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資深樂迷,可能聽過這個故事:當年 SONY 和飛利浦研發 CD 鐳射唱片時,為了讓聽眾完整聽完 74 分鐘的貝多芬 「第九號交響曲」,硬生生加大 CD 直徑,將原訂標準長度為 60 分鐘的 CD 改為 74 分鐘。對於年輕一輩的樂迷來說,一張 CD 能夠塞進多少東西可能已經不是重點。但你有想過,為什麼一首流行歌大多是三到五分鐘嗎?
美國學者馬克・卡茲 (Mark Katz)提出的「留聲機效應」,認為留聲機的出現,影響音樂錄製時的樂器選擇、也影響了一首歌曲的長度。「載體即內容」每種裝著內容的載體,多少都決定了裡頭的音樂該長什麼樣子。
#故事慢新聞 #從過去理解現在 #新歌為什麼越聽越像
⚬ 談談載體:沒有留聲機的時代,人們用樂譜紀錄音樂
⚬ 留聲機效應:流行歌取的長度被固定了?
⚬ 這個世紀的留聲機「Spotify」:音樂創作者真的會因串流平台而改變創作方式嗎?
⚬ 載體改變音樂,誰來改變載體?
訂閱故事,每週閱讀慢新聞 ▹ http://bit.ly/storian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5的網紅Yoshikage I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古神與輪椅的宇宙魔術第十曲 原曲: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部分...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推薦目錄:
- 關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Yoshikage I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終樂章《快樂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貝多芬- 第九號交響曲終曲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貝多芬未緣電影片段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Copying ... 的評價
- 關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MNA 牛耳藝術,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2021年10月 的評價
- 關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商品-2021年10月 的評價
- 關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貝多芬九號交響曲~請推薦經典必聽版本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討論] 果粉型左膠- HatePolitics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討論] 果粉型左膠 - PTT Web 的評價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應該是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一段旅程
他是我訪問過年紀最大的長輩(104歲)
事先張揚的死亡事件教會我太多太多
這是一份很深遠的禮物
轉送給你們
希望你們也能收到❤️
【老天爺送給我們的禮物】
本文摘自 #曾寶儀《#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那些讓我又哭又震撼的跨國境旅程》
大衛.古道爾在澳洲加入了死亡醫生菲利普的諮詢團體,因此由團體裡的護士陪伴大衛去瑞士。他們先到法國見大衛家人最後一面,再飛往瑞士巴塞爾。
菲利普知道這是宣揚他理念的好機會,因此他歡迎全球各大媒體前來拍攝。
我們先打聽好大衛所下榻的飯店,打算入住同一間。由於延宕離開機場的時間,在計程車開進飯店花園時,正巧看到護士推著大衛進花園,向我們迎面而來。
在沒做任何準備下,我向大衛搭訕,閒話家常。雖然只是聊天,但對我而言,這段談話比第二天我坐下來與他正式訪談還來得更真實與珍貴。
當時溫暖陽光灑落花園中,我面對大衛,像孫女一般蹲在面前聽他說話,近距離看著他的臉、握著他的手時,我腦子閃過一個念頭:他真的好老啊。
大衛的皮膚不停掉下小屑屑,手的皮膚非常皺。當他喝著茶時,茶水會不自覺從他唇邊流下……
大衛是我訪問過最老的人瑞,看著他帶給我強烈的衝擊感。
在身旁陪他用午餐,對於我的問題,他輕鬆回應我,或是不時開玩笑說:「歐洲人真不懂得做茶,我不該點茶喝的。」
我問他:「對您來說,安樂死是個困難的決定嗎?」
大衛說:「對我來說是個很簡單的決定,因為我這幾年的生活已經變成悲劇了。我一直盡力在忍受生活,雖然希望有能力享受它,但現在已經不可能了。真希望澳洲政府能讓安樂死變得容易,但政府一直說不不不,所以我只能向瑞士尋求幫助。這不是最好的選擇,我真的不想選擇在瑞士結束生命,要是能直接在澳洲安樂死就好了。」
我注意到大衛的衣服上印著一句話:丟臉地衰老。
於是問他:「如您衣服上這句話所說,您真的認為衰老是一件丟臉的事嗎?」
他說:「我不太清楚今天選了哪件衣服穿,但如果我穿著這件衣服去演講,我想那會有很好的諷刺效果。」
儘管已高齡104歲,大衛仍不忘幽默。
他繼續說:「#我不認為衰老是丟臉的,人們想活得久是很正常的事,但我寧願在沒這麼老的時候死去。我也曾經認為長壽很好,直到95歲之後大部分的生活我無法自理,被吊銷了駕照,對我而言這是結束生命的開始。」
我接著問他:「離開這世界後,你最想念的會是什麼?」
他回答:「我會很想念在斐濟做研究的那段時光。」
高齡104歲的大衛沒有任何慢性病,兒孫成群,年過百歲的他仍然在大學教書做研究,從一般人眼中看來,他沒有安樂死的理由。
我猜想,也許最主要原因是我看過的一則報導:1、2個月前,獨居的他在家中跌倒,3天後才被來幫忙打掃的人員發現。整整3天無法求救,只能躺在地上,這3天的他到底經歷了什麼?他會想些什麼?
於是我問大衛:「是因為你在家裡跌倒了,才做這個決定嗎?」
他說:「不是。在我不能自由旅行、不能自在閱讀想讀的書、沒辦法好好教書,那時我就覺得差不多了,我該離開這個世界了。」
我們互動非常自然。我臉上一點妝也沒有,頭髮由於十幾個小時的飛行而亂七八糟,也只能用簡單英文交談。儘管如此,這段時光比任何訪問都來得有價值。
最後與他道別時,他執起我的手,親吻了一下。我也親吻了他的手。在那一刻,我們祝福了彼此。
沒有死亡陰影下的悲傷與恐懼,我們就像來自地球兩端的忘年之交,一起在瑞士飯店有著美好陽光灑落的花園裡,吃了一頓愜意的午餐。
巴塞爾第二天,英國導演安排了一些採訪行程,包含當天上午的正式記者會,以及機動性訪問陪著大衛來巴塞爾的護士、死亡醫生菲利普等相關人士。
當我們抵達記者會現場時,陣仗之大,彷彿全世界的大媒體都來了。美國CNN、英國BBC、澳洲ABC、路透社……但東方面孔只有我們。
大衛由孫子陪他到現場,孫子也是從另一個城市特地飛到瑞士,陪爺爺走完人生。
雖然會場內擠滿媒體,但氣氛卻瀰漫著一股凝重,有種山雨欲來之感。
一名記者打破沉悶的氣氛問大衛:「在您的最後一刻,您會放點什麼音樂嗎?」
大衛說:「我應該會放《歡樂頌》。」
說完,大衛竟大聲唱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中的《歡樂頌》。他的歌聲,鎮住了現場所有人。
瞬間,會場內彷彿亮了起來。這顯示大衛仍是活力充沛,他並非虛弱到必須結束生命的老人。
而這反差,又更加突顯這整件事的荒謬,與考驗著我們一般人對死亡甚至是安樂死的認知。
接下來,我們打聽到大衛的孫子可能會推著爺爺去附近植物園散心。這段出發前的空檔我們訪問了護士,我問護士:「為什麼大衛的家人沒打算幫他請24小時的看護?或許他就不必面對跌倒3天後才被發現這件事。」
但護士反問我:「換作是妳,妳想要嗎?有人24小時監視著妳,盯著妳的吃喝拉撒睡,妳想過著這樣的日子嗎?」
我被護士問倒了。
對於家中長輩,我們理所當然認為要全天候無微不至地照顧,這似乎就是最好的安排,但我們從來沒有問過長輩:你們想不想要?
會不會長輩為了讓晚輩不那麼愧疚,把自己的尊嚴放到一邊了呢?這麼一來,反而是強加壓力在長輩身上。
如果連你自己都不想要過這樣的生活,又為什麼你會覺得這是最體貼長輩的方法?
我重新思考了過去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價值觀。
大衛告別世界的日子到來。那天我同樣起了個大早,並且挑選了一套黑衣。我們陪著大衛以及他的家人去執行安樂死診所的現場。
看著大衛上車之後,再坐上我們的車,英國導演沿路問我:「寶儀,妳在想什麼? 」
當時我回答了這個問題4、5次,但每次都語無倫次。
我在採訪?我在送一位老人家最後一程?我去見證他人的死亡?當時我腦中沒有任何消化這件事的機制。
這到底是什麼?我到底在幹麼?大衛孫子心中的問號,或許和我是相同的。
仍然有許多媒體到場。大衛與他的親人圍坐在房間中央的長桌。有媒體想上前對大衛說話,但此刻我一句話也說不出口,也不認為我有資格走上前去說些告別的話。
診所裡的人員忙進忙出處理事情,大衛似乎等得不耐,忍不住出聲問了:「我們到底還在等什麼呢? 」
當他一說出口,所有人都愣住了。
此時,他的孫子反而笑了,說:「我們還有一些表格要填。」
大衛便說:「總是有這麼多表格要填。」
所有人這才跟著笑了。
這些笑聲令我稍稍放鬆。這一刻我看見幽默的珍貴—笑,能讓緊繃的能量找到宣洩的出口。
當下我突然明白,大衛早已準備好了,他人的悲傷對他而言沒有任何意義。那麼身為旁觀者的我,到底在糾葛什麼?到底為了什麼要無所適從。
此時此刻,我知道自己要以何種角色站在這裡了,心中糾葛倏地鬆開。
這時有人進來說話: 「時間到了,大家可以出去了。」所有媒體移動到另一個房間等待。
我在等待室中走來走去,心想不如來看書吧。書架上只有魯米的詩集是英文,其他都是我不懂的語言。
或許我可以問問這本詩集,今天到底要教會我什麼?
在心中默唸問題,隨意翻開一頁,這首詩的中譯是這樣的:
「今日如此美妙,
沒有可讓悲傷容身之處,
今日讓我們從知識之杯裡啜飲那叫做信任的酒,
既然不能只靠麵包與水過活,
就讓我們吃點從神的手中接過來的食糧吧。」
看了第一句我便笑了出來,答案多麼清楚明白。
如果一路走來,我都在學習死亡不一定是悲傷,我為什麼要被悲傷困住,並且緊抓住它不放?
或許我們能從這件事中得到一份禮物,這份所愛的人離開而留下來的禮物,我們有沒有拆開它並好好學習。
讀完這首詩後不久,診所宣布大衛的死亡時間。
這首詩不只是給我答案,它也給了〈告別的權利〉這部紀錄片一個答案。於是我將詩集這頁拍了下來。
這的確是老天爺送給我們的禮物——如果我們能認出它來,並且明白它是如此珍貴。
最後,我把我的愛與祝福送給大衛。
我相信有死後的世界,他在那裡將被眾人的愛與祝福擁抱。
而最後的最後,我終將與那些悲傷與不捨道別。
-
曾寶儀《#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那些讓我又哭又震撼的跨國境旅程》
作者:曾寶儀 Bowie
博客來:https://is.gd/yrxgt3
誠品線上:https://is.gd/kgFdHx
金石堂網路:https://is.gd/NCVIk0
晨星網路:https://is.gd/Zgs6QO
#安樂死 #euthanasia
#生命禮物 #giftoflife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是父親節,也是東奧閉幕,這個史上最艱難之一的奧運,終於在驚滔駭浪中順利落幕了,還是很令人感動,看到閉幕式的表演,承襲開幕的節奏,沒有大排場沒有華麗表演,有的是日本自己本身滿滿的文化感,無論傳統與現代都是,我相信這次來參加奧運的選手,雖然沒辦法到日本各地觀光,一定還是有不少人迷上日本,被日本圈粉才對。
閉幕的表演,仍以多元為主題,呈現了日本各種傳統與現代的多元價值,以歌唱、舞蹈、短劇等講求細節的方式呈現,也用了絢麗的AR技術,在各種音樂的配合,我認為連結性比開幕更好,坂本久60年代稱霸美國的經典曲子sukiyaki、鬼滅之刃的主題曲、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日本傳統歌曲、現代電子DJ、法國香頌、到最後的在群星中漫步,以及法國作曲家德布西的月光,充滿各種故事與韻律性,非常令人喜歡。
下一屆奧運在巴黎,光是看到巴黎奧運的預告,就好令人期待,最後,還是要謝謝日本,克服千萬個困難,將他完成,謝謝全世界所有的運動員,還有台灣運動員優秀的表現,這次奧運,我覺得特別著重在人的故事與報導上,看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無論得獎與否,人的人之間故事才是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日本從1964年閉幕的標語-さようなら,到2020奧運閉幕的標語-ありがとう,都呈現了奧運最重要的精神,尤其是一起追求人類更高的價值,謝謝日本,謝謝東奧,謝謝全世界所有的運動員。
最後讓我們再來複習奧運的精神-每一個人都應享有從事體育運動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並體現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
#2020東奧閉幕
#謝謝日本
#謝謝全世界與台灣所有優秀運動員
#精彩閉幕AR和巴黎奧運影片請見連結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Yoshikage I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古神與輪椅的宇宙魔術第十曲
原曲: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第四樂章部分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錄低香港 Doc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思浩大談美國音樂教授新睇法,貝多芬並非雙耳全聾!(大家真風騷)
一直以來,專家相信德國已故音樂家貝多芬於44歲時已雙耳全聾,但仍然創作了多首著名樂曲。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學一名音樂學教授近日指出,有證據顯示貝多芬在臨終前3年,即完成第9號交響曲時,左耳仍有一些聽力。
#英文 #德國 #美國 #係咪真 #係咪真係 #唔需要 #睇唔到 #打電話 #一直以來 #我自己 #打招呼 #大件事 #好犀利 #講英文 #俄亥俄 #俄亥俄州 #貝多芬 #音樂家 #思浩 #羅麗莎 #蒙羅麗莎 #交響曲
00:02:58 美國
00:03:12 貝多芬
00:09:38 講英文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貝多芬- 第九號交響曲終曲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貝多芬 - 第九號交響曲終曲 · 3 Hours Relaxing Morning Music in Autumn Meditation ... ... <看更多>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貝多芬未緣電影片段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Copying ... 的推薦與評價
貝多芬 未緣電影片段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Copying Beethoven. ... <看更多>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在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終樂章《快樂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21 第十一屆春的聲田園風情臺中國家歌劇院】傳愛行動慈善音樂會地點:臺中歌劇院大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