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災發生10週年的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最近很多人在討論的「能源轉型」跟「環境」的議題
我反核已經堅持15年了。
從「廢核」到「非核」,我堅信 #綠能代替核能,並期盼生態與綠能可以共存,而不是互相排斥。
大家還記得10年前的 #福島核災 嗎?從那時候起,反核成為台灣的主流民意。為了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能源轉型 成為迫切的需求。政府提出四大主張,其中就強調要 #非核。
當燃煤不符合國際趨勢,燃氣發電成為兼顧穩定供電,和減碳、減空污的能源選擇。但天然氣船進出很容易受到天候、海上風浪影響,多一個大型接收站,對台灣來說是多一個保險,能大大降低斷氣、斷電的風險。
最近備受矚目的第三接收站,就是在這些考量下推動的。而三接所在地的藻礁保護區,則在政府多次跟中油溝通協商後,終於同意開發面積限縮只佔 #總開發面積的十分之一,並會在日後持續推動系統性的保育工作。
目前藻礁分佈範圍的 #許厝港濕地保護區 復育已有231種鳥類棲息、#草漯沙丘 也成為市定地質區予以保存、以及建置潮音海觀景步道、新屋石滬故事館⋯⋯等等,只要能保存能復育能做的政府不會推辭,只會認真面對,仔細規劃與溝通,希望能與生態共存!
有些人會質疑為何 #第三接收站無法遷到台北港?
這是因為管線施工會經過很多民宅,而且曠日費時。並非沒有考慮,而是經過嚴謹評估後所做的決定。燃氣、減煤、逐步綠能是台灣目前最佳方案,三接是環保與用電雙贏,不僅增加備載電量,也降低全國大停電的風險,更是世界綠能零碳排的共同趨勢!
我一直相信,生態與綠能是可並行的,而非對立與衝突,更不應淪為特定政黨的政治籌碼。
核四廠位於斷層帶,且耐震係數不足。當地震發生時,距離核四最近的雙北,便會籠罩在核災的恐懼下。難道大家忘記福島核災的慘況嗎?
況且,目前核電佔不到總發電量的10%,為何還要重啟核四?
為了台灣,大家應該理性溝通一起面對!
非核家園只差最後一哩路,如果我們放棄燃氣發電,回過頭來 #重啟核四,就是走倒退路,是最壞的示範!
#反對重啟核四 #綠能取代核能 #我是人我反核 #福島核災 #藻礁生態保存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
許厝港鳥況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名家論壇》海人/護藻礁,別藉環保之名行政治動員 | 要聞 | NOWnews今日新聞
熱愛台灣,所以在乎台灣生存危機」
一「黎時潮:藻礁與政治」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931846200288783&id=584986081641475
【粉紅風暴狂襲! 藻礁公投突破20萬連署】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60996325756030&id=241284961029
蘇志成:藻礁公投過關,持續南電北送、中電北送,讓北部人過零成本爽日子的時間應該不會太久
因為中火發電已經不敷中部自己的使用(拜盧市長拼命抵制環保燃氣機組改裝之賜)
而隨著台積電台南廠以及高雄橋頭科學園區的落成,用電需求大增,南部縣市首長也不會允許南電北送犧牲南部人的權益
屆時保住竹科工業用電,北部民生用電分區限電應該是唯一合理的選擇
我看大家連署簽這麼爽,口號喊這麼響亮,想必關燈點蠟燭沒網路可用的時候應該都不會有怨言
#別跟我講備轉容量
#我解釋過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020316291353493&id=100001254844402
新時代柯學中藥:你是否因人情幫朋友簽公投連署書或單純路過想說反正簽連署又對你生活沒影響
你有沒有想過這份填上身份ID 地址 手機的個資 有可能是留向中國國台辦及詐騙集團手上啊 還很多人把全家個資都雙手送給統促黨
統促黨正趁這次島礁公投在各地設攤連署點 但你看不出來他們是統促黨 而統促黨員多次涉入詐騙集團案 是否這些你自己填寫的個資 之後會成為你家破人亡的關鍵呢
是否這些正在連署的各社團 最後資料會共享呢?
#統促黨正期待收集台灣年輕人個資
#別以為只是順手幫忙最後有可能害慘身邊親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49142513188900&id=102477577855397
Zohan Narciso:先說結論,我不支持此次連署
1.「天然氣發電」是目前火力發電中排碳量最少的,
#因此在綠能還沒發展起來前燃氣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2.台中火力發電廠正在努力的方向就是將燃「煤」機組日漸汰換,改成燃「氣」機組。
3.此次大潭電廠的天然氣發電
#是台積電最重要的電力來源,
4.如果天然氣可以在2025年前接軌,#讓核2核3退役。
5.除非支持以核養綠,
否則不應該反對現階段台灣興建或擴增天然氣發電廠。
6.現在的方案就是在發展與永續之間平衡的結果:
1. #不再開發新地只用舊有地
2. 從原本232公頃改為23公頃
3. 成立觀新藻礁野生動物自然保留區
7.請問一下,#如果藻礁公投真的通過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要設在哪裡?環團明明知道台北港方案已經被新北市議會提案否決。
8.我認為沒有比現在更可行更好的方案,不要一直活在象牙塔裡鄉愿,不食人間煙火,我們都需要用電,只能找出一個折衷、對環境傷害較小的方。
黃子一:【關於藻礁】#逆風大長文
我周圍80%的朋友都在支持,希望加入連署
雖然立場不同,但我願相信會關心此議題的人都是愛台灣這塊土地的人,這樣就夠了,意見不合可以討論,因為我們初心一致。
先說結論,我不支持此次連署
由於此議題涉及很多面向,我試著以我自己的理解去反駁環團以及各類妖魔鬼怪的主張
註1:我個人不是很喜歡環團,但我不是說環團是妖魔鬼怪
首先是天然氣發電,天然氣發電是目前「火力發電」可行的發電能源中排碳量最少的方式,比起傳統的燃煤,其碳排大大減少,也因此在綠能還沒發展起來前,燃氣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以台中火力發電廠來說,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就是將燃煤機組日漸汰換,改成燃氣機組
而此次爭議,大潭電廠的天然氣發電是台積電最重要的電力來源,如果天然氣可以在2025年前接軌,讓核2、核3退役,完成2025非核家園
(除非是支持以核養綠,否則不應該反對現階段台灣興建或擴增天然氣發電廠)
接著是選址問題,目前爭議的點是為什麼不在台北港,非要蓋在藻礁「旁邊」,請注意,是旁邊!旁邊!旁邊!,是蓋在以前已經填海造陸過的地方,該地在藻礁旁邊
我不否認,蓋在那邊一定會影響到藻礁,絕對不會是0影響
但我們必須從歷史脈絡下去看,原先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會影響到藻礁的面積是232公頃,蔡英文與鄭文燦上任後,將該地設為「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留區」,只使用以前已經填還造陸後的區域,會對藻礁造成的影響只剩下23公頃,並未新增任何填海、破壞藻礁地區,對觀塘潮間帶保留現況則不予開發,藻礁會被完整保留。
如果是環團堅持的台北港呢?
首先台北港如果設置接收設備,天然氣船需要以低溫液化的型態將天然氣打到儲存槽,接著透過油管輸送到44公里外的大潭電廠,才足以供應大潭電廠機組,而天然氣管線若供電廠使用,需使用大口徑油管,且因危險性不可經過人口密集區,加上重新開挖鋪設管線的成本過高,濱海公路內側多為私有地,油管勢必會經過防風林及海岸邊的國有地,恐怕會破壞長達44公里的海岸生態與候鳥、生物棲地。
雖然現在的方案的確會破壞藻礁,但根據目前最新的研究結果,該地區的活體藻礁覆蓋率低於10%,況且海岸生態與民眾生命安全也很重要,比起對少部分藻礁的傷害,長達44公里的油管的開挖設置,不但要耗費鉅資,未來還很難不破壞土地及地下水,管線還必須途經許厝港濕地。
另一方面,台北港台北港方案早在2015年就已經被國民黨提案否決了
而且講一個政治不正確的,到時候政府真的要蓋在台北港,我才不相信環團因此閉嘴勒
現在的方案我認為就是在發展與永續之間平衡的結果
1. 不再開發新地,只用舊有地
2. 從原本232公頃改為23公頃
3. 成立觀新藻礁野生動物自然保留區
希望環團們可以告訴我,以現階段台灣的用電需求,請問到底想要台灣怎麼發電才符合你們心中的完美?
環團明明知道台北港方案已經被新北市議會提案否決,卻還在質疑民進黨沒有思考過台北港方案,說未來可以移到台北港?
我請問一下,如果藻礁公投真的通過,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要設在哪裡?
結論:
1. 台北港方案是國民黨否決的
2. 國民黨原先要開發232公頃的藻礁,是現在執政的政府設立保留區,並留下藻礁的
3. 此議題根本已經變為國民黨在操弄民粹的議題,希望大家要小心多方思考,我們都愛台灣這塊土地,但議題一但變質,早已不是當初的初衷
4. 關於第三接收站,目前環團、時力、綠黨、國民黨等,我看不出有誰可以提出更好的方案
這種議題本來就很為難,要怎麼在永續跟經濟發展間做平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我不支持的原因僅僅因為,我認為沒有比現在更可行更好的方案了
我們不能一直活在象牙塔裡鄉愿,不食人間煙火
我們都需要用電,那對我來說就只能找出一個折衷、對環境傷害較小的方案了
不可能什麼都不要,要非核家園,又不用其他能源發展
最後,最可笑的就是國民黨居然支持連署,要不要想想現在這個狀況是誰搞出來的🙂?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9752942164869&id=634529868
Yik Lim:國民黨加部份韓粉動起來,連署就可能過,他們才是最大的肉粽串連署網路。這個議題,大學生加社運團體在短時間沒那麼大動員能耐,一天幾千人可以,不會破萬,破萬只有政黨組織加黨公職地方系統下海才能辦到。催票最後13天,剩20萬份,目前一天新增2萬份,自己動手算下這數學。
還在迷信「他們只是想表達意見」的小清新們清醒一點,1124要再來一次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891124441431210&id=100016009862895
許厝港鳥況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值得深思的好文推薦!
引述:
【#關於藻礁】
我周圍80%的朋友都在支持,希望加入連署雖然立場不同,但我願相信會關心此議題的人都是愛台灣這塊土地的人,這樣就夠了,意見不合可以討論,因為我們初心一致。
先說結論,我不支持此次連署
由於此議題涉及很多面向,我試著以我自己的理解去反駁環團以及各類妖魔鬼怪的主張
註1:我個人不是很喜歡環團,但我不是說環團是妖魔鬼怪
首先是天然氣發電,天然氣發電是目前「火力發電」可行的發電能源中排碳量最少的方式,比起傳統的燃煤,其碳排大大減少,也因此在綠能還沒發展起來前,燃氣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以台中火力發電廠來說,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就是將燃煤機組日漸汰換,改成燃氣機組
而此次爭議,大潭電廠的天然氣發電是台積電最重要的電力來源,如果天然氣可以在2025年前接軌,讓核2、核3退役,完成2025非核家園
(除非是支持以核養綠,否則不應該反對現階段台灣興建或擴增天然氣發電廠)
接著是選址問題,目前爭議的點是為什麼不在台北港,非要蓋在藻礁「旁邊」,請注意,是旁邊!旁邊!旁邊!,是蓋在以前已經填海造陸過的地方,該地在藻礁旁邊
我不否認,蓋在那邊一定會影響到藻礁,絕對不會是0影響
但我們必須從歷史脈絡下去看,原先在國民黨執政時期,會影響到藻礁的面積是232公頃,蔡英文與鄭文燦上任後,將該地設為「觀新藻礁自然保留區」,只使用以前已經填還造陸後的區域,會對藻礁造成的影響只剩下23公頃,並未新增任何填海、破壞藻礁地區,對觀塘潮間帶保留現況則不予開發,藻礁會被完整保留。
如果是環團堅持的台北港呢?
首先台北港如果設置接收設備,天然氣船需要以低溫液化的型態將天然氣打到儲存槽,接著透過油管輸送到44公里外的大潭電廠,才足以供應大潭電廠機組,而天然氣管線若供電廠使用,需使用大口徑油管,且因危險性不可經過人口密集區,加上重新開挖鋪設管線的成本過高,濱海公路內側多為私有地,油管勢必會經過防風林及海岸邊的國有地,恐怕會破壞長達44公里的海岸生態與候鳥、生物棲地。
雖然現在的方案的確會破壞藻礁,但根據目前最新的研究結果,該地區的活體藻礁覆蓋率低於10%,況且海岸生態與民眾生命安全也很重要,比起對少部分藻礁的傷害,長達44公里的油管的開挖設置,不但要耗費鉅資,未來還很難不破壞土地及地下水,管線還必須途經許厝港濕地。
另一方面,台北港台北港方案早在2015年就已經被國民黨提案否決了
而且講一個政治不正確的,到時候政府真的要蓋在台北港,我才不相信環團因此閉嘴勒
現在的方案我認為就是在發展與永續之間平衡的結果
1. 不再開發新地,只用舊有地
2. 從原本232公頃改為23公頃
3. 成立觀新藻礁自然保留區
希望環團們可以告訴我,以現階段台灣的用電需求,請問到底想要台灣怎麼發電才符合你們心中的完美?
環團明明知道台北港方案已經被新北市議會提案否決,卻還在質疑民進黨沒有思考過台北港方案,說未來可以移到台北港?
我請問一下,如果藻礁公投真的通過,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要設在哪裡?
結論:
1. 台北港方案是國民黨否決的
2. 國民黨原先要開發232公頃的藻礁,是現在執政的政府設立自然保留區,並留下藻礁的
3. 此議題根本已經變為國民黨在操弄民粹的議題,希望大家要小心多方思考,我們都愛台灣這塊土地,但議題一但變質,早已不是當初的初衷
4. 關於第三接收站,目前環團、時力、綠黨、國民黨等,我看不出有誰可以提出更好的方案
這種議題本來就很為難,要怎麼在永續跟經濟發展間做平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我不支持的原因僅僅因為,我認為沒有比現在更可行更好的方案了
我們不能一直活在象牙塔裡鄉愿,不食人間煙火
我們都需要用電,那對我來說就只能找出一個折衷、對環境傷害較小的方案了
不可能什麼都不要,要非核家園,又不用其他能源發展
最後,最可笑的就是國民黨居然支持連署,要不要想想現在這個狀況是誰搞出來的🙂?
許厝港鳥況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3vdeuJVYmk/hqdefault.jpg)
許厝港鳥況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恆春半島秘境四季遊」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張倩瑋
本書特色:
在南方的恆春半島,墾丁已經是一個發展與消費主義到了極致的旅遊景點,然而在它的四周、許多社區部落卻以生態旅遊走出著另一種絕妙風味,沒有移植、不是複製,接待你的每個人、每道菜、每項體驗都經過當地風土的醞釀。猶如陳達可以一把月琴唱遊無數,走過社頂、水蛙窟、大光、龍水、滿州、里德、港口、旭海、東源、高士和港仔十一個社區,你也能讀到唱不完的恆春調。
●聽礫石吟唱海之歌—旭海:來到最夯的阿塱壹古道,看海浪淘洗礫石稜角。在部落停留,當個一日漁夫學會阿美族式的漁法,離開海邊,往旭海草原居高遠眺,視野包攬四面山海。而玩累了最好的放鬆方式,是到旭海溫泉歇一歇腳。
●用美味文化傳承—東源:品嘗哭泣湖蛙鳴鳥叫伴隨著野薑花香,在柔軟的水上草原享受冰涼足部SPA;麻里巴廚房烹調山林野味,排灣手作美食讓人垂涎三尺
●高岡上的勇士部落—高士:來旅人學苑跟小朋友上課交換免費住宿,接著換上排灣禮服體驗揹婚禮,感受既單純又濃烈的喜慶氛圍。遠眺八瑤灣,放眼盡是部落獵場,高士的收獲和農作在一日的餐桌展現讓人驚喜的豐盛飽滿!
●舊日繁華今猶在—滿州:走訪有著貝殼砂鋪面和氣派迴廊的百年宅邸,還有嚼一輩子檳榔的黑牙美人,檳榔產業帶來的榮光在這裡保有一點餘溫。罕見的植群壓縮讓低海拔山區出現溫帶林生態,靜謐的南仁大山值得你走上一天。
●灰面鷲的秋祭典—里德:不用深入山區就到達沁涼宜人的欖仁溪,溯溪而走,勒沙竹手作的砲竹、海金沙葉做成的頭墊、山棕葉撿來作掃把…沿路童趣無窮!十月後這兒成為北方鷹鷲的驛站,在傍晚時分只見鷹海盤旋,倏忽以獨特的鷹柱飛落到山裡夜棲,是自然界最美的線條。
●國寶陸蟹港口茶—港口:港口溪陸蟹多樣性高居世界第二,農曆七月至中秋節前陸蟹媽媽往海岸奔走的生產之旅,是大自然最動人的篇章。帶有鹽味的海風終年吹拂的小部落,來到這裡喝杯港口茶,聽一曲人間國寶張日貴的滿州謠,就算嘗遍人生甘苦的況味了。
●迷宮森林野樂園—社頂:大尖山下蜿蜒山路的頂點,有著礁岩台地蘊藏的野生樂園,這小小一方森林裡,熱帶雨林、季風林、榕屬植物繁殖成富足的森林生態系,四季飛舞不斷的蝴蝶、躲在岩壁納涼的獼猴、大方隨意散步的爬蟲類…隱沒在山林間的龜仔角社守著這片山林,有說不完的故事…
●咆嘯山丘天人菊—水蛙窟:風吹砂公路下,有著隱藏版的壯觀沙壁;從貓鼻頭綿延到出風鼻的無垠草原,任你放縱乘風奔馳的想像。無人的曠野,在夜晚卻出奇的繁忙,悄聲而來,野地是梅花鹿的國度。
●半島最美的海域—大光:深入恆春半島海域最閃亮的珍珠,讓在地阿北阿姨帶你去看各種熱鬧繁生的潮間帶,潛入水面進行一場後壁湖漂浮旅程。向晚時分在大樹下聽陳達軼事,哼著一段思想起…
●湧泉種出稻米香—龍水:尋訪台灣最南方的有機稻作,漫步龍鑾潭,到田溝邊捲褲管撈蜆仔,在超涼爽的土角厝下,大口飽嚐著洋蔥、蘿蔔帶有泥土香氣的全食材料理。
作者簡介:
陳美惠
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社區林業工作室主持人。近年來帶領學生團隊投入屏東社區部落,陪伴社區發展自然人文資源保育,培養生態旅遊專業人才,將保育與生計結合,具體實踐屬於台灣的社區林業。
李盈瑩
輔仁大學廣告傳播系畢業。曾任廣告設計、出版社旅遊記者。目前住在台北半山腰上,過著半農半寫作的簡單生活。創作以生活散文為主,作品有2008年《台北小旅行》、2009年《花蓮小旅行》、2013年《台灣小野放:出走不必遠行,在山.田.洋.森找自己》。
張倩瑋
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職新台灣新聞週刊財經生活組資深記者。
是個道道地地的台北人,大學畢業進入雜誌社工作後,才開始出走台北,一人開著車上山下海,認識台灣。愛好自由,奉行「不自由毋寧死」之志。現為自由的文字工作者,依舊以「遊戲人間」的姿態看待人生。編有《城市夢想家》、《聽!校園裡的綠色樂章》、《剝復》、《單純就是美》。
張 筧
高雄人,現為自由撰稿人,曾任台灣時報、自立晚報記者。喜歡恆春半島,在冬日聽落山風拍打門窗,入夜後奔馳在人煙稀少曲折縣道,一點荒涼變讓他充滿感性。合著作品有2012年《暴雨後,看見彩虹虹》、2013年《高雄,慢‧慢遊》、2014年《我在阿塱壹,深呼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Dtx0tr_7-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