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心觀點❤️鳳山好好玩❤️高雄心觀點❤️
走在鳳邑故里的曲徑折巷,時間彷彿流入滯洪區 ...
頓時,安靜了下來
比起五光十色的觀光設施,其實,我更愛生活感十足的社區,去感受最貼近你我的生活質地。
「塵世,是惟一的天堂。」
漫步其中,不禁讓我想起這段文字,在近鄉情悅的感動中,昔日無緣得見,或改頭換面的過往,在小旅行中一一浮現。
只要拜訪過鳳山的朋友,一定對「曹公」的字號印象深刻:「曹公廟」-我小時候叫『曹公祠』、曹公路、曹公圳、曹公國小、曹公圖書館 … 所有的名字,全都指向一位心繫百姓的父母官。
西元1837年,也就是清帝國道光十七年,出身於河南河內的曹謹,抵台擔任鳳山縣知縣。回顧一個民窮兵困的年代,要吃飽穿暖,過著幸福平安的生活,有很大的運氣,仰賴某位愛民如子、照顧鄉里的地方長官。連接鳳山火車站與中華路夜市的曹公圳,就是曹謹留給後代最大的福澤之一。
經過多年的開發整治,印象中的黑水溝,轉身化為寧靜悠閒的親水公園,參拜完曹公廟後,只要穿過中堂,就會發現另一番清新開闊。
「有水的城市是幸福的 …」
當代最具有遠見的都市學者珍.雅各在某次演講中分享:
「因為,他們能感受到土地的無私與愛,與自然做最親密的對話。」
登上曹公圳旁的平成砲台,更能感受西風徐來的雅緻,以及時光荏苒的感慨。可不要誤會哦!砲台名為「平成」可不是日本年號,典出《尚書.大禹謨》中「地平天成」,與《史記.五帝本紀》裡的「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的『平成』,其實是舊時代士大夫,對大同世界的期許,也透露出民眾渴望平平安安,心想事成的微薄願望。近距離地與鳳山的過往面對面,意外地心滿意足。
除了古老的地標外,現代的藝術展演場「大東文化藝術中心」,與生命力與動能十足的「衛武營國家藝文文化中心」,相信喜歡藝文表演的朋友們,一定不會錯過。
值得一提的,是從悠長時間中甦醒的黄埔新村。承載1949年後流離記憶,台灣第一座眷村,有好長一段時間,被瞬息萬變的世界所遺忘。今天,在一群有心的朋友齊心協力下,試著捕捉,喚也喚不回的流金歲月。婆娑搖曳的樹影、參差錯落的屋合,三兩隻慵懶的貓咪,鋪陳出懷舊的溫暖氛圍。在「以住代護」的計劃推動下,「眷待期休憩所」與「思念人之屋」是其中兩間讓我印象深刻的小屋。從喧囂跨入寧謐,原來只有一步之遙,外界的車水馬龍,讓待在老屋的我,只感受到曉風殘月的清幽。找尋似水年華的朋友們,入住一晚,就對了。
或許,這裡没有大開大闊的名山大川,或具戲劇性,甚至是衝突性的記憶亮點,但這就是我所鍾愛的鳳山,一座可以工作、上學、談戀愛、結婚,養育下一代,好好生活,好好過日子的城市。看著年輕的父母帶著孩子在鳳山的母親河畔蹓躂 …
「塵世,是惟一的天堂。」
再一次,我感受到那份久違的從容與幸福。
#高雄旅遊網👉https://khh.travel/zh-tw/
#鳳山
親水河畔社區 在 林宛蓉加油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前鎮河蛻變 鄉親看的見
塑造美麗新水岸 宛蓉竭盡心力
宛蓉就高雄市政進行總質詢時,就針對近日來前鎮河發出汙臭難聞乙案提出質詢,早期的前鎮河烏甲會出汁,在前市長謝長廷及陳菊努力整治下讓河水清徹,但韓國瑜執政下的前鎮河重現早期的亂象,希望市府加以重視。
隨著縣市合併,亞洲新灣區串連起前鎮河的生活圈必須透過橋樑的興建與景觀改善,宛蓉在與夫婿郭玟成前立委力爭下交通部觀光局編列1億經費進行鎮興路區域污水管線改善,範圍:新生路前鎮橋至機場北大排,另外沿岸景觀工程改善;前鎮河第1期景觀改善工程:總經費3500萬元98年7月發包,99年11月完工包括前鎮國小前河岸生態親水護坡130公尺、前鎮橋、鎮東、鎮興橋橋外觀與燈光照明改善及中山路沿岸植栽綠美化;前鎮河第2期景觀改善工程:98年9月發包,100年8月完工總經費8千萬元包括鎮榮橋、明正橋外觀及翠亨橋、前鎮橋沿岸植栽綠美化,前鎮河變的美輪美奐,夜間在照明照下更顯浪漫、溫馨,明亮的燈光照明和中山路沿岸的植栽綠美化;新闢明鳳十街自行車道及人行步道各約500公尺,讓鳳山溪、前鎮河化身為前鎮地區的優美藍帶。
前鎮舊部落沙仔地40公尺寬的興旺路到了前鎮河卻沒有貫穿,得繞僅容一輛車通行的老舊興仁橋,上下班還得管制不讓車輛通行,在宛蓉的努力下,市府逐年編列1億5千7百萬元,興建截彎取直貫穿前鎮河銜接鎮華街,以改善當地交通。
前鎮區是高雄市近年來發展最快速的地方,在亞洲新灣區的推動下有輕軌、市立圖書館總館、高雄展覽館、百貨購物中心,可以說是高雄建設的指標,前鎮區一步一腳印的在蛻變,為了讓鄉親感受得到生活品質大幅改善的成果,宛蓉也常在每個社區內走動與居民踏勘。
鄉親每天散步的所在!一旦沒有良好的維護,往往變成社區安全的死角,位於前鎮河畔兩側的木棧道木板及欄杆損壞,不僅有礙觀瞻更是潛藏危機,長者每日休閒運動必經之處要是木板腐爛不小心一腳踩空,後果真是會不堪設想。
為考量居民使用的安全性宛蓉持續不斷爭取經費修復更新均已完工:
從第一階段:前鎮河左岸鎮興橋至興旺街經費522萬~
第二階段:前鎮河右岸鎮興橋至鎮東五街經費710萬元~
第三階段:翠亨橋至鎮興橋南側木棧道所需經費800萬~
第四階段:鎮興路至鎮興橋北側木棧道鎮海三街以東經費900萬!
現在全面更新後的前鎮河兩側木棧道給鄉親有煥然一新的感受且有效地保護鄰近居民「行」的安全。
宛蓉盡心盡力,一步一腳印做到最好,給鄉親們一個友善宜居的生活環境。
#林宛蓉為鄉親竭盡心力
#做對的事
#愛護鄉親的心
#福田用心耕
#打造宜居安全的所在
#鄉親逗陣向前行
親水河畔社區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雄好過夜之是誰弄髒愛河
#還有20年前的愛河水能喝嗎?
文:三民惟新 陳柏惟、洪正 Âng Chèng
近日,有韓粉接受韓天,打錯,是中天電視台專訪時,表示「吳敦義交給謝長廷,愛河水是可以喝的,不是我臭屁,電視有報,高雄市議員還跳下去游泳起來還含一尾魚。」
今天高雄好過夜系列重出江湖,就要來帶大家回顧愛河歷史上的幾個關鍵時刻。
1. #愛河誕生:一齣悲劇中的荒謬橋段
時間:1949.6.26
日本殖民時代,愛河原名高雄川,當時已是高雄這座港市的休憩景點,可以在河上划著觀光小木船遊河。中國政府佔領台灣後,約1948年間,高雄市民陳木潘接手日人遺留的河面觀光遊艇,並由詩人呂筆起名為「愛河遊船所」。
但那年颱風一來,竟把「遊船所」三字吹走,只剩「愛河」二字招牌孤懸空中。隔年6月26日,愛河發生浮屍命案,剛成立的《新生報》高雄分社林姓記者,因剛從北部調任,完全不知河名(如同北部來的候選人不知高雄路名),竟報導「愛河浮起豔屍一具」的「部分假新聞」標題報導此事,引起各報跟進。而後「愛河」一名竟然就以訛傳訛,大約從1950年之後,逐漸變成正式河名。
如果我們看1940-1950年代愛河沿岸老照片,河岸步道整潔、沿岸繫泊游船、漁家乘舟於上,水質雖無法回顧取樣,但當時受市民親近的程度與今日無異。
2.#愛河之死:母親之河慢慢的窒息
時間:1971.5.28 (農曆5月5日)
1960年代,隨著高雄人口快速成長,在缺乏污水下水道規劃下,大量民生廢水排入愛河及其支流(如二號運河);而愛河上游鼓山、三民區輕工業也逐漸繁盛,在民生、工業污水污染下,愛河水質逐漸惡化。
1968年,從中國逃難來台的萬年立委黃玉明,為了響應「總統 蔣公」祝壽季活動,竟然諂媚地以高雄市民身分發起請願運動,要求高雄市政府把「愛河」改名為「仁愛河」,「壽山」加碼為「萬壽山」,並在河畔興築「仁愛堂」,山巔打造「萬壽塔」,並敦請南部佛教高僧及三十位百歲人瑞舉辦萬人法會,發功加持遠在陽明山的蔣公,以期仁德蓋世之蔣公,能與山河並壽。內政部當然是「體恤民眾熱情」,在1970年核准後,於同年10月31日公告改名。
諷刺的是,隔年1971年5月28日,因愛河水變得實在太臭,原本在市府前愛河畔舉辦多年的划龍舟賽,因選手性命安全問題,不得不改到蓮池潭舉辦。也等於市府自行默認愛河已死。
現在許多人都在討論「愛河是誰整治的」,卻忘了更基本的「是誰污染愛河」這個議題。
3.#愛河整治:水不但可以喝,還有螃蟹喔!
時間:1987.2月某日
1960年代時,其實市府已經發現愛河被污染,當時的政府覺得河中污泥很臭,清淤之後就能改善污染問題,因此曾經重金引進挖泥船,當然效果不彰,很快放棄。
直到1977年高雄市升格之前,省府與市府才以「污水分流」為原則,開始建設污水下水道。經過10年建設與四任市長,1987年1月,「污水下水道第一階段工程」完工。
當時的高雄市長蘇南成配合截流整治工程完工,在2月舉辦「愛河之旅」,時任高雄議員的陳村雄為了力挺市長,證明愛河整治成功,竟然奮勇跳入河中,上岸後他向媒體表示「水是甜的」,甚至回家還發現「西裝口袋中裝了一隻小螃蟹」,博得許多媒體版面。
然而,當時高雄污水下水道,只做幹管,受經費和工程困難所限,家戶都沒有接管,也就是說汙水還是排到雨水下水道,只是在流到特定的截流站時,用堤壩擋住,再接到污水幹管。因此愛河只有下游稍微乾淨,上游還是一樣惡臭,且在雨天因截流站必須開啟,立刻打回原形。
照理說,幹管施作完畢後,應該立即開始接管,但1990年代(吳敦義市長時代),起初接管速度非常龜速,幾乎只限於新建大樓。直到卸任前的1997年,才開始進入一般社區。
因此,1998年5月29日的中國時報就報導「(愛河)河水髒臭 選手戴口罩划龍舟」,旁邊副標「府城女生從頭包到腳 港都愛河變色 吳敦義致歉」。證實吳敦義時期愛河整治,並沒有進步多少。
4. #愛河重生:我們現今所知的愛河,並不理所當然
時間:2001.2.7
然而謝長廷上任後,在其第一任期結束的2002年7月,污水接管率已經從上任時的6%提升到25%,到陳菊時代,縣市合併前原高雄市接管率已接近7成,舊市區幾乎大多已經接管。
且因謝長廷於任內在愛河周圍進行景觀重整,興建親水護岸,改建電影圖書館,引進愛之船,愛河觀光基礎大有進步。
2001,台灣燈會第一次離開台北舉行,2月7日,時任總統陳水扁在愛河畔點亮「鰲躍龍翔」主燈,讓愛河的美呈現在全國面前。隔年2002年,連續兩年的台灣燈會都在愛河舉辦,之後愛河燈會也成為傳統,愛河重新成為了高雄門面和觀光景點。但迄今,愛河上游污水下水道仍未百分百接管完成,仍持續透過下水道建設改善,以及生態過濾工法復育溼地,改善水質,也就是說整治仍有可改善之處。
10年的污染需要30、40年來恢復。「丟垃圾容易,撿垃圾難」,這句話正好在愛河上,有了最好的印驗!
親水河畔社區 在 想買中和青年市,請各位大大給一些購屋建議或優缺點,感恩!!! 的推薦與評價
... 時,一坪約13W左右(8樓高樓層,沒在電塔旁),而我在4年前買隔壁「親水河畔」時( ... 第四、晚上社區出入口那區塊很暗,若是夜歸女子或小孩要自我小心第五、周遭 ... ... <看更多>
親水河畔社區 在 親水河畔 的推薦與評價
親水河畔, Xitun District. 1481 likes · 57 talking about this · 482 were here. 在韓國首爾出生的老闆娘,將道地風味韓式料理帶來台灣!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