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連線成面、集面成體
-\-\-\-\-\-\回應吳明峯【氣象學家與冷血殺人魔的一線之隔】文
二二八事件七十三週年,世界上又多了一篇把外省人描寫成冷血殺人魔的文章。
我們就來看看這位冷血殺人魔,能不能在七十四週年的時候,看起來更立體一點。
闢謠會跑斷腿,我們就集中看他寫的這一段:
-\-\-\-\-\-\-\-\-\-\-\-\-\-\-\-\-\-\
據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四日《民報》報導,當時市副議長楊元丁的質詢:
「一、市府接收時,本省人有一三四名,據十一月二十一日報紙上的統計,外省人七十六名,本省人七十四名是何故?二、公營事業也是外省人佔多數。三、市長前對林兩成的答覆說:因為土地生疏不知,有能相信的找本省人不到(找不到可信任的本省人),所以採用知己的外省人……有人說,現在市府採用人員,像是日本帝國主義一樣的奴隸政策。」
-\-\-\-\-\-\-\-\-\-\-\-\-\-\-\-\-\-\
外省人石延漢真的把台灣人當奴隸用嗎?事隔七十多年,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基隆楊元丁老先生這話說得公道不公道。
陳儀時代的公務員任用,基本上我們可以用三個概念做一個快速地理解,就是:掐頭、去尾、不看中間。
「掐頭」,是要論一個迷思,這個迷思是認為陳儀接手台灣後「政府中的台籍公務員不增反減」。之所以得到這個結論,是因為大家,選擇性地,把日本時代的台籍比例掐頭掐掉了。
日治末期台籍公教人員的比例佔全體的55.53%,這個數字,無論和長官公署的任何時期相比,都是遠遠不及。
你只要不掐頭,長官公署時代的台籍公教人員比例,比起日本時代,根本是爆量增長。
陳儀接手政權後,台籍公教人員比例,在接收初期突然暴衝到76.06%,但在幾個月之間又暴跌到62.11%,之後緩慢爬升,最終穩定在72-73%之間。換句話說,如果你拿後面的任何一個數字和最初的76.06相比,當然你只會得到雇用台灣人越來越少的結論。
問題是這個最初的爆量是怎麼來的?這個76.06%是1946年4月的統計,1946年4月是一個很重要的時間點,因為從此時開始,長官公署才大致完成了機關接收的工作,正要開始做組織重劃。在這個時間點之前,除了極少數的事項,大部分都是日本時代是怎樣、就繼續怎樣運作,就是邊運轉、邊接管的不跳停心臟手術啦。
換句話說,如果你是一個記者,在好比說1946年3月來到台灣,看到台灣如何如何,然後你就下結論:「中華民國剝削台灣人民!」抱歉,你看到的其實是日本怎麼剝削台灣的。不要笑,大記者Harlow M. Church就犯過這個錯誤。
台籍公教人員為什麼會在4月爆量?很簡單,就是因為新舊人並存嘛,就像每個月沒有付水電瓦斯電信費之前你的薪水一樣。拿這個過渡期間的數據當作比較的基準,根本沒有意義。
過渡期之後呢?別急,我們先看第二個概念。
第二個是「去尾」。
「去尾」主要是要論另一個迷思,就是認為在外省人政權統治之下「台灣人只能當低階公務員」。
和數據無關,我們單純是要說一個造假被抓到的事情。如果你去查維基百科的二二八事件條目,裡面引了一段李筱峰在《解讀二二八》的說法:
「奉命抵台調查二二八事件的監察委員何漢文,在1947年的調查報告中即指出:
簡任官之214人中,外省人佔了202人(94.39%),本省人僅12人(5.61%);
簡任待遇者228人,外省人佔204人(89.4%),本省人僅24人(10.53%);
薦任者1704人,外省人佔1385人(81.28%),本省人佔319人(18.72%);
薦任待遇者,1438人,外省人佔951人(66.23%),本省人佔487人(33.87%);
服務機會不均等,如各機關高級人員以外省人居多,而臺灣同胞每多屈居下僚,所得待遇高低尤不公允。」
很糟糕的是,這是一筆造假的資料,因為有人把何漢文原文的最後一段去掉了,還移花接木加上自己的評論。
原文在引用數據後,其實是說:
「由此可知高級公務員本省人所佔者過少,此固較之日本統治時代十一萬公務員中,僅有台胞簡任者一名、薦任者六名,已顯有進步,然此後台省既重歸我國國土,自應設法培植其本省高級幹部人才,以求糾正過去之偏頗現象也。」
卻被有心人刪改成了完全相反的意思。
換句話說,比起日本時代,台籍公教人不但整體數目上爆量,每一個官等分別去看,也全部都是爆量。
我們稍微看一下這個爆量是怎麼來的。
日本時代有著「玻璃天花板」。官制中所謂的「高等官」,指的是除了最低階的「判任官」外的「親任、敕任、奏任官」。親任官只有台灣總督一人,我們就不談。剩下的敕任、奏任官兩種,目前的研究,一般都認可整個日本時代五十年,台灣人只出了1位敕任官杜聰明。硬要說的話還可以再加上1人,即劉明朝,但他只當了一天就退休。而曾在總督府服務的高等官的總人數,僅僅在三十人左右。
這就是陳儀來台之後遇到的問題:台灣人好可憐!
你是陳儀你怎麼辦?
你想的就是陳儀想的:台灣人全部無條件升官。
方法大致如下:
日本時代「敕任、奏任、判任」,比照中華民國時代的「簡任、薦任、委任」。判任官依日本時代原有級數無條件調高一至三級,最高調到委任封頂。
中階薦任官的資格門檻,從大學畢業降為專科畢業。
低階委任官的資格門檻,從專科畢業降為高中畢業。
委任幹五年以上的就直接給薦任資格。
雇員幹三年以上的就直接給委任資格。
從事公益活動(是的,我沒寫錯、你沒看錯)滿五年的,就直接給你委任資格。
就是這樣,我們就得到了高等官數十倍的瞬間大爆量,此時不過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區區第一年。
但你或許也注意到了,這個政策是有「排富條款」的,把零拉成低階、把低階拉成中階,但這個政策並不希望把原有的中階直接拉成高階。
為什麼?
如果你是真正的菁英,明知道這裡有玻璃天花板,你會硬要去闖嗎?沒那麼賤骨頭吧?最高階的簡任官,當然不能從原有的台籍公教人員直接升,而是要從外部拉新的台灣人進去!
懂這個邏輯,我們就來看第三個概念。
最後是「不看中間」。
前面我們提到了,台籍公教人員的比例,歷經初期的大爆量,後來暴跌約15個百分點,最後才拉回。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由於日本人在統治的最後階段,突然大量印鈔,把公教人員的薪水,一次性發到了1946年3月才離開。這就導致了原有的台籍人員,在1946年的4月後開始出現離職潮。離職的原因當然各人不同,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公教人員的薪水實在追不上戰後的物價上漲,並且經常有欠薪的狀況。
這時候就出現了一個非常、非常、非常有趣的歷史場景。
看過「圍城」嗎?外面的要殺進去,裡面的要殺出來。1946年的台灣就發生了這樣的場景,一方面,參議員大聲痛罵政府不給台灣人機會當公務員,但另一方面,身在公門的台灣人卻大量離開公職跑道。而那些留在公部門的人,也有很多人因為偷偷兼職被抓到而開革。
這裡面的最大宗,正是公部門中的「醫療人員」。這道理不難理解,醫療人員在民間都能有很好的待遇,他當然沒有對這種低薪又欠薪的狀況逆來順受的誘因。由於醫療人員離職情況實在太嚴重,還引得陳儀發布署令,聲明醫療人員未經合法手續辭職即棄職者,不發給開業執照。
在這種狀況之下,你是機關的主管,你的單位沒人了,你會怎麼辦?
將將~~~是的,沒錯,凹自己人嘛!
把自己親朋好友拉下水,用情感的力量,合力撐起搖搖欲墜的公共服務。
這裡面凹最大的人是誰?也不意外是台灣人自己,一方面是地緣關係,另一方面是因為日本時代末期的皇民化運動,在台灣建構了一個以親族為單位的,在公務員任用上有優待的特殊階級。一個優秀的公務員,當然就容易拉他也有行政經驗的親戚來幫他度過難關。
再去看一眼維基百科二二八事件條目吧,裡面提到「外省人牽親引戚」所舉的證據:
「如臺中法院之大部分職員為該院院長的親戚,佔全法院職員過半數。」
這位拉了二、三十個親戚在自己單位當公務員的「外省人」,名叫饒維岳,苗栗竹南人,日本名為宮崎峰明,在日本時代就是法官,可說是台人菁英中的菁英。(資料來源:《台灣紳士名鑑》頁267、興南新聞《台灣人士鑑》頁386、新民報《台灣人士鑑》頁497)。從台中地方法院院長的任期來看,陳儀接收臺灣司法機關的第一時間,饒法官即獲得留用,並升任該法院院長,任期從1945年12月17日至1946年12月4日。(《司法院史實紀要》,第三冊,頁312)在任期到一半左右,就被《民報》報導了他在自己的單位中任用親戚的「醜態」(無奈)。(資料來源:〈長官禁令哪裡去?索親引戚比比皆是!各地方法院之醜態〉,《民報》,1946年7月6日)
開不開心?意、不、意、外~~?外省人哪來那麼多親戚在台灣啦。
但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要幫饒法官說話的,他在當時的決定,那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麼做的,在當時也不只是他。
這個青黃不接的狀況,後來逐漸改善了,因為長官公署的財務狀況漸漸好轉,大量開辦的短期訓練班,結業的台灣民眾也陸續放缺任用。這就是1946年整年,台籍公教人員比例先下滑、再逐漸上升的由來。最終的比例大致鎖死在外省1、本省3的比例,這大概是陳儀心中的底線吧。
回到當年的基隆,我們再看一眼楊元丁老先生對基隆市長的質詢。
「一、市府接收時,本省人有一三四名,據十一月二十一日報紙上的統計,外省人七十六名,本省人七十四名是何故?二、公營事業也是外省人佔多數。三、市長前對林兩成的答覆說:因為土地生疏不知,有能相信的找本省人不到(找不到可信任的本省人),所以採用知己的外省人……有人說,現在市府採用人員,像是日本帝國主義一樣的奴隸政策。」
有沒有不一樣感受了?
為什麼接收時(1946年4月)本省人有134,到了11月,本省人只剩74名?
為什麼基隆市長要報告議員,因為我人生地不熟,在這裡找不到可以相信的台灣人,只能先用知己的外省人?
楊元丁老先生當年說外省人和日本人一樣把台灣人當奴隸,這話公道嗎?
隔了七十三年,你能跟我一樣,看到當年的基隆石延漢市長回答時,那個尷尬又不失禮貌的笑容嗎?
「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的推薦目錄:
- 關於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遜媽咪交換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島輝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心情] 說話直接的朋友-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天下讀者俱樂部- 「「做自己」跟「沒禮貌」常常是一線之隔」 的評價
- 關於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說自己講話很直的人-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心情] 說話直接的朋友- 看板WomenTalk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問題] 說自己講話很直大剌剌的人通常是怎樣? - 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閒聊] 驕傲自己說話直,大辣辣的人RedAAAA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閒聊] 心直口快vs不懂看眼色 的評價
- 關於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閒聊] 心直口快vs不懂看眼色PTT推薦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問題] 講話太直接該怎麼改? - WomenTalk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遜媽咪交換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遜媽咪的聊天室:我教小孩不是為了表演】
顯惠
我一直記得去年權祐第一次來到我家,一句話也沒說,飛快穿過我身邊,衝到我兒子的玩具旁逕自玩了起來,那時我兒子氣得大吼,你也怒氣騰騰把他喊了回去,那時我一直說沒關係,不是客套話,而是我真的覺得沒關係,我知道陌生空間有一大堆玩具,對孩子來說就像天堂,誰能控制得住自己?
但我也能理解你那時的心情,當孩子做出出乎意料、社會普遍認為「失禮」的舉動時,爸媽真的好有壓力,即便熟識的朋友無所謂,我們還是會擔心,孩子此刻的行為未來是否會為他帶來傷害與無法預期的後果,因而不得不適度介入孩子旺盛的好奇心與對自然天生的挑戰。
你說的那些育兒教條與完美範例,最近我正好有極大的感觸。我家三歲的兒子一直非常討厭與除了爸媽以外的任何人打交道,有時與朋友相約或是偶遇,總會點燃他的怒火,雖然我們盡量事先或事後與朋友說明解釋,但現場氣氛還是難免尷尬,也有些朋友一聽到孩子大吼就連忙說:「沒關係、沒關係!」一副心領神會不再打擾的模樣,飛快轉身離去,這讓我們很挫折。
我們也試著如眾多育兒書所建議,在事前和孩子溝通、親身示範給孩子看、為孩子現場轉化翻譯…,但我們也無法要求其他人,適當的保持距離,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其實我曾經在長輩家門口,費盡唇舌和孩子溝通「叫人之必要」,如果可以讓長輩開心,何必讓他們生氣?也曾在朋友聚會前和孩子練習各種可能的對話多次,結果最後仍是堅決閉嘴沉默或大吼抗議,看著我苦苦和孩子解釋、鼓勵他試試看開口說話,朋友都不忍心了,「沒關係啦!」當下我不知道是著了什麼魔,為何花費時間的練習此時全成白費?一股火在我心裡越來越旺、越燒越沮喪…我和伴侶認為,這是我們一家三口必須承受的社交練習,也知道,在許多人與親子教養專家的眼裡,這樣的表現並不合格,孩子不夠有禮貌,不懂尊重,爸媽亦不夠堅持。
我試過跟他討論這個問題,「你為什麼不想跟別人說話?」「他們都會唸我,說我可愛,我就會生氣。」「為什麼被說可愛會生氣?」我又問。
「跟我玩的人可以說我可愛,我的朋友可以說,其他不認識的人不可以說我可愛,他們不認識我,所以沒有可愛。」這孩子說得很有道理啊,我回答:「可是有些人就是會對著陌生人說可愛,我也沒辦法,豆豆有常有不認識的人說他可愛啊。」他立刻反擊:「豆豆會汪汪叫阿,媽媽,你懂我的意思了嗎?」(豆豆汪汪叫代表也不想被說可愛。)其實他的邏輯非常正確,如果成年的我們突然被陌生人又摸又誇獎,也會渾身不自在,可是啊寶貝,很多成人覺得誇了你,你就要滿心喜悅的接受,他們稱之為「禮節」。
我想到最近一本由某位女明星出版的親子教養書,非常暢銷,女明星自稱自己是虎媽,「父母說出的話就是權柄,一定要說到做到,孩子自然不敢挑戰。」當她四歲的孩子參加錄影結束後,因為不想履行和粉絲拍照的承諾,開始哭鬧,現場僵持許久,即便粉絲打圓場,女明星認為孩子既然答應了,哭了也要把照片拍完,最後女明星贏了,孩子擦乾眼淚拍了合照。
女明星特地寫在書中,無非是想強調教育孩子「對自己説出的話負責」。我看了卻不寒而慄,生活周邊不乏四歲的孩子,雖然已經不是三頭身、走路搖頭晃腦的可愛模樣,略為抽高的體型也少了點嬰兒肥,口齒伶俐、溝通似乎無礙;但她可能還無法預知錄影後會很累(甚至錄影可能不是是為了爸媽參加),爸媽是否有先提醒,或者判斷過去女兒會在錄影後很累、情緒不佳?
而且「跟粉絲拍照」不是為了滿足小孩,而是滿足身為女明星的母親與粉絲,當她疲憊到開始哭鬧時,正是釋放出「我現在需要幫助」的訊息,就看爸媽怎麼解讀,然後一起思考該怎麼解決問題;堅持哭著也要遵守承諾,到底是為了教育,還是因為「孩子沒完成自己的教育方向」而拉不下臉,只有當事人明白了。
我不禁捫心自問,三十多歲的我是否能對自己説出的話負責,事實上,現實生活不斷有我們無法推翻承諾的時刻,例如昨晚我答應兒子要煮火鍋,但轉角剛開幕的牛排店正好在特價,我們說了一些理由說服他後,全家便去大吃一頓。如果我的伴侶告訴我:「你哭著也要煮火鍋」呢?」還是「我們今晚奢侈一下,明天再煮也可以」?比起無條件遵守承諾,我比較希望孩子學會想個好辦法,解決這件當下無法完成的承諾。
到底誰有資格當教養專家,給別人育兒的SOP呢?如你所說,自己的孩子自己最清楚,不會有單一複製的方法,跟孩子相處教養的種種細節,是不斷磨合形成的。我的孩子無法好好向人打招呼,也會出爾反爾,更常突然爆炸狂哭,種種表現讓我離育兒專家的世界很遙遠,也無法擺脫遜媽咪這個名號,但我唯一自信的就是,我很尊重他,我尊重他所有我無法了解的行為、無法知悉的念頭,
我讓他做自己,我也做我自己給他看。
「教育」跟「表演教小孩」只是一線之隔,我的孩子無須表演出一個好孩子的模樣,我也不須對誰表演什麼育兒高招,我不會假裝自己沒吼過他,假裝不曾因為怒意撥開他的手,但我時刻提醒自己,育兒一定要保有生活的彈性與思考的空間,因為我們是人與人相處,孩子不是生來讓我演出一齣「好媽媽」的戲碼。
淑婷
顯惠的來信: https://goo.gl/XpIv0J
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島輝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起Day7。散步的尾聲島輝呈現慢走(walk)的狀態,我身後傳來不斷repeat再repeat的親切話語....
『你看前面那隻狗狗,就是因為牠太胖了所以屁股才一直搖,你看牠屁股一直搖,太胖了,牠就是吃太好!你有沒有看到牠屁股一直搖?牠太胖了~吃太好~太胖了~』repeat再repeat...
我回頭看,是阿嬤和小孫子的組合,阿嬤給我一個親切的笑容,我則瞬間覺得說話內容白目和親切只有一線之隔,我確信這段話讓我不舒服,我知道阿嬤沒惡意,我知道阿嬤不是壞人,阿嬤要跟她孫子講什麼不關我的事,但我不喜歡我的狗這樣被評論。相信養柯基的即使自己的狗不是胖的還是很常被說胖,從小在家教嚴、被媽媽刁說話要禮貌、顧慮到對方感受的教育下長大,完全不能理解這行為是哪裡合理,如果今天我牽的是一個人類小孩,會好一點嗎?好像也不... 評論別人小孩的大人也是很常見,到底是什麼樣的社會和教育,成就現在的人貧乏的自覺與同理呢?
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天下讀者俱樂部- 「「做自己」跟「沒禮貌」常常是一線之隔」 的推薦與評價
「做自己」跟「沒禮貌」常常是一線之隔」-蔡康永透過研究說話,你會比較根本的搞清楚自己跟別人的關係,搞清楚自己跟別人在想什麼,還有,最重要的,自己到底是一個 ... ... <看更多>
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說自己講話很直的人-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蔡康永(還是小S?)說過的做自己還是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希望他可以好好任清楚這點 ... 委婉的人、講話直的人、跟嘴巴賤的人都說不好看你就別買了吧? ... <看更多>
說話直和沒禮貌只有一線之隔 在 [心情] 說話直接的朋友-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小妹有一個很好的朋友
跟他各方面都很合得來
但他講話很直接這點一直讓我很沒辦法接受
好比說我喜歡揹帆布包
他會說你怎麼會揹帆布包出門啊很醜之類的
或是我是台中人他是北部人
他會說台中那什麼鄉下地方鳥不生蛋
但以上我都當做是朋友之間幹幹話我不會生氣
其中有一點是他也很喜歡在公共場合批評
跟他出去買東西或吃飯
他會當面在店家裡面批評說很醜很難吃
講得很大聲 我常常覺得超尷尬
我覺得他私底下說沒關係
但講得那麼大聲感覺就有點白目
今天我受不了去跟他說這些事情
但給我的回應是他不會改
他覺得這些事都還好
他:我就是不管好壞都直接說的人
:我一直都是直來直往的人
但白目跟直接只有一線之隔啊......
我的看法是每個人的喜好都不同可以用不同方式表達
不喜歡這個口紅或包包可以說覺得不適合我
而不是說這個很醜很難看吧
覺得餐廳難吃也可以等出來再說
除了這點我跟他真的很合
想知道各位版友們怎麼看
還是其實是我太鑽牛角尖了Q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9.14.206.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06907554.A.BE0.html
※ 編輯: jung822 (119.14.206.42 臺灣), 12/02/2020 19:13:12
好壞話都是直接
能真的跟他不合吧,但我又覺得他的直接已經是到不會看場合會傷到人的那種
※ 編輯: jung822 (119.14.206.42 臺灣), 12/02/2020 22:00:45
聲批評別人不就是一個很沒禮貌的表現嗎,更何況我們今天一起吃飯,那別人聽到了會不
會也覺得同行的我也是這種人,你說改變他的心態,他認為他這個行為沒有錯,所以我也
改變不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