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學趣]
很多人在認識了我本人之後,都感到非常失望,覺得我在文章裡面看起來是個很成熟的人,為什麼現實互動起來,卻很容易踩到對方的地雷。
我想我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完美,我是一個有亞斯跟過動傾向的人,一路上一直在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經歷了很多挫折,也許已經沒有像過去那樣惹人討厭了,但某些時候,過去留下的陰影,還是讓我在人際互動上,特別容易焦慮。
但我知道,對於我的生命,我得努力地去活,就好像喬安姐不想一輩子帶著受害者家屬的標籤,她也說,大芝要想辦法自己把加害者家屬的標籤撕掉,我們每個人都有著一些人生的課題,要怎麼撕掉標籤,很難,但是畫地自限,僅僅用標籤來解釋自己,那就什麼都無法改變了。
我也不想一輩子都帶著焦慮依附的特質來毀滅我的關係,所以我很努力地在諮商室裡討論我的人際焦慮,哪怕只有一點點的進步,我都覺得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我會犯錯,而且犯過還不少的錯,因為我太想證明自己的能力,沒有意識到自己做了會踩到諮商倫理界線的事情,在他人的提醒之下,我做了修正,我不期望每個人都能接受,但是我會不斷的學習,同時我也需要前輩們的協助。
這就是我,我知道我的文章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所以我想藉由這篇文章,讓更多的父母聽到孩子的聲音,同時也要讓父母了解到,自己沒有把孩子教好,一點都不可恥,因為每個人都在學習的路上,沒有人天生就知道怎麼面對自己的孩子,尤其當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容易在外面惹出麻煩的孩子的時候。
把好父母的標籤與壞父母的標籤都撕掉吧,撕掉自己的,也不要再往別人身上貼了,我們都在改變的路上,而這個社會也是。
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