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晚應邀到 商業思維學院,進行一場主題講座,講題是:「線上簡報的三個高效溝通秘訣」,這幾天在備課時,想起之前幫學校老師們授課的狀況,想寫下來和大家分享。
那天,幾個學校聯合舉辦一場大型演講,供老師們進修教學職能,場地選在一個橫向延伸,而且非常非常「長」的會議室(就是這張示意圖這麼長喔!)估計可以容納三百人,主辦單位告訴我,今天參與者大約有兩百位,只是當我抵達現場時,所有老師都坐在會議室兩旁,中間的幾個位子都沒有人坐。
當時為我開場主持的老師,費盡唇舌、苦口婆心邀請大家把中間的座位補滿,卻怎麼樣都無法讓老師們坐到中間來,在交接麥克風的時候,主持的老師還偷偷和我說聲不好意思。
眼看課程就要開始了,我心裡出現兩個選項:
1. 忽略這個狀況直接開始上課?
2. 我來要求老師們坐到中間來上課?
當我想到第一個選項時,腦中冒出曾聽過的一句話:「只有在學生準備好了,老師才會出現。」如果我直接忽略這個狀況開始講課,是不是就跟台下老師們在學校授課的感覺一樣:「老師很賣力,學生的心卻缺席?」
所以,接下麥克風的我便說:「這間會議室挺有意思的,場地那麼長,站中間講者的臉得往左右兩側轉啊轉的,我想若不是想要增加鍛鍊的效果,就是分明是要跟講者的脖子作對~」講到這裡老師們都笑了,我繼續說:「我還發現各位老師們都坐在這間會議室的兩側,而中間這塊區域都空著,兩邊各自熱鬧,中間置身事外⋯⋯」
老師們聽到這裡又笑了,而我在笑聲結束時補了一句:「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正在做不希望學生對我們做的事情呢?」然後老師們開始思考了,有人沈默,有人點點頭。
我深呼吸一口氣,接著說:「真的沒有責備的意思,我知道要改變學生真的很不容易,過去大家一定也都做過很多努力,也產生很多挫折。但是既然你會坐在這裡,代表心裡多少對教學現場的改變有些期待。所以我想邀請你,先從自己開始改變,我們才有機會以身作則,感動學生。可以的話,請盡量坐到中間來,讓我們再拉近一點距離,這樣上課也會比較有效果,不過我只是建議,不強迫!我們用兩分鐘調整一下,然後我們重新開始,好嗎?」說完我就回休息室預備了。
說這些話,我的心裡也很緊張不安,會不會老師們聽完感受不好?等等就不理我了?覺得我怎麼那麼大牌?不過我認為這件事是正確的,趁那兩分種的等待,自己也收拾了一下心情。
回到會場,真的移動座位的老師很少,就大約五個人,雖然有點可惜,但我想我還是必須開始講課了,不過當我開始和老師們打招呼的時候,發現場地的氛圍有些改變了,有些老師的姿態產生變化,身體稍稍前傾,開始對我點點頭,聚焦在我的簡報上,這一刻我發現他們的眼神和兩分鐘前完全不同了!
兩個小時的演講裡,老師們和我一起演練,也不斷給我很多回應,結束之後,主持的老師對我說:「小虎老師,我們第一次看到老師們這麼認真,而且下課時間到了也不急著離開,這是前所未有的狀況!」
那天回家之後,我一次次回想這個課程的運作,也思考如果再早個兩三年,我會有勇氣說這樣的話嗎?我想,我可能會硬著頭皮撐完全場,有這樣心態的轉變,也是因為近幾年學員給我的反饋,讓我練習轉換視角,得出一個心得:「練習再多生硬的技巧或許無法真正撼動別人,但是真誠堅定地表達,可以傳達希望大家共好的邀請。」
現在,每當我回想起這個故事,仍會帶給我滿滿的能量,所以我把它分享給你,希望也能讓你有勇氣去堅持做正確的事!
這一則故事,我將放進明晚課程裡,希望能透過自己的經驗,讓大家未來擔任分享者的時候,不再感到尷尬跟壓迫,無論是實體活動還是線上會議,當你即將開始分享時,總是希望能和台下觀眾拉近距離,明天其中一個秘訣,將告訴大家如何透過兩個開場白,建立和參與者的共識,讓彼此更靠近。
#講座報名在第一則留言
#要加入學院才能報名喔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曾志偉 #楊明醉駕 #楊明 #王祖藍 #創意官王祖藍#楊明涉醉駕 #未了解 #曾志偉責備蔡康年 #蔡康年 #管治危機 #公關災難 #香港 #廣告商 #TVB高層 #處理行為不良藝人 #綜藝節目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
責備的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謝老師」
昨天回母校 #明道中學 和學弟妹們分享!
遇到當年的導師!心中無限♾️感動!
超過20多年了,老師每個人的名字都還記得,那些年少輕狂、誰誰誰喜歡誰......他都如數家珍!
其實,當年高中聯考我不用加分就超過第一志願女中分數,但選擇回明道資優班,最大部分理由是因為男女合班也許會少很多已經無法再負荷的霸凌。
高中三年真的如願,霸凌不是少,而是完全沒有了!
那是一個快樂又奇特的班,同學們文武雙全,還有跳級生。班上一堆怪獸級人物!電腦怪獸(20多年前的電腦很不容易哦)、數學、物理、生物......理財怪獸!還有人大學就出電腦書、開店了.....。
全校運動會,男生常常拿一堆的競賽冠軍。班上僅存的八位女生,也被他們帶著訓練,最後居然拿下全校女子組籃球亞軍,只輸給籃球隊那班!全校很大哦!還包括高職喔!厲害吧!
只是如果對上很多漂亮女生的高職班級的時候,田醫師班上男同學的加油聲會變小!哈!
田醫師是得分後衛!看到了嗎?第二張那雙來自中央山脈的飛毛腿!!! 真的不能被田醫師抄球喔!不然只能追著我、看我得分哦!
老師帶領的學業更是傳奇!班上一半二類組一半三類組,醫師應該有快二十個!八個女生出五位醫師(當醫生不是另外三位女生的夢想)!
不過,高中三年田醫師課業表現失去水準,一直在對不住老師和自己懊悔中!這應該是當時當學生的自己的本業!但我沒有做好!
後來當醫師、考過醫師執照、考過美國USMLE醫師執照、現在讀研究所......,都在心裡彌補覺得對不起老師和自己的那一塊!
昨天,老師細數過往,可以感受到他對每一位同學的愛與驕傲!也可以感受到即使我們畢業了,他都一直在關注大家!
還可以感受到:老師其實從來沒有責備的意思!
林仁豪老師!師界傳奇!
#豪哥
責備的意思 在 依比鴨鴨兩三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親子教養】所謂的好朋友
文/小米嘛
上星期開學後的某一天,放學回到家的鴨鴨心情很不好,先是悶悶不樂的,和平常嘰哩呱啦說個不停完全不一樣,再來則是藉故和依比吵架。
吵架的原因我不記得了,一來當時在忙別的事根本沒特別注意,二來當孩子要吵時,一張衛生紙一個垃圾都嘛可以吵。只記得洗澡時,猴子拔在浴室唸了她一頓。
當爸爸在浴室唸姐姐時,媽媽同時在客廳和妹妹曉以大義,但當然,皮皮的臭依比依舊給我嘻皮笑臉挑戰媽媽的底線。
洗完澡出來後,一邊幫鴨鴨穿衣服,一邊問鴨鴨剛剛到底發生什麼事了。但不知是鴨鴨情緒太滿,還是剛剛才跟爸爸講過所以不想再講了,講起話來顛三倒四,媽媽完全聽不懂她在說什麼。但也因為太反常了,出於媽媽的直覺,順口就問了:『你今天在學校有發生什麼事嗎?』其實這是我們家的常問句,幾乎每天媽媽去接她時都會這樣問,沒想到就這麼一句簡單的問話,竟成為小孩的爆點。
「今天都沒人跟我玩~~」伴隨著崩潰大哭的委屈。
媽媽很疑惑,『為什麼沒人跟你玩?』
「XXX(鴨鴨的超級好朋友)就說她們人夠多了,就不讓我跟她們一起玩~~」小孩哽咽著。
所以其實不是“沒人”跟她玩,是她的“好朋友”不跟她玩而已。不過關於這一點,媽媽不打算跟她講道理,畢竟別說她才5歲,就算她是15歲,也是朋友至上友情無價阿,哪聽得進媽媽講什麼,更何況簡單一句:『她不跟你玩,那你就去跟別人玩啊。』說來容易,做來卻很難。
『這樣啊~~』這次媽媽選擇先同理,『那其他人也不肯跟你玩嗎?』
小鴨點頭。媽媽繼續說了:『那~~你有沒有去問問其他人願不願意跟你一起玩呢?』
滿臉眼淚的小鴨抬頭看著我,不解地搖頭:「沒有~~」原來在小小孩的心裡,根本沒有自己“主動”去詢問別人要不要一起玩的選項,當自己的“好朋友”不跟自己玩時,就成了世界末日。
『那這樣好不好,如果明天還是沒人跟你玩的話,你自己主動去問問其他小朋友可不可一起玩好嗎?』媽媽提議道。
鴨鴨點點頭,暫時收起了淚水。接下來的每一天,都可以聽到她說:「今天還是沒人跟我玩,我有去問他們,可是他們都說現在(人數)夠了...」、「今天有一個人跟我玩喔,可是只有早上...」......諸如此類的報告。
直到昨晚,洗完澡後的鴨鴨很開心地跟媽媽分享:「媽媽我跟你說,今天我跟OOO玩喔!他對我好好喔~~」
聽到這個名字時我有些詫異,雖然孩子們同班一年多了,但這孩子從小班開始,每天回家掛在嘴邊的永遠都是「XXX」;「XXX今天說什麼什麼....」、「XXX今天好好笑....」、「我今天又跟XXX吵架了....」整整一年多下來,即使偶爾有其他名字出現,這位「XXX」始終是我們家最常聽到的名字。
媽媽很好奇,『他對你很好嗎?怎麼對你好?』
「他都不會規定我怎樣怎樣,而且他都會聽我說話,我們都可以一起玩喔!」聽得出來是真的很開心,但、怎麼覺得哪裡怪怪的?
『他不會規定你怎樣怎樣,所以對你很好嗎?』
「對阿,不像XXX,他每次都規定我要怎樣怎樣,我說我不想他還一直規定我,不然就說不跟我玩......可是我也有自己想要規定的事啊....」語帶委屈,好像多可憐似的。
原來如此!難怪雖然常常聽到他們一起玩,但也三天兩頭聽到兩人吵架;也難怪這孩子在家每天都在“規定”妹妹做什麼做什麼。我不能說自己的孩子是被“帶壞”的,這種事絕對沒有誰帶壞誰,純粹就是兩個個性差不多的孩子互相模仿而已,但媽媽深深覺得有必要好好跟孩子聊一下。
『你不喜歡XXX一直“規定”你對不對?他一直規定你做什麼當什麼遊戲怎麼玩,你是不是覺得很不舒服?』
「對啊!我不喜歡!可是他都不聽我說......」還要藉機告狀。
媽媽直接聽而不聞這類的告狀,繼續道:『你不喜歡人家規定你,那你覺得如果你一直規定跟你玩的朋友要怎樣怎樣,人家會開心嗎?』小鴨搖頭。『你在家裡是不是也一直規定依比要聽你的話?這樣她會喜歡跟你玩嗎?』
「......不會。」
『真正的朋友阿,其實是不會一直規定別人要聽他的話的喔,』我沒有責備的意思,從頭到尾都是用和緩的語氣看著孩子的眼睛慢慢說,『真正的朋友,是會跟你一起討論、一起找出兩個人都覺得很棒的方式的人喔!』
『他會聽你說話,你也會聽他說話;他會想到你,你也會想到他;所以玩遊戲時他不會只想到自己想要怎麼樣,可是也不是全部聽你的,是要你們一起討論出來的喔。』
「像OOO一樣嗎?」鴨鴨問。
『嗯~~媽媽不認識他,但是他會聽你說,你們會一起討論怎麼玩對不對?』孩子點頭,『那你們就是好朋友唷!』
五歲的小孩當然似懂非懂,於是媽媽決定舉自己的例子,尤其是孩子親眼所見的例子。
『你看前幾天,媽媽的耳朵去開刀,婉麟阿姨是不是從很遠的地方來我們家,還幫媽媽換藥?』果然眼見為憑,尤其又只是前幾天發生過的事而已,孩子果然印象深刻。
「對,婉麟阿姨還幫媽媽貼OK蹦,好厲害!」想了想又繼續說,「那皮利哥哥的媽媽也是媽媽的好朋友嗎?」
『對啊!你看,上次皮利哥哥他們來我們家玩,那天他媽媽人不太舒服,是不是就在沙發上休息,媽媽有吵她嗎?』、『在我們家,她可以很放心的休息喔,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真正的好朋友,是會替對方著想,可以讓彼此信賴、而且很放鬆的人喔!』
『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會要你做你不想做的事的.....』媽媽還想繼續講下去,但這道理對五歲小孩來說似乎真的太深了,只見小孩一樣認真地看著我,接著突然很認真地冒出一句:「媽媽你要不要喝一口水阿,你講好久的話了,一定很渴~~」
好樣的!媽媽瞬間笑場,正經八百的話題都被打亂了啦!好巧不巧,另一旁從頭到尾在旁邊插花刷存在感的依比適時又冒出一句:「馬嘛,我想大便~~~」
.........好吧,話題結束。
但是親愛的孩子,你們還好小好小,未來還會遇到好多好多的「朋友」,媽媽很不想限制你們的交友,畢竟媽媽也是過來人,深知大人阻止、小孩就愈想嘗試的叛逆,愈是告訴他:「不准跟XXX玩!」,他就愈是會跟這個所謂的“XXX”一起玩,更慘的是,還會努力學會不讓你知道。
媽媽只想告訴你,朋友有很多種,但真正的好朋友,不一定要常常膩在一起,也不一定誰是老大;真正的好朋友,絕對會讓你相得益彰,愈來愈好。
很老的一句話,但媽媽還是很想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好朋友不一定會永遠在一起,但只要你有需要,他絕對在你的身邊。
媽媽很幸運有好幾位這樣的好朋友,也衷心希望妳們都能交到這樣、真正的好朋友。
#君子之交淡如水
#朋友貴在真心
#那些看不見的事比成績還重要
責備的意思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曾志偉 #楊明醉駕 #楊明 #王祖藍 #創意官王祖藍#楊明涉醉駕 #未了解 #曾志偉責備蔡康年 #蔡康年 #管治危機 #公關災難 #香港 #廣告商 #TVB高層 #處理行為不良藝人 #綜藝節目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剝花生 #旅遊資訊 #平吃買玩 #各地文化, 要睇梗係睇原汁原味, 你係咩人就會支持返咩嘅youtuber, 國際華人傳媒, 最喜歡報道Smart Trave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KZNoNE4iEf-Rsl1fa8Um8aY2Yl86Q95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
多謝香港同海外嘅傳媒,對我阿莎嘅youtube頻道smart travel影片質素嘅肯定,幫我報導再加持。
今日我會講下曾志偉點樣對待兩個犯錯嘅員工, 一個係台上讀稿嘅主持蔡康年,另外一個就係涉嫌醉駕嘅楊明,如果好似楊明呢啲咁樣嘅藝員,處理得唔好分分鐘釀成公關災難,我哋一齊睇下曾志偉點樣面對呢一個作為高層嘅危機處理。 歡迎網友睇完影片之後留言一齊參加討論 。呢條影片冇相片呀唔好意思 ,因為陣間約咗朋友食 ,我而家要多啲探下身邊嘅朋友同親人呀。
身為副總經理的曾志偉喺琴日㗎「超級綜藝 隆重登場」記者會, 大讚擔任記者會主持的區永權、陳庭欣準備充足:「佢哋拎住份稿但係冇睇過!」再一次喺記者面前暗串「音樂永續 樂壇共享」記者會中讀稿嘅藝員蔡康年「作為一個主持就唔應該帶稿」。
曾志偉作為一個高層 ,示範咗一個反面教材 ,其實第一次喺記者會佢當住咁多人面去責備一個未有準備充足嘅蔡康年 ,已經唔係咁好 ,如果畀我唔會咁樣當重指責佢 ,最多都係扮佢讀寶一次 ,笑裏藏刀望蔡康年一晚,第二次就唔應該再小題大做,又一次公開怪責個下屬做得唔好。
另外一方面, 而家面對緊一單官司嘅tvb旗下藝人楊明,究竟曾志偉會日點樣處置呢一個人呢?
好似無線琴日在將軍澳電視廣播城舉行「超級綜藝 隆重登場」記者會,近百位台前幕後齊集宣傳即將播出的綜藝節目。副總經理曾志偉以及首席創意官王祖藍均有現身,曾志偉被問到楊明涉醉駕一事,王祖藍搶答並連講五次未了解:「我未了解、未了解、未了解、未了解,啱啱開緊呢個記者會,暫時未了解。」提到楊明現時已申請保釋,祖藍再說:「消息都係走嚟走去,我哋等吓先。」
.........................
責備的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為什麼關係融洽,另一半仍出軌?:走過伴侶出軌,從放不下、不放下,到過得自在安好」介紹
訪問作者:洪培芸
內容簡介:
私訊氾濫、社交軟體當道,出軌的引信隨時點燃。
寫給遭遇伴侶出軌的現代人,
一本成熟、自愛的情感修復之書
自責、徬徨、憤怒、焦慮、報復──
感情觀開放的時代,伴侶出軌的傷痛歷程不曾改變,
但你可以不再委屈求全,為自己勇敢一回。
‧明明關係融洽,另一半卻出軌
‧他心裡有別人,卻矢口否認
‧他把外遇怪罪於你:因為你沒有生兒子/在床上如同死魚,我才會外遇
‧他惱羞成怒,大吼:我都願意回來了,你要鬧到什麼時候?
‧他多次背叛,你依然放不開手……
▍解放伴侶出軌的自卑與自責
▍擁抱害怕被拋棄、不被愛的自己
得知伴侶出軌的那一刻,像被宣告罹患絕症般不敢置信,心裡有千萬個為什麼:你們相識相愛多年,甚至是別人眼中的神仙眷侶,他怎麼可能出軌?不久前他才跪著向你哭求原諒,為什麼如今又再犯?是他得寸進尺,還是原諒了他的你太傻?
你震驚錯愕,你悲憤,感到備受羞辱。你開始替他找理由,或想著大概是哪裡搞錯了;你開始責備自己,是不是我不夠會打扮?是不是我賺太少、不夠幽默體貼?你甚至想著如何報復,想方設法把檯面下的關係公諸於世,讓破壞你們婚姻的人也得不到幸福……
伴侶出軌是許多人難以走出的傷痛,不停自問哪裡做錯了,卻忘了自卑、自責,也是一種自傷。洪培芸心理師以豐富的諮商經驗,詳盡解析出軌者的心理,提供成熟的思考模式,陪伴讀者修復傷痛,重建自信,活出嶄新的人生。
作者簡介: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中原大學心理學臨床組碩士。目前在養心心理治療所執業。
專長:人際關係、兩性情感、親職教養、關係失落、精神疾患與身心症狀、網路成癮、飲食障礙、自我探索與生涯發展。
曾應邀到華視、年代電視台、News98、飛碟、中國廣播、台北愛樂、POP Radio、環宇、正聲、警察廣播、台北廣播、教育廣播、女子學、漢聲廣播、復興廣播、Needs Radio、網路節目等進行分享。
文章持續受到各大媒體轉載,曾在《今周刊》、《大人學》撰寫專欄,曾在純青基金會擔任講師,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帶領女性自立團體。目前也是企業、扶輪社、各大專院校、社福團體經常邀請演講的心理學家。
著有《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版權。《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版權,並入選2020年亞洲專刊(Books From Taiwan)。
打造共好社會,過好這一生是洪培芸的理念。她深信「認識自己」就是改變人生的起點,這是一生的作業。而幫助更多人過好這一生,就是她的一生志業及追求。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責備的意思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不管諾貝爾文學獎的長期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我都絲毫沒有降低難度的意思ㄛ。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存在主義 #書單
────
天吾的父親,在晚年中風後,被天吾送進了一座鄰海的療養院。有一天,父親在彌留之際被送去做檢查。此時天吾看見了魔幻的景象:一個空氣蛹突然出現在父親床上,裏頭包覆著十歲的少女青豆。
「空氣蛹」正是「世界觀」的隱喻。天吾直覺認為那是他自己的空氣蛹。雖然裏頭包覆的是青豆,但確實是天吾自己的空氣蛹──那是他重生的契機。為了青梅竹馬的少女青豆,他可以重新定義自己,重新找到自己的世界觀。讓自己有機會在全新世界觀的指引下,「變成另一個人」。
伊格言說,這世界上眾多世界觀,林林總總,或硬或軟,可能兼具不同程度的包容性或排他性。有些世界觀是柔軟包容的;但也有些過於堅硬,非黑即白,極端嚴厲。而《1Q84》暗示的,正是世界觀如何被形塑與改變。
小說中的邪教組織「先驅」,影射的是日本沙林毒氣案的奧姆真理教。不同於主流新聞對此事件一面倒的負面撻伐,村上春樹對此做了更為細緻的批判。「先驅」領袖深田保的作為當然是不可饒恕的重罪;然而在村上的描述中,深田保確實具有神通;但這神力是由「先驅」幕後掌控者Little People所賦予,深田保必須受到Little People的操控,承受常人所不能忍的精神與肉體痛苦。這提示了小說對邪教領袖複雜的同情......
────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的名言:童年是小說家的存款。以此標準而言,村上春樹的個人戶頭顯然非常空虛──他出生於平凡無奇的日本關西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家庭關係並不特別(老爸沒小三,媽媽沒小王),學校成績不好不壞,像所有普通學生一般交朋友和女朋友,偶爾結伴出門遊玩,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聽音樂看書;唯一稍有殊異之處可能是,他是個獨生子──這在當時的日本並不常見;然而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因為是獨生子所以也沒有糾紛」,「可以說是平穩無事的少年時代,總之,沒有一件想要寫進小說的事情」。然後這樣一位小說家向我們示範了如何白手起家(從空空如也的童年戶頭中硬生生製造出貨幣來,簡直像聯準會印鈔票)──「漸漸知道一件事,就是幼年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我並不是在責備父母。父母也盡了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要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傳遞給孩子。人的情況和其他動物不同,因為運作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生活,因此know-how也變得更複雜。不過傳遞know-how這件事,某種意義上是讓迴路閉鎖起來的行為」──何謂「閉鎖迴路」?村上的意思是,那是一種價值體系與世界觀的(半強迫)植入,對一個敏感的孩子而言,無論如何都帶有某種程度的傷害性;因為那等於是將一準備敞開自己,藉以逐步進行自我組構的心靈旅程(出之以《1Q84》的語言:Perceiver=知覺者之形成)中途截斷。於此,村上含蓄地提示了自己的個人創傷。我個人完全同意這樣的看法──若說《挪威的森林》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核心都指向虛無,那麼「巨大且無從迴避之傷害」應當就是村上用以將之嫁接於現實(小說的寫實世界)的媒介了吧。───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le/20190811/s00005/1565460652324/星期日文學-伊格言-極端的題材-極致的思索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