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閲讀:美國撕裂了自己,因為它搞不清自己可以實現什麼目標?》
文/季辛吉(原文刊載於Economist 經濟學人雜誌)
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帶給我們的近憂,只是如何解救滯留阿富汗的數萬美國人、盟國人和阿富汗人:如何營救他們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但更重要的問題是長期的影響。
美國應反思自己的決策過程:美國的盟友和相關人員,在過去20年間,在阿富汗戰爭上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而美國卻未發出足夠的警告,也未與他們進行充分協商,已於前年起擅自做出全部撤軍的決定。
美國更應思考,為什麼阿富汗問題會被以一種非此即彼的零和策略呈現給公眾,使大眾以為美國只能在完全控制阿富汗和全面撤軍之間,做出選擇。
從深陷越南戰爭到開打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美國介入他國的根本問題,困擾了數代美國人。美國必須首先將戰略目標和政治目標結合起來,然後再派出軍人冒險血戰,賭上國家的信譽並將其他國家牽拉入戰爭中。
在戰略上,美國要搞清楚戰爭的形勢;在政治上,美國要明確的制定目標,以便在相關國家內部和國際上維持戰爭成果。
在開打阿富汗、尤其伊拉克戰爭過程中,美國撕裂了自己。
因為美國搞不清為何而戰,以及可以實現什麼目標?美國人也無法在美國政策過程中,將這些目標結合起來。
當一個軍事目標過於絕對且難以實現時,政治目標便會變成過於抽象且難以捉摸。
這樣的戰爭註定失敗。
在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戰爭中,美國領袖們無法將這些目標結合在一起,這一直困擾著美國,並導致美國深陷國內紛爭的泥沼中,自己無法團結一致。
基地組織從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出發向美國發動襲擊:於是作為報復回應,美國在獲得廣泛民意支持的情況下進軍了阿富汗。
最初進行的軍事行動,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但當塔利班崩潰之後,我們除了斬首追捕賓拉登外,已經失去了戰略重點。
塔利班基本上靠巴基斯坦的庇護才苟活下來,後來在巴基斯坦個別部門的協助下,十年後,他們又重返阿富汗展開了游擊戰。
於是我們告訴自己,甚至深信只有將阿富汗變成一個擁有民主體制和憲政政府的現代國家,才能最終避免阿富汗重新變成恐怖主義的溫床。
這樣「宏偉的計劃」,不可能成功!
2010年,在一篇評論阿富汗增兵的文章中,我便警告不要貿然延長這場戰爭:否則即使是那些不贊成塔利班聖戰的阿富汗人,也會站到我們的對立面。
因為阿富汗從來就不是一個追求現代化的國家:它的國家建立在共同體的宗教意識和中央集權的基礎上。
貧窮的阿富汗,恰恰缺少現代化國家所需要的元素。要在阿富汗建立一個政令通行全國的現代民主國家,這意味著要制定一張時長多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表;建立現代民主國家的努力與該國的地理環境和民族宗教本質信仰,完全背道而馳。
正是因為阿富汗倔強、閉塞和缺乏中央權威,才使其成為恐怖組織首選的基地。
一個獨特的阿富汗實體早在18世紀就已形成,但組成這個實體的各個民族卻一直強烈反對中央集權。
阿富汗的政治統合,尤其是軍事統合,一直是沿著種族和部族的脈絡發展,它基本上處於一種封建結構中,發生主導作用的權力代理人就是部落武裝的領導人。
這些軍閥通常在開戰時,才會結成廣泛的聯盟,這主要發生在外部勢力試圖破壞阿富汗時。例如1839年英軍入侵阿富汗,和1979年蘇聯武裝佔領阿富汗。
正是各個部族從鬆散改變為聯合,才導致英國人於1842年倉皇撤離喀布爾,最後只有一名歐洲人逃脫了被殺或被俘的命運。
接下來便是1989年蘇聯從阿富汗大規模撤退。
現在所謂阿富汗人民不願意為自己而戰的說法;並沒有歷史依據。當為自己的部族和部落為自治而戰時,他們都是英勇無畏的戰士。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富汗戰爭呈現出以往美國開戰漫無盡頭的特徵,美國國內對戰爭的支持也逐漸減弱。
摧毀塔利班基地的目標基本早已經實現,但重建這個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卻佔用了太多太大量的軍事力量。塔利班可以被遏制,但不能被消滅。而從外部引入陌生的政府形式,則削弱了美國的政治承諾,並加劇了業已普遍存在的腐敗現象。
因此,美國國內原有的爭論模式又在阿富汗問題上重現了。
在這場辯論中,平亂一方被定義為進步派,而政治解決派則被視為災難製造者。在兩黨交替執政期間,這兩派人總都想搞垮對方。例如,美國政府在2009年決定增兵阿富汗的同時,也宣佈將在18個月後開始撤軍。
被忽視的是一個本可想得到的、兩全其美的替代方案。戰爭的目標可縮小為遏制而非摧毀塔利班。而政治-外交途徑則可能探索了阿富汗現實的一個特殊層面:該國的鄰國,即使在相互敵對時和偶爾與我為敵時,也會感受到阿富汗恐怖主義的可能威脅。
這有沒有可能會促使我們聯合展開反恐行動?
印度、中國、俄羅斯和巴基斯坦常常存在利益分歧。但展開創造性的外交活動,有可能提煉出戰勝阿富汗恐怖主義的一致的外交聯合措施。
英國就曾採用這一戰略。
在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在沒有永久基地的情況下,與臨時的本地支持者一道,保護其經過中東到達印度的陸上通道。
但這一替代方案從未被仔細研究過。
川普和拜登總統在競選總統時反對這場戰爭,在就任後與塔利班展開了和平談判,而正是這個塔利班,是我們在20年前曾發誓要鏟除它,並勸誘盟友出手相助。
如今,拜登政府的無條件撤軍,使這齣戲達到了失敗的高潮。
大談形勢發展並不能抹除政府撤軍決定的粗疏和突兀。
由於美國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和歷史價值,美國無可避免地要在國際秩序中扮演關鍵角色。美國無法通過撤退來逃避這一個命運。
能夠自主研發且掌握更多先進技術的國家,將是一項全球性挑戰。要想抵制恐怖主義,我們必須把國際戰略利益和國際合作相互結合,我們可以通過展開相應的外交努力,來創建合適的國際框架。
我們必須認識到,在近些時候,沒有任何重大戰略舉措可以抵消這一次自作自受的失敗,比如在其他地區作出新的鄭重承諾。
美國的魯莽會加重盟國的失望情緒,鼓勵對手,並使觀察家們迷惑不解。
拜登政府才剛剛執政,它還有機會制定和維持一項符合國內和國際需要的全面戰略。
民主就是在各界衝突意見中發展而來的,透過和解,民主可以實現偉大的成就。
貧窮的本質原文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過去十五歲沒戴錶 不過有時間]勞力士無止境~~~活著多好~不需要靠物證
TLDR:15歲有隻勞!我嘅人生已經完了,呼。
原文: 馬鞍山4賊誘15歲少年赴公園 刀劫11萬元勞力士 兩中學生落網 (https://bityl.co/3gn3)
1. 是真的,真係悲慘世界,我就話香港人好有錢。請睇,15歲嘅小朋友,就戴隻11萬嘅勞!你在第度見唔見?講緊MOS喎!賣漢堡包咋!唔係太平山搶包山呀!
2. 「梗係悲慘世界,人人唔信港紙只係信實物」。可能都係,呀少年11萬勞,但得900蚊在身,仲唔係唔信個貨幣制度。呼!
3. 不過另一方面睇,三條友,出埋牛肉刀,先夾到11萬隻勞。二手(?)價,每人有冇幾皮嘢分都成問題。結果咁就拉埋,又真係悲慘世界。呼,「人值得命中減少幾秒~~~~多買一隻錶」
4. 聽朋友講,十一萬勞,其實就平嘢啫。好似係,不過,我都係想像唔到點解個15歲少年可以戴15萬嘅whatsoever.正如香港啲秘書文員仔都可以孭個愛瑪士,實為奇觀。我在英國年幾都冇見過啲咁嘅嘢。當然英國我多數時間在西米特蘭呢啲狗也不X的地方,但,我地而家講緊MOS咋下
5. 即係細細個睇YES(呼,回憶返晒嚟),見會睇下啲小妹妹身上嘅嘢幾錢,咁嗰時我唔識,以為係老撚作或做媒。後來大個,先知真係值咁貴,堅嘢嚟架喎。明顯係貧窮限制我想像力。
6. 埃汾嘛,咪撚玩啦。我成世仔夾埋都冇戴過11萬嘅錶!可能1.1萬都冇!應該話,我係唔戴錶嘅。自從考到CFA後都冇戴(因為,考試要睇時間,但唔會畀你帶電話)。無巧不成話,我考到CFA嗰年,正係廿七歲。真係「霎眼廿七歲 ~~~時日無多~~~方不敢偷懶
7. 」
8. 涘汾自己記得戴過嘅錶,只有Swatch.另外,初夜女(梗係我初夜,唔通佢初夜?)(https://bityl.co/3glp)好似都送過隻錶畀我,都貴貴地幾千蚊的,呼,可惜我冇乜戴,甚至唔記咩牌子,好一條仆街仔。
9. 實情唔好話11萬嘅錶,明顯我全身上下夾埋都唔會有11萬!1.1萬都未必有(咁,三部電話成本價計應該有嘅?)。才華?哈哈哈,幾錢斤?我啲才華應該值11萬一年嘅,老細咁講。
10. 唔使陳奕迅fans 都應該知(但我係黃偉文fans),呢隻膾炙人口(冇誇張)嘅《陀飛輪》,除咗令好多窮撚知道咩係陀飛輪外,亦係四部曲之一。男人嘢嘛,仲有《葡萄成熟時》、《人車志》、《沙龍》。而基本上我係完全唔好嘅。錶講咗,車我從來都冇(有車牌,已過期)。相機當然不甚講究,用過罪大滔天嘅索尼,畀龍友朋友狂屌。酒嘛,倒係飲嘅。但真係而家MK仔都講Single Malt ,HKU SPACE 入學都考你Islay點讀了 (就當然唔係葡萄酒啦,我知)
11. 最後,好似啲跳樓新聞都講返樓盤走勢,尺價買入價之類(又一香港特色)。都同大家講返品牌故事。
12. 勞力士雖則地位神聖,但始終單品牌,私人公司。做唔到太大的,「同愛瑪士差不多」(但愛瑪士係上市的!!!)。
13. 勞力士一年幾錢收入?因為私人公司,真係唔公開,普遍估計,80-100億美金一收入一年咯,咁當然都好多,「十間八間維他奶」(吓?!?!)。愛瑪士?應該再少啲。留意你地炒嚟炒去嘅錢,升值幾多,唔會入咗公司袋,正如你二手市場炒到Tesla 三千蚊股,唔會有一個仙入咗公司袋—雖然佢可以批新股—上市公司真好。當然,保值呀,二手市場活躍呀,亦到頭嚟帶動返個一手價值。埃瘋如是,太古城如是。
14. 不過,呢啲水平同「味將軍七菜刀」「奢侈品美心」嘅LVMH比,就爭得遠了。LVMH講緊600億美金收入一年。冇計,品牌太多,你話cheap都好,做大事都係銀紙銀紙同銀紙。而LVMH想買愛瑪士亦係公開的秘密,不過愛瑪士市值都有LVMH三份一,做單品牌都有你三份一,就睇你點睇了。以上種種,Patreon有講過,記得支持下(https://bit.ly/31QmYj7)
15. 即係,你講地位,咁唔使講,米芝蓮三星餐廳梗係巴閉。但麥當勞市值拍得住LVMH!睇你要乜咯。
16. 以前寫過篇文,講「員工,股東,客戶,是但死一瓣」 ,訊息量幾大,居然寫得好短,以埃汾作風好反常(https://bityl.co/3gmP)。但一樣的,你做米芝蓮三星嘅客當然過癮,員工都過癮,但股東就應該唔多過癮。正如你食麥當勞應該都唔多過癮,做員工都唔太過癮。但你食麥當勞慳返啲錢,應該買唔到樓,但買麥當勞股票,咪有錢食米芝蓮三星咯(不過食咁多麥當勞仲有冇命就另一問題啦下)。
17. 咁中庸之道呢?其實買愛瑪士股票,回報都非常好,45度角咁上的。
18. 我啲金融撚真沒趣,人地講品味講地位你就講市值。但,原諒我就係咁膚淺。個撚個叫你去科撈your heart去追夢嘅,過半都上咗岸,本質上同啲馬迷入場睇馬差不多。
19. 而你可以諗下,陳奕迅唱「勞力是 無止境」嗰時有幾多身家。到佢有「伯爵那地位 和蕭邦的雋永」,「身邊 應該有 已盡有」,就可以講呢啲啦。到佢「世間 個個也妒忌時」,咪可以諗下「為甚麼高興咯」。聽日仲要準時返工嘅(例如我),就唔使諗呢啲。
彩蛋:01網頁呢個彈出廣告真係一流
———————————————————
Ivan Patreon 狼耳街華人,一星期至少三篇港美市場評點,一個月一舊水唔使,開張一個月已500人訂!仲有兩篇免費試睇:https://bit.ly/31QmYj7
——————————————————————————
[收費短片第九擊]美股科技股是否泡沫爆破?價值投資之選
課程資訊:https://homebloggerhk.com/course_detail/?code=CC009
內容:
*美股急跌點算好
*科技股係咪泡沫爆煲?
*有乜價值投資之選?
本星期內特惠售價: $80
課程編號:CC009
觀看期限:首次播放後一星期及限每影片4次
客服whatsapp: 63832145
另外想買返第八擊(美國總統大選股票部署)都仲可以:https://bityl.co/3NPn
貧窮的本質原文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都市化常常被認為是現代化一種樣貌,而人口往高度集中的都市移動則成為我們當代生活的一種地景。不過,都市化的過程中,是不是空間上將族群隔離的邊界進一步具體落實,甚至最後形成我們現在口中的「天龍國」或「貧民窟」呢?越是都市化的過程,人們也就越依賴都市中的工作機會來維生,因此,空間與職業的連動關係就成為都市以族群劃分邊界的基礎架構。
-----------------
5月25日,非裔美國人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Perry Floyd)被明尼亞波利斯(Minneapolis)白人警察跪壓至死,引發全美反種族歧視的遍地烽火。
雖然美國1865年已廢除奴隸制度,但一個半世紀以來,「黑白對立」仍未見消弭。黑人被排擠的情形在都市規劃上尤其明顯,曾旅居美國的人一定聽過「這邊是黑人區要小心」等提醒。但究竟是什麼樣的都市脈絡,讓黑人長久被白人社會隔離,只好自成一區呢?
美國土地使用分區的歧視本質
美國的土地使用分區(zoning)就是現在內城區貧窮、黑人聚集的禍源之一。起初,zoning是用於保護住宅區不被工業區擴張影響,1908年許多州政府、美國最高法院都表示支持此制度,導致越來越多地方政府用分區手段進行種族隔離。即使1917年最高法院已表示種族分區(racial zoning)不合法,各地方政府仍想方設法以創意、更巧妙的手段來排擠特定族群。
1960年代家庭型態改變,非傳統核心家庭(單親家庭、同志家庭、領養家庭、大家族等)紛紛湧現,尤其大家族(extended family)為非裔美國人最常見的家庭型態。許多社區不希望與這些非傳統家庭為鄰,遊說地方政府不要興建黑人需要的住宅型態,最終竟然還獲得最高法院的認可。
1980年代,為了解決都市蔓延(urban sprawl)的問題,出現了都市成長管理(growth management)的政策,由政府嚴格控管建築規範、土地使用分區,但此政策更將黑人集中在市中心的窮社區或破舊郊區。從百分比越高表示隔離程度越嚴重的「隔離指數」(index of dissimilarity)來看,1860年波士頓、紐約、費城、舊金山等大城市的隔離指數平均是45.7%,但到了1910年,北方城市幾乎到達60%,1970年全美的隔離指數更高達79%。直到2010年,最近一次調查都還維持60%的高比例,底特律甚至將近80%。這表示種族空間隔離的情況沒有減緩。而且有說法認為,這根本是白人刻意製造的。
即使到了近代,美國依然保有種族分區的精神,雖已沒有過去嚴重,但仍然存在。舉例來說,許多政府會將垃圾掩埋場、毒品勒戒所、監獄設在黑人區,剝奪黑人區的幼童和老人照護,並在高級郊區禁止黑人最常從事的美容理髮等行業,而只允許金融、會計、保險等中產階級以上的專業人士聚集。這些土地使用的規劃都使得黑人生存更不容易。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45/article/9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