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富可炫、無老可啃,如何在挫折中積蓄力量?
疲累不是沒有過,但心累真的不同。到了承受的極限,再多一分,很可能會被壓垮。
A小姐的爸媽在她小時候就前後因病過世。因為這樣的人生經歷,她特別珍惜人和人之間的感情。自從她和先生結婚,因此有了新的家人,這讓她備感珍貴,平常對家人無私付出。像是為了幫助先生在工作上無後顧之憂,A小姐最終選擇做家庭主婦,全心全意陪伴先生。她那時認為,只要兩個人一起努力,不管是在職場上獲得一席地位,還是在家裡兢兢業業扶持家人,只要可以把這個家經營得風生水起,溫馨溫暖,就是好的選擇。
結果,辭職當家庭主婦並沒有A小姐想得那麼簡單。照顧先生、忙裡忙外,久而久之,身邊的人覺得她是一個不用承擔責任的家庭主婦。而且因為少了朋友的互動,也沒有了工作中努力打拼的成就感,A小姐感覺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孤獨。她發現很少人能理解她的付出和努力。就算是這樣,只要對這個家好,A小姐也是甘之如飴。直到有一天,她和先生發生爭吵,先生一句:「妳就是一個米蟲!」擊潰了她所有的堅持。付出不被看到,還被認為是米蟲,這就是她在自己先生心中的地位。這讓她崩潰⋯⋯
B先生高中、大學成績一般,都是靠他的運動成績晉升。雖然成績一般,但畢業之後,他期望自己可以透過職場打拼實現自己的成就感。因為他並沒有畢業於名校,也沒有頂尖專業一技之長,為了給年邁父母爭取更好的生活,他克己勤勉,希望付出最大的努力,儘快在這個商業社會上立足。而且B先生擁有運動員的意志力,經過他刻苦努力,總算在職場上有了一點自己的小口碑。
誰知老天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一次意外橫禍,讓他差點走不出加護病房。後來很幸運,他的命救回來了,但失去了寶貴的雙腿,原本的工作因此不能再繼續。再加上高額的醫療看護費用,這讓B先生和家人都選入精神和生活的雙重困頓之中⋯⋯
當遇到巨大的壓力和挫折的時候,大家或多或少都曾暗暗地埋怨自己「一無所有、什麼都不行、什麼都做不好」這樣的心情。
上面的故事,A小姐埋怨過自己遇人不淑、識人不清、耐不住寂寞,B先生埋怨過自己小時候不夠努力、個性大條粗心、背後沒有人可以真正給自己支持和幫助。
只能說,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有的人努力但不夠明理,有的人熱情但不夠理性,有的人富裕但不夠快樂。當我們遇到挫折而落入「埋怨自己」的無限低谷時, 永遠可以找到各種藉口妄自菲薄。
#萎靡的心態是無法拉我們起來扭轉乾坤的。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在社會的浪濤中載浮載沉,沒有超人、沒有奇蹟、沒有富庶的祖輩、沒有全能的導師⋯⋯面對人生這麼多的風浪,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考驗.
#要怎麼做才能在挫折中衝破迷茫困頓而建立自己的人生呢? 這提供幾點給大家參考。
一,對自己溫柔。
遇到挫折,還能對自己溫柔的人,可以在 #不好的情緒中保持理性的自控能力。當我們可以保持理性來面對挫折,雖然挫敗感仍然在,但容忍度和承受力會變高。還能隨時覺察自己的狀態,隨時調整自己,以幫助自己隨時可以把握時機,衝破迷茫。
二,接受別人的好意。
遇到挫折的時候,大部分人一時間很難接受別人的好意。 #因為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不容易相信別人,更怕別人異樣的眼光。而且對負面的訊息會更加敏感,容易斥責和貶低自己和身邊的人。如果能在挫折失意的時候,還能適當地接受別人的好意,可以幫助我們重拾對人、對世界、對自己的信心。
三,有意識地自我對話。
挫折的時候,如果順著挫折感一路低靡下去,很容易情緒性的鑽牛角尖,放不開悲觀的心態。如果可以在修整身心之後,有意識地開啟自我對話,發自內心地和自己聊聊天,可以發現 #每天無意識發生的自我對話比我們想像的多很多。中間的自我對話,有負面的,也有積極的,只要我們願意挑選積極的內心想法,就能扭轉我們的負面視角,更多地注意到眼前事物地積極角度。
四,真誠地接納自己的情緒。
面對挫折困苦,心情不可能好。不要試圖偽裝自己,假裝自己不在乎、不介意。 #覺得難過的時候不要強迫自己樂觀。 覺得脆弱的時候,不要強迫自己堅強。痛苦難耐的時候,我們可以哭、可以傾訴、可以抱怨、可以運動⋯⋯適當的發洩對情緒管理來說是好事。長期的情緒壓抑會導致個性和價值觀的扭曲,萬一因此造成萬劫不復的後果是追悔莫及的。在生活中接納自己的情緒,為的就是提高我們自我的觀察能力,及時的認可自己,及時的釋放情緒,可以提高我們的自我信任,個性中的韌性和抗壓力因此也可以獲得提高。
五,建立自己明辨是非的價值觀。
生活裡很多挫折都是來自於外界,也許我們自己難辭其咎,但是有些錯如果是出自別人,我們無需過多的為別人承擔責任。很多人說,從古至今,這個世界笑貧不笑娼。好像只有富貴人家才是天堂之民,我們一般人都需要如螻蟻一般的過活。但其實,持有這種論述的人忘記了,我們雖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和機緣,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金錢觀。什麼事不能做、什麼錢不能賺、什麼人不能靠近、什麼狀況不能屈服⋯⋯ #我們為自己建立的價值立場可以幫助我們分辨選擇命運的走向。
回到上面的故事。
後來,A小姐選擇跟先生打離婚官司。在訴諸夫妻財產分配的過程中,她的先生逐漸意識到自己事業上的成功是來自太太毫無怨言的支持和鼓勵。後來A小姐的先生主動求和,兩個人重新回歸家庭,互相尊重、相濡以沫。
後來,B先生透過自己對話打開心結。「雖然失去雙腳非常傷心難過,但這樣的自己內心會是殘缺的嗎?」不是。「雖然沒有了健全的身體,我的人生就會因此也變得殘缺嗎?」不是。「我想要一個什麼樣的一生?」靠自己努力創造而獲得自我成就感的一生。「以我的能力,我還可以做什麼?」我有堅強的意志力。B先生透過自我對話,想到參加殘疾人運動會,在游泳比賽項目上獲得非常好的成績。他透過自己溫柔而堅定的內心,重新創建出美好的人生。
最後,還有一個關鍵要提醒大家: #生活中出現挫折是一個讓我們提高警惕的訊號。它提醒我們,有什麼事不太對,需要我們做出及時的調整。
🔔
如果沒有自我覺察的習慣,沒有主動積極地去自我調整,那麼重大挫折就會接著出現,讓我們以被動的方式改變自己。面對重大挫折,被動地改變自己,是我們不願意見到的。
對自己溫柔、接受別人的好意、有意識地自我對話、真誠地接納自己的情緒、建立自己明辨是非的價值觀。這些要在平常就常常運用練習、形成習慣。這些習慣會慢慢變成我們內在的智慧和力量,幫助我們遇到任何事情,處變不驚、逆增上緣,創建美好幸福的生活。
Home Shop
#把時尚穿出妳的樣子
#我與我的hs穿搭
#內在力量
#白瑜
貶低別人的玩笑 在 張忘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別為不尊重他人找藉口】
⠀⠀⠀
啊先說,忘形這篇講話比較直,如果有讓你不開心的地方,你別介意啊!
⠀⠀⠀
可能很多人都有遇過上面這句話,尤其對方說出了一件很傷人的話時,你跟他說你聽起來不太舒服,對方還會跟你說:唉呀,我只是講話比較直,你別介意啊。
⠀⠀⠀
我最近在聽『改變人生的談話』這本書,開頭就講到了這個概念。讓我回想起上禮拜群組裡的一件事情,我把他放在圖片裡了。聽說大家都看圖片比較多,所以文字就可以講話比較直了XD。
⠀⠀⠀
我覺得最扯的是,當那些說話直的人讓對方生氣時,還會補上一句:好啦,我知道大家都不喜歡聽真話啦,這世界就是討厭說真話的人。這是不是聽起來更讓人生氣了呢?
⠀⠀⠀
以前我常常聽到這種話的時候,也曾經想過是不是自己的度量太小。但後來仔細想想,其實很多人講話很直,我也不會生氣,反而還會覺得開心。
⠀⠀⠀
舉例來說,我自己是個常常寫文章就直接發的人,往往會有很多錯字。有些人會說,忘形你哪一段哪一行有錯字。這樣應該算很直接了吧,但我看到後都會超開心的接受,趕快去改。
⠀⠀⠀
但如果今天有人說:啊你連字都打錯,教什麼溝通?這時候我可能心中就會有陣陣不爽。
⠀⠀⠀
那麼這到底差在哪呢,我想說話直,是就事實做出說明,即便有加主觀感受,也不會攻擊對方。但沒禮貌,往往是加上很多自己的主觀思想。我這邊舉幾個極端的例子,可能會更容易明白:
⠀⠀⠀
1.當對方犯錯
⠀⠀⠀
說話直:你這邊好像弄錯了
⠀⠀⠀
沒禮貌:你是白癡嗎?這麼簡單也會錯?
⠀⠀⠀
2.當對方和你吃的東西不同
⠀⠀⠀
說話直:我覺得這個不太好吃
⠀⠀⠀
沒禮貌:你是吃屎長大的嗎,這也能吃
⠀⠀⠀
3.來蹭個奧運熱度
⠀⠀⠀
說話直:可惜了,剛剛那邊失誤了
⠀⠀⠀
沒禮貌:沒辦法,他就不是拿金牌的料
⠀⠀⠀
⠀⠀⠀
看完後,你大概就能明白這些差異。一個是即便參雜自己的主觀感受,也不帶著攻擊性和批判性。但沒禮貌的人通常就有滿滿的攻擊性和貶低的感覺,讓人聽起來很不舒服。
⠀⠀⠀
他們也常說,啊我就不喜歡拐彎抹角啊,這樣講話不是不用浪費時間嗎。但說真的,如果有個人問了一個問題,你跟他說:啊你是腦殘嗎?這個也不會喔?
⠀⠀⠀
這句話回應是真的有節省到時間,還是有什麼讓對方進步的部分嗎?我想除了讓對方聽起來難受之外,大概沒有其他的作用了。
⠀⠀⠀
講了這麼多其實只是想抱怨一下,即便這個議題這麼久了,還是常有人會用我只是講話直,來當作自己沒禮貌的白目或是不尊重人的藉口,卻不去想是不是自己講的話是否傷害了別人。
⠀⠀⠀
同樣的道理,那些說別人開不起玩笑,沒有幽默感的也是。溝通的意義,一直都是取決於對方的回應,你的講話直,幽默感,都不是讓你能夠傷害對方的理由。
⠀⠀⠀
不過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改,尤其很多白目大概就是改不了了。當你要他改的時候,他還會跟你說這世界就是虛偽,就是兩面人。但其實只是他無法在乎別人罷了。
⠀⠀⠀
這些白目通常也可能人緣不太好,因為即便跟他們一樣所謂『直接』的人,大概也沒辦法互相容忍。但總歸是沒辦法接受自己無法跟別人好好建立關係的事實,於是就會把錯歸咎於都是這世界不容講真話的人,好讓自己好過一些。
⠀⠀⠀
而我們更不需要去改變他人,如果你也常為了這些人所苦,請記得遇到這些人最簡單的方案就是忽略。當對方冒犯,你還願意跟他來往的時候,他自然會覺得我這樣有什麼不對。
⠀⠀⠀
這樣不但讓你不舒服,還能讓他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所以我後來都不糾結了,你講話直超棒的,那你就還是自己跟自己多說話吧,這眾人皆醉你獨醒,整條路上只有你是對的,其他人都逆向啊是不是XD。
⠀⠀⠀
啊如果上面的話讓你感到不舒服,我要再強調一次,我這篇文剛好比較直,希望你別介意。而如果你看完之後非常的不爽,那麼我換個方式說。
⠀⠀⠀
也許你真的沒有惡意,但有時候可能講話的時候,會讓別人覺得不舒服。其實這時候只要想想,當每次要講話時,我們是不是跟對方很熟。
⠀⠀⠀
如果不熟,儘量的不要做自己的主觀判斷,輕易地說出負面的標籤,這樣就能夠讓關係變得更好。然而當關係變熟,你也對他有所理解後,互虧求進步,大家嘴來嘴去也是很棒的。
⠀⠀⠀
而如果你看到這裡覺得還行,那我們就可以回頭想想到底這幾段差在哪,也許就能夠找到差異了。而如果你覺得沒什麼差,那麼請你趕快封鎖我這個虛偽的雙面人,拜託不要來留言XDDD。
⠀⠀⠀
最後如果想要更多理解怎麼樣讓說話變得更好,Himalaya有上架這本『改變人生的談話』,我之前看書時就覺得很有收穫,現在每天早上在嚕狗的時候聽一章,都還是有許多收穫。
⠀⠀⠀
歡迎你點入這個連結,或是使用我的折扣碼CWS30,就能免費聽30天喔:
https://www.himalaya.com/mPmfK
⠀⠀⠀
#忘形流IG版
#溝通
#別用說話直包裝白目
#說話直也能很體貼
#關鍵是不要加上攻擊與負面標籤
貶低別人的玩笑 在 April懶得說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們的想像力容不下一個真的經歷過好幾次強暴的人。」
前陣子天才看了博恩之前脱口秀談被強姦的故事以及聲明,刻意拖的這段時間在心裡密集的準備,或許是我們這類的人關注關於自身類似的議題,總會特別小心,因為任何媒體使用的新聞標語、內文,態度、立場,一筆一劃都勾動著腦內成千上萬條神經,最不該點開又必定會被妳點開的網友冷嘲熱諷,會像是一層遮罩蓋住妳所有對病理解的自信。
我曾和某任也患有PTSD的男友,在Linkin park主唱自殺的那晚,在各自的房間裡哭了好久,尤其是知道他長大後去尋找那位性侵他的加害者,但後來得知這名加害人也曾是性侵的受害者後,他決定不向對方追究,最後讓自己更加痛苦。
我對以上事件根本不敢想完,光是字面上對加害者該有的憐憫,都讓我感到噁心又難受;一個人怎麼能對於創傷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立場,饒恕了他人多少,就是對自己受傷的部分更加不放過,解答就是問題本身,這種人生怎麼活,怎麼走,新聞過了4年我仍然沒有答案。
唯一確定的是自己面對PTSD的方法,永遠不會是該死的放下。
而當時男友看著我對部分酸民的耿耿於懷,問了我:「妳活到現在有看過哪個妳身邊覺得有智慧且欣賞的人,會去新聞下面加以評論與攻擊受害者?」
這樣的提問每當我感到焦慮的時刻,讓我足夠分辨哪些是我不該在意的嘲諷,雖然很難不感到灰心,但心想或許就是因為世上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我也才敢成為一個拿起大聲公訴說著自己理念的人。
PTSD對我來說一直都是讓我感到極度複雜的心理疾病,最大的因素是它的開始,也就是創傷的源頭來自回憶,而回憶是帶狀式的存在腦袋裡,它的血水會流竄於事情發生前、事情發生後,不簡化成前與後,原因是妳的人生確確實實的被分割成兩段,所有被時間經過的地方,並不像他人所說:「可以用時間療癒一切」,而是恰好相反的,如同誓言一樣地久天長的跟隨妳,妳必須堅定地帶著此事去過完這一生 。
對於過去,PTSD把已知刻劃的再清晰不過,種種像是錄像被燒成DVD,用一台365天插著電的播放器,只要妳醒著的時時刻刻,這些畫面從不停止的重複播放,妳眼前無論有什麼驚喜與快樂,它也永遠騰出一個空間卡住妳腦海,與妳所有情緒、甚至與喜悅並存,像是一個拿不下掛在脖子的鐵鍊,它的重量時常提醒著妳與自由之間的距離。
妳當然試過一種簡單方法,讓記憶適得其所,妳不容許它在那裡發生,丟棄那一晚的自己,將她想像成與自己無關的別人,妳才能作爲一個全新的人。
但後果是妳逃避的每一天都是要加倍奉還,妳刻意沒看的那幾分鐘,在夢裡會加速的播放,體驗過的人會像是某種信仰規定自己把這個噩夢日日帶著,因不想再經歷任何一次非自願性的懲罰。
對於未來,PTSD所面對的最大的恐懼是隨機觸發,如果是性,那存在強烈的權力與支配關係,插入與被插入,各種無法輕易對等平衡的事物,都可能會成為發病的引爆點,這讓我很困擾,尤其是我對日常行為表面的自我分析時,往往發現不適的裡頭深處就是藏著壓迫與對性的貶低,原來它們早就無聲流進血液,影響妳做任何決定、話語、行為。
而在某刻,醍醐灌頂,才理解醫生對妳說的,妳的失憶是大腦的保護機制,她知道妳當下無法承受壓力,而選擇性的告訴妳事實,直到她覺得妳有足夠的能力來面對時,她才會告訴妳全部的事情。
大腦正式的宣告會發生幾次,人生需要發病幾次,需要驚覺被打醒幾次,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只要還醒著,這場爛戲就會繼續,我也還在等。
時間著實的拉長PTSD的傷口,像是一條沒有盡頭的鞭炮,在某處被不明的原因點燃,妳永遠來不及反應就被炸的全身傷,所以對我來說最接近光的希望,一直都是死亡。
前陣子看《幻之光》很有感覺,由美子哭著對天空大喊:郁夫為什麼要自殺時,我心裡想的畫面是郁夫死前在一個天氣晴朗的下午,用相當自在安穩的步伐與微笑邁向隧道,這顆鏡頭一直壤我感到很安慰,並不是所有人對死亡的態度都是負面、消極、悲慘的,還好是有人非常確定比起現在,未知的死亡更好。
那種在未發病時對自我現狀的明瞭,並不是傻,更不是想不開。
雖也明白「自殺」兩字對身旁的親友是另種巨大傷害,但社會上大部分的人都在集體譴責「輕生」時,自己想替已選擇死亡的人說些話,無論是否具有充分理由需要用結束生命來停止病的延展,對於死亡本身執著的程度,相當於在社會上追求的積極與熱情,都只是個人選擇而已,此時「想死」與「想活」對於我來說是同件事,都是一種值得尊敬的事。
除了死還有一條路是不想死。
對他人標準中受害者模樣不屑一顧;那些自己處理不來的情緒就丟到網路上;重新定義那些不該輕易提起的訊息;對解讀的悲慘性強烈抗拒;叛逆那條好像該隱忍的不幸而選擇大談闊論並挑釁別人價值觀。
怎麼樣好像嚴重不能隨便講隨口說嗎?
這麼嚴重的事就是輕易發生了不是嗎?
以嘲諷自己的人生來渡以上的難關,她挑選著同樣悲慘的其中一天,決定用開玩笑的態度告訴妳她被性侵過,那天妳會告訴她:妳不能這樣說、不能這樣想嗎?
IG@apriltzu
https://www.instagram.com/aprilt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