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婦女的投射教養練習 -1:孩子,先做妳喜歡的事情吧》
晚上的投射者課程之後,瑪麗安老師在線上回答投射者小孩的教養問題,一聽到老師的回應,我就哭了。
身為2/4投射者,我很幸運地擁有兩個投射者女兒,不同於妹妹5/1的瀟灑獨行,6/2的姐姐從小就承擔著「極端內向」的學校評語。我永遠記得第一次看到外師「extremely shy, hard to communicate with teacher and not easy to get alone with other kids 」的comment時,那種混合著深深疑惑與幾近羞恥的心情。
「為什麼我的孩子會這樣?是不是因為我小時候也這樣?」幼時因為性格內向又身體羸弱,時常在各方面被霸凌的回憶,讓我害怕極了,擔心自己的女兒居然就要重蹈覆轍,一方面焦慮著該怎麼引導孩子「回歸正途」,另方面眼看其他孩子都能夠自然融入同儕、女兒卻十分抗拒接觸生人,光幼稚園的分離磨合,就整整哭泣了一年,心底莫名湧現的挫折和憤怒,使得我和大女兒的關係陷入長期緊繃。
我們的對話,常常以我連珠砲的威逼開始,最後終止於女兒的爆哭逃離。
我: Callie,妳為什麼在學校都不講話?也不主動回答老師問題?妳要講話啊!講話大家才會知道妳要幹嘛啊!要跟同學相處,知道嗎?就是,要主動去跟她們玩啊!
Callie: ……………(沈默大約一世紀,感覺根本沒在聽)
我: 妳看,我跟妳講話,妳也不回答,妳這樣在學校會被當成呆瓜好嗎?講話很難嗎?
Callie: 我、討、厭、媽、媽,還有,我、不、是、呆、瓜!!!
我現在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多雷,處處都踩在投射者的死穴,可笑的是我原本應該是最瞭解投射者設定的母親。接觸人類圖後,我雖然慢慢學會怎麼開解孩子的學校情境,像是:
Callie: 媽媽,今天我有聽話去找同學玩,可是xxx沒有要理我欸。他們玩紅綠燈也沒找我。
我: 嗯,Callie很棒喔,但妳會難過嗎?他們不跟你玩?
Callie: ……我是覺得沒差啦。
我: 沒問題啊,Callie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同學有興趣就會來找妳喔!
Callie: (感覺鬆一大口氣)ok那我要畫畫!
這種「妳若精彩,蝴蝶自來」的方式,的確幫助孩子養成了自己的社交圈,不時會跟我分享誰誰誰又跟她交換了什麼,誰誰誰下課會約她一起去上廁所,可是對於「邀請」的分辨和練習,連我自己都眼瞎心盲,於是我寫下了自己的問題:「如何教導投射者小孩分辨邀請,又要怎麼練習?」
我很幸運獲得瑪麗安老師的解答,這個回答,好溫暖,彷彿是我找尋了一輩子的解方;也好犀利,用一記右勾拳沒在跟妳客氣,直接KO投射者老木的教養迷思。
「哦,第一件事就是啊,教導孩子不用主動回應老師的問題喔。」
蛤!!!!!!!!原來!!!!!!(才聽到這就開始流淚,想起我從小被嚴格要求behave like a good student,明明感覺痛苦還要裝成踴躍,今晚的答案讓我意外,也終於獲得救贖)
為了不曲解老師的原意,我統整一下自己接收轉化後的理解: 由於投射者的能量場是專注且聚焦的,我們很容易過度吸收擷取來自生產者的能量,而幻想自己是個non-stop的核能發電廠,殊不知這一切只是夢幻泡影而已。因此,理解自己的精力和能量有限,不浪費在無謂的消耗和無聊的證明上,才能讓我們有效運轉。
對於小小投射者,最重要的是,引導他們認識自己的差異與獨特之處,不需要盲從「每個人都必須如此」的常規,像是:積極回答老師問題、主動融入同儕團體,反而可以透過情境設計(ex:給予他們一些任務,從旁觀角度抽離團體,分享自己的見聞),讓他們體驗獨處和從眾的感受落差,逐步學會尊重自己的能量場。
而當每個投射者都學會善待自己的能量場;不再依賴外界認可,就能自我接納與肯定,對的邀請,也就在離我們不遠處了。
我也喜歡瑪麗安老師的形容,投射者的美和智慧,在於蘊涵觀照萬物,而水波不興;萬事瞭然於心,卻恬適寡言。
這就是佛偈:「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啊。
#謝謝瑪麗安和Joyce
#開始練習當個更包容和同理的投射者老木
#Adeline妳將來開親子教育的讀書會的話我來當負面教材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