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降級
首周末即將登場📢
中央宣布疫情警戒降至第二級後,明天將迎來第一個周末休假日,相信有許多朋友們將會出門踏青散心!
台中市觀旅局亦配合中央宣布多處觀光景點、登山步道、自行車道等開放使用,讓民眾有個踏青的好去處,但大坑9號、9-1號、10號步道,因施工整修暫停開放,將視完工時間及疫情發展滾動檢討開放🔍
而讓許多登山迷們心心念念的谷關七雄步道、鳶嘴稍來山步道、橫嶺山步道、合歡東峰及合歡尖山步道等計15條步道皆已開放,但須請民眾們前往務必注意防疫措施,保持社交距離全程配戴口罩勿超過10人群聚⚠️⚠️⚠️
文海也必須拜託各位朋友們,雖然疫情趨緩,但千萬不能太過鬆懈,因此外出仍要配合配戴口罩並遵守防疫措施,保護自己更保護他人,相信徹底解封的日子即將來臨,大家的生活都能重新步上正軌!
相關新聞看這邊👇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613704
#降級不解封
#台中自行車登山步道
#團結抗疫同島一命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谷關 七雄 第 二 在 台灣旅行小幫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中 白毛山步道】
大家一定都聽過 #台中 #谷關七雄 吧?
其中的第六名得主:#白毛山 ,風景真的超美啦!
無論你是初次挑戰登山又或已經身經百戰
這樣迷人的景色都要推薦給你們😎
這條 #白毛山步道 海拔約1522公尺
為距離台中市區非常近的一座山
步行於山林小徑中,周圍被綠樹林蔭環抱✨✨
4、5月花季時,還有機會見到遍地雪白的 #桐花
大約在2K處就能看到最高的展望點近在眼前啦🤩
走出樹林,稜線的延伸視野也令人感到相當震撼🌄
站在此處可以眺望 #東卯山 ,山下還有 #谷關大道院
更遠處可望見 #八仙山、#馬崙山 #鳶嘴稜脈 等山脈👍
壯闊的景色大概也會讓旅客內心莫名的感動吧!
只不過白毛山步道雖然距離不長
但有些需要攀爬的陡峭地形,體能還是要準備好💪💪
相信攻頂後的美景一定會讓人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疫情過後一起上山運動兼避暑吧~~
📍地址:台中市和平區東關路二段
⏰開放時間:(目前暫不開放)
照片來源:
https://bit.ly/3uz6IiA
https://bit.ly/3wHqc6b
Instagram @ haruloveavril
Instagram @ sofachang
-
非常感謝大方的網友們提供照片😊
谷關 七雄 第 二 在 麥特教練 x 訓練與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谷關七雄 東卯山 |-Part 2
攀登是對未知世界的探險,登頂是探索過程中的其中一部分,而非全部。
達成✅@taiwan_mountain
#電塔下 #倒立
心得分享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第二集主角 #張元植 在其中某一個路段選擇 #撤退,導演問了元植為什麼選擇撤退,他表示確保大家生命的安全(當時他的母親也是登山團隊的一員),是他覺得最重要的事情,即使只有0.5%的風險,他都不想去冒險,如果真的因為我的決策,造成了其他人的風險,我會非常的痛苦。
他在「關於撤退,我想說的是⋯⋯] 這篇文章中寫道:
當時 #張元植 與 #呂忠翰 正在準備 #K2 的攀登,雖然最後在距離400公尺登頂的路上,他們選擇了撤退,但他仍然不後悔這個決定,也證明了他們是有能力去挑戰世界第二高峰(K2),也是八千米以上高山死亡率最高的山。
很多人說,撤退比決定繼續前進,更難、更需要勇氣。我覺得這存在某種誤解。對我來說,選擇撤退就只是感覺生命受到威脅,簡單說就是「怕死」。
是的,我跟我的夥伴都非常怕死,絕對沒有一般人認為的那種,登山者一往無前笑談生死的豪氣。
比起其他運動,登山運動最特別之處,就是它與生死息息相關。籃球打輸了、跑步跑慢了、撞球沒有進洞,都不會死;但在山上犯錯,死亡就是可能出現的選項。不過熱愛登山的人並不如大家想的,追求遊走在生死邊緣的刺激,簡稱玩命。事實上,登山者往往更懂得生命的價值與珍貴。當生命暴露在狂暴的風雨、崢嶸的石崖、莽莽的野外,直面著死亡的可能時,也是人最能感受對生之熱情與渴望的時刻。
對我而言,死亡在登山過程中,永遠只是「可能性」,而非可以接受的「選項」。畢竟,死人是無法感受生命的。所以,當死亡跳脫「可能」而成為即將發生的「未來式」時,撤退就是當下能做最合理的判斷。��我們需要的,只是一顆清醒的頭腦,去發現潛伏在身邊死神,當祂準備撲來時,也就是撤退的時刻。
遠離死亡,我想不是什麼特別有勇氣的決定。
登山,或說任何探險活動,都牽涉到面對風險。一段登山行程,若在登山者的能力範圍內,風險輕鬆可控,於是我們繼續向前。但當情境超過了登山者的能力極限,風險就會呈指數增加,甚至失控。此時撤退就是明智的選擇。但這兩條線中間卻有一個 #灰色地帶,我稱之為人類意識的「 #保護機制 」。
生物的 #求生本能,讓我們在危險「真正」發生前,就產生排斥心理。大家可以試著找一個懸崖,或一個大樓樓頂邊緣。當我們一步步靠近邊緣,在離真正的邊緣還有兩、三腳掌的距離時,我們就很難強迫自己向前了,掉下去的畫面會不斷在腦海中撥放。但其實這離真正掉下去還非常遙遠,因為如果場景換到人行道的邊邊,我們隨便就能毫不猶豫地讓腳尖貼齊邊緣。這兩件事在物理上是同一件事 (讓腳尖貼齊某個平面的邊緣),但因為「如果」發生的後果截然不同,#心理運作的機制 也就大相逕庭。
對我來說,如果將「 #探險 」簡化成一個概念,那就是踏出那距離樓頂邊緣的兩、三步。也就是,拉近我們 #內心舒適圈與 #真正物理界線的距離,讓那個由自我受限構築的灰色地帶,愈短愈好。如此,人才能真正開始 #探索未知。
=============================
❇️我是麥特,如果你喜歡分享的內容❇️
➡️可以追蹤 我@m_ssc
➡️按愛心❤️給予鼓勵
➡️留言分享心得
.
.
.
#谷關 #谷關七雄 #東卯山 #登山 #登山初心者 #台北 #新北 #教練 #訓練 #運動員 #肌力 #健身
#hiking #taiwanmount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