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作選篇(之52)
除憶詛咒
(此文原刊於2017年12月8日,重刊稍有增刪。)
羅馬帝國時代的元老院曾經通過一個對已故人士的懲罰立法,就是要消除這人在世的一切行狀,銷毀他生前出現過的文字、雕像等記錄。這項立法被稱作「除憶詛咒」(Damnatio memoriae)。在當時,這是最嚴重的恥辱。
歐威爾1948年的小說《一九八四》,創造了Unperson一詞,是指一個人不僅被當局殺害,而且他在現實生活中的信息、照片、文章也被一同抹去,不留一絲痕跡。因為依照極權國家大洋國的「雙重思想」原則,這樣的人應該被完全忘卻,即便是親人和朋友也不應該記得他的存在。
歐威爾的寓言也成為了預言,被共產國家不斷予以實現。而且這些極權國家沒有像羅馬帝國那樣為除憶詛咒立法,而是逕由行政手段執行,又或在專權下各地均「識做」而執行。
有一張由畫家董希文在1953年創作的油畫《開國大典》,描繪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建政那一刻。在接下來十多年,這幅油畫遭到多次修改。原畫站在前排的政府副主席高崗,到1955年高崗事件發生後,董希文奉命在畫中把他刪除,原位以一盆花代替。1968年文革期間,董又奉命在畫中把劉少奇除掉。1970年,董已病重,就由他的學生把畫中的林伯渠剷除。
記錄真實影像的照片也不斷遭到除憶的命運,儘管那時候還沒有電腦改圖功能,因此改得很著跡。毛澤東作狀為建水庫而拿鋤頭的照片,原有站在旁邊的彭真,文革爆發後,同一照片的彭真不見影了。毛澤東與林彪並坐發表講話的照片,林彪事件後同一照片只剩老毛一人了。四人幫被「一舉粉碎」後,《人民畫報》報導毛喪禮,一整排人中間就有幾個位置突兀地空着。
2018年香港教育局要恢復中史課程,10月底公開課程大綱,被記者問到何以沒有提六七暴動、六四等事件,負責課程修訂的專責委員會主席、中大歷史系教授梁元生說,這是很笨的問題,上述事件在中國歷史發展中並不重要,「六七年你在哪裡?」
以歷史事件發生時「你在哪裡」作為沒有把事件列入教科書的理由,是很笨的答案。絕大部分歷史事件發生時,現在的人有誰在那裡?這種話出自平常人之口可以說無知,出自歷史專家之口就是無恥了。這回答也顯示了,不管如何荒誕,中史課程就是要貫徹中共黨慣常說的「不要糾纏歷史上發生的不幸事件」,或不要搞「歷史的虛無主義」,也就是除憶詛咒的洗腦歷史教育。
除憶,實際上一定給這個國家、民族、社會帶來詛咒。作家柏楊說:「忘記罪惡,尤其是忘記政府政黨之類的集體罪惡,罪惡一定會再來,再來到自己身上,或後人的身上。」捷克作家昆德拉說:「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美國華盛頓為納粹屠殺猶太人而建立「浩劫博物館」,創立者在博物館落成儀式致辭說:「遺忘,就意味着將受害者再殺害一次。我們沒能阻止他們第一次被殺害,我們絕不能容忍他們被殺害第二次。」
延續六四等所有記憶,就是為了不讓這國家、這城市帶來除憶詛咒。那是真正的愛國愛港。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Happy Kongn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heck out our new experimental media project on https://kongner.com today. -----------------------------------------------------------------------...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的推薦目錄:
- 關於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Happy Kongn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心得]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轉型正義階段報告-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 - Slow and Travel 質感漫旅 的評價
- 關於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20220604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六四33, 香港如臨大敵封維 ... 的評價
- 關於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Instagram 上的林夕本尊:「 如燭光都有罪,將暗黑 ... - Pinterest 的評價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練習當一個原住民,需要花多久的時間呢?是一個月、一年、還是一輩子呢?」
我在高雄市長大,尋常的那種集合式大樓;我父親的父親來自澎湖七美嶼,母親則來自屏東高樹鄉。也未曾有過多少跟原住民有關的記憶,只隱約記得母親說過,她和她的堂/表姊妹們,時有被「誤認」成原住民的經驗。
大學後進入了學運社團,開始頻繁地參與各種倡議、抗爭行動,當然,也包含了原住民議題。這一路上,為了尋找自己的著力點,竟也開啟了追索身分認同的契機。
還記得第一次,參與成大原住民社團的歌舞排練,看著自己腰上層層疊疊的布、彩色的緞帶,端詳自己的樣子,感覺到族裔和身分;在每一個踏步、踮腳、領唱、答唱的過程裡,我感覺我不只是在練習歌舞,而也是在「練習」作一個原住民。沒有盡頭地。
我想起壢坵的小米田、想起大港口的龍的故事,想起破碎的、片段的族語單字嚼在嘴裡,原住民是甚麼樣子的?他們怎麼說話、怎麼想、用甚麼方式過生活呢?誰是原住民?那,我是誰?
這股隱晦的身分認同思索,隨著我來往更多村落、參與原住民議題更深,開始蔓延開來,形成日常的焦慮,反反覆覆。
❖「身為白浪,我很抱歉」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白浪,純純種種的白浪,甚至為此沮喪,在參與議題的時候,好像總是找不到一個適切的發聲和行動位置。與族人互動的過程中,又好像沒有能與族人搭上話或是獲得信任的基礎。
「作為一個漢人,我的確轉換過好幾次心情,從想親近到實際上疏離、從難過自己的疏離到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窩挖深一點、鼻子隆高一點。」如果這樣就可以不必解釋自己是誰、為什麼在這裡。
於是當時以漢人身分作為認同的我,充滿原罪感,並帶著虧欠的情緒,在2013年的反核大遊行中把「身為白浪,我很抱歉」的字眼紋身在肩膀上。沒有想到,一個剛認識的馬卡道族朋友一臉何必地跟我說「妳不用這樣!」
我還在想那是什麼意思,結果,好不容易漸漸習慣了笑著自我介紹「我是白浪啊」,一個月內,就赫然得知自己的馬卡道族血統。
❖「被奪去名字的人」
最早我的家族住在屏東高樹鄉加蚋埔,也就是至今留有夜祭的村落,現在我外婆的幾個姊妹們都還住在附近幾個小村子。問過我母親,她說過去外婆的確曾告訴她,還有些親戚住在加蚋埔。
我的家族間從未有過跟「平埔」、「原住民」有關的耳語,後來我曾問母親,她阿公(被登記成「熟」的)長得像原住民嗎?她說:「一點都不像,他長得堂堂正正的!」
拼湊母系家族的拼圖是一場幽微的伏流歷險,除了衝擊,更有些微的憤恨。
末裔如外婆、母親與我,無從承繼馬卡道的文化、語言、信仰,不是因為我們在族別之間做了什麼選擇,而是因為其中某一些選項已經被抹除了。
我們好像以為現在的我們是自由的、依循自己的意志、掌握自己的生活,但事實上打從一開始,我們早已被剝奪了記憶自己可能/可以是誰的權利。
看到資料上用「漢化殆盡」來帶過這三四百年文化崩解的光景,都會忍不住想像,那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我怎麼不曾設想過,他們有名字、有愛吃的食物、有情人、有憤怒和憂愁,怎麼在歷史的某一個斷點全數消失呢?
「台灣」用的是他們當中某一群人的名字、凱達格蘭大道用的是另一群人的名字,怎麼憑空蒸發,成為一個永恆的、空蕪的紀念碑?
這些名字的子民在哪一刻、甚麼情景下剝去獸皮綁起衣襟、放下獵槍拿起鋤頭、把壺瓶撤下放上媽祖像、說起一口台語,把母親的傳祀改成父親的姓氏?
如果可以,很想要把麥克風嘟到1850年代的某一個他們面前,你為什麼這樣選擇?你放棄了哪些?誰使你這麼做?你遺憾嗎?你感到羞辱還是驕傲?
一群被奪去名字的人。也許我越來越能夠想像,也許永遠都不。但我開始知道的是,這群人從未消失,只是隱姓埋名地生活著,其中一些,用一個全新的身世記憶自己;另外一些,則努力拼湊還原,只求無憾無虧欠於祖源。
❖「我花了21年學習如何離棄地土
離棄母親的語言
直到夢中的庄頭呼喚著我
沒有根的孩子
依憑殘缺的地景記憶走過一個又一個村落
找到赤腳的信仰之前
不會停歇
我是半人番啊」
經過了身分轉移走一遭,戲劇化地,看似得償所願。然而,舊的矛盾得到解決,新的思索也浮現出來。
首先,我明白原住民的課題就該是全台灣人的課題,是所有台灣人的尋根,而不僅是原住民自己的。
我將為我血緣裡原住民的成分感到驕傲和敬畏,也對漢人的成分感覺釋然,這個雜揉和混血的狀態,不就是這個島嶼的縮影嗎?
再者,如果文化早已斷裂,血緣又意謂了什麼呢?像我這樣,沒有了傳統、信仰、語言,一點點殘存的都模糊難辨,那股追尋母體的認同,究竟是誰的母體?如果我探源尋根,在我的生命經驗裡如同學習一種未曾認識的文化,「根」又何以為「根」?
所以,到底怎麼樣才是一個原住民?當我們說一個人是「原住民」的時候,究竟指的是什麼?
我明白的不多,「原住民」其實是相當晚近的概念,「平埔&高山」和「熟&生」也是統治者區分人群的方式,甚至於「馬卡道」這個族群名稱,屏東的族人都未必聽過;能確信的是,尋溯來時的銘印啊,是一生的課題。
從我身上,除了試圖去凸顯平埔原住民族的樣貌,我們從未消失,只是反映了被國家除名和與外來文化混血的結果;也想回過頭來,去挑戰政府透過行政體系與民族認定,為「原住民」所設下的族群邊界,看似保障、其實箝制了我們對原住民族的想像。
族裔其實沒有想像中重要,卻比想像中重要。
重要的不是你如何被歸類,而是你如何回應召喚、你如何選擇和實踐要成為誰。
現在有人問我是不是原住民,我都還未必反應的過來。然而,這是無數場記憶與遺忘的鬥爭,雖然有點晚了,偏有人要固執地記著。
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住民族日 沒有名字的人 #陳以箴
-
全文閱讀:https://bit.ly/3ykLh7G
延伸影音:https://bit.ly/2TKURlh、https://bit.ly/3C5z0X1
《沒有名字的人》:https://bit.ly/37eT23o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謝謝捷克🇨🇿贈送3萬劑疫苗給台灣!
捷克總理巴比斯(Andrej Babiš)昨天在內閣會議批准贈送疫苗給台灣。幕後推手主要是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布拉格市長賀瑞普(Zdeněk Hřib)等非常支持我們台灣的朋友。
.
我在2014年2月曾到訪布拉格,雖然只有短短一天,已可感受這個城市的美麗與歷史記憶的深刻。
.
捷克🇨🇿命運多舛,一戰後從奧匈帝國爭取獨立,二戰時則曾受納粹與後來的蘇聯共產黨侵害。
.
我在到訪布拉格時,可看到路邊有捷克歷史告示牌說明納粹經歷,而希特勒照片被路人塗黑;這附近也曾發生布拉格之春,當時大學生發起改革運動,最後慘遭蘇聯鎮壓。
.
我最喜歡的兩位捷克小說家,米蘭昆德拉與赫拉巴爾:
赫拉巴爾寫下《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Obsluhoval jsem anglického krále)》,描述底層生活經歷納粹統治的興衰與身分認同。
米蘭昆德拉則描述了共產黨統治,在《笑聲與遺忘之書(Book of Laughter and Forgetting)》表示:「人與政權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
寫道:「要毀滅一個人,第一件事就是除去他的記憶,摧毀他的書籍、文化和歷史。然後就有另外的一些人也寫書,提供另一個文化及創造出另一個故事,然後人們就慢慢開始忘記他現在是誰或者曾經是誰,或者快一點,他將忘記在他周遭的世界。 」
.
19世紀捷克作曲家貝多伊齊·史麥塔創作《我的祖國》(Má vlast),表達捷克人獨立的歷史,而20世紀捷克割讓蘇台德區,被納粹滅國,後又遭蘇聯鎮壓統治,經歷種種苦難,才造就今日捷克。每屆捷克的布拉格之春音樂節,傳統開場曲便是《我的祖國》。
.
捷克的歷史命運、國家認同、歷史記憶與民族意志,深深值得台灣借鏡和學習,而近年捷克友台官員對台灣積極表達支持,反對中共壓迫,共同守護著民主自由的價值。
.
謝謝捷克!謝謝自由聯盟的盟友!
.
*照片是我到訪布拉格的自拍,留言會貼上我當時拍攝的希特勒被塗黑圖、布拉格之春發生地點、以及捷克民族樂曲《我的祖國》。
——
新聞:
上月中,賀瑞普主動在推特上發布影片聲援台灣,曾在去年9月率團訪台的議長維特齊,表示「此時幫助台灣是一種責任」,主動聯繫衛生部長等官員,力促行政部門送疫苗給台灣。
維特齊在捷克宣布捐贈疫苗給台灣後聲明說,台灣曾多次幫助捷克,捷克送疫苗給台灣不僅是具體的幫助,也具有重大象徵意義。
去年陪同維特齊訪台的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費雪(Pavel Fischer),則對捷克幫助台灣感到驕傲,表達珍惜捷克與台灣的友誼。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270004.aspx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Happy Kongn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Check out our new experimental media project on https://kongner.com today.
----------------------------------------------------------------------------------------------------------------
⇀HappyKongner 香油錢錢箱在此:https://streamlabs.com/happykongner
⇀HappyKongner Payme Link (Only for Phone):https://qr.payme.hsbc.com.hk/2/GDM5B4TbjP7ZL66jN4Awve
⇀HappyKongn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appykongner
⇀HappyKongne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appykongner/
⇀米迦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micahcheng/
(Kongner有關道尼嘅「三不一沒有」原則:不主動要求;不鼓勵追求;不抗拒收受;弟兄姊妹沒有必要道尼的理由,所以大家隨緣樂助,切記係唔收八達通,多謝大家支持)
----------------------------------------------------------------------------------------------------------------
資料來源:
王育德- 《台灣—苦悶的歷史》
王克雄、王克紹- 《期待明天的人:二二八消失的檢察官王育霖》》
陳翠蓮- 《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
黃惠君女士- 《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
陳儀深博士- 《拼圖二二八》
高雄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
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卷一:清理威權遺緒》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 《典藏台灣史(七):戰後台灣史》
由陳世昌- 《戰後70年臺灣史》
若林正丈- 《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
----------------------------------------------------------------------------------------------------------------
如果對於呢條片有咩意見,請多多指教。
我哋會竭盡全力做到最好。
如果你哋睇完之後鍾意嘅話,我哋希望你可以同多啲人分享!
我哋嘅圖片同影片大多都係網上搜尋到嘅資源。
如涉及侵權,請聯絡我哋。
All videos on this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riticism, research, scholarship, teaching, comment, and news reporting.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
0:00:00 前言簡介
0:01:32 一、二二八前夕—溪雲初起日沈閣 山雨欲來風滿樓
0:30:06 二、二二八事件—今來縣宰加朱紱 便是生靈血染成
1:11:30 三、二二八之後—上窮碧落下黃泉 兩處茫茫皆不見
1:26:19 參考書籍
1:27:38 結語
#二二八 #台灣 #歷史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持:馬戩佑(Duncan)、Janice
FB專頁:雙腦筋 ādi
IG:doublebrain_adi
Feigned Amnesia: Cell Block Tango from Chicago: https://youtu.be/B1qQCFQCneA
FPS 轉數快: 94681803
Patreon賬戶:https://www.patreon.com/hkpeanut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支票/銀行過數
轉賬至滙豐銀行 023-280233-838,抬頭 HONG KONG INTERNET RADIO LIMITED
花生網頁: www.hkpeanuts.com
PayPal 付款賬號: hkangrypeanut@gmail.com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peanuts/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人曾經是世界上最善忘的人。但過了今年夏天的三個月,他們改變了,學習牢牢記着一些事情、一些名字、一些因為各種原因付出的人。
今年的中秋夜,有人在金鐘連儂牆,舉辦了一場公祭,紀念過去三個月因為反送中運動而失去生命的人。這一晚,人如流水般從四方八面在此重聚,悼念、尊重,不想讓他們孤單。一張張互不相識的臉,被同一個晈潔明月映照着。
死亡沉重,不容易說清。所以受訪的人,都努力說生存的事,那一句他們掛在口邊的話:「餘下的就是我們的事了。」或是關顧身邊同伴的情緒。或是拍拍肩唱唱歌打打氣。或是最直接的一個行動,拒絕遺忘。
米蘭.昆德拉《笑忘書》曾經寫過:「人類與強權的鬥爭,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相信經歷這三個月的鬥爭,香港人已經不再一樣。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 - Slow and Travel 質感漫旅 的推薦與評價
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 米蘭.昆德拉,《笑忘書》 "The struggle of man against power is the struggle of memory against forgetting. ... <看更多>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20220604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六四33, 香港如臨大敵封維 ... 的推薦與評價
吳志森「森直口快」邁向六週年![email protected]年費優惠計劃92折1年只收11個月會費 訂閱新收費平台Patreon ... ... <看更多>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在 [心得]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轉型正義階段報告-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本書全名為《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臺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由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
進會出版,之前那本《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也是他們出的。
雖然人在美國唸書,這本書一出版還是透過網路書店把書海外宅配來看了。趁著考試和作
業的空檔斷斷續續讀著,記下目前閱讀後和基於自己經驗的一些想法,與大家分享討論:
1.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的研究,尚未自成一個研究次領域,甚至是學門。
2.可能是因為轉型正義的實踐重於學術,學術本身作為實踐工具,多於學術自己的目的。
3.討論範圍僅及於現代,即20世紀以後,受害者(指自然人,包括當事人、當事人家屬
、關係人等)、受害記憶(透過私人及公共敘事、歷史、社會文化傳承下來的記憶)
至少還部份存活。
4.獨裁政權迫害在民主化後的轉型正義,與原住民族遭到殖民者迫害的轉型正義,形成
了兩個各自不同(似乎互不相關?)的研究路線。
5.前一個現象的延伸問題是,轉型正義要往回追多遠?(就像是Robert Nozick的正義原
則中講的財產正當移轉,是要追到多遠以前的正當?)若受害者、受害記憶已完全消
滅,是否就不再有處理轉型正義的意義?
6.台灣真的是少數民主化國家,在實現轉型正義時對於「加害者」沒有清算(究責)的
國家嗎?(呃...先暫時假設台灣是一個國家)
7.民主社會的轉型正義措施,和不民主社會的轉型正義措施會有什麼不同?若一不民主
社會經過某種形式的政治權威轉移,新獲得權威者對於舊權威者的清算,與民主社會
對於民主化之前的壓迫者的清算,不同嗎?
以上是一些試圖從學術的觀點加以分類後的思考,因我自己職業關係的思考偏向。
這本書在編輯上分為三冊,各自有不同主軸,不過大致上是個由多位工作者、學者合寫
的論文集形式。一次要讀完這三本,心理上的負擔是蠻大的,因為雖然普普知道過去這
多年獨裁統治下,以中國國民黨人為首的統治者對台灣有多大傷害,但當透過此書去真
正認識到那些羅織罪名引人入罪、恣意逮捕拘禁屠殺、塑造集體恐怖的具體操作過程,
實在很難平息心中的不平和憤怒,同時又再對比到現今台灣的轉型正義停滯,更感無力。
十分推薦板友將此書找來看,若生活有餘裕或可收藏,了解我們的過去,才有可能避免
那些壟斷了過去的人們也掌握的我們未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4.30.96.2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48300701.A.D3E.html
※ 編輯: ymj1123 (24.30.96.232), 11/24/2015 01:48: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