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上任》
好友最近在職務上有點變化,除了繼續原本的任務,也擴增了龐雜的管理責任,人數頗多。就職級或工作本質而言,這是她一直默默耕耘的結果,而當收獲開始冒芽,老友覺得應當應份,朋友卻免不了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
深交多年,我們總是比對方,更樂觀其成彼此的進階,也相信職場天花板絕對只是半塊蛋糕。然而,這一次,她顯露了比往常升遷,更多一點的…,躊躇。每天她起得很早,不時跟我分享艱深的雜誌與書。就算聊著喜歡的話題,偶爾也會流露出心不在焉的恍惚。
1/3不大信奉黛玉捧胸、早晚叫嚷自己憂愁或疼痛的那一套,遇到煩惱困難,會在一堆知識中尋找答案,也很擅長從仆倒的坑洞裡,挖掘出珍貴的黃金。接近這樣的她,需要一點技巧,叩門得太早,她還在分析各種泥土的成份,沒空理你,叩門得太晚,她已然胸有成竹,懶得多費唇舌解釋。
我於是用她好奇的知識,作為香噴噴的起司誘餌,「天啊,溫故知新,重讀人類圖的通道和閘門,給我好多關於領導的靈感耶,難怪我之前都碰了一鼻子灰…」。老鼠果然上鉤,上週六,她丟了訊息給我,「ㄟ,不然你用人類圖幫我看一下好了,有沒有甚麼advice可以給我。」
作為一個理智的家族人,朋友最大的優勢,是對於真實自我的了解,缺點優點,好的壞的。不足的想辦法補齊,優越的做到超越,因此,從少年一路邁向中年,每一階段都有巨大的心智轉變,讓我看到27號閘門的精髓,全心沉潛在各類新知浪潮中,訓練翻江倒海的本領。朋友唸的是商管,數字觀念一流,出了社會時常碰到與各種數字打照面的場合,這才發現,懂得管理數字的人不少,但,懂得利用數字預估趨勢的人,卻極為稀少。遠在大數據還聽起來像是虛幻神話的年代,她已經投入研習,又感於管理數字系統的貧脊,順便自修了程式與資料庫語言。
我習慣從過去找蛛絲馬跡,或著眼於現在應該如何因應,她則認為過去的已然過去,當下再反應顯得消極,要緊的是預判未來會如何到來。這形成了我們截然不同的領導風格,朋友的7-31時常質疑我,根據在哪裡?邏輯和模式又是甚麼?我的1-8無法描述得精確,只能不斷重複,哎呀我跟你說我的這個點子絕對爆紅拉。你看我做就對了。在這十年的職涯中,我們各自經歷了不同風格的主事者,我比較幸運,多數的老闆都會任我遨遊;朋友則是到近一兩年,才開始獲得關注,特別是她總未雨綢繆,一下大雨,她搭建的雨棚非常on-time地出現在暴雨區域,誰都沒有被淋到一滴雨。
自此,由她主導的跨國專案越來越多,甚至重建了可以讓各國遵循的數字管理模型,主管委派重任下來的時候,她還懷疑,我,真的有辦法領導團隊嗎?先不提管理經驗如何,團隊裡多的是年資與學歷比她高深的重臣。到底要如何「領導」這些、完全可以獨當一面的人,使大家的力氣與刀口一致向外,集中成為利刃闊斧,成為第一道考題。
朋友的圖面中,幾個空白的能量中心,經過歲月的洗禮,大致呈現健康運作的狀態,除了情緒容易受人影響,飢餓時口不擇言,聽到別人講廢話、很自然地耳朵關閉之外(22號閘門again,哈哈),非但不會無窮盡地試圖證明自己,有時還尊崇自身價值到一個令人髮指的狀態。也比我能夠給予事情合裡的發展時間,深諳充分授權的道理。
我們於是把談論焦點,放到朋友的7-31、所謂的「創始者通道」上,看看領導這件事情,該如何被施作,才得以穩當行舟。
首先,朋友的31.1位於黑地球,這是一種在黑暗中尋求火種的能量,摩擦出光亮好讓大家靠近,形成了獨特的「影響力」。想想,任何伸手不見五指的迷航屎缺,朋友經手後,往往很容易理出頭緒,遵循著一定的數據邏輯,把人力物力安放在應該的位置。更有時,她點出了見樹不見林的迷思,從可以預見的未來,回推目前大家被卡住的地方,其實毫無意義。
這樣的影響力,被主事者視為管理的天分與必須,棘手的只是,如果不是經由團隊眾人認可或推舉,反來自上級主管推派而來的「領導」,則要小心空降部隊效應。
朋友的28號閘門,迅雷不及掩耳地打出「廢話,我也知道」的表情,「這就是老闆的sign啊,我有甚麼辦法,不然是要請他開部門公投比較好是不是?」
當然不是啊,聖命難違,領旨之後,先回看你的本心吧。也就是位居G中心的7號閘門,代表了自我角色的覺知與定位,妳心中對於領導的定見,將左右妳是否能夠順利地媒合上下期待,成為承先啟後的Leader。
朋友的7號閘門,開了兩次,紅黑都位於土星,我盡量微笑得不那麼幸災樂禍,看來每人的生命課題雖然不同,卻一貫地保有了幽默。(我的木星,也住了紅黑40)
我跟她說,這代表妳的課題,很一致,一旦找到如何正確聚合眾人的方式,必能發揮與生俱來的影響力,無論是開拓新的模式,還是大家一起無痛轉換到更好的未來。
關鍵在於7.2的下降相位,時常有意無意地顯露了「優越感」,這個只有我會,大家都做得不如我好,乾脆我來做好了。也在於7.3的「反骨意識」,會不由自主地把改革自己的心態,無限上綱地移植到組織上來,對於刻板而行之有年的制度,特別反感,時常想著揭竿起義。
朋友在對話框的那一頭不語,彷彿陷入了沉思。親愛的,上述這種強權又講求徹底顛覆的領導,絕對不是妳要走的路。風行草偃,之於妳的設計,才能相得益彰。
領導,時常被侷限在「令出如山、務使達標」的定義框架裡,然而7-31通道所代表的領導,則比較接近於影響力被辯識,選賢與能,使群眾膺服的過程。這是一條投射通道,因為沒有串接任何動能引擎,必須藉由「邀請」,獲得領導必要的授權與能量,我歸整了簡單的結論,其他的留給1/3慢慢琢磨,「我知道,妳的第一步,不是經由群眾推舉而來。所以妳更要展現接納的胸懷,打開22號閘門的耳朵,聽聽大家的需求和期待,這些雖然很耗費時間,但最大的意義就是,從利他、達人的角度出發,匯聚一個大家都有共識的未來。這也同樣幫助團隊認識妳,妳的風格,妳接收和消化資訊的方式,妳有過人專項、妳也會有需要幫忙的地方,營造一個,大家可以自在對妳發出邀請的氛圍。」
這些話,也同樣說給自己聽,親愛的,我現在覺得,領導的真諦,在於提供方向與信念,鼓勵大家以自己的方式,截長補短共創邦聯,而非圈限一個我們理想中的烏托邦,強迫子民依照我們的方式耕作與生活。
一呼百諾之前,記得,那個讓妳得以登高一呼的基礎,來自於妳對集體福祉的重視與維護,讓台灣的團隊形成標竿,讓大家對於數據資訊的努力與堅持,被國際看見。抱持這樣的心態,從容上任吧,God-speed。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50的網紅企業教練雪兒院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天發產品圖就能吸引客戶主動來找你嗎?做錯了這一步,會讓你的客戶遠離你哦! 到底要如何讓客戶主動來找你?今天這個銷售策略主題是特別讓業務員及營銷員來學習的。如果你是已經在網路上運營,也有自己的團隊,或是代理,批發,代購之類的,這個網路行銷策略課題也非常適合你。假設你是從事直銷業,銷售業類型的話,這個...
「誘餌效應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誘餌效應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誘餌效應定義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誘餌效應定義 在 玩遊戲不難,做營運好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誘餌效應定義 在 企業教練雪兒院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誘餌效應定義 在 陳克強心理學- 組員提問與回答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誘餌效應定義 在 Predictable Irrelational (1) - Free Fallin' 的評價
- 關於誘餌效應定義 在 消費者心理學論文的推薦與評價,PTT、MOBILE01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誘餌效應定義 在 消費者心理學論文的推薦與評價,PTT、MOBILE01和網紅們 ... 的評價
誘餌效應定義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年底,知名YouTuber #愛莉莎莎 發表了一支「喝橄欖油排膽結石」的民俗療法影片,被另一位YouTuber台大兒科醫師 #蒼藍鴿 批評是誤導民眾。2021春節期間,愛莉莎莎拍攝影片反擊對方言論,反而遭到醫療人員和眾多網友嚴厲批評,最後終於發布道歉影片,並且下架前面兩支高度爭議的影片。
底下我彙整了《#專業之死》這本書的重點資訊,交叉比對這起事件可能的起因和過程,整理出我們能從書中學到的五件事情。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death-of-expertise/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專業之死》的作者是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湯姆.尼可斯(Tom Nichols ),他主要研究蘇聯政局,也曾經在美國參議院擔任過會助理。他感嘆道:「以前的問題是在於資訊不流通、不發達,人民缺少學習知識的機會;現在則是資訊太爆炸,大家充滿了擁有知識的假象,反而開始對知識和專家體系抱持著敵意。」
這本書會說明這種現象的成因,以及這種現象帶來的後果和影響。作者除了談「專業」兩個字之外,書中也圍繞著「專家」與「公民」在民主社會中的關係來談。作者試圖回答兩個問題:(1) 專家與公民之間的關係可以崩解? (2)我們每一個人,不論是專家或者公民,又應該如何應對來將此危機化解?
作者從定義什麼是專家、什麼是公民開始,然後說明為什麼這兩個族群之間的溝通越來越難,現在甚至還演變成彼此抱有敵意。然後談到了教育有時候不一定會開啟我們的視野,如果做的不恰當,反而會讓我們變成自以為是的知識分子。
接著,作者談網路資訊爆炸的時代,為什麼單純依靠搜尋引擎,並沒有辦法讓我們擁有跟專家一樣的能力,有時候「以為自己弄懂了」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他也同時抨擊新聞媒體和政客官僚,他們為了博取眼球、總是操作意識形態的手法,反而會讓專家和公民漸行漸遠。
最後,作者提醒要如何成為一個恰如其分的公民,也提醒了身為專家應該保持謙虛和溝通的意願。這不是兩邊的拉扯,而是彼此的互相合作,因為專家和公民的良好合作,才能讓民主體制健康地發展,而不會淪為意識形態操弄下的極權統治。
無知在美國是一門邪教,而且源遠流長。反智像一條綿延不絕的線,蜿蜒貫穿著我們生活中的政治與文化面,至於滋養著這條線的謬誤觀念,則是:民主就等於「我再無知,也可以跟博學的你平起平坐」。
-科幻作家艾西莫夫(Issac Asimov)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我之所以會拿起這本書來讀,是因為在去年的疫情肆虐之下,美國前總統川普總統特立獨行的防疫作為,還有他的支持者對於防疫不屑一顧的態度,都讓我十分納悶。為什麼在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的時代,還是有這麼多的人,對於這種明明有科學證據的公衛政策,抱有這麼大的敵意呢?
加上有讀者推薦我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精彩,我找來讀完之後的確大呼過癮。通常來說,這種書名加上教授身分的作者,會給人一種「艱澀」和「生硬」的先入為主印象。但是作者的敘事手法,搭配譯者非常「接地氣」的翻譯口吻,簡直讓這本書讀來輕鬆流暢,偶爾詼諧戲謔,偶爾嚴肅正經。
例如在這本書的開頭,作者就開宗明義就說:「萬一你覺得自己從來不需要任何人的意見,那就恭喜你,就是你這種人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寫不可。」以及平民是怎麼看待讀書人的:「只要你還讀過兩天書,然後又不願意棄明投暗去跟大眾抱團的,那你就是精英份子,你全家都是精英份子。」
當我讀完這本書,正在整理心得的時候,恰逢最近網路上吵得火熱的「愛莉莎莎和蒼藍鴿的肝膽排石法事件」,這段你來我往的過程,被媒體塑造成了「文組vs.理組」之爭或「網紅vs.醫生」之爭,以這本書來解讀的話,這恰好是一場「公民vs.專家」之爭。
【1.無知的人有時候不知道自己無知】
許多網路留言抨擊愛莉莎莎的這支影片充滿誤導民眾的惡意,甚至在後來還拍了支反擊的影片,更是罪不可赦。我認為,起初的影片應該不至於是惡意,她很可能只是落入了「鄧寧——克魯格效應」而不自覺。
作者提到,所謂的「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是由兩位心理學者鄧寧和克魯格發表的論述,這個現象是在說「愈是笨蛋,就愈有信心自己不是笨蛋」。說話愈是草包的傢伙,就愈不可能知道自己錯、別人對。愈是沒料的人,就愈是會去無中生有、穿鑿附會。
在沒有充足的醫學知識和化學知識之下,她並不知道這件事情有任何不妥,恐怕對這種療法會帶來的副作用也毫無所知。我可以想像,當她看到蒼藍鴿的糾正影片時有多麼氣憤,如同作者說的:「人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對話中有跟不上、聽不懂的情況,特別是在大量資訊唾手可得的今日。」因此,她找了相關書籍和網路資訊,磨刀霍霍準備回擊對方的指點。
【2.搜尋引擎已經不管用了嗎?】
書中提到現代人有一種通病:上網搜尋的過程會讓人自認學識變淵博了,包括跟他們所查知識無關的主題,網友都會覺得自己所知變多了。這也算是一種鄧寧克魯格效應,也就是程度「愈差」的人,「愈難」在上網的時候察覺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有吸收進去。
一心想反擊的愛莉莎莎,做了一個在這種處境下,可能很多人都會犯的事情:「他們會先決定好自己要相信什麼,然後再去網路上找證據,也就是一個先射箭再畫靶的概念。」作者也提到,人很不願意承認自己在對話中有跟不上、聽不懂的情況,特別是在大量資訊唾手可得的今日。當她急著找資料佐證自己的立場的同時,似乎忘了對方是有醫師執照的執業醫師。
雖然我們不是當事人,但仍然能從作者對「搜尋引擎學習法」的批評學到寶貴一課:「我們希望別人可以幫我們把骨頭都先挑掉,整理成懶人包,呈現方式還得顧及視覺上的舒適。那些字體又小、本身就很容易破損的教科書,我們敬謝不敏。所以與其說很多人在做研究,不如說他們是在:搜尋漂亮的網頁來提供人們能在最短的時間裡,花最少力氣吸收的解答。」搜尋引擎只能幫我們找到線索,閱讀和解析的苦工才是我們該練就的真本領。
【3.高等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許多媒體報導愛莉莎莎雖然擁有高學歷背景(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士、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行銷碩士),卻在醫療這件事上面「不尊重專業」。為什麼會犯下這麼明顯的錯誤?這可以用心理學家鄧寧的說法來解釋:「我們傳統上認為無知就是缺少知識,所以教育就是無知的解藥。但教育即便是辦得好,也還是可能會製造出虛幻的自信。」
如今高等教育已經非常普遍,有時候反而帶給我們一種「我再多學一些就能跟專家平起平坐」的過度自信。我很喜歡《知識的假象》書中提過的一個觀念:「我們自以為擁有的知識,不過是延伸自全人類的知識共同體罷了;許多我們自己為懂的事情,其實我們並沒有那麼懂。」
所以愛莉莎莎在反擊影片中,引用《神奇的肝膽排石法》這本書,還把所有替這本書推薦和背書的「專家」也拉了進來,試著讓自己的立場增添一分可信度。只是她沒料想到的是,她引用的這位作者和推薦者們,本身就充滿了爭議,在科學上也站不住腳。受過高等教育的平民要挑戰另一個領域的專家,過度的自信反而成為了最大的絆腳石。
【4.專家難道就不會錯嗎?】
當我在閱讀相關報導網友們的評論時,看到許多留言寫道「很多專家也會誤人子弟」,以及「專家也不能全信」。之所以會有這種觀感,大多來自於某些專家曾經「撈過界」或「犯過錯」,如同作者批評某些自以為是的專家:「他們當自己的專業知識是萬用鑰匙,動輒對天下的事情大放厥辭,他們漂亮的博士帽就像佛光普照,一戴上去就覺得自己什麼都知道。」
這次的事件,很明顯的是蒼藍鴿以醫學專業獲得壓倒性勝利,導正了視聽,但身為普通公民的我們,仍然要保持清醒的意識,察覺以後遭遇的其他爭議事件。注意專家發表意見的場合,是針對他們自己真正的專業領域,抑或是他們不小心撈過界了。
雖然作者並不鼓勵我們對專家抱持百分百的盲信,但是在我們保持懷疑的同時,也不要急著對非自己專業領域的事情妄下判斷。他建議平民對專家抱持懷疑之心時,必須符合以下三點:
1. 當專家看法一致時,反面的意見就不能推定為真。
2. 當專家看法有分歧時,非專家的人不能認定任何一個看法為真。
3. 當專家都認為資料不足以做出結論時,一般人也理應不要妄下斷言。
專家不能保證所有的事情都是喜劇收場。他們無法承諾自己永遠不會犯錯,或在思考時不掉進凡人都很容易掉進的陷阱。他們能保證的,只有遵循科學原則和方法,進而把犯錯跟掉進陷阱的機率降到比大多數人低很多。想要享受某種專業帶來的好處,我們就得同時接受他們的不完美,就得接受他們還是有一定犯錯的風險。
【5.新聞媒體的標題亂象】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很有感觸:「現代人會蜻蜓點水掃一下報紙頭條或文章,就分享到社群媒體上,但他們根本沒閱讀報導的內容。儘管如此,人們都希望在別人眼裡既聰明,消息又靈通,所以他們總是會一路裝蒜下去。」不可否認的是,以前的我也曾經這麼做過,看到標題就急著轉發。這個動作最後只為了表達自己立場和意識形態,還很容易造成假新聞的傳遞(用標題引誘轉發、塞假資訊在內容裡)。
你或許會問,那我們該如何對抗假新聞的傳播呢?雖然作者在這本書裡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引,但是我想起了另一位英國科學作家大衛.羅伯森(David Robson)在《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書中給出的兩個建議:
1. 首先,不要推波助瀾。盡量避免轉發誘餌式標題,例如「肝膽排石法到底有沒有效?」這種標題,就無助於資訊的釐清,卻會讓不知詳情的民眾被誤導,只看標題還以為這是某種有效果的療法,很容易越描越黑。反而是「研究已經證明肝膽排石法是無效的民俗療法」這種平淡的論定式標題,才有助於導正視聽。
2. 其次,只轉發有憑有據的正確資訊。例如看到某則醫療資訊,就要很謹慎查證來源是否有公信力,像是衛服部、醫療院所和機構、有名有姓的具名醫師,這些查得到來源出處的資訊才經得起驗證,避免那些連作者和來源都查不到的坊間謠言。
【民主制度仰賴專家與公民的溝通】
除了上面的討論之外,作者認為一個良好的民主制度,得仰賴專家與公民保持良好的溝通,才不至於讓不尊重專業的民粹主義崛起,進一步惡化成極權主義。這個觀點讓我重視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作者在書中這麼說道:「專家與公民的關係,就跟絕大多數民主制度下的互動關係一樣,都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一旦這樣的基礎崩解,專家與公民就會變成交戰的兩方。一但事態朝此方向惡化,民主本身就可能陷入死亡漩渦,進而讓暴民政治或由技術官僚把持的精英統治,變成迫在眉睫的危險。這兩種終局都是威權統治的變形,也都是美國現狀所面臨的重大危險。這就是為什麼專家與公民關係的崩解,就等同於民主制度的失能。」
對應到台灣的社會狀況,這段評論值得我們作為警惕。歷史上平民的資訊量不足是一碼子事,專業知識又是另外一個問題。現在有問題的不是大家對於知識體系無視,而是大家對於知識體系抱持敵意。專家必須更加謙遜地傳達知識,公民必須提高自己對知識的自覺。
【後記:不敵對,造橋梁】
我認為《專業之死》這本書是寫給所有現代人看的必讀之書,無論你自認為是專業領域中的專家,或者你只是一個像我一樣普通的平民百姓,這本書都會帶給你不同於以往的觀點。更進一步,讓我們認識民主制度和數位浪潮的結合之下,身為個人該如何保持冷靜和理性,扮演好自己身為公民的角色。
我透過這本書學到的事情,就是除了跟著大眾搖旗吶喊「專業已死」這個選項之外,我還能有別的選擇。回顧到我自己能做出的貢獻,就是在專家和公民之間搭建起一個「橋樑」,透過部落格和Podcast傳遞我看到且認為正確的資訊,保持謙遜聽取來自各方的意見,讓知識的傳播足夠廣泛,並且時時保持優化。
一支民族若想自治,就必須要先武裝自己,而知識的力量就是他們最好的武器。
-美國第四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
誘餌效應定義 在 玩遊戲不難,做營運好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週遊戲新聞觀察-2020.09.W1
上週遊戲新聞觀察分享如下,
請注意⚠⚠⚠⚠⚠⚠⚠
第1篇文章有Facebook與GameRefinery聯合釋出的報告叫「成就偉大:遊戲類別洞察報告」可免費下載,請別錯過!
本次挑出以下六則新聞:
📺《「成就偉大:遊戲類別洞察報告」下載》⚠⚠
📺《超休閒遊戲海外使用者洞察報告:61%的韓國使用者支援內購氪金》
📺《IDFA或致iOS廣告收入腰斬?大限前遊戲公司該做六件事》
📺《這家老牌廠商用一個品類冷門的遊戲,連續拿下免費榜冠軍》
📺《觀察 | 市場越發重視長線運營的當下,SLG遊戲如何打破後期流失魔咒》
📺《觀察 | 遊戲難以變現?或許你應該試下這5個方法》
====
📺《「成就偉大:遊戲類別洞察報告」下載》
https://reachtheworldonfacebook.com/gaming/genre-2020/
Facebook與GameRefinery日前聯合出品釋出了一份報告,叫做「成就偉大:遊戲類別洞察報告」,報告內分別針對策略遊戲、角色扮演遊戲、益智遊戲、超休閒遊戲等四個型別的遊戲進行分析,先前有英文版可以免費索取,現在推出了中文版,姓名、email、公司不用填寫正確的就能拿到收藏,就自己下載囉!
📺《超休閒遊戲海外使用者洞察報告:61%的韓國使用者支援內購氪金》
https://bit.ly/3byW9Ey
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報告「成就偉大:遊戲類別洞察報告」中的超休閒遊戲進行重點說明,分為幾個主題:
1.超休閒遊戲現狀
2.超休閒遊戲玩家概況
3.超休閒遊戲玩家動機
4.超休閒遊戲玩家流失原因
5.功能建議:玩家心態
6.超休閒遊戲玩家社群互動
7.功能建議:社群互動
8.變現
9.功能建議:變現(應用內購買)
10.廣告偏好
11.重獲流失玩家青睞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那就務必下載完整版看看,總共有88頁,我自己也還沒看完,但慢慢看,總是會有收穫的!
📺《IDFA或致iOS廣告收入腰斬?大限前遊戲公司該做六件事》
https://kknews.cc/media/442a24v.html
內文提到:「蘋果公司9月份即將發布最新系統,IDFA收集方式的管控發生了巨大改變(IDFA即iOS的唯一設備標識碼),更新之後,只有用戶選擇允許,廣告主才能追蹤到用戶行為。而其中可能影響最大的是Facebook Audience Network,Facebook聲明稱,更新之後,Audience Network定位廣告服務的能力將會變得「十分有限」。」
FB在台灣使用率非常廣,不管是用戶、廣告主、網站主都相當依賴,現在蘋果的政策一調整,行銷公司勢必會重新進行廣告預算分配,而以廣告做為主要營收的FB必然會受到波及,文章內也提出了該注意的六件事情,分別是:
1、要儘可能的靈活
2、找出最佳的消息傳達方式
3、重新定義你的績效營銷方法
4、掌握用戶生命周期的前24個小時
5、學會辨識買量獲取和自然新增用戶
6、加大在CRM(客戶關係管理)方面投入
內容頗值得一看,不管是否從事遊戲業,身在數位時代的我們,都應該留意。
📺《這家老牌廠商用一個品類冷門的遊戲,連續拿下免費榜冠軍》
http://youxiputao.com/articles/20532
《街頭足球》這款遊戲台灣應該沒上,但看完文章後對我自己是有些啟發的,足球手遊一聽到我們第一個反射動作一定是「這個太小眾,沒市場,台灣沒人關注等等」,但看完了整個遊戲內容、角色設計、畫面操作等等,我不禁想問自己「我認為的小眾,真得是小眾嗎?其實有沒有可能是面向大眾而不自知?」
內文提到:「綜合玩法和畫風表現來看,《街頭足球》的定位是大眾化 MOBA 足球遊戲。它首先要爭取的目標用戶,是年輕的、校園的、街頭的玩家群體。而不僅僅只是體育迷、足球迷...(略)...在產品推廣側,他們所採取的打法思路是:通過核心用戶口碑帶動泛用戶關注。」
雖然我不是遊戲開發人員,但我認為即使是想做一個看似很niche的遊戲題材,但只要目標用戶明確清晰,仍可面向大眾市場,文末最後提到「在這個冷門品類的背後,缺失的可能是對當下用戶需求的準確洞察。在過去幾年裡,不少廠商把 IP 和真實模擬當做足球遊戲的唯一解。幾款產品鎖死頭部後,這個賽道似乎就沒什麼想像空間了。而潛在的用戶需求,也許就這樣被忽略了。」
值得我們好好深思。
📺《觀察 | 市場越發重視長線運營的當下,SLG遊戲如何打破後期流失魔咒》
http://www.nadianshi.com/2020/09/272896
內文提到:「遊戲想要長線運營,流失玩家是需要重點維護的對象,但是傳統SLG遊戲的回流成本極高,一般當玩家想重新體驗這款遊戲的時候,通常意味著他應該去新區重新開始了。因為在此前的區服中,他已經落後太多,即使回去也難以跟上其他玩家步伐。而新區由於沒有這類歸屬感,使得玩家回流的意願大大降低,這導致傳統SLG遊戲想要讓玩家回來重新體驗的成本非常高。《率土之濱》的備戰區中則有效避免了這一問題。」
文章以《率土之濱》為例,分享了如何做出能夠喚回流失、長期營運的做法,借鏡其他遊戲長處,可以幫助我們想想,那自己負責的遊戲還可以怎麼作。
📺《觀察 | 遊戲難以變現?或許你應該試下這5個方法》
http://www.nadianshi.com/2020/09/272710
文章以行為經濟學角度出發,共有以下五種方法:
1) 價格誘餌效應(也稱價格錨定)
2) 互惠原理(也稱免費樣品)
3) 砍價原理(也稱討價還價)
4) 禀賦效應 — 人們通常認為自己擁有的東西更有價值
5) 超市心理學 — 向消費者展示您想讓他們購買的商品
每個方法都有舉例說明,我認為是蠻易讀好懂的,看完後也能想想看怎麼將這些方法套用在遊戲內,或是做為提案跟開發商提出建議。
週一上班加油!
#文章同步部落格
#重點都畫好了閱讀更方便
誘餌效應定義 在 企業教練雪兒院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每天發產品圖就能吸引客戶主動來找你嗎?做錯了這一步,會讓你的客戶遠離你哦!
到底要如何讓客戶主動來找你?今天這個銷售策略主題是特別讓業務員及營銷員來學習的。如果你是已經在網路上運營,也有自己的團隊,或是代理,批發,代購之類的,這個網路行銷策略課題也非常適合你。假設你是從事直銷業,銷售業類型的話,這個行銷策略影片就是為你們量身定制的!
每個業務員基本是不可能輕易流失任何一個客戶的,所以尋找客戶永遠是我們一直要去探索的話題。
影片重點:
0:00 行銷策略
1:07 提供誘餌價值
2:14 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 誘餌效應
3:56 如何設計營銷誘餌
7:36 直播或影片
9:25 DFY
【點按“菜單”開啟字幕】
因為網路有點卡了,沒辦法繼續直播,所以這集影片的內容不是很完整,敬請原諒。有興趣想了解更多的朋友,想學習更完整的教學,歡迎報名市場贏學10天挑戰線上課程。
----------------------------------------------------------------------
?『免費課程』企業互聯網化: https://bit.ly/2VtMIQ3
?『線上課程』市場贏學10天挑戰: https://bit.ly/3g8a4lN
----------------------------------------------------------------------
??關注雪兒院長??: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shineewong
►FB: https://www.facebook.com/shineewong0627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ineewong
►部落格: https://www.shineewong.com
✉聯繫: wekahacademy@gmail.com
-----------------------------------------------------------------------
相關影片:
?如何找客源: https://youtu.be/6rDxUrxzG7s
?如何做直播: https://youtu.be/lJFtwtHsbWk
推薦系列:
?如何賺更多錢: http://bit.ly/32A0wuH
?帶人的技術: http://bit.ly/2Tlyb78
?如何達成目標: http://bit.ly/32xb1yC
誘餌效應定義 在 Predictable Irrelational (1) - Free Fallin' 的推薦與評價
沒有了誘餌,他們的選擇也變得不一樣,這不只是非理性行為,甚至是可預測的非理性行為 ... 誘餌效應:麵包機 ... 先入為主:「任意連貫性」的定義. ... <看更多>
誘餌效應定義 在 陳克強心理學- 組員提問與回答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組員提問與回答:「我…聽到一個誘餌效應,定義是日常生活中選項加入第三個選項,而影響人們對舊選項的選擇。它提到的非對稱效應的非對稱是什麼意思?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