), 這是我身為教練最主要的工作(WHAT). 聽起來就會非常不一樣
因為”為什麼” 是我們的中心價值, 是驅動我們一切行為背後的原因, 是有溫度與情感的.. 而”做什麼” 則是最後的結果, 是有架構, 有系統的. 在”誰會說故事, 誰就是贏家”這一本書裡面, 作者也提出了一模一樣的主張: 絕大多數公司官網上”關於我們” 的介紹中, 都在介紹自己公司的歷史, 服務章程與產品特色, 同時認為以這些資訊就足以讓客戶對於公司有足夠的了解.. 但是要能夠真正讓一位陌生人在短時間產生認同, 最有力道的方式就是說說創立這間公司的緣起, 也就是啟發了創始人/團隊產生行動背後的故事. 大家都愛聽故事, 因為故事有情感, 故事也可以具體說明這個團隊的”為什麼”
而”黃金圈” 理論也與我們人類大腦的構造相似. 在”是我把你蠢哭了嗎” 一書裡面就有提到, 由於人類的爬蟲腦, 哺乳腦, 以及靈長腦的功能不一樣, 因此在不同的狀況下也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人類的行為. 黃金圈最內層的”WHY”對應到的是我們的”邊緣腦”, 也就是以海馬迴與杏仁核為主的部分, 主導情緒, 記憶, 信任與忠誠, 沒有語言的空間, 這一個區域連結到”為什麼” 與”如何做” ; 而最外層的”新皮質” 則是負責理性分析, 決策, 組織, 思考, 以及語言, 也就是”做什麼”
有的時候, 我們會說”我感覺不對勁” “就是少了些什麼” 甚至是“一見鐘情”. 這些都是邊緣腦活躍的回饋, 在我們還沒意識到什麼之前, 身體本能地會產生反應. 一般來說, 這都是最真實而直接的. 而我們在成長, 求學, 甚至是工作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各種外來的因素, 讓我們漸漸地遺忘了內心真正的熱情, 甚至有人有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是什麼讓你每一天睜開眼起床以後, 迫不及待地願意投入一天的工作呢?” 賽門問. 賺錢是一個結果, 是”做什麼”, 而不是”為什麼”. “為什麼” 是出自內心的, 是一種信仰, 是利他的, 是成就這個世界的. 人類是群居的動物, 在四萬年前尼安德塔人滅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習性是單打獨鬥, 因而被我們的老祖宗智人所滅. 而由於幾萬年的群居的生活方式, 人們開始學習互相合作, 成就彼此, 進而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這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主要原因
然而進入了工商社會以後, 反而變成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就算我掛了也要拖你當墊背的思維, 彼此攻擊反而拖慢了社會永續發展的淺力.. 這一點在作者另一本書”無限賽局” 中有說明, 之後我會再跟大家分享這一本書 (老高梗)
這一本書就是教導大家如何找到自己的為什麼, 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
首先, 你需要找到一位願意聽你說話的夥伴 (教練Coach), 他可以提出開放式的問題, 探索你的價值觀, 回應你的內容, 聽出你自己沒有察覺到的意象 (所以探索”為什麼” 需要第三者, 有很多思維自我是無法察覺到的), 並忠實將你訴說的重點記錄下來, 同時與你一起探索. 與此同時, 你需要配合搭檔的引導, 講述一生之中對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並且盡可能地描述細節
那要如何確定越來越接近 “為什麼” 的核心了呢? 就是雙方發現, 在對談當中, 描繪實際情景的細節越來越少, 而敘述情感的細節越來越多!
最後, 要整理出一句話:我想________, 這樣會____________ . 而這句話就是我們在黃金圈最內層的”為什麼”. 例如賽門本人的為什麼就是: 我想我想激勵別人去作感召他們的事, 這樣一來所有人就可以一起改變這個社會!
同樣的技巧, 可以運用在打造企業文化上, 主持人利用小團體活動, 帶領員工思索組織的中心思想與服務方向, 藉以提升整體向心力. 唯有整個公司擁有一樣的中心信念, 才可以勇往直前! 在賽門的一次演講裡, 他提到他曾同時受邀到微軟與蘋果兩家公司演講, 深深感受到了兩間公司氛圍的不同: 微軟每天想的都是如何研發出更好的產品打爆對手 (做什麼), 而蘋果則是不斷思考如何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為什麼). 有一次, 賽門剛結束微軟的演講, 接下來到蘋果演講的路上, 他故意跟來接他的蘋果主管說:誒, 微軟新出品的一款平板在功能上比你們的IPAD酷多了! 蘋果主管說: 嗯, 我同意 . 賽門認為, 這就是兩間公司的差別, 堅持 “為什麼” 而努力的公司不會在意他的競爭對手做了些什麼, 只是執行他們的理念, 反而不知不覺地拉開了彼此的距離
“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how you do it”: 人們不會購買你的商品, 他們購買的是你的信念- by 賽門斯奈克, 這句話就跟我之前在好幾位健身大咖的課程中聽到的一句話含意一模一樣 “People don’t care how much you know until they know how much you care” : 直到人們感受到你有多在意他們之後, 他們才會在意你有多專業!
這些年我的體悟就是: 當你自己沒有一些想法的時候, 只好等著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如此反反覆覆的, 很容易迷失了方向, 遺忘了對於生活的熱情. 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就可以真的體會到人家說的一句話: 每一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 是理想!!!
非常好的一本書, 與大家分享, Find your WHY!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距離2021倒數兩天!迎接新的一年,你有什麼新計畫? 學習一個新技能?加入一個讓你充滿認同感的團隊?成為更好的領導者? 新生代領導力大師賽門西奈克在新書《無限賽局》中,重新定義工作與人生的方向與策略:無限賽局,不講輸贏,只有領先與落後,存活與淘汰,終極目標不再是打敗別人,而是如何不斷讓自己更好。 ...
「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Cheers:快樂工作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心得]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黃金圈理論(The Golden Circle)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賽門西奈克:偉大的領袖如何鼓動行為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2021年,開始實踐你的WHY! 黃金圈理論大師賽門西奈克 ... 的評價
- 關於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賽門西奈克ptt的推薦與評價,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賽門西奈克ptt的推薦與評價,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 關於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賽門西奈克ptt的推薦與評價,PTT、MOBILE01、DCARD 的評價
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讓部屬甘心跟著你》部落格文末抽書 2本
在你的心裡面,什麼是一個好的領導者必備的最重要元素?能力很強?交際很在行?管理很嚴謹?或許,這些都是必備的元素,但恐怕不是最重要的。領導者需要具備「願景」,擁有願景的領導者才能帶領團隊前往正確的方向,缺乏願景的領導者時常在忙碌和壓力下讓團隊迷路。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vision-lead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讓部屬甘心跟著你》的作者是麥可.海亞特(Michael Hyatt),他創辦的公司幫助許多個人和企業家提高生產力、強化對目標的執行力。我讀過他的前一本談專注力的書《自由聚焦》(Free to Focus、尚無中譯版),文字風格很平易近人,很喜歡他引用故事和案例的書寫方式。
他在出版社有多年的經驗,創業、經營企業至今近有40年的經驗,也是許多業界人士推薦的優秀領導者之一。多年來他觀察自己指導過的大小團隊主管、公司高層主管,他發現心中擁有「願景」是成功領導者的必備元素,少了願景,影響力會隨著人群散去而慢慢消失。
之前我曾經讀過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的《先問,為什麼?》,很喜歡黃金圈理論正中央的「為何而戰」,但是要如何應用到自己和團隊身上,似乎還缺少了一些執行的步驟和方式。海亞特則是用「願景」這個關鍵字來詮釋一個團隊為何而戰,具有業界實戰經驗的他,把這個抽象的概念整理成具體的操作步驟,因此我想透過這本書來學習實戰方面的用法。
.
【打造願景的七個步驟】
在這本書裡,作者把打造願景的流程稱之為「願景劇本」,任何團隊的領導者都可以利用以下七個步驟,打造出屬於自己團隊(或公司)的願景,帶動團隊的士氣和激勵他們前往未知的境地。
1. 預見你的願景。領導者必須創造出過去不存在的事物,具體描繪出可能發生,但尚未出現的事物。想像三到五年之後,你想把團隊帶到什麼地方,針對四個項目進行描繪:團隊、產品、業務與行銷、影響力。然後,把願景當作自己的責任,並且堅毅地帶動願景成真。
2. 願景是否清晰?清晰的願景可以讓人們連結在一起,因為願景清晰,團隊便能懷抱信心。使用這五個步驟可以做到這點。首先,承認自己看不清楚。第二,找出自己的盲點。第三,徵求參考意見。第四,消化回饋意見。第五,開始行動。
3. 願景是否激勵人心?如果願景不夠動人,他人也不會認同你的願景。願景無法激勵人心,最終必將失去人心。提出的願景要有風險、但不魯莽,要著重「未來是什麼模樣」,而非「如何到達未來」。
4. 願景是否務實?要跟團隊針對願景做逆向拆解,從年度計畫、季度目標、每週目標、到日常任務。領導者的目標是讓願景能經常被討論,而且確保它無處不在,讓每個人每天都能落實並且強化願景。
5. 推銷你的願景。如果你不能讓利害關係人認同和支持你的願景,那麼就沒有進步。因此要向不同的對象推銷願景,包含:你的直屬團隊、你的主管、公司內的其他單位、公司外部。推銷的過程中必須理解對方需求、預期會遭遇反對、虛心聽取回饋。
6. 克服困難和阻力。願景讓日常挑戰與挫折有了意義,讓你走過真實生活中的一路顛簸與跌撞。如果願景夠動人,大家就會拿出最好的想法並付出最大的心力去實現,哪怕有什麼障礙或反對意見。
7. 必要時大轉彎。當時局大幅度變化、公司踏入不同的生命週期時(新創、轉化、成熟、僵化),可能會需要讓遠景大轉彎。這邊指得是領導人提出了嶄新而且激勵人心的新方向,書中舉了許多大轉彎之後反而加速成功的例子。大轉彎應該是一種持續的心態,而不是做了一次就放著不管。
另一本我很喜歡的領導力書籍《破框能力》的作者艾米妮亞.伊貝拉(Herminia Ibarra)曾經說過:「領導者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他們有能力看到未來的可能性,並與他人分享心中願景。」這一句話和願景劇本的步驟都帶給我一個深刻的啟示:如果你有願景,不要只放在心裡想,要記得說出來,而且要讓人聽得懂。溝通、推銷、克服困難,是執行面上更加重要的環節。
.
【領導者 vs. 管理者】
領導者和管理者有什麼差別?作者舉兩位美國總統為例,甘迺迪和老布希。
甘迺迪在任期間適逢美蘇冷戰高峰期,蘇聯在太空競賽取得優勢重挫美國士氣。他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萊斯大學發表了一場經典的「登月演講」闡述他的願景,美國要把人送上月球,然後平安返回地球。他強調美國人享有選擇自己命運的自由,而不是讓別人左右自己的命運。
演講最後的這段談話讓我難以忘懷:「我們選擇登月……我們選擇在這個十年登上月球,並完成其他的事,不是因為它們很簡單,而是因為它們很困難,也是因為這個目標可以統籌和測試我們最為頂尖的技術和力量,也是因為這個挑戰是我們樂於接受的,是我們不願推遲的,是我們志在必得的,其他的挑戰也是如此。」
甘迺迪總統是一位充滿願景的領導者。不到十年的時間,美國傾全國之力送阿姆斯壯踏上了月球,還順利返回了家鄉。
另一位總統是老布希先生,他專注於國政的執行和管理,卻時常被媒體和政界評論為「沒有願景可言的人」,但是他本人不以為意地冷淡回應道:「就願景那回事嘛。」面臨經濟衰退和全球態勢變化的美國,在老布希的領導下沒有走出打動人心的路線,尋求連任的老布希也無法提出打造繁榮經濟和引領全球的願景。
老布希總統是一個缺乏願景的管理者。最後得不到人民的選票,連任失敗,成為了許多評論家眼中沒有政治識別度的政治人物。
領導者和管理者是兩種不同類型的帶領風格。領導者創造願景,管理者執行願景。領導者鼓舞並激勵他人,管理者負責維護與行政。領導者承擔風險,管理者控制風險。領導者聚焦未來,管理者著重短期目標。
不過我覺得作者在書中太強調領導者願景的觀念,反而對於管理者角色帶有許多貶抑的意見。我認為,身為一個小型團隊的主管,要同時學習這兩種風格,對於兩者應用時機要區分清楚,而且都要會使用。擁有願景可以激勵團隊,但是缺乏管理可能會先被掃地出門。
.
【願景跟策略的關係】
作者認為領導人要先有清晰具體的願景,把目的地設定好之後,規劃路線才有意義,有了路線才有後續的進展。因此,他強調道:「願景的重點是你要往哪裡去,策略則是你計畫走哪一條路。」書中舉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用攀岩來說明願景和策略之間的關係。
2008年,徒手攀岩高手湯米.考德威(Tommy Caldwell)曾攀爬優勝美地的酋長岩多達60多次,他望著最陡峭和荒涼的「黎明之壁」(Dawn Wall)讚嘆道:「此地完全不可能被征服,這一點令我萬分著迷。」他開始描繪這幅願景,然後著手準備。
準備期間,他從頂端垂降設法找出一條可以單爬的路線,並且設計每個攀爬的動作和駐足點。攀頂的夢想就是「願景」,往回操作找出路線的部分就是「策略」,再來就是把這些目標細分為有意義的下一步。時間快轉到2015年,他跟夥伴凱文.喬根森(Kevin Jorgeson)花了19天爬完這段被人視為不可能的路線。
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回想另一部紀錄片〈赤手登峰〉,不要命的攀岩高手艾列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在2017年,不靠任何器具輔助(連繩子都沒繫)花了四小時爬上酋長岩的「搭便車」(Freerider)路線。仔細一看,一路上協助他拍攝紀錄片的,正是湯米.考德威。
.
【後記:願景的重要性】
《讓部屬甘心跟著你》是一本很好讀、好懂的書,書中有很多值得記憶的真實故事,尤其是最後一個步驟「願景大轉彎」提到了許多知名企業的轉型案例(Airbnb、Instagram、YouTube、JVC、微軟、樂高、漫威),有很多小故事是我之前未曾聽過的,因此感到特別有趣。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也讓我回想起職場上兩種不同主管的帶領方式。一種是說:「這件事你做就對了,這就是公司的要求。」另一種是說:「做好這件事,在一年後工廠穩定運作時,所有人都能更有效率、更愉快地工作。到時候的挑戰可能會更加艱難,但我們會更有餘裕。」
第一種讓人感到機械式的命令感,第二種卻讓人對未來的工作環境充滿光明的願景。如果你可以選擇自己下達指令的方式,你會選擇哪一種?如果你是接受指令的團隊成員,哪一種會讓你發自內心跟隨?願景不只影響了最終的「結果」,它在事情的「一開始」或許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yPXRvQ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LEAD
使用期限:8/1~8/7
.
感謝 時報出版|商業人文線 提供抽獎贈書
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Cheers:快樂工作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本書是對一個理想世界的宣言
賽門西奈克:「坦白說,我厭倦了有權有勢的人。華爾街的人告訴我,我太天真了!根本不懂商業的運作。」
真實世界的運作是,所有公司都想爭第一。但賽門西奈克卻提醒我們「在無限賽局裡,並無法定奪勝負。」
《#無限賽局》將為你重新定義工作與人生的方向與策略:無限賽局,不講輸贏,只有領先與落後,存活與淘汰,終極目標不再是打敗別人,而是如何不斷讓自己更好。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X4tYHR06Ho
-
購書傳送門》
博客來 https://reurl.cc/4a1QaL
Readmoo電子書 https://reurl.cc/a9n1GZ
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距離2021倒數兩天!迎接新的一年,你有什麼新計畫?
學習一個新技能?加入一個讓你充滿認同感的團隊?成為更好的領導者?
新生代領導力大師賽門西奈克在新書《無限賽局》中,重新定義工作與人生的方向與策略:無限賽局,不講輸贏,只有領先與落後,存活與淘汰,終極目標不再是打敗別人,而是如何不斷讓自己更好。
#賽門西奈克
#黃金圈理論
#無限賽局
∞ 新世代領導力大師 賽門西奈克 ∞
📖 新書《無限賽局》
▸▸ 【博客來79折優惠中】https://reurl.cc/R1x1ke
▸▸ 【博客來書展2書75折】https://reurl.cc/XkvE90
📖 經典暢銷好書《先問為什麼》
▸▸ 【博客來79折收藏經典】https://reurl.cc/14yY58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EvDIJWroQ4/hqdefault.jpg)
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暢銷經典《先問為什麼》作者、黃金圈理論思想家賽門西奈克在新書《無限賽局》中,重新定義工作與人生的方向與策略:無限賽局,不講輸贏,只有領先與落後,存活與淘汰,終極目標不再是打敗別人,而是如何不斷讓自己更好。
2021年,讓無限思維陪伴我們,翻轉思維框架、突破勝負盲點!
★ TED演說影片觀看人次史上第二高
★ 連續10年亞馬遜分類榜TOP1暢銷作家
#黃金圈理論
#先問為什麼
#無限賽局
=================================
∞ 新世代領導力大師 賽門西奈克 ∞
📖 經典暢銷好書《先問為什麼》
🎲【博客來12/27讀書日 79折收藏經典】https://reurl.cc/14yY58
📖 新書《無限賽局》12/30 正式上市
🎲【博客來12/27讀書日 79折搶先預購】https://reurl.cc/R1x1ke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X4tYHR06Ho/hqdefault.jpg)
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黃金圈理論(The Golden Circle)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人才發展】 黃金圈 原則. 先行智庫•360 views · 18:02 · Go to channel · 賽門西奈克 :偉大的領袖如何鼓動行為. 天下雜誌video|深度人物專訪•127K views. ... <看更多>
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賽門西奈克:偉大的領袖如何鼓動行為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真正激勵自己、打動人心的關鍵, 不是你做什麼,而是你為什麼而做! 新生代領導力大師 西奈克 在TED演講中發表 黃金圈 法則,揭開生涯、團隊、產品長期 ... ... <看更多>
賽門 西奈 克 講 黃金圈理論 在 [心得]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作者簡介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一書由 Simon Sinek 所著。Simon Sinek 因他開創的「黃金圈
」理論而聞名於世,在 TED 介紹黃金圈的那場演講有 5400 萬餘次的觀看。同時,Simon
Sinek 在 2019 的 Thinkers50 (全球管理思想家排行榜)中排名第 11 名。其餘的暢
銷著作有《先問,為什麼》、《無限賽局》等等。對 Simon Sinek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
參考看看他的個人網站。
書籍簡介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的原文書名為《Leaders Eat Last:Why Some Teams Pull Toge
ther and Others Don't》。Simon Sinek 在 2017 年初接受專訪,談論《千禧世代在職
場上出了什麼問題》的影片引發全球關注,觀賞次數超越一億五千萬人次。本書即是針對
「千禧世代難以領導」這個問題提出一種見解。
本書的內容簡單,其中的重點很少,整本書幾乎都是在重複同樣的論述。重點大致上可以
分成:「以人為本的領導:安全圈」、「為什麼要以人為本: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
千禧世代的成長背景以及造成的問題」。書中的重點,除了有關千禧世代的描述之外,在
這場 TED 演講中都有被提及。本篇心得我會介紹有關安全圈的概念,以及對書名做一點
發揮。如果讀者對其餘內容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文末的章節筆記。(演講網址:
https://reurl.cc/1YjdM9)
內容簡介
#安全圈:先安內,才能攘外
去問問那些現代英雄,例如,打過仗而且順利活下來,可能還拯救過隊友性命的職業軍人
,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有如此英勇的行為?
Simon 得到的答案或許會讓你吃驚,他詢問的是曾在阿富汗執行過任務,且幾乎是不顧一
切的在一場作戰中捨身拯救隊友的 Mike Drowley。Mike 的回答是:「因為他們也會為我
這麼做。」這句話就帶出了安全圈的核心概念:彼此互相信任的環境會帶來力量。
除了美軍的環境之外,在古希臘世界驍勇善戰斯的巴達勇士間,也流傳了一個與安全圈有
關的故事:在戰鬥中失去盾牌會被斯巴達人視為最嚴重的罪行。美國歷史小說家 Steven
Pressfield 這樣說:「斯巴達人可以原諒在戰鬥中失去頭盔或護胸甲的勇士,但他們會
懲罰丟棄盾牌的軍人,剝奪他的公民權。」為什麼?理由很簡單,因為「一個戰士攜帶頭
盔及護胸甲是為了保護自己,但他的盾牌是為了保護整排軍隊的安全。」
這就是安全圈的必要性,一個團隊必須先讓內部產生互相信認的人際關係,在面對外在危
險時才有可能產生力量去克服。那要怎麼製造安全圈呢?領導者的角色至關重要。你想想
,如果斯巴達的軍令不是「丟掉盾牌會受到重罰」而是「殺取敵將會受到重賞」的話,團
隊內部還會有這麼強的凝聚力嗎?自然是不會,團隊內部會產生競爭,保護隊友已經不再
是優先的事項。更進一步,如果軍令改成「不殺到敵將會受到重罰」的話,那你可以想見
,軍隊內部會產生多大的混亂。猜忌、懷疑、扯後退的事件估計會層出不窮。
安全圈的概念,是 Simon 看見大公司以裁員為手段,追求亮眼的財務報表的行為後產生
的反思。Simon 認為,領導者應該要保護員工,像是父母保護小孩那樣,創造出更大的安
全圈才有利於公司的運作,也更符合人性。
#最後吃才是真領導:領導者為什麼會先吃
與安全圈的概念有關。本書的書名《最後吃,才是真領導》指的就是一種領導者犧牲奉獻
,以營造互助的安全圈份為的例子。
不過,古今中外的領導者似乎都是先吃的比較多,那為什麼會有領導者先吃的現象存在呢
?難道古今中外的團隊都不需要營造安全圈嗎?Simon 針對這點給出了一套說法:在古早
的時代,領導者往往都是該部落最強壯的人,這些人有能力帶領部落打贏戰爭,也能成功
的狩獵到食物,於是最強壯的人擔任領導者是常見的現象。在這個前提下,部落該給予領
導者什麼待遇呢?顯然,豐衣足食以及優先的配偶權是常見的福利。也是為此,才有領導
者先吃的現象。
但細究這個現象,我們可以得知領導者擁有福利的前提是「領導者能為部落出力」。因為
領導者能為部落付出,所以我們給予他豐衣足食的權利,讓他有夠好的狀態去領導部落;
因為領導者先天優勢較強,所以我們給予他優先的配偶權,讓他優秀的基因能順利的流傳
下來。一切享受的前提,都是領導者有為這個團隊做出貢獻。事實上,組織的領導者不會
要求提高地位,是因為他們願意犧牲,部落滿懷感激不斷給他更高的地位,這才是真正值
得信賴和效忠的領導者
所以那些不願意付出,卻總是先吃的領導者才讓我們這麼生氣。就像華爾街的高層、或是
腐敗的政府官員。Simon 在演講中這樣舉例:如果我們打算給予德雷莎修女 5000 萬美金
,或是給予甘地 1 億 5000 萬美金的費用,相信不會引起多大的反對。所以我們得到的
結論正如書名所示:最後吃,或是先付出,才是真領導。
心得
本書比起《先問,為什麼》來說,顯得更為累贅、重複,閱讀起來很無味。
本書的觀念並沒有太獨特之處,為了支持安全圈,作者舉了許多故事與生物證據來說明。
作者以腦內啡、多巴安、血清素與催產素做說明,但是敘述的手法極其淺白、無趣,像是
一個剛 Google 出這些激素的作用然後硬湊出的內容。當然,不能說本書一無是處,這本
書適合初學者,初識領導學、生物學、社會學的人來閱讀。如果曾經閱讀過一些該領域的
經典書籍,例如《與成功有約》、《人類大歷史》、《槍砲、病菌與鋼鐵》等書的話,這
本書看起來會有點索然無味。
但本書基於世代間差異進行的觀察,還是有可讀之處。不過整本 300 多頁,只有不到 50
頁的內容稍微有見解一些,這樣值不值得花錢花心力去買去閱讀就見仁見智了。最後,
我附上我閱讀本書時做的章節筆記,由於閱讀到很生氣,所以很多章的筆記只有短短幾句
,還請各位見諒。
章節筆記
Part1 安全感的重要性
第一章 同理心讓團隊緊密結合
本章以美軍在阿富汗執行任務時,空中部隊奮不顧身的支援為例,說明「同理心」才是工
作時唯一擁有的重要資產。作者說,你可以問任何一個傑出的軍人,為何要為了其他人的
幸福冒險,他們都會給你同樣的答案:「因為他們也會為我這麼做」。
第二章 保護員工是領導者的責任
本章說明「身為領導者,保護員工是唯一的責任」。作者以? Bob Chapman 收購的一間新
公司為例,Chapman 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試圖改變員工,而是先改變工作環境,塑造
出一個充滿信任的環境。舉例來說,原本工廠的工人是不能隨意在上班時間打電話,要主
管同意,且必須使用付費電話(但坐在辦公室的,例如會計師,則可以任意地拿起電話)
。Chapman 改變的就是這種小地方,他拆掉工廠所有的付費電話,並且要求主管不得限制
工人打電話的需求。Chapman 還做了很多細節,例如原本機械材料都是需要申請的,所有
的材料都放在一個鎖起來的房間,這是為了防止員工偷竊。Chapman 把所有房間的鎖都拆
掉,讓所有員工都可以自由地走到公司的所有地方。為什麼要做這些?因為他知道,要贏
得員工的信任,領導者必須先把他們當成「人」來對待。為了贏得員工信任,他必須先信
任員工。這個觀念,跟《第八個習慣》中提到的「管理人而非管理物」不謀而合。作者是
這樣譬喻的,假使領導者就像是父母,企業就好比是讓員工加入的新家庭。這個大家庭會
照顧員工,就像父母無怨無悔地照顧子女一樣。將金錢放在員工之後,而不是把員工放在
金錢之後,是創造員工團結合作、推動企業成長的文化基礎。
第三章 打造安全圈,增加歸屬感
本章介紹安全感的作用。簡單來說,安全感是用來確認公司內部的人互相信任,不會各自
扯各自的後腿的。要知道,公司外的困難與危險已經夠多了,如果員工還得花費心思處理
公司內部的隱藏危機,那麼整間公司就岌岌可危了。本章舉了斯巴達的例子,我覺得很適
合來譬喻這種互相信任抵禦外在危險的狀況:「斯巴達人可以原諒在戰鬥中失去頭盔或護
胸甲的勇士,但他們會懲罰丟棄盾牌的軍人,剝奪他的公民權。一個戰士攜帶頭盔及護胸
甲是為了保護自己,但他的盾牌是為了保護整排軍隊的安全。」一個團隊能否有傑出的績
效,取決於成員在團隊裡多麼緊密配合,而這並不會憑空發生。領導者的目標應該是創造
一個讓員工免於危害彼此的文化。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讓人們有歸屬感,並根據明確的人
性價值觀和信仰,提供強勢的組織文化,而且讓人們有做決定的權力,提供信任和同理心
,以及創建一個安全圈。我們不能命令部署信任我們,我們不能指示部署提出偉大的點子
,我們當然更無法張口要求成員要團結一致。這些都是最後產生的結果,都是同事間感覺
有安全感、彼此信任所產生的結果。不論是不是領導者,我們都必須自問,在工作的地方
,我覺得很有安全感嗎?
第四章 有安全感的地方,員工更健康
本章以幾項研究作為舉例,說明安全感與健康間的關係。Whitehall Studies 的結論指出
,員工的壓力不是因為要負擔更多的責任,往往是與職階有關。大部份的壓力並不是來自
工作要求,而是來自一整天掌控工作的程度。這份研究還發現,為工作付出的勞力並不會
有壓力,付出的勞力與報酬間的不平衡才會感受到壓力。簡單的說:控制權越少,壓力就
越大。本章還提到一些研究數據,例如多數員工對工作環境不滿意,但離職的數據卻遠低
於不滿意的數據。書中用一句幽默的話形容:「認識的惡魔總比陌生的惡魔來的好」。最
後,作者指出,我們要像斯巴達勇士一樣,我們必須學到我們的力量並非來自銳利的長矛
,而是來自我們願意用盾來來保護其他人的意願。總而言之,本章就是試圖從其他的面向
來提供安全感是有用的,值得追求的。
Part 2 了解人類的天性
第五章 我們本來就是社會動物
本章以遠古時期的山頂洞人為例,說明幾乎所有人類的本能都是為了生存,在艱難時刻持
續繁衍。我們的生理特性和合作的需求都是深植在腦中的生存麼事。當面臨危險時,我們
會一起展現出最佳能力。
第六章 善用製造快樂的體內機制
本章延續上一章節的內容,說明在人體內的四種激素。首先是腦內啡,腦內啡只有一個目
的:掩蓋肉體的痛苦。你可以把腦內啡想成是自製的鴉片,通常是為了回應壓力或恐懼才
被釋放出來。它會以愉悅的感覺來掩蓋肉體痛苦;第二是多巴安,在找到想要的東西或是
完成該做的事情時,多巴安會讓我們感覺愉快。它讓我們在結束一項重要任務、完成一個
計畫,或甚至在實現遠大目標中間的某個里程碑時感到滿足;第三是血清素,血清素激發
引以為傲的感覺,這是當我們察覺到別人喜歡或尊重自己時的感受,這讓我們感覺強壯和
自信,彷彿一切都能搞定;最後是催產素,催產素是大部分人最愛的化學物質。他會帶來
友誼、愛情或深切信任的感受。作者把前兩個跟後兩個物質分為自私與無私的激素,但追
根溯源的說,作者是想利用這四種物質帶出人類天生需要歸屬感、需要活在安全圈中的結
論。
第七章 錯用天然預警機制,只會增加壓力
既然有正向的激素,那一定也有負面的激素。本章介紹管理危機、壓力與焦慮感的激素,
皮質醇。皮質醇負責管理壓力與焦慮感,像是夜晚忽然有東西冒出來時的情況。這是我們
在戰鬥或逃跑的第一個反應,就像一套高度安全的警告系統會自動預警一樣,皮質醇被設
計來警示我們注意可能發生的危險,並準備好自我保護的額外措施來提高生存機會。這三
章(5、6、7)的結論很簡單,就是創造一個內部互信的環境。只是在這三章是用生理機
制作為理由來說明,前幾章是用人物故事。
第八章 領導者應該最後才吃
本章說明為何領導者應該最後才吃。首先,領導者享受特殊待遇並不是問題。然而在緊要
關頭時,他們必須願意放棄這些優惠。一個優秀的領導者要能避開鎂光燈,把時間和精力
花在支持和保護部署上,這是他們需要做的事。當我們感覺安全圈圍繞我們時,我們會提
供我們的血液、汗水和眼淚,盡其所能地實現領導者的願景。領導者唯一需要做的事,就
是謹記他們的服務對象,得到領導者的服務則是部署的驕傲和榮幸。在一場會議上,一位
前長官說的一段演講很能說明這件事:「你可能會從職務或地位得到所有福利、好處和優
勢,這些其實不是特別給你,而是給你擔任的角色。當你脫離這個角色,而且你最終一定
會脫離,到時候他們就會把陶杯給取代你的人,你永遠只該拿到保麗龍杯。」領導者確實
能享受一些福利,但這些福利並不是給你的,而是給這個地位的。就像古代的強人可以擁
有優先擇偶權,這是因為當部落遇到危險時,強人必須挺身而出,給他擇偶權是為了能讓
他的基因確實的留存下來。
Part 3 理想的職場
第九章 勇敢做正確的事
本章說明,我們信任的是人,而不是規則。作者以航空管理員打破規則,卻成功救下一台
飛機的人命為例,說明這就是信任。我們不只相信人們會遵守規則,也相信他們知道何時
應該打破規則。而底層的工作人員的勇氣來自高層,我們有信心做出正確的事情,是靠我
們覺得領導者有多麼信任我們而定。
第十章 順著天性,我們有最佳表現
本章是這一部分的總結。作者告訴我們,人類因合作能力進而與其他物種有所區別,我們
應當尊重這種能力。對社會動物來說,信任是潤滑劑,它可以減少摩擦,創造出有利表現
的條件。
Part4 嬰兒潮世代創造的失衡世界
第十一章 1980 年代前的經濟榮景
本章從世代交替的角度出發,作者描述了 20 世紀初期時在美國大蕭條的背景下成長的世
代,以及戰後嬰兒潮世代間的不同。照理來說,當人口穩定成長時,世代間的拉扯、新世
代想改變一切的衝動與舊世代想維持現狀的慾望,就像是個互相制衡的系統。他自然有個
張力,確保我們不會打破一切規則,但同時還是能與時俱進。但戰後嬰兒潮的新生人數太
多,造成世代間的抗衡不均勻,經歷戰爭那一代人,有關「服務眾人、團結」等思想漸漸
被「服務自己、個人財富」等觀念取代。當然,也不是說舊的世代就比較好,那時的人們
還尊崇種族主義與性別歧視呢。
第十二章 把數字放在員工錢的年代
本章延續上一章的內容,討論了嬰兒潮世代對世界的影響。首先,嬰兒潮世代讓世界變得
很豐富。當然,豐富不是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創造一個想要與需要都很豐富的世
界,但我們並不太會處理「豐富」這種狀態。本章一開始以裁員作為例子,以前的企業是
不會任意裁員的,公司內部的文化是保護員工,可是自從雷根總統大舉裁掉航空局一萬多
名員工之後,更大公司的執行長有樣學樣,開始以裁員為手段來追求財報的數字。本章後
半段,作者說明當企業規模過大時,時常本身會失去企業的意義。從本質來看,規模會創
造距離,而當有距離時,人的概念就會開始失去意義。客戶變成只是受眾,受眾只是各種
指標,而指標只是數字。
Part 5 資本主義帶來的挑戰
第十三章 追求數字,沒了人性
本章以米爾格蘭的實驗為例,說明當我們與接受我們決定的人隔離,最後我們的決定很可
能會無法看見或聽到人的生命,並對這些人造成很大的影響。當人們變得越來越抽象,我
們就越有能力傷害他們。這場實驗的目的,是為了測試受測者,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
心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這個實驗的結論是,儘管志願者認為
學生可能受傷或有更糟的狀況,但他們只關切自己會不會有罪,並堅持這不是他們的責任
。沒有一名志願者對學生的健康表示關切,沒有人要求看房間得的狀況,他們更關心自己
的狀況。
第十四章 忘了人的現代企業
本章延續上一章的實驗內容,並且加以延伸:當我們與客戶或員工的關係抽象化時,我們
自然會追求眼前所見最明確的事情,也就是指標。一個把數字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領導者
往往跟他們服務的人分離。作者以大公司「合法地」逃漏稅,以及鐵達尼號「合法地」配
戴法律規定配額的救生艇等例子,說明當領導者只注重數字,而不注重人會發生的事。當
我們不覺得在工作環境中會彼此照顧時,我們的本能會讓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保護自己,而
不是為了我們的行為分擔責任。
第十五章 找回人性的五種方法
作者在本章提出五種方式讓我們找回人性,或是說培養出安全圈。第一種是「真實互動」
,信任無法跨越螢幕形成,信任要在會議桌上形成。握手才能把人們連結起來,而且沒有
任何科技能夠取代。沒有虛擬的信任。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死一個人,是死一個人;但
死一百萬個人,就只是統計數字。真實的互動與虛擬數字對人的感受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第二種是「讓組織可被管理」,Robin Dunbar 認為,一個人只可能跟 150 人維持密切關
係。他喜歡這樣說,「用另一種方式來說,這個數字大概是你碰巧在酒吧中遇到的人數,
你不會覺得自己不請自來跟他們喝一杯很尷尬」。在小型組織中,每個人都互相認識,我
們很容易互相照應。理由很明顯,我們比較可能會照顧認識的人,而不是不認識的人。對
大型組織來說,這意味管理大規模組織並保持安全圈強大的唯一方法,就是依靠階層。執
行長可以抽象的「照顧」員工,但要把抽象實體化後,關心才會變得真實。真正能管理大
規模組織的唯一方法就是授權給不同層級的主管,他們不只是負責管理或控制員工的經理
人,相反地,經理人必須讓自己蛻變成領導者,這意味他們必須承擔照顧和保護部屬的責
任,同時相信領導者也會照顧他們;第三種方法是「跟受你影響的人見面」,這一點跟第
一種方式大同小異:為了讓工作有意義,有動力做的更好,我們必須「看見」付出的時間
和精力所帶來實際、明顯的影響。老闆告訴我們這份工作有多麼中要的效果遠不及我們親
眼看到的效果;第四種是「付出時間」,比起付出金錢,付出時間和精力實際上更能影響
別人對我們的印象;最後一種是「要有耐心」, 我們需要時間去了解別人,並建立維持
關係所需的信任,不論在私人或職場關係上皆然。我們在很棒的一次約會或工作面試後感
受到強烈的正面感覺,這不是愛或信任,這主要是由多巴安刺激產生的感覺,這股感覺讓
我們自己為找到想找的東西,但這種感覺不一定是準確的。
第十六章 資源太多,反而衝擊社會
對天生就在資源稀少的環境生活與工作的動物來說,擁有太多東西反而會產生一些問題,
影響我們的行為。每當有一群人從只求溫飽進展到有資源剩餘的生活,那些掌握最多剩餘
資源的統治階層就會想盡辦法來形塑社會,以滿足他們的期望。作者稱這種情形為「有害
的富足」。當追求私利與無私之間的天秤失衡時、當保護「成果」優於保護「創造成果的
人」時、當玩家幾乎只關心分數,卻忘記為何一開始想要下場玩的初中時、當挑戰被誘惑
取代時,「有害的富足」就會發生。
Part 6 如何領導
第十七章 有怎樣的文化,就有怎樣的組織
本章說明組織文化的重要性,以及領導者必須為塑造組織文化擔起重責大任。當我們評估
對工作的「感覺」時,我們經常回答的是工作環境,而不是正在做的工作。當公司文化從
一個大家喜歡的地方,變成一個只是去上班賺錢的地方,該怪罪的就是公司的經營者。員
工會對領導者營造的環境做出回應,決定要建立什麼環境的關鍵在領導者。作者以高盛、
花旗公司做負面例子,再以 3M 公司做正面舉例,說明當人們互相合作、分享想法並能放
心借用其他人的工作成果來完成自己的專案時,他們的工作成效最好。在安全圈裡面,人
們可以信任和分享彼此的成功和失敗、自己所知與不知的事,結果就出現創新,這是很自
然的道理。
第十八章 有怎樣的領導者,就有怎樣的文化
本章說明領導者會影響公司的文化,基本論調跟上一章相同,只是換了美國海軍跟美林公
司為例子。這一章的小重點是:「那些在高層的人擁有權威,沒有資訊。那些在底層的人
知道所有的資訊,卻沒有權威。直到沒有資訊的人放棄控制後,組織才能運轉得更好、更
穩、更快,發揮最大的潛力。」領導者的角色並不是大聲發號施令,為任務的成敗負起全
責。相反地,領導者的工作是要為團隊中每個成員的成功負責。領導者的工作是要確保他
們接受良好的訓練,並有信心履行職責。這裡跟《與成功有約》中談到的權力下放相關,
總而言之,一個領導者的目標是不下命令,領導者提供方向和目標,並讓其他人清楚該做
什麼與如何達成目標。
第十九章 誠信是維持信任的基礎
本章說明誠實是維持信任的基礎。領導不是告訴成員想聽的話,而是說出大家需要聽的話
。要成為真正的領導者、創造深刻的信任和忠誠度,得從說實話開始。誠信並不是我們贊
同其他人的意見時誠實相對,而是在意見不同或我們犯錯或失誤時,仍能坦誠相對。作者
認為,就算是做錯事了,也要坦誠以對,誠實才能促進信任的產生。
第二十章 寧可做朋友,不要做敵人
本章以美國國會為例,說明合作的要點。以前的美國國會議員,大部分都住在華府,於是
他們有很多時間可以互相交流。可以這樣說,對那時候的兩黨議員們而言,晚上六點以前
是對手,晚上六點以後是朋友。不過後來有人推動了國會變革,讓議員們回到各自的家鄉
募款與工作。在這之後,由於跟共事的人中斷連結,因次幾乎無法培養信任的關係出來。
第二十一章 領導員工,不是領導數字
本章說明重視員工能帶來好處,作者以好市多為例。直到員工先喜歡公司,客戶才會愛上
公司。唯有覺得領導者會捍衛他們免於外界危險的員工達到關鍵性多數時,公司才有辦法
邀請客戶進入這個安全圈。
Part 7 對績效上癮的社會
第二十二章 獎勵制度創造的自私心態
本章說明現行的大部分獎勵制度都會創造自私的心態,這種系統讓各個團隊達成自己的績
效指標,卻不考慮其他人的指標,甚至也不管什麼措施才會對公司有益,結果是有效地激
勵員工找到讓公司耗費更多成本的做法。
第二十三章 為了獲利,不計代價
本章以美國的新聞業與銀行業那些被廢棄的法規導致的惡果,說明為了追逐獲利而犧牲服
務大眾的心是不可取的。其中比較有趣的,是 1987 年美國取消公平法案,這個法案規定
新聞台在播報新聞時必須正反兩面的意見都報導,而取消後,新聞台便淪為某種意識形態
的傀儡。
第二十四章 千禧世代的上癮症
本章說明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展現的態度與上個世代不同的幾個原因:沒有窮過、因手機普
及而極度容易分心,卻認為自己能一心多用、現在就要的心態等等。作者也說明千禧世代
其實擁有更高的世界參與度,但職場與進入職場前的環境相差太多,他們的內在動機失去
了支持的力量。
Part 8 做個真正的領導者
第二十五章 互相幫助,打造完美的生活圈
本章總結說要服務每天與我們共事的那些真實、活生生,可以交往的人。真實的關係可以
讓血清素與催產素發揮作用,每當人們產生緊密連結時,也就是產生一種真正、真實、真
誠的人際關係時,我們似乎就會找到稱過難關的力量,以及真正幫助別人的力量。
第二十六章 提出偉大願景,真正激勵員工
本章說明,我們只有在需要努力或很難獲得的時候才會珍惜,這些東西對我們才有更大的
價值。我們面臨的挑戰是,我們對未來的願景侷限在我們可用的手段。我們需要重新建構
一個以現有資源無法完成的願景,然後付諸實踐。如果組織領導者提供員工一個可信的願
景,如果他們提出一個以現有資源無法完成的挑戰,員工就會付出一切解決問題
第二十七章 照顧員工,才是真正的領導者
要有同理心、要把員工放在前面。本書每一章講的東西都差不多,這一章就是重複說了一
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194.7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21956582.A.F4A.html
※ 編輯: biemelo157 (101.12.88.223 臺灣), 05/25/2021 23:36:13
※ 編輯: biemelo157 (101.12.88.223 臺灣), 05/25/2021 23:36:33
※ 編輯: biemelo157 (101.12.88.223 臺灣), 05/26/2021 12:24:2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