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2021永續港市論壇」 分享高雄智慧港市策略構想新藍圖
今日代表市府參加「2021永續港市論壇」,誠摯感謝中山大學及臺灣港務公司聯手,憑藉高雄港榮獲國際港埠協會本年度世界最佳「韌性基礎設施港口」之契機,廣邀產官學界專家以視訊方式進行交流,也感謝交通部王國材部長、中山大學鄭英耀校長、臺灣港務公司李賢義董事長與 Dr. Wooldrige from Cardiff University與我們分享揉合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所凝聚出的寶貴建言,為高雄港市合作、共生共榮,帶來更多的想像空間與可能!
#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國家級計畫,用智慧科技帶動產業轉型
自蔡英文總統與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年初率各部會至高雄視察,刻由高雄市府積極擘畫推動的「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即以政策宣示將全力支持此一國家級計畫,預計於5年內投入上百億經費,分由中央經濟部、國發會、通傳會、交通部等主導,推動「智慧設施」、「新創基地」、「產業群聚」、「人才培育」、「園區開發」及「場域應用」等6項重點工作。
由中央、地方攜手合作的招商引資,將以以大帶小建置5G AIoT產業自主生態系,並落腳於亞洲新灣區—此一驅動高雄城市轉型的創新場域,將以下列策略積極推進,以打造高雄成為智慧城市南向輸出基地:
(1) 「智慧設施」:布建全國第一的智慧化5G專頻專網基礎建設,提供未來進駐的廠商最完整的5G環境,進行研發、測試與應用。高雄已超前部署,在4月獲得NCC核准於「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設置4.8-4.9GHz頻段之實驗研發專頻,成為全台首處由政府申請的專頻專網實驗區域,提供亞灣進駐企業進行4.8-4.9GHz頻段技術驗證。
(2) 「新創基地」:建置新創基地,提供獎勵補助,引進國際新創加速器,打造完整新創服務體系,扶植具有創新能力的團隊創業。
(3) 「產業群聚」:透過中央研發補助資源挹注,透過強化計畫在地性、共創新、技術性,吸引5G相關產業落腳高雄亞灣。
(4) 「人才培育」:建立人才培育基地,培養數位科技專長人才。
(5) 「園區開發」:開發「高雄軟體園區二期」,提供將近4.7萬坪產業進駐空間,另市府同步規劃「青年智慧住宅」,解決5G、AIoT、AR/VR等數位科技業者進駐及居住需求。
(6) 「場域應用」:在高雄展覽館、流行音樂中心、電競館、港埠旅運中心等重要場館進行各5G AIoT科技應用試驗,智慧科技深入民眾生活。
#高雄港榮獲2021世界港口永續計畫優勝港口,持續邁向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市府樂見高雄港近年來的多元經營策略,已將環境永續發展落實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踐行,自103年起持續推動迄今的「歐洲生態港 (Eco Port)」認證外,今年更藉著參與國際港埠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orts and Harbors, IAPH) 所辦理的 2021「世界港口永續計畫 (World Port Sustainability Program,WPSP)」競賽檢視成果,於6月24日榮獲—韌性基礎設施 (Resilient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分類優勝港口,顯見高雄港推動的環境保護工作,已深獲國際肯定。
身為台灣第一大港灣城市,高雄背負著發展重工業、基礎工業的城市宿命,也為此承擔各項汙染威脅。除透過舊港再生計畫,如棧貳庫、水花園、大港橋等設施的持續推展,銜接至光榮碼頭的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舊港灣工業區的總圖、高雄展覽館等重大公共建設,高雄的改變,已是一項城市傳奇,然而除了交通、環境等硬體的提升外,市府有更宏大的企圖,透過亞洲新灣區5G AIoT產業聚落的逐漸成形,將能更加有力地扶持智慧科技及觀光休閒產業,高雄的港市合作,將在城市與港埠間的無間縫合中,再創新動能,也將為高雄開啟以科技軟實力躍上國際舞台的契機。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蘇貞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全世界越來越多國家受 #武漢肺炎 威脅,當此疫情險峻艱難的時刻,希望大家多多保護自己、減少醫療體系的負擔。 因為國人團結同舟一命、防疫團隊堅忍打拚,台灣才能守住第一關。我們戰戰兢兢、一步一步隨疫情變化調整措施超前部署,去年底就宣布武漢來台班機一律登機檢疫、春節前禁止口罩出口、限制赴中國觀光,都是料...
觀光行政體系 在 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接種快訊|#本縣40歲以上民眾開放預約接種
‼️請注意 #7月11日AZ疫苗大型接種站500個名額預約已滿。
‼️ #明日九大特約接種醫療院所正式開放預約。
今天中央宣布 #三級延長適度鬆綁 新措施,縣府也在稍早前宣佈開放 #設籍本縣40歲以上民眾預約接種AZ疫苗,即日起本縣九大特約接種醫療院所開放接受預約,並另規劃開設大型接種站(有進一步消息有們會在下方留言處更新)。森堡也提醒縣府接種年齡下修,會不會引發返鄉施打潮,應儘早有妥善因應措施。另外也 #提醒有意返金注射疫苗的民眾,#返鄉期間請自主健康管理14天,盡量不要外出、拜訪親友。
森堡團隊樂見縣府接納民意、擴大施打族群,也再次提醒縣府的「因地制宜」的施打計劃,應就本地的「#金酒公司員工」、「#觀光餐旅業者」、「#旅台學子」等部份特殊族群提報列冊、進行專案施打計劃,盡早完成群體免疫的目標。
而一個令人憂心的問題是,金門地區高齡族群接種率遠遠落後全國,森堡團隊之前多次發文呼籲縣府公佈1-9類疫苗預計接種人數、已接種人數,藉由數據的呈現才能推斷施打族群擴大的方向,以及可能需要加強補接種的族群,增加公眾參與討論與改進的空間,但直至今日仍然未見相關數據的呈現,實在有違楊縣長當初參選提出全民縣政、資訊透明的政見目標。
森堡團隊認為,高齡長者的疫苗覆蓋率關係著金門能否面對解封後可能帶來的人流與風險壓力,縣府應該就台金兩地的設籍及實住人口做統計,捉出真正精準的接種比例。高齡長者如排斥接種AZ疫苗,不妨思考透過獎勵的措施,或是啟動村落下鄉宣導、行動注射服務,提高長者們的接種率。
森堡也再次懇切的提醒鄉親,接種疫苗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社會公益,不但保護長者,更保護沒有疫苗可接種的18歲以下年輕人跟幼童,期望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建構金門強大的防疫體系。
‼️各醫療院所有行政作業時程,請預約民眾多些耐心‼️
⭕️本縣九大特約接種醫療院所:
🌐 #金門醫院網路掛號:https://bit.ly/2SseuOq
☎️ 各鄉鎮衛生所聯絡電話
#金城鎮衛生所:325059
#金湖鎮衛生所:336662
#金沙鎮衛生所:352854
#金寧鄉衛生所:325735
#烈嶼鄉衛生所:362078
☎️ 其他接種站聯絡電話
#吾家診所:375899
#傅仰賢診所:322687
#陳水湖診所:321906
躍動金門-楊鎮浯
金門縣衛生局
觀光行政體系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Nation、Country、State的差別;護照的作用 🔗https://wp.me/pd1HGm-kC
重點整理來了~~順手轉發呀❤️
➖➖➖➖➖➖➖➖➖➖➖➖
1. Nation、Country、State的差別
其實在中文上許多人常常把這三個詞彙翻譯成國家。
在國際法上具有國家法人格的政治實體就是主權國家,會用sovereign state 來稱呼,有時會簡稱 State (大寫)
為什麼會特別說大小寫?比如像是美國、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縮寫為USA,一般稱為United States(U.S.或US),或America)國名英文中的State ,是指形成美國這個主權國家的構成份子 state(小寫),這個在中文裡翻譯為州。這些州並不是主權國家,只是在美國內部的組成份子。
我們在看條約或者公約的資料時,有時會看到 Contracting State 這個詞,這邊的 State 會大寫,意即指的是主權國家。
因此我們要注意看上下文關係,如果是在看與美國有關的資料,若是小寫的 state 那就是稱呼美國內部的州。
在國際法上主權國家是 sovereign state,但如果有某個主權國家的議員用 country 這個詞時,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個 country 可能是指稱某個地域、地區區域,指稱某個上面有人、有土地、有治理當局,能自主運作的區域。但這個地域不一定是國際法上具有國家法人格的主權國家,特別是當這個地域缺乏外交能力的時候。
舉個例子,像是英國(其實稱聯合王國比較正確),全名是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語: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國際標準簡稱聯合王國(英語:United Kingdom,縮寫作UK)或不列顛(英語:Britain)
英國由四個構成國組成,分別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而聯合王國UK國家政府就是用 country 來稱呼她內部這四個構成分子。
因此若看到英國相關資料,看到英國稱台灣為 country,那就是指台灣是不具有國家法人格的自主運作的單位。
因此,如果聽到有人,尤其是屬於大英國協體系的國家,用 country 稱台灣,不要高興得太早。
Nation 著重是人的部分,這個詞合理翻譯是民族而不是國家,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都是Nation State,也就是所謂的「民族國家」。若 nation 翻譯成國家,就會變成「國家國家」。
Nation是指由一群有共同文化、語言、歷史,對彼此有共同感、歸屬感的人所構成的民族。
Nation 這個詞其實就是指人,那為什麼會有人把它翻譯成國家?或者大多數會把Nation、Country、State通用?
原因是,當一群人共同生活時,除非四處飄泊,否則都會長駐某處,並透過長久共同生活 形成共同的文化、語言、歷史,並會在特定範圍內落地生根繁衍後代,進而集結成一個團體。
這群人會共同抵抗外在生存威脅,無論是抵禦野獸、抵抗外敵人、躲避氣候災難、或合作取得糧食。這群人是為了生存而聚在一起,為了共同完成事情而有了共通語言、文化,因為共同完成事情而有了歷史、形成共同體的意識。這群人會慢慢建立維持自己生存的專屬區域,進而形成邊界。若有其他族群侵入邊界就會產生競爭。而這群人可能會在對抗外敵的過程中進一步凝聚起來。族群為了生存而形成的專屬區域邊界跟地質上的邊界不一定相符,但可能會有差不多相符的地方,例如以河川或是山脈稜線為邊界。
這群共同生活的人會慢慢形成Nation(民族),而這個Nation的生存邊界涵蓋的區域就會成為Country。因為當一群人共同生活時,會出現領導階層,建立治理機構階來管理這群人跟生活區域,從而符合 country 的定義: 有人、有土地、有治理當局,能自主運作的區域。
那Country怎麼變成sovereign state?
現代國際法上的主權國家概念,是在十七世紀誕生。當時有一群代表各自 country 的領導者共同簽訂了西發利亞和約,創造出主權平等及領土完整性這些關於 sovereign state 的規則。當一個 country 接受並遵守 sovereign state 的框架與相關規則時,這個 country就會具有國際法上的主權國家的地位。
所以很多地方Nation、Country、State是可以互換。
基本上,當一個 country 願意遵守國際法秩序,願意遵守主權國家所形成的國際社會的規範,並得到國際社會其他成員的認可,就會得到主權國家的地位。
這時候可能會有人問:是不是沒得到其他國家認可就不是主權國家?
這在早期是這樣沒錯。西發利亞主權體系是歐洲出現的,在當時歐洲人會覺得自己文明開化,所以如果有個地區要主張自己是主權國家時,需要其他既有主權國家的承認。因為在當時的邏輯會認為,既然國際社會是由主權國家構成的,要成為主權國家加入國際社會,就必須被既有成員承認你夠格,而且必須接受主權國家之間的規範。
所以,在當時如果現有的主權國家不願意承認某個主張自己是主權國家的地區是主權國家時,這個地區就會遇到麻煩。而不願意承認的主權國家還可能會運用影響力,透過政治操作讓其他國家不承認你是主權國家,這時候就會很麻煩。
歐洲許多國家在過去都是開船到處建殖民地,「發現」新大陸。當他們到新大陸遇到當地人時,可能會發現這群人確實是個Nation,他們生活的地域也滿足Country的要求,可是他們不懂sovereign state的原則,所以歐洲人不會承認這群人有soveriegn state,從而不承認這群人能得到領土完整跟主權平等原則的保障,所以歐洲人覺得自己可以任意侵略原住民的地方、把原住民的土地當成無主地 (terra nullius),並利用無主地先占來主張自己擁有領土主權。
當時的「無主地」概念與現在有落差。
在國際法剛出來時,只要不是sovereign state的領土就會被當作無主地,所以才會出現那些殖民者到某地方完全不尊重當地的民族生活的地區,不把他們當成主權國家,認為這不是領土,因此能透過「無主地先占」來取得領土主權:因為不承認你是主權國家,所以否定你控制下的地方是主權領土,又因為不是主權領土就是無主地,於是可以透過佔領來取得領土主權。
這時候就會知道Nation、Country 無法提供法律上的保護。只有sovereign state能提供法律上的保護。
後來文明進步、重視人權概念以後,所謂的「無主地」概念就重新被檢視。透過尊重人權,而承認人具有決定自身未來的自決權,而由一群長久生活某處的人所構成的民族在與自決權概念結合後,就產生了可以用來建立主權國家的民族自決權。
也就是在國際法規則中,認可民族可以透過行使自決權來建立國家。
在這情況下,當某個民族要行使自決權建國時,通常就會以生存的範圍當作建國後的領土範圍。此時Nation民族生存的範圍不止是Country,也同時是此民族行使自決權建國成sovereign state之後的領土,這就是為什麼這三個詞有時會被當成同義詞的原因。但我們還是必須了解在什麼時候可以通用而什麼時候並不能互換。
之前有說過,一個主權國家可能是好幾個民族共同成立的,一個民族也可能會成立好幾個國家。所以Nation跟sovereign state不是一對一,而是多對多的概念。可以數個民族成立一個國家,可以一個民族成立一個國家,可以一個民族成立數個國家。
所以Nation不能直接翻譯成國家,不然今天遇到數個民族成立的國家時就會很難描述了。
所以要看前後文也要看使用者所處的邏輯,如果是指有這一群人共同成立的主權國家時才可以把Nation翻成國家,只是盡量避免這樣混用。比如說 聯合王國(英國)在使用的Country就不一定是指主權國家,很有可能是自主運作的單位。
史明前輩之所以「台灣民族主義」,正是因為台灣民族還未形成才需要倡議。以現在狀況來說「台灣民族」還在形成中,且邊界還很模糊,再加上一些歷史緣由造成的麻煩,因此法理建國派並不是主張民族自決,而是主張住民自決。
台灣上有原住民族的各族存在,其實可以各自主張行使民族自決權,但問題是各部落人的數量跟資源有限,加上與其他非原住民族在文化、交通、經濟各層面的重疊與結合,要明確切割出領域邊界有許多難關要克服,而在中華民國政權下更是難以克服。
因此我們主張的台澎住民自決權,是以共同經歷過日治時期這個殖民時代的歷史事實為基礎來劃定人的範圍,並不是血統論,而是用客觀史實跟客觀的法律身分,無論屬於哪個民族、哪個民族邊界,只要是曾共同經歷殖民,就是共同體的一份子,可以在「去殖民化」脈絡下行使住民自決權來建國。
目前台灣的情況,有一群人但是Nation還未完整形成,共同體的認知明顯尚未整合完成,地理區域的Country則涵蓋了金馬東沙等中國領土,所以邊界很尷尬,而sovereign state則因為還沒完成建國程序所以不存在。因此,法理建國派在地理界線上,會先將國際法上的中國領土金馬東沙先排除留待之後處理,並主張依據客觀史實,優先以領土主權歸屬未定的台澎為範圍行使住民自決權建國。
在國際法上台澎還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台灣是一個自主運作的單位,有的人會說台灣是事實獨立,有人說事實上的國家,但在國際法上沒有這樣的說法,國際法上的主權獨立國家就是sovereign state 。
那些稱台灣是Country的某國議員,他們的國家都沒有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如果了解台灣的狀態覺得很難過的,可以把這心情轉化成建國的動力!
(這邊補充一下,「在建立國家時,『得到他國承認』是否是必要條件」的部分,可分「構成說」(Constitutive Theory)跟宣示說(Declaratory Theory)兩種。前者是必須得到他國承認才能有效建立一個國家,後者是國家是否有效建立與有沒有得到其他國家承認無關。「承認」在國際法通說上不是國家必要條件,但透過國際法程序建國後「承認」就可以發揮「外交效果」在國與國之間喔!)
關於事實獨立這個詞,在國際法上是沒有這個詞彙,這是政治詞彙。
台灣是自主運作的單位,那這個框架情況是什麼?ROC政權治理台澎的這個行為,ROC政權是依1945.9.2《一般命令第一號》同盟國分區授權佔領劃分了日本的領土,ROC政權就受這指令「代表盟軍全體成員」來台,以佔領執行者的角色受降跟實施軍事佔領。
《一般命令第一號》把日本在二戰時佔領的領土跟日本自己的領土,劃分成不同區塊由不同的盟軍成員佔領。
ROC政權是盟佔代管者,它的治理權限是來自於《一般命令第一號》,分區佔領的區域是同盟國劃定好的。佔領者在佔領地扮演的角色相當於一個國家的治理政權(政府),所以能做國家政府能做的事,但絕對不能要求佔領地人民效忠它。
基本上盟軍全體成員都會遵守分區授權佔領的規則,將當地的社會秩序、衛生、教育、醫療等維持在正常運作水準。
ROC政權對台澎南沙的治理權限是來自於同盟國分區佔領安排,而金馬東沙因為領土主權屬於中國主權國家,其他國家當然會基於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不多加干涉「中國領土」金馬東沙,ROC政權就是以中國政權(國家政府)的身分來統治金馬東沙。
台澎人也沒有在1945投票讓ROC政權來台,所以ROC政權絕對不是台澎人叫來的。大家要看清楚ROC政權為何可以在1945年來台澎,如果沒有《一般命令第一號》它是不可以到領土主權在當時屬於日本的台澎。
➖➖➖➖➖➖➖➖➖➖➖➖➖➖
2. 護照的作用
passport英文直翻就是通行證,最主要的用途是辨識持有此證件的人從哪來。
實質功能就是如果從某地來的人不能入境,至少還可以回到出發地,不會無處可去。
國家通常會對自己的國民發護照,並告訴其他國家自己將護照持有者當成自己的國民看待,如果護照持有人在海外發生事情,發照國家會為他出口氣。
例如美國護照持有者到加拿大被欺負,回美國跟國家政府哭哭,美國政府就可以要求加拿大給個交代。
在護照內頁,會看到發行護照的單位(通常是國家政府)要求其他治理單位(通常也是國家政府)給予此人合法合理的對待,如果對此人沒好好對待,則發行此本護照的單位會跳出來。簡單來說,就是發行護照的單位會罩他、保護他,所以我們稱之為「護」照。
由於發行護照的單位會保護持有人,而發行護照的單位通常是國家政府,因此會讓人誤以為只有主權國家才能發行護照,所以能發行護照的就是主權國家,這是錯誤的觀念。事實上,不是主權國家的地方也是可以發行護照的。例如港澳不是主權國家,是屬於中國主權國家的領土,而他們的治理單位也會發行護照。港、澳原本都是其他國家為了進行貿易而建立的殖民地,此地人民會去其他地方做生意進行商業行為,所以殖民者就會發給他們一個通行證去做生意。當港、澳回歸中國主權國家治理時,因為當地人民還是要繼續跟其他地方維持貿易關係,所以他們的治理單位發行該地區專屬的護照方便當地人民維持原有的經貿關係。
現在港澳的人拿護照雖然可以方便進出他國,但如果他們到海外被欺負,港澳的人要找誰幫忙出氣?當然是找PRC政權外交部,而不是找港澳特別行政區政府。
現在我們說護照很好用,通常是說可以免簽進入許多國家,但其實如果在海外出事,並不是光靠「免簽」可以幫忙的,還是要主權國家透過外交途徑來出面處理。
目前ROC政權發的護照,到國際上那15個承認他是中國國家政府的國家還會有點「保護」作用,如果是到其他180個國家,這本護照很難發揮什麼保護作用。
當然,有些國家例如美英,有特別針對ROC政權在台灣的狀況特別立法,把ROC政權這個台灣治理當局「當成」國家政府來看待,讓它可以替台灣人出聲。但如果遇到不把ROC政權看作中國合法政府代表,甚至把台澎人看成中國人、台灣當中國領土的國家,ROC政權發行的護照就只是單純的通行證,如果被這些國家欺負,找ROC政權就沒什麼保護作用了,搞不好找PRC政權的「中國大使館」還比較有用。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是因為想跟台灣人做生意、覺得台灣人文明水準夠又有消費能力有利本國觀光發展,所以給台灣人免簽,而不是因為ROC政權有多棒。所以不用擔心建國以後,這個國家發行的護照會不好用,因為其他國家仍舊要跟台灣人做生意、歡迎台灣人去觀光。
【文末補充】
香港、澳門特區政府發行的護照可以免簽入境的國家/地區數目,之所以會比PRC政權發行的護照還多,就是因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的人無論喜不喜歡PRC政權所代表的「中國」,他們都還是想跟住在香港、澳門地區的人往來,所以給管理香港、澳門地區的特區政府所發行的護照免簽 。台澎建國之後也是一樣。 無論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的人到時候喜不喜歡、承不承認在台澎建立的國家,只要他們還想跟住在台灣的人往來,就會給治理台灣的國家政府發行的護照免簽,給台灣人方便。
觀光行政體系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全世界越來越多國家受 #武漢肺炎 威脅,當此疫情險峻艱難的時刻,希望大家多多保護自己、減少醫療體系的負擔。
因為國人團結同舟一命、防疫團隊堅忍打拚,台灣才能守住第一關。我們戰戰兢兢、一步一步隨疫情變化調整措施超前部署,去年底就宣布武漢來台班機一律登機檢疫、春節前禁止口罩出口、限制赴中國觀光,都是料敵從寬、禦敵從嚴。
日前國會通過的防疫特別條例第七條,也授權防疫指揮中心指揮官為防疫需要,實施必要應變措施。希望大家多多配合防疫,一起為國人同胞的健康安全努力。
#有政府
#請安心
—————
大家有空嗎?
都看完影片了不如再加一下我的Line:
http://line.me/ti/p/@eballgogog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hNVBCq_cTY/hqdefault.jpg)
觀光行政體系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新北市在面對 #新型冠狀肺炎 (#武漢肺炎),很多經濟體系都受到嚴重的衝擊,尤其對觀光產業以及地方市場、商圈店家和觀光夜市,傷害很大。#侯Sir 週日晚上到 #新北蘆洲 #湧蓮寺夜市 關心商家的景氣和防疫狀況,老闆們告訴我們人潮明顯減少,業績掉了大約2至3成,更慘的甚至到6成,可見受到疫情的波及,影響實在不小。為了讓有需要的人得到即時的幫助, 新北市政府提出 #六大原則紓困計畫 ,期盼讓地方產業和市民的生活儘快回到正軌。
🔺「急」: #急難救助 方面,若因疫情導致生活陷困或產業歇業,未能領取相關補助民眾,只要備妥文件即可向社會局提出申請,給予每戶最高1萬元申請補助。
🔺「速」:要求各局處 #減少行政流程 ,務必以最快速度解決民眾問題。
🔺「寬」:幫助業者和銀行協商 #放寬貸款期限 ,解決企業短期現金流收入銳減狀況。
🔺「減」:針對公有市場攤商2月份 #租金 ,將減收2成,後續視情況逐月檢討。
🔺「補」:3月起受理商圈和市場 #行銷活動提案 ,提供經費補助。
🔺「平」:協調 #購物電商平台 搭建虛擬通路平台,讓業者可經電商尋找機會,也降低疫情對民眾生活的衝擊。
提出有效的紓困方案,帶動更多人潮、促進發展,是市府的責任。在兼顧防疫措施和防疫工作的情況下,大型活動照常舉辦,帶動人潮消費,希望可以讓新北市經濟活絡起來。也希望中央能儘快研擬出 #振興抵用券 最佳使用方案 ,讓大家走出戶外,刺激消費。大家一起努力讓疫情對生活的衝擊降到最低,加油!
#新北好貼心 #以人為本 #安居樂業 #侯友宜 #新北市超前部署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5KbVarXV8GE/hqdefault.jpg)
觀光行政體系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花東地區發展條例」的施行至今已超過3年,而本應1年提撥40億元、10年提撥400億元的「花東地區永續發展基金」,截至去(102)年為止,運用於花東兩縣市的預算僅有十幾億元,甚至於104年花東基金所提撥的金額數更僅有3億多元,令外界質疑花東基金執行率過於偏低,其執行成效也未能符合花東兩縣居民原本的期待。
1.農業,是花東地區就業人口比例最高的行業,也是最需要政府用更多心思和相關政策配套來輔助的產業。台灣的農業型態大多屬於小型農業及部落農業的性質,在未來整體貿易自由化趨勢的衝擊下,必定將遭受嚴重的損害。政府必須研擬其他相關配套予以整合小型農業及部落產業,以確保台灣農民的生存,開拓另一條「小型農業新生機」。
2.花東地區擁有自然不受污染的環境,所生產的農產品深獲民眾肯定,是政府應該大力推動的優點之一。但長久以來,花東農民所遭遇的,是自行生產的農產品無法加工的困境。除既有的農會體系加工系統外,一般小型農業戶或偏遠部落農業戶,無法將其自己所生產的農產品進行簡易加工,必須運送至西部縣市才能進行處理。往返不僅耗費多時、必須負擔更多運輸成本,也違反現行世界各國所推動的低碳綠能原則。所以國發會應利用日前所公布的「花東產業六級化發展方案」,有效解決小型農業無法簡易加工處理的問題,提出一套「簡易加工設備資源分享」的方式,解決小型農業戶所面對的窘境。
對此,管中閔回應,「花東產業六級化發展方案」的提出,便是為讓花東充分運用花東1級產業之發展優勢與2、3級產業的發展契機,強化產業6級化合作鏈結發展,針對在地小農、社區型農業及合作型農業,透過社會企業或地區性研究服務機構,協助創新產品及地區型小型加工包裝、改善銷售通路,建立完整行銷系統,實際帶動產業經濟效益。
3.若政府無法在蘇花改通車前提出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待蘇花改通車後,花蓮將會陷入嚴重的交通阻塞,屆時居民的生活品質及自然環境將會大受影響。國發會主管花東基金的運用,應防範於未然,積極以基金支應方式,研擬一套綠能交通配套方案。管中閔回應,國發會將會以基金支應的模式,進行花東綠能交通營運方案的評估與規劃,藉由交通問題的解決促進產業經濟運輸效益的提升,並且透過花東基金合作事業的形式,藉以培養更多專業領域的人才,以有效串接整個花東地區的觀光亮點,讓未來花東服務產業更加升級。
最後,管中閔更公開允諾,要求各行政部門務必於2個月內,針對今(103)年10月初國發會所公布的「花東產業六級化發展方案」提出「行動方案」,並進一步納入花東地區在地專家及產業的意見,以確實符合花東在地需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RkBw7I9rGU/hqdefault.jpg)
觀光行政體系 在 分享109高普考觀光行政雙榜- 公職板 的推薦與評價
... 體系也工作蠻長的時間,當時對旅遊業很嚮往就參加觀光行政考試(現在還是很愛這個行業只是要認知工作跟玩的差距),雖然沒有上榜還是決定離開公家體系去 ... ... <看更多>
觀光行政體系 在 碁峰資訊- 【新書報到】 觀光行政公務體系、觀光產業人員 ... 的推薦與評價
【新書報到】 觀光行政公務體系、觀光產業人員、觀光科系師生必備寶典 公務人員考試(觀光行政類科)、導遊、領隊考試者的加分秘笈作者長期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