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G JOY 好樣眾樂樂@南京開幕!】參(餐)後の感 XD 〜
氣溫大概是2度吧(有穿羊毛衣就不感覺特冷),第一次來到了南京,因為好樣要在南京的老門東開幕囉!(咚咚咚咚...)
落點是位在秦淮河旁(隔著高牆),是個著名的歷史街區,也是古民宅區,過了老門東的石牌樓走到底,彷彿走進穿越劇裡,忽略其他霓虹,這裡老宅建築保存挺好,還有一些民宿隱身巷內很有味道,而這條街的壓軸,便是VVG JOY了,對面還有間掛著黑底金字的匾額「星巴克咖啡」STARBUCKS。
VVG JOY白天的外觀,和附近其他的老建築沒有太大差異,而內部是妝點並散發著法式美麗與優雅的白淨空間,又與老宅豪無違和感。
不過,當我在開幕前晚抵達南京時,還很難想像這裡隔天將會是什麼模樣?(托下巴)但到了翌日,昨夜的灰姑娘竟華麗變身!更難以置信的是,前晚12點大批家具才即時趕到呢(刺激!)。
推開木門踏入門後的是花磚地板,沿階梯上行二樓則是書店,儘管台灣的我們對於好樣本事或好樣思維的選品美學並不陌生,也近乎完美移植,但這特別的是與空間裡的光影交會,並透過二樓的木窗花裡的窗景與陽台望外,彷如古今時光交錯對話(嘰嘰喳喳)。
一樓往內走,穿過廊道,是一室全漆成白色的Tea Room與餐廳(對白色手比愛心),中間還有個可愛的小庭園(綁了賓客的白色氣球飛~),我喜歡Tea Room裡,Open kitchen的吧台設計,紅口金的銅管與綠色植栽的剛柔與紅綠輝映,色彩質地很有新意,而且這裡暖氣很強不用穿外套(重點)。
隔著庭園的餐廳裡,一落花朵吊燈很有霸氣,水晶燭台、水晶吊燈、牆上的金色飾框與白色磁磚,這些很容易俗艷的家具,配搭著Lu+的白色紗幔,個個在這裡都巧妙地變成了脫俗高雅。(廁所的壁紙更是生得美麗,請來看~)
這個用餐區也是開幕與這次講座活動的場域,我參與了三場開幕活動,包括主持好樣Grace和掌生穀粒昀儀的「生活家的餐食行旅」對談、《100の東京大人味發現》簡體版新書分享會(簡體版即時到場!!),東海醫院GINA與南京藝術學院汪莉老師的「空間與創意實踐」對談。
第一場Grace和昀儀都表現出台灣人的真誠、熱情與美學高度;第二場,我對於南京朋友提問的高水平問題印象很深刻,收穫豐厚;第三場對南京的汪莉老師聆聽GINA分享時的專注眼神,甚至她還紅了眼眶,而GINA獨一無二的設計著實令人驕傲。而這三場高密度的美學活動,對我更是難得的經驗,也屢屢覺得感動(比個拭淚姿勢)。
要在異地裡,打造同樣水準的空間與料理,絕對格外困難(而且超麻煩),但是這次可說是完美達陣!(畢竟我還吃了四天好樣哈哈哈)感謝Grace、子頤和好樣團隊們在這次開幕系列活動的努力,讓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南京回憶。
離開南京前,天氣變得很暖活(high),還吃了冰淇淋!雖我南京記憶目前大概就是旅館和VVG JOY(還有穿插滴滴打車),之後的南京景象應該會繼續增加吧~我想南京幸運因為有VVG,會變得更美、更好吧!(還是下次來個直播看廁所壁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集美學村是集美各類學校及各種文化機構的總稱,位於廈門集美半島坐落於集美村。它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傾資創辦,享譽海內外。學村總建築面積達三千餘畝,擁有在校師生十萬餘人,形成了由學前教育至小學初中高中、從本科教育到碩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原集美學村包括:廈門水產學院、集美航海學...
「誠 美學 學院 綠 建築」的推薦目錄:
誠 美學 學院 綠 建築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集美學村是集美各類學校及各種文化機構的總稱,位於廈門集美半島坐落於集美村。它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傾資創辦,享譽海內外。學村總建築面積達三千餘畝,擁有在校師生十萬餘人,形成了由學前教育至小學初中高中、從本科教育到碩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原集美學村包括:廈門水產學院、集美航海學院、集美師範專科學校、福建體育學院、集美財經專科學校(現已全部併入集美大學),集美歸國僑學生補習學校(華僑大學華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化學校、集美中學、集美小學、集美幼稚園等學校,還包括福南大會堂、圖書館、體育館、音樂廳、龍舟池、航海俱樂部等設施。它既是鐘靈毓秀之地,又是凝集眾美的觀光風景區,其建築融中西風格於一爐,體現了典型閩南僑鄉的建築風格。學村中的龍舟池節假日常舉行賽龍舟。鼓樂齊鳴,南音悠揚,人聲鼎沸,把平日寧靜的校園變成歡樂的海洋,集美學村也就成了廈門旅遊的一個熱點。2016年9月,集美學村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1894年,創辦惕齋學塾。
1913年,辦集美小學。
1917年,辦女子學校。
1918年,辦師範和中學。
1918年,成立集美師範 。
1919年,辦幼稚園。
地標性建築中學部南熏樓由主樓及兩側附樓組成,呈Y字形矗立與於潯江西岸的制高點上,1957年6月建成。樓名取自虞舜時南風詩:"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氏之慍兮",以示陳嘉庚一生興學造就後代的心願。主樓為高15層的西式建築,屋頂為中式方亭。塔樓頂部有“集美”兩字。兩側附樓似展翅的雙翼、淩雲騰飛。南薰樓全部用細紋花崗岩建造,綠瓦飛簷,無論是建築風格還是立面裝飾,都為集美標誌性建築。集美學村在陳嘉庚先生親自指導下創立,其建築融中西風格於一爐,體現了典型的閩南僑鄉的建築風格。無論是高大壯觀的校舍堂館,還是小巧典雅的亭台廊榭,無一不是琉璃蓋頂、龍脊鳳簷、雕樑畫棟,人們稱其為“嘉庚風格”。建築特點是:一是穿西裝,戴斗笠。二是三曲燕尾脊。三是彩色出磚入石。四是梁檁桁柱不油漆。五是創新嘉庚瓦。陳嘉庚先於1950年在海灘上築堤圍墾外、中、內三池。1953年,他親自督造龍舟10艘,組織村民和師生進行正規訓練和划船技術。為提供良好的競賽場地,1955年,陳嘉庚先生親自選址,在臨海風景優美之處,開闢了一個規範的大龍舟池。外池俗稱“龍舟池”,寬300米,長800米,總面積24萬平方米。池畔建有式樣各異的“啟明”、“南輝”、“長庚”及“左”、“右”、“逢”、“源”七個亭子。集美學村龍舟賽幾乎年年端午節在此隆重舉行,舉辦龍舟賽除了追思屈原、紀念屈原外,還特別是宣導“誠毅”精神,一支龍舟隊要爭取好成績,隊員之間必須以“誠”相待、誠心努力,同時必須“整齊劃一”,堅持到底。
嘉庚故居坐落於集美鎮後尾角,今嘉庚路149號,是陳嘉庚先生居住過的地方,1918年建成。故居是一座兩層小樓房,1938年被日本飛機炸毀,後重修,直到完工後才重修居宅。現故居是1980年按小樓原來格局修繕的。故居按先生晚年居住情況陳列,並珍藏有手稿、衣服及日常生活用具等遺物。二層的會客室、餐室、工作間、臥室等,均按陳先生生前原樣陳設。故居西側的一座三層樓房為“陳嘉庚先生生平事蹟陳列館”,共以“經商南洋,情深鄉國”,“傾資興學,百折不撓”,“赤誠愛國,鞠躬盡瘁”三部分陳列。
1992年,為完成陳嘉庚先生的宿願,在鼇園的北面建設“嘉庚公園”。與鼇園相連,是陳嘉庚建築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傳統園林自由佈局的形式。公園占地面積30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500平方米,投資1000萬元。於1994年10月陳嘉庚先生誕辰120周年竣工,向遊人開放。公園內紅柱飛簷琉璃瓦的亭臺樓閣,它們一個連著一個隨著曲折回廊成一條龍展布。嘉庚公園以中國式的庭院為主體,公園內還有水池、曲橋、石欄、草地,結構排列。公園西側正中有大型人物群雕《桃李芬芳》,展示了陳嘉庚先生創辦教育。莘莘學子仰望著"集美解放紀念碑",緬懷校主恩澤。園內的東邊有一個尊師重教榮譽碑,雕塑巨型蠟燭一根,石碑上鐫刻著捐資興學的個人和單位姓名。公園裡有著地毯式草坪、市樹和市花。位於集美東南海邊的鼇園原為一座小島,形似海龜、故為鼇園。1950年,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回國定居時,將這一島嶼擴填成園,於1961年完工,歷時十年,占地近九千平方米。園中共有650多幅青石雕,是閩南石文化的主要代表作。鼇園門廊兩側中國古代和近代史的青石鏤雕。集美解放紀念碑是鼇園的主體建築,碑高28米。陳嘉庚先生墓坐落在集美解放紀念碑正南面,1961年8月20日,國家為陳嘉庚先生舉行了隆重的國葬。1988年,陳嘉庚墓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