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保留與新生:高雄車站的故事】
(陳信諭 醫師)
(這是陳醫師2017年的舊文,在228時,也重新和大家分享高雄車站的前身今世。由於當時高雄車站尚未通車,因此部分語句有重新經過調整)
若在市區,聽到人家說要去「車頭」,大家第一印象應該是高雄車站吧。
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的完成,市區內一舉多出七座新車站,這樣的印象或許正在逐漸改變。
在鐵路地下化通車、中博地下道拆除後,雖然高雄車站距離全部完成還要兩年以上,就像是通過一個漫長的隧道,從我高中以來,十多年一直是「大工地」的高雄車站,終於可以看到盡頭的光亮。

★★最久的臨時車站★★
2017年夏季,傳出高雄車站天花板掉落的新聞,令人發覺這座車站確實已經老了。繞著車站走,外面的隔熱材和外牆已經開始斑駁,站內充滿歲月痕跡,特別是幾處閒置的商店,看來更乏人清理。站內看來最新穎的,反而是牆上貼的大幅地下化願景圖、新車站和綠廊,即將在明年實現。
高雄臨時車站自 2002 年啟用,是台灣使用最久的臨時車站。
這十五年,是半代人的時間,我仍依稀記得高雄車站廣場前的鯉魚、挑高的大廳、和狹小的後站。但現在進出車站的這代學生,應該已經沒有舊車站的記憶了吧。
移到一旁的老車站,以「高雄願景館」的面貌風光開幕。但不知是否等了太久,那些本來是展示「願景」的展品,早一步在願景達成前凋零。目前已重新修繕,改為「高雄鐵路地下化展示館」。

★★延宕和凋零的高雄車站★★
回到車站遷移的開始,2002 年到 2007 年,進行的並不是「鐵路地下化工程」,而是捷運紅線高雄車站的工程,鐵路本體並沒有施工。因此,2018年以前的「捷運高雄車站」也是位在永久站南側的臨時站。
其實,地下化工程早在 1996 年開始規劃,1999 年完成左營至鳳山地下化計畫,但經建會因規模龐大並未核定。直到 2006 年謝長廷擔任院長任內,才又核定此項計畫。但後來又陸續追加左營與鳳山計畫。繞了一圈,回到原點,直到 2009 年,地下化工程才真正開工。途中又遇到中油管線遷移等諸多問題,讓計畫幾經延宕。
就在計畫不斷延遲之下,高雄車站也逐漸凋零。
左營新光三越開幕後,左營站的進出總人次就已超越高雄車站;近兩年,捷運左營站人流也穩定超越高雄車站。左營車站儼然站穩大高雄最大交通樞紐的位置。
反而高雄車站周邊的幾個商圈,隨著商圈轉移、以及商業模式的改變,欲振乏力。缺乏明確的建設期程,也讓民間投資卻步。
在計畫過程中,多次的計畫變更,中央與地方的協調困難,缺乏不同工程間的整合等等,都是台灣大型建設屢見不鮮的問題。

★★公民參與 X 高雄車站★★
幾經波折的高雄車站,卻有個少見的亮點,就是車站本體的「公民參與」嘗試!
原本的工程顧問公司,找了知名的 SOM 來做車站設計,先是被民間批評對老車站量體缺乏尊重,背後卡在超大頂棚沒有單位想維護的窘境。工程多次修改,改了個小頂棚方案,卻越改越糟糕。
2013 年,許多公民團體組成「高雄車站公民參與行動聯盟」,除了直接對官員提出訴求,也在雄中與願景館辦了多場論壇與工作坊,邀請市民來參與對車站的想像。
在雄中的那幾場,有眾多每天搭火車上學的學弟、畢業的學長、有鐵道迷、有世居周邊的居民,紛紛發表對車站的看法。
加入民眾意見後,雖然最後並非重新競圖,都發局還是擋下了車站都審案,讓工程公司重新更換合作團隊,找來 Mecanoo 規劃車站。
雖然過程並非人人滿意,但此行動已寫下了台灣公民參與都市重大開發案的典範。在眾多官僚爭論推托的曲折過程中,讓我們看到對高雄有期待、想付出的市民,願意關心公共議題。
我想,民主就是在這一連串衝撞的過程中產生的吧。
★★想像我們的城市★★
早年,隨著港市發展,現代化都市計畫因此而建立。高雄車站,承載著帝國前進基地的期許,也見證過再殖民的殘暴鎮壓,也終於能凝聚更多市民的記憶與夢想。
我們真心期盼,這樣的美事不應該只是特例,我們更應該在制度上創造鼓勵公民參與的機制,讓「公民參與」的精神,深入到市民對城市公共議題的日常關懷。
讓我們一起來想像,一起打造屬於我們的城市吧。
我們認為,一個「前瞻」的城市,不能忘記自己的過去,要成為具有歷史厚度的城市,必須珍惜有形和無形的歷史資產,讓市民的共同記憶有所連結,讓我們更清楚城市為何是現在的樣貌,更清楚未來又該走向何方。
★★回顧高雄鐵道發展史★★
歷史上,高雄的主要車站曾經出現過五代車站。應該不少人都知道,高雄第一座火車站不是在「大港埔」,而是在「哨船頭」一帶。
鐵路會在這裏興築與選址,和高雄港的發展息息相關。
19世紀的鐵路建設,為國家經濟與軍事發展重要基礎。日本時期,為了運輸軍需物資,先在清國修築的官道上鋪上輕便軌道供台車行駛,稱為「台灣陸軍補給廠輕便鐵道」。1895年底,打狗到台南的軌道就已完成,終點就鋪到接近哨船頭附近,以利銜接海運,後來縱貫線的工程物資便由這裏上岸運輸。
同時,總督府以發展全台縱貫鐵路列為優先建設,並由南北兩端分頭興築。因清國所建路線選線與施工標準太爛,故北段大部份廢除重建。南段則於1899年底在打狗動工,往台南建設(清國時期縱貫線的規劃最南只到台南)。隔年底就通車到台南。
1907年又興建打狗到九曲堂的鳳山支線,1912年再延伸為屏東線。

★第一代火車站:鹽埕埔庄
1900年通車的第一代高雄車站「打狗停車場」,位置在鹽埕埔車路頂,山下町十七番地,大約在今日鼓山一路87巷口,也就是第二代車站北方500公尺,當時車站的南邊就是海了。
由於縱貫線完成之初抱持速成主義,因此可以推測當初木造站房也只以實用為考量,在第二代站房完工後就拆除,今天已難尋覓存在過的證據。

★第二代火車站
而由於港口鐵道業務量不斷上升,1904年總督府開始往車站南方填築碼頭用地,1908年第二代「打狗駅」就落成在海埔新生地上,而周邊填海造陸的新市街(淺野埋立地),也在1908年「打狗市區改正計畫」後,形成了高雄第一個棋盤狀的現代都市計畫區。
不論是行政,金融,商業等機能都集中在車站周邊。車站延著碼頭往魚市場延伸的鐵路,稱為濱線(Hamasen),就是「哈瑪星」名稱的來源。在2017年9月,這個歷史地名也將重新成為輕軌車站的正式站名。
打狗車站擴建後,鐵道和碼頭的轉運更為便利,現代化船舶已經能直接靠港,鐵道也鋪軌到碼頭上,中間不需再由駁船轉運,便於提供米糖等物資外銷的海陸聯運機能,是高雄現代化港市之始。
1920年日本政府「地方制度改正」,打狗改名高雄,哈瑪星一帶成為高雄州高雄郡高雄街,車站也改名高雄駅。但在港市蓬勃發展下,僅4年高雄街就升格為高雄市,市區也繼續往東擴張,「市區計畫變更」也跨過高雄川納入三塊厝,苓雅寮等地。港口設施在1937年也已經完成到高雄川口。
可以說這時期,高雄的市區、鐵道、港口發展是密不可分的。
★第三代火車站:大港埔
1930年代,高雄市人口超越台南,高雄港吞吐量直追基隆,自然需要更新的計畫。在1936年公布的「大高雄計畫」中,高雄駅遷移大港埔的現址,位居都市計畫中軸線位置,整個市區以環狀臨港線為界,範圍和設計居住人口均擴充數倍,預計以1965年飽和人口40萬人為目標。
順道一提,雖然1950年代高雄人口就超過設計的40萬人,但缺乏都市計畫概念與施政能力的中華民國政府,將這個計畫一直沿用到1970年代以後。
第三代高雄駅在1941年6月20號落成,這時候已經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前不到半年了,在軍部執政下,國內氣氛轉向「忠君愛國」,「不惜一戰」等口號。採取興亞式建築的高雄駅,似乎也反映著大日本帝國的自信滿滿。
同年,東港線、鳳山雙軌化也陸續完成,鐵路隨著港區也擴大到苓雅寮,戲獅甲工業區,新高雄車站成為高屏平原的集散核心,高雄市除了港口機能外,也被賦予南向商工基地的角色。
然而,二戰很快就轉向對日本帝國不利的走向,1944年開始,美軍多次空襲台灣,攻擊目標集中在高雄港周邊,高雄港駅也被完全燒毀。現在看到的站房是戰後重建的混凝土建築,位置稍稍偏南一點,已非原始木造站房。
★★再殖民屠殺的見證★★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佔領台灣,受到戰火波及的鐵道雖然迅速修復,但高雄車站卻成為另一樁悲劇的舞台。
1947年228事件發生後,憲兵佔領高雄車站,並在站房二樓架設機槍,高雄對外鐵路交通遭到切斷,糧食無法進入高雄。3月5日雄中自衛隊進攻高雄車站試圖驅逐憲兵,卻被開火壓制,雄中畢業生顏再策中彈喪生。
3月6日高雄鎮壓開始,民間推派的處理委員會在市府被逮捕槍決,彭孟緝命令部隊攻擊高雄車站和雄中一帶,第21師獨立團第3營開拔到場後,便開火掃射車站與地下道人群,死傷慘重。
3月6日至7日,軍隊調來迫砲砲擊雄中並派出步兵攻堅,雄中也成為228事件中唯一遭到國府軍攻擊的學校。
就像是筆者前幾天提到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場景,在高雄車站前,中國軍隊對著所謂的「同胞」人民開槍,除了槍彈下的死傷,往後數十年白色恐怖下對歷史的扭曲與壓抑,讓相關的記憶成為禁忌,更長年在台灣人民心中投下恐懼。
我就讀高中時,雖然已是民主開放的年代,但還是對發生在自己城市的血腥歷史所知無幾。
★★城市蔓延造成的衝突和陷阱★★
隨著經濟發展,過去作為城市邊界的鐵道開始被蔓延的城市翻越,在數十年未重新檢討都市計畫下,眾多的矛盾成為城市中暗藏的陷阱。
例如,臨港線旁凱旋路埋設的油管,在1970年代前還在田野之間,卻很快的在短短數十年被密集的住宅所包圍,但是,周邊的居民乃至地方政府,卻是渾然不覺有何危險。

★都市縫合:第四代/臨時火車站
在北高雄逐漸從農田與水塘轉變為高樓大廈之際,鐵道成為交通的阻隔。1970年代之後,南北向的主要幹道陸續興築立體交叉,中博地下道也在1987年貫通,此時隨著台北地下化工程如火如荼進行,「鐵路地下化」儼然也成為每次選舉候選人的政見。
在高雄車站地下化工程終於被核定後,龐大的站區先後進行了多項工程,高雄車站進入超過20年的大施工期。
2002年3月28日,臨時車站先行啟用。雖說是臨時車站,但引進了「準跨站式站體」的概念,站內空間也比原先擴充。在超乎預期的十多年服務後,給予「第四代高雄車站」的地位應該是不為過。

★第五代
隨著文資保存的意識提升,和台北車站的命運不同,市民與市府均有保存高雄車站的高度共識。2002年8月,重量3500噸的車站建築,下方被挖空裝上滑輪,花了3天移動85公尺,推到原址的東南側。
市府當時就拍板敲定,第三代車站未來將移回原址,成為第五代車站的軸線核心。新車站配合舊車站的設計,也將是全台唯一。
值得一提的是,遷移工程是由當年興建第三代車站的清水營造公司台灣分公司吉普營造所延攬。據當時市長謝長廷所述,高雄爭取2009年世運時,世運副主席與秘書長來高雄參觀,跟謝市長說:「一個有能力保留火車站的城市,也一定有能力舉辦國際性運動賽會」。
★★文資保存應該要更完善★★
然而,在風光保存車站之餘,對於鐵道文資的保存意識與實踐卻有更多令人憂心之處。
2002年,高雄港站南號誌樓因興建橘線被直接拆毀。後續雖在「打狗驛保存聯盟」等團體努力下,高雄港站取得歷史建築地位,並改為「打狗鐵道故事館」,然而台鐵仍一直有開發全站區的計畫。2015年高雄港站土地的保留運動,更引起鐵路工會與市民團體的對立。
高雄車站本身雖獲得保留,但在新車站設計的過程中,對於舊車站遷回原地後的利用方式,能否保有部分車站機能,比如說售票,服務中心等,都未得到確定。
而前幾年多位市議員主張舊車站無用,要拆毀舊車站,更讓人看到了地方政治人物對歷史與文化的漠視。
高雄具有台灣最豐富的鐵道文史資源,最多形式的軌道運輸,一頁軌道運輸史,更是和港市的發展與茁壯密不可分。濱線復駛,鐵道博物館......等等計畫,在地方被提及多年,卻常常是有了希望,更多失望。
★★未來展望★★
作為在地高雄人,我一向主張「軌道建設,以人為本」,屬於全體高雄人的記憶,也更該在建設的過程中妥善保留,或轉化嵌入未來的發展之中。回顧高雄車站百年回憶,我們這代更有責任,串連大家的過去記憶與未來期望,訴求更好的公民決策參與機制,讓高雄人對自己的城市有更多的了解與認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漁民一般都是居無定所,以海為家。荃灣一帶的漁民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未填海發展前,都驟居於今天近仁濟醫院,即昔日關門口村對出河邊及葵涌。另外亦有漁船集中於青衣門仔塘,即牙鷹洲與青衣東北的小港灣及今天青衣城的位置。這裡多是廢船,殘破不堪,白天如同廢墟,晚上漆黑一片。由於水淺,佈滿船民所丟垃圾及附近的工廠船塢...
觀 塘 狗 糧 在 毛城城 MoC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回收大行動】就到新年,加上限聚令關係,相信不少港人已經預先訂好盆菜,準備與家人朋友溫暖圍爐。大家又是否知道,吃完盆菜剩下的金屬兜,可以回收再利用,捐贈予狗場呢?
金屬兜既能用作盛盆菜,更能成為毛孩的糧兜及水兜。不少狗場場主希望新一年收集乾淨盆菜兜,以替換經已損耗的金屬兜。有不少善心人和團體由即日起至28/2幫忙收集盆菜兜,想幫忙出一分力的街坊要留意以下收集點喇!
請注意!為方便回收,捐贈金屬製盆菜兜前記得要先洗乾淨,大家可以向各收集點查詢開放時間及詳情。
回收地點
荃灣 迷失的寶藏: 發泡膠回收行動 Missing Link- Polyfoam Recycling Scheme (長期收)
元朗 Mil Mill 喵坊 天水圍區國權 (至27/2) 方浩軒 Willis Fong (至27/2) 錦綉花園選區m35區議員 杜嘉倫 Ka Lun To
屯門 建生 羅佩麗 (至27/2)
西貢 陳嘉琳 Debby Chan
葵興 綠惜地球 The Green Earth (至26/2)
葵涌 綠領行動 Greeners Action (至26/2)
銅鑼灣 邱汶珊 Cathy Yau
元朗 綠在元朗
大埔 綠在大埔
沙田 綠在沙田
長沙灣 綠在長沙灣 Cheung Sha Wan Recycling Store
觀塘 綠在觀塘 Kwun Tong Community Green Station
= = = = = = = = = =
【⭐MEWE: MoCity 毛城城】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oCityH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mocityhk】
【YouTube Channel: 毛城城MoCity】
= = = = = = = = = =
一站式 #寵物 資訊平台
✨想分享溫馨動人毛孩故事,或者得意相片影片?
歡迎FB Inbox #毛城城 或者 IG DM❣
觀 塘 狗 糧 在 沒有門&鐵支的成長日記.Our Malamute and bo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字多圖多
要30歲的勇氣,一打二環島4/14~4/17
當你帶的是兩個人孩事情會簡單很多
當你帶的是兩隻毛孩事情也會簡單很多
但我帶的是一隻體重跟自己差不多的狗+很容易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孩
其實我們4/13就想出發了..
但因為某些事情就耽擱了,反正剛好也沒看到適合的民宿
因為這一次不想住汽車旅館,想要來一趟小資旅
希望地點要嘛方便,要嘛可以讓兩個放飛自我
4/14第一天我們選擇了「台南」
📍來窩.warm stay
房間不大,但對我們母子三人來說已經足夠。
而且民宿老闆娘人很好,因為知道我一個人帶他們所以特別把民宿前面的停車位留給我。
其實我們對於民宿的要求很簡單,乾淨,然後濕度不會太高就可以了。
台南這間民宿離知名的「#文章牛肉湯」很近!!(覺得自己真的是太幸運了
相比很多人一大早去吃的6000....我覺得台南很多牛肉湯都比他家好喝啊!?
只是門門真的很怕牛肉湯,一開始我還以為他怕的是大馬路???
回民宿之後,用UBER叫了學生時代的回憶「#莉莉冰果室」來吃
其實我最喜歡的是「#裕成水果冰」可惜UBER沒有合作
🍚早餐-七誠米粿
台南特有的早餐,你們一定要去吃吃看,一定要加辣(我現在想到就流口水
吃完早餐收拾行李,先去買媽媽自己的精神糧食「咖啡」!
因為起得太早,很多店都還沒開,但就這一家很吸引我
我很喜歡擺設亂中有序的咖啡廳,多了很多溫馨感,而且一踏進去就發現店貓很慵懶地在曬太陽
☕️歐塔克ottag caf'e手作烘焙咖啡館
買了一杯冰的美式跟一杯熱的美式,我覺得冰得更能表現咖啡豆的風味
就這樣喝著咖啡載著兩隻出發了~
我們走86接國三接南迴,中間實在是膀胱快爆所以停了一下全家
大概花了兩個小時到了太麻里...
眼看著時間還很早就往北跑,跑了很多網路上看起來很厲害實際有點瞎的景點(哈
那個櫻木花道...實在是有夠危險,加上我們也沒耐心在那裡等火車出現~
所以就拍拍車子就離開了~拍網美照這種事情後還是要「安全第一」!!
4/15第二天我們住在「太麻里」
📍觀日原墅 Earthing Pets B&B
其實在選擇台東住宿的時候我一直很糾結,最後只好去問芝麻他媽
一開始設定的小資住宿是希望房價在2000以下,但觀日就是很吸引我很吸引我
所以我把花蓮的預算挪來填滿台東了哈哈哈
觀日因為沒有地址,所以需要民宿主人下山來帶路
一路上去都是只有一台車可以過的產業道路,一路直直的往山頂開,開到懷疑人生都還沒到
抵達之後一下車,就看到一顆頭探出來「門麻!真的是你!!」
(哇賽!我到這深山還可以遇到認識的也太巧了吧!!
然後當我認真地掃瞄了一下周圍,更確定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芝麻他媽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竟然就騎著狗肉從台東市來到太麻里還攻頂...
一整個下午鐵支就是一直玩石頭,有個瘋女人就一直纏著門門拍照
然後我就是廢到一個想睡..
原本最擔心的晚餐問題在民宿主人說出可以外送之後,我又更放鬆更想睡了哈
而且他們買的還是很有名的「#鼎倫牛肉麵」
我點了大滷麵跟酸辣湯餃,酸辣湯餃認真的超級無敵好吃!!下次我要吃牛肉麵了
因為我是事後才知道原來這間店這麼有名呵呵呵
這裡就是一個非常放鬆,鬆到就是很適合我這種一打二不想管小孩的媽媽
反正他們怎麼跑都跑不出去....
鐵支則是一下子玩水塘一下子撿石頭大概六點多就斷電了
門門最開心,什麼時候都可以尿尿!還遇到可愛的妹子「餅餅」
最讓我意外的是,這兩個竟然玩得起來!!
「餅餅」是之前在可可麻家中途的孩子,我看過幾次,很害羞總是躲在角落
但自從被收編之後變美了,個性也變得開朗了❤️
晚上我依舊很忙碌在找隔天落腳的地方,找完就跑個澡喝個啤酒早早睡等著五點起床等日出
一開始我一直覺得自己一定會賴床...最後什麼屁都沒看到
但意外的是我比鬧鐘還要早醒...
我起身走出門口的時候門門還以為自己在做夢?
雖然我們沒有看到完完整整的日出(被雲層擋住
但心情還是非常的不一樣,因為這是我第一次主動起床為了日出!!!
雖然門門不懂媽媽在感動什麼,但他一個早上大了四次便應該是很開心
早餐我們選在7:30用餐,除了人的還有狗的~
圖片自己看,應該不用我多說了(超棒的啦
很不想離開,但還是要說再見!
因為花蓮我們是住在花蓮市...是花蓮頭rrrrrr
🍄第一站來到芝麻他媽推薦的甜點「Community Cafe' 墾墨咖啡」
🍄第二站來到了網路上照片看起來很厲害的「#鹿野神社」
本尊是真的很美,但他的地點是讓我滿狐疑的哈哈哈
而且小黑蚊滿多的,要前往的人防蚊液一定要噴好噴滿。
🍄第三站來到了一定要朝聖的「#伯朗大道」
沿途都有人舉著「全路管制」要你去停他們的免費停車場
然後就會遊說你租腳踏車,因為門門不敢坐所以店家也沒太為難
反而我要回去的時候還跟我說接著可以往哪走
從停車場走到金城武樹不會太遠,鐵支走走抱抱走走抱抱我們也是到了
只是因為怕門門去給我巡田水,所以整路我都牽得緊緊的
不管到哪裡,拍照都要排隊
我們前面的人一看到門門就說「好想跟他一起照喔!!!!」
他們結束之後還很好的問我們需不需要幫忙
這一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們需不需要幫忙,太感動了。
然後我在拍門門跟鐵支的時候後面大概站了30個人跟我一起在拍哈哈
#感謝那天天氣陰涼我們才有機會走到金城武樹
🍄第四站-池上福原豆腐店
其實我們本來要去大池吃豆皮的..
但他只開到兩點,從伯朗大道離開時就已經兩點了(凹嗚
福原的豆漿我覺得很屌,這是我喝過最濃的豆漿
炸豆腐也很厲害,那根本是炸豆花吧!!
📍4/16 花蓮民宿-鮭魚歸魚-salmon B&B
吃完豆腐我們就離開美麗的台東前往花蓮
一路上除了屎在滾、膀胱要爆我都沒停,這一路我覺得我腸胃特別順暢
一開始我很擔心民宿那邊不好停車,但沒想到民宿前面就有兩個車位
一進門就是一個溫馨,又是那種亂中有序的溫馨哈
房間比台南的大一些,還有一個小陽台
而且一入住主人就會給很多附近寵物友善餐廳跟景點的資訊
餐廳多到很難選擇!!後來我們還是決定走小資路線
選擇了慈濟大學附近的南洋料理
🍄 懶洋洋 Lazy House
店家非常寵物友善,只要不會影響到客人都非常歡迎大家跟毛孩一起去用餐唷
門門只要跟我們一起吃飯就會很自動的把自己塞進去桌子底下
所以常常都是別桌的客人跑來看他哈哈哈
媽媽點了一份牛肉咖哩,鐵支吃的是肉醬麵兒童餐
吃到一半我突然胃超痛,但還是把後面的甜點吃完了,他們的芝麻奶酪超棒的!
-
回到民宿後因為早上五點就起床,所以馬上拖著鐵支去洗澡
大概十點不到我們就睡昏了,隔天睡到自然醒(九點
醒來後拿著折價卷到隔壁合作的早餐店買早餐
這一路上我一直以竹北的物價去想各地的物價..
每次都不小心點一個太多(竹北真的太貴了rrr
吃完退房~
🍄4/17第一站前往民宿主人推薦的「#崇德營農場」
很美很適合小孩,....但不適合會追小馬的門門啊啊啊啊(崩潰
我們大概只待了10分鐘,就閃了
門門爆衝到快把自己勒死了...
🍄第二站台泥DAKA星巴克
星巴克寵物不能進去,小小市集寵物不能落地
所以我們只去了廁所+7-11
在7-11吃了涼麵,鐵支吃了香蕉,門門吃了小美
就是這段路....姐被雷射槍掃到過ㄍㄋㄋ
離開台泥後,我想的是一路狂飆...
結果這蘇花改通車之後我第一次開..
一整個被限速,就算好不容易有山路,也是遇到路隊長(超~慢
🍄第三站,宜蘭頭城「#阿宗芋冰城」
大概繞了兩圈發現沒地方可以停,我就直接靠路邊去外帶
三球50,我跟鐵支吃到一直抖,還好我們有帶吃冰怪物門門出來
不然那三球,可能要吃很久...
離開頭城後就頭也不回的往家的路上開了
宜蘭我真的想不到還有哪裡可以去了
雖然是星期五,但雪隧的時速只有20???是在哈囉???
開到台北後有一段路的天空很像要降臨什麼一樣超級美的。
接著就順順的默默地回到家了。
下一次應該要花個兩個禮拜...然後好好的研究一下宜蘭!!!
不然從花蓮殺回竹北其實滿空虛的哈。
其實在台南的時候,我就在想,如果不行...我隔天就回竹北
但這樣說走就走說有就有的勇氣讓我還是還了一圈台灣
以前總覺得就算一個禮拜也不夠環一個台灣
但計劃總是跟不上善變女人的變化
30歲的這一年,我完成環島計畫了,還帶著我的兩個小寶貝
下一次我們可以挑戰外島了(整死自己
#慢慢地會為每張照片打上文字❤️
#謝謝這一路上遇到的所有好人
觀 塘 狗 糧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漁民一般都是居無定所,以海為家。荃灣一帶的漁民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未填海發展前,都驟居於今天近仁濟醫院,即昔日關門口村對出河邊及葵涌。另外亦有漁船集中於青衣門仔塘,即牙鷹洲與青衣東北的小港灣及今天青衣城的位置。這裡多是廢船,殘破不堪,白天如同廢墟,晚上漆黑一片。由於水淺,佈滿船民所丟垃圾及附近的工廠船塢廢水。青衣另一個艇戶聚居地方是青衣灣避風塘,即今天的青怡花園位置,在1958年動工,1961年落成,收容大量本來停泊在荃灣漁船。青衣塘大約有500-600間木屋,居民約有2500人,他們的房舍全部建在岸邊,用一些殘舊的木條支撐著。因為沒有清潔服務,居民都將垃圾倒在屋腳下,臭氣沖天。全區只有三條街喉。政府為了改善環境及方便居民,在區內設立臨時廁所,又在青衣塘設供水管道。政府又透過消防局訓練青年居民成立志願消防員。理民府曾協助青衣塘居民成立居民互助會。七十年代在附近設立新消防局。上世紀六十年代,青衣的漁民漸改在青衣大街對出的海灣設置魚排,養殖海魚。由於當時漁農處只批准漁民在「合適地方」註冊養魚,青衣並未列入合適地方,所以法例上屬於「無證養魚」。1980年由於政府利用魚排位罝作航道讓駁船運從青衣運載填海物料到荃灣,而且青衣亦填海在即,故當局決定清拆青衣灣魚排,漁民需將魚排搬往其他合法養漁區。由於青衣魚排屬無證養魚,政府不打算發放遷徙補貼,漁民則拒絕退讓。最後荃灣理民官許舒作中間人,一方面請求輔政司署向漁民發放補貼,另一方面遊說漁民接受補償安排,最後達成協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不少漁民由內地來港。教會為了幫助窮人,向漁民派發麵粉和米糧。在1960年代,天主教的「美國經援協會」體恤青衣漁民困境,斥資26萬多元,取得青衣塘未端的官地(即青衣公園的小山上),為漁民建屋,約400平方呎,稱為漁民村,今天名為青衣漁民新村 (Tsing Yi Fishermen’s New Village)。後來美國經援協會撤出香港,改由漁農處轄下的魚類統營處管理,以短期租約方式給予合作社使用。1966年政府設立魚類統營處青衣小學,為漁民及艇戶子女提供教育。但隨著青衣塘清拆,這所學校亦被淘汰。美國經援協會撤出香港後由天主教香港明愛跟進青衣艇戶的徒遷問題,1973年在漁民村旁興建聖保祿村,約300平方呎,容納27戶水上人居住,村內曾有4家士多店舖。初由明愛管理,後來亦由漁農處轄下的魚類統營處管理,讓村民自行組成合作社管理,以政府土地牌照方式給予合作社使用,改名為青衣聖保祿村改善生活有限責任合作社(The Tsing Yi St. Paul Village Better Living Co-operative Society, Limited)。青衣大街是八十年代前青衣舊墟的主要商業街,居民衣食住行所需品都是主要在這裡所得。青衣公小原校也是在青衣大街中的一段。照地理位置,青衣大街應該是位於現時青衣邨與偉景花園的一段位置。踏入七十年代末期,青衣島已進入全面發展,龐大的開山闢地放渠工程趕緊展開,島上的上下涌美村、大王下村、老屋、鹽田角、藍田、新屋村落原有舊村落,經已夷為平地,面目全非。舊墟一向是青衣島居民最重要的集散墟,其後更成為居民的購物中心。設有多種不同行業的商店,如電器、酒家、什貨店、餅家、冰室、藥房等。一九八六年,政府進行搬村收地計劃,將商戶及居民遷移,位置為現時青衣診所與青衣邨宜偉樓之間。原址90年代初興建青衣公園足球場及網球場。大街清拆後鄰近新建屋邨命名為「青衣邨」,以紀念昔日青衣大街及市集,而市中心路牌至今也是指向青衣邨及青怡花園一帶。當年在第一段棚屋的馬路對面,是一個果樹園,地方不算很大,園內主要是石榴樹。果園隔鄰是牛皮廠,每天,一塊塊染成藍色的牛皮掛在對開空地上,地下滿是細碎的「廢料」,廠內可見巨大的木輪在轉動,發出「隆隆」的聲響,也發出陣陣的惡臭。再隔鄰是一間灰窰廠,每天都冒出濃濃的白煙,沒有風的日子,這一帶都給濃「霧」瀰漫著,夾雜著濃濃的氣味。「黑橋」是當時的地標,也是在未興建馬路前,是當時南北的主要通道。每當颱風過後,潮退的時候,海水由港灣流出大海,橋底的水流很急,細心觀看,原來海面有很多細小的蟹隨水流飄出大海,「黑橋」上便站滿棚屋的居民,利用長長的抄網捕捉水面的小蟹,熱鬧非常。
(註:幾十年前青衣天后誕時是可以找到狗肉吃的,亦有賭檔,最刺激當然各堂口搶花炮,過程激烈,常起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