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竹合併升格第七都 獲過半民意支持】
#但是七成新竹人表態反對與苗栗合併
#竹竹苗合併說法引竹科人反彈
近日「大新竹合併升格」議題在新竹地區引發熱議,綠黨新竹地區的三位民選公職,包含新竹市議員劉崇顯 科技思維x在地青年、新竹縣議員 余筱菁 客家好妹仔、 竹北市民代表 陳冠宇 ,聯合委託山水民調公司電訪1614位縣市民眾意見,發現不僅有7成以上(74.3%)新竹民眾知悉縣市合併升格的議題,更有56.5%民眾明確表態支持合併升格,僅24.8%的民眾反對。政治制度面的話題對民眾來說通常感到生冷,能瞬間打入基層引起迴響者並不多見,可見大新竹合併升格對於民眾以及竹科人來說,應該已是長久潛伏人心的集體需要。
在大新竹合併升格話題的知悉度上,本民調發現 #愈是高學歷的新竹人愈是關心此議題,其中研究所以上的新竹人,有85.5%知悉有此討論,只有14.5%的碩博士尚不知悉。過去新竹市與新竹縣最大的差異,是前者人口多屬本省閩南族群而後者則是客家占人口較多數,但本民調發現,在新竹合併升格這題目上,除達過半的新竹人共識,而且在 #本省閩南與客家族群之間支持度也未存明顯差異,60.2%的本省閩南人支持新竹應合併升格(24.0%不支持),同樣亦有54.1%客家人支持新竹合併升格(23.7%不支持)。
縣市民眾近期表達認為大新竹應該升格的論點大致有三,首先是長期以來新竹人繳交給中央的稅負是全國排名第五,但 #中央分配下來的補助款項卻不成比例。第二個論點是竹科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卻分屬於縣市的範圍,連颱風天竹科廠商是否放颱風假,都發生過縣市兩個地方政府因為 #決策不同調而讓科技人無所適從的窘況。更不用說在園區聯外交通及水源、環境整治議題上,常常因為行政區劃分屬兩個地方政府,#各有立場影響解決問題的效率,包括前瞻基礎建設得到中央支持的輕軌建設,到現在都因為縣市之間對經費負擔的比重和輕軌動線的安排,彼此喬不攏。更有效率治理地方,是大新竹應該合併升格的第三個主因。
上述三個論點,在本民調的調查過程中,都得到大新竹鄉親的認同。總計有67.0%的新竹人認為升格有助於分配到合理的中央補助。62.0%新竹人同意升格有助於提升竹科在國際上的戰略地位。另也有62.1%的受訪新竹人認為,合併升格可提升交通、防疫等城市治理效能。
然而從民調結果也能觀察到,新竹縣市民眾對於升格的列車是否納入苗栗縣,#幾乎是一面倒的反對。當被問到有人提出苗栗縣應該跟新竹縣市合併一起升格直轄市,竟有高達71.6%的新竹縣市民眾不同意,僅有20.35%的新竹人願意和苗栗縣併再一起。有人說新竹縣、苗栗縣皆為客家族群佔人口多數的縣市,但民調發現,即便是新竹縣市的客家族群,同樣有近七成(69.6%)比例不願意接納苗栗縣。暫且不論甚麼原因造成大新竹民眾對於苗栗縣的明顯排拒,也暫且不論苗栗縣的生活圈比較接近台中或是新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央或地方政治人物意圖將「竹竹苗」送作推,首先可能會面對新竹縣市民意的反彈。
——
本民調由綠黨三位新竹地區民選公職委託山水民意研究公司執行。以設籍新竹縣市年滿20歲以上民眾為調查對象,進行電話訪問。電訪時間2021年9月10日至9月14日止,共計完成1,614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維持正負2.44個百分點以內。資料處理時並依內政部公布之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小的與大人」介紹 訪問作者:蔡蕙頻 內容簡介: 〈總督到警察 日本時代的警察制度〉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是臺灣總督府實行統治的要角,負責管理臺灣民眾的生活事務,常有濫用權力、素質不佳的現象,招致許多批評。但他們的存在卻對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有著相當大的穩定...
資料治理研究所 在 見域 Citilen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竹」到底包含哪裡呢?
《貢丸湯》Vol.25「新竹的日本,日本的新竹」即將上市!新刊裡有篇「好大的新竹!新竹州與臺灣行政區劃變遷」,正好可以提供這幾天大家都在討論的「合併升格」議題一些參考資料,讓我們來用系列圖片告訴大家,「新竹」區域範圍的消長!
📍清領時期
「自竹塹迄南崁八、九十里,不見一人一屋,求一樹就蔭不得……」探險家郁永河在《裨海紀遊》一文中,將這裡描述為一個「#非人類所宜至也」的鳥地方,當時是康熙36(1697)年,這是現今可考最早出現「#竹塹」一詞的文獻。雍正元(1723)年設淡水廳,雍正11(1733)年,淡水海防廳從彰化縣城正式移到竹塹,竹塹城成了北臺灣第一個有漢人系統性開發的城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淡水廳」管轄範圍廣泛——自大甲溪以北到宜蘭,皆是「淡水廳」的管轄範疇。光緒元(1875)年,於臺北艋舺設置臺北府,下設淡水縣與新竹縣,史稱「#淡新分治」。此時的新竹縣,管轄頭重溪以南、大甲溪以北的區域。後期隨著人口發展,又以中港溪為界,將中港溪以南劃為「苗栗縣」。
📍日治前期
1895年,甲午戰爭,臺灣被割讓給日本。日治前期,大致沿用清領後期發展完成之行政區劃。
📍日治後期
1920年前後,日本在臺灣的統治基礎已相對穩固。在此年代前後陸續興築了許多公有建築。1920年日本政府在臺灣規劃了「#五州三廳」,其中新竹州管轄範圍包含了今日的桃園市、新竹縣市已及苗栗縣,下設包含新竹、中壢、桃園、竹南等七個郡。在同一州之中,可見其對於不同區域的目標設定,例如在新竹州中,新竹郡為重要軍事、研發基地,設有機場、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及天然瓦斯研究所等機構;桃園郡則以農業發展為主,於1928年完成興築桃園大圳,相當程度地改變北部地表景觀,讓水資源得以穩定利用、控制。
📍中華民國政府來臺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來臺後,初期沿用日本時代的五州三廳制。1950年,在眾多討論後,實行「小縣制」,將全臺灣劃分為16個縣和五個省轄市。此時,僅有「新竹縣」。當時,討論一度因這裡常常風很大要將這區域定名為「#長風縣」(有夠謎,當時的雲林地區因為有很長的濁水溪而一度要稱為 #長溪縣);1982年,縣、市分家,原因包含族群與預算認知上的歧異,目前區劃沿用至今。
不難看出,區域的劃分牽涉許多層面:有些可能因統治基礎不足,所以劃分相對簡略;有些利用 #自然疆界 為界,依據不同區域特性設立不同治理單位;有些以 #資源利用 為導向,會設定目標、確立整體規劃;有些考慮 #人口因素;有些則有 #族群 上的考量。不同的時空條件下,會有截然不同的區域治理模式。你支持合併嗎?留言告訴我們!
資料治理研究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數位發展優先保障個資及數位人權
#必須完善個資法制
#設立專責機關
今天早上,我參與國際特赦組織 台灣分會 Amnesty International Taiwan發布New eID研究報告的記者會,透過之前數位身分證政策相關的人權疑慮,說明台灣長期以來個資保護不足的問題,呼籲相關部門加緊腳步。
之前數位身分證政策引發學界、人權團體及立委的許多疑慮,一方面是人權,另一方面是台灣特殊處境的資安及國安議題,去年3月我便透過質詢,要求政府部會要對個資、人權、資安、法制等疑慮好好處理。
去年11月,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資訊法中心公布「數位時代下的國民身分證與身分識別政策建議書」,資訊、法學、社會學、政治學等學者共同指出,當時的eID政策將對台灣自由民主體制帶來威脅、欠缺憲法法制基礎,以及可能侵害民眾隱私、增加人民被監控等人權風險。
因此,我進一步與長期關注數位身分證的台灣人權促進會 Taiwan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 共同召開記者會,和專家學者及愛信任-劉世芳、何欣純、洪申翰 Sun-Han委員一起要求行政院,在制定專法及設立個資專責機關前,暫緩數位身分證,避免侵害全民個資安全及隱私人權,防備中國紅色滲透, #莫讓eID成為民主防衛破口。(https://bit.ly/3jPIJso)
在我及多位立委、學者專家、人權團體的持續監督呼籲下,行政院蘇院長也順應民意,於今年1月決議暫緩數位身分證政策。
但暫緩只是暫時措施,數位發展是不可逆的未來趨勢,但絕不可以因此侵害個資及人權;更需要完整的治理及保障。健全個資保護及管理的法制、設立專責機關才是關鍵根本。
我必須再次強調以下兩大問題:
1⃣個資保護法制基礎不全:
許多專家學者都已提醒,台灣目前的資通安全法、電子簽章法、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法律不夠完善,難以因應數位時代的變動。
借鏡國外,歐盟在2016年便已提出GDPR(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一般資料保護規範》、2018年正式實施,大幅提升對民眾的個資保護,賦予四種權利: #拒絕權、 #更正權、 #資料可攜權 與 #被遺忘權。同時也強化個資專責機關權限,加重企業責任。
相比之下,台灣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這也是為何我持續督促國發會,希望他們參考GDPR,研擬適用台灣情境的政策,讓個資法早日從宣示掛牌走向實際守護🛡
2⃣遲未設立獨立專責監理機關:
台灣個資保護權責被分散到各個機關,讓各單位想辦法自己管理,主管個資法的國發會只能法規解釋,無法實際處理問題。
人權團體、學界、唐鳳政委都已多次呼籲,應盡快設立 #獨立監理職權的個資專責機關,且層級不能太低,否則根本無法發揮監理的功能🔎
以上兩方面,我已多次和行政院溝通。就我了解,目前專責機關仍在規劃,eID專法及個資保護法律則由羅政委協助處理,特別關注侵害人權疑慮面向,包括這份報告中也有提到的,要保留使用非晶片身分證或關閉晶片功能的選擇。
數位發展必須優先保障個資及數位人權,我們也因此正努力推動數位發展部,希望在數位這條高速公路上,設好紅綠燈、閘道等相關規範,推動完整的治理及保障,不然就會摔倒受傷。
我會持續在立法院監督,也希望行政院加速,讓台灣的數位人權有更完整的保障。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資料治理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小的與大人」介紹
訪問作者:蔡蕙頻
內容簡介:
〈總督到警察 日本時代的警察制度〉
日治時代的臺灣警察,是臺灣總督府實行統治的要角,負責管理臺灣民眾的生活事務,常有濫用權力、素質不佳的現象,招致許多批評。但他們的存在卻對日本在台灣的殖民統治,有著相當大的穩定作用。
〈大人到咱家 警察與戶政〉
日本統治臺灣以後,為了了解當時的臺灣,透過各種調查蒐集相關資料。根據法令,警察得以隨時到各家進行戶口資料的確認,將臺灣人的身體特質與身家狀況都納入國家體制與警察大人的管理之下。
〈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 警察與政治〉
日治時期,警察負責維持臺灣社會治安的重要角色,臺灣人從事的政治行動,也是受關注的事項。從治警事件到農民運動,1920年代臺灣社會中的警民對抗,是當時「小的與大人」關係中最重要的篇章。
〈一桿稱仔到走やみ 警察與經濟〉
為了維持日治時期殖民地經濟發展,警察大人深度介入了臺灣的經濟生活。從賴和的《一桿秤仔》中看到警察對度量衡制度的管理;到戰爭時期,統制體制的實行,可以看到警察大人無處不在的身影。
〈檢疫、注射到圍草繩 警察與公衛〉
日治時代,在總督府的規劃下,當時的警察大人還掌管了公共衛生以及檢疫工作,並配合各種名冊管理,紀錄臺灣人的公衛生活,再加上各種衛生教育的推廣,培養出「識字兼衛生」的文明臺灣人。
〈「左側通行」 日本時代的交通警察〉
隨著臺灣社會逐漸形成現代化的生活習慣,日治時代的警察大人又多了管理交通的任務。1920年代,各種交通規範亟待建立,第一要務是厲行人車「左側通行」,在各種資料上可以看到許多宣傳,也能看到警察執行工作的狀況。
〈帝國山林的前哨 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
為了開發臺灣的山區資源和原住民治理,日本政府在一般警察之外設置了「蕃地警察」。他們的初期任務包括「防蕃」、武裝討伐迫使使原住民歸順以建立管理制度,後來則以輔導產業、教育、集團移住為主,是帝國統治臺灣山林的最前線。
〈經濟、防空與流言蜚語的取締 戰時體制下的警察〉
珍珠港事變後,日本擴大了軍事動員的規模,臺灣社會也被拉進戰爭體系中。臺灣警察的工作則擴大到統制經濟的宣傳、物資徵用、防空動員,以及言論思想的控制,將臺灣打造成「戰爭動員,人人有責」的社會。
〈東石富安宮 日警變成台灣神〉
日治時代,警察與臺灣人民的關係密切,儘管有許多讓人恐懼的印象,但也不乏愛護民眾的佳話。任職東石派出所的日警森川清治郎在職期間留下許多佳話,身亡之後又有顯靈庇佑當地的傳說,因而入祀富安宮,就是很好的例證。
作者簡介:策畫/戴寶村
一九五四年出生在北海岸,現在新北市三芝區、舊名「番社後」的地方。濱海生長的背景,鄰近的淡水又是山河海交會與歷史元素豐富之地,促使他鑽研於海洋史領域的探究,著有《清季淡水開港之研究》、〈近代台灣港口市鎮發展〉(博士學位論文)、《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巨舶》、《台灣的海洋歷史文化》等專著。另著有政治史通史類書籍、淡水河流域史、高雄陳家家族史、客家族群史、縣市鄉鎮志書、諺語歷史文化、北台灣歷史文化,乃至中學教科書等
撰稿者簡介:
李進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歷史學),現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環境史、臺灣區域史與歷史GIS。
沈佳姍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研究日治時期台灣文化與公衛史。著有《臺灣日日新:阿祖ㄟ身體清潔五十年》、《牌2原來一家親:日本品牌家族企業史》等書。
陳慧先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為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代臺灣史、臺灣原住民史。著有《丈量台灣――日治時代度量衡制度化之歷程》等書。
游智勝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海運史、臺灣海洋史。
蔡昇璋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現為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協同研究員,曾任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學系、通識中心及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等兼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領域為臺灣海洋史、海洋文化史、臺灣漁業史。
蔡蕙頻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國立台灣圖書館編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生活史,並著有相關著作。
出版社粉絲頁: 玉山社出版公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wc2KbaTavg/hqdefault.jpg)
資料治理研究所 在 【生醫資料治理系列活動】英國生醫資料治理模式新思維(2022 ... 的推薦與評價
政府持有的健保 資料 ,如何才能用於學術 研究 ?Opt-out權利是合法利用回溯性 資料 的唯一方法嗎?英國是集中式的全國健康照護系統,生醫 資料 集中化程度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