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基因》
讀了”刻意練習”, 瞭解世上沒有任何偉大的人物是與生俱來的, 在各個領域的菁英無不是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因此持為佼佼者. 接下來在”原子習慣”一書中, 我們學習到了如何透過刺激控制與制約一步一步的打造新習慣, 接下來只要持之以恆, 那麼就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很多其他書本中, 也有人主張”天才” 只是一個被過度吹捧的名詞, 目的在於造神, 或是給了失敗的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 我沒有這方面的天份
可是, 至少在運動界, 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天賦異癛的例子, 有人就是先天的跑步好手, 有人就是有生的神力… 所以到底 “人定勝天” 是不是終究只是一句我們浪漫的幻想呢? 會不會再多的努力還是可能會敗給了天賦呢?
這本書的作者David Epstein是一位資深的新聞記者, 長年報導全世界各項頂尖的體育賽事, 他為了找出這個解答, 實地走訪了非常多優秀的運動選手, 並且從他們接觸運動的原因, 到訓練過程, 以及比賽的經驗, 鉅細彌遺的記錄下來, 並與專家討論, 完成了這一本書 “運動基因”
在近代, 運動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優秀運動員異於常人之處. 他們一直以為, 像棒球選手的強打者一定具有與眾不同的動態視力, 因此他們可以精準的將每一個快速或是刁鑽的球集成全壘打. 但是,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王牌投手, 將球出手後直達捕手手套的時間約為200毫秒, 但是人類視覺神經的回饋最快也要400毫秒. 那麼他們是如何可以打得到球呢?
靠預測
一位優秀的球員只靠投手投球的身體姿勢以及肩膀位置, 就可以準確的預測球的走向. 早在1975年,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就發明了一個叫做”遮擋測試”. 他們收集了幾千張在排球比賽時捕捉到的照片, 並把照片一部分遮擋起來做成幻燈片, 讓現役的排球選手來猜一下照片中是不是真的有球. 令人驚訝的是, 菁英選手答對的機率遠遠高於一般選手, 他們的速度甚至可以在不到一秒之內就答對答案!
而在1940年, 荷蘭西洋棋大師想要了解棋藝高手與業餘選手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也做了項類似的測試: 他們把一場難解的棋局照片給職業棋士, 一般棋士, 與愛好者看. 但是這張照片只閃過他們眼前閃過幾秒, 然後請他們擺出照片中的原始棋局. 在四次實驗中, 職業棋士只瞄了照片三秒就能夠完整的把棋局擺出來, 一般棋士只能完成70%, 而愛好者只可以想出不到50%
在諸多資深運動選手的大腦中, 會將無數片段畫的記憶模組化, 而且予以分類歸檔. 因此他們可以很快的根據最微小的資訊, 在數據庫中提取出對於他們最有效的模組, 而作出預判, 反應, 甚至是戰術安排, 沒有相關經驗的一般人就無法辦到
所以, 還說什麼基因? 還是回到千錘百鍊的不是嗎?
接下來, 作者探訪了兩位世界級的跳高選手, 將會嚴重挑戰到這個說法
瑞典選手霍姆六歲時, 就展現了對跳躍濃厚的興趣, 在十四歲時的成績就已經是同年齡青少年之冠. 雖然在求學過程中, 也有失敗過幾次比賽, 但是這都沒有澆熄他對於跳高的熱情, 反而更加努力的訓練. 一直到2004年, 他終於在雅典奧運奪冠! 接下來的下一個挑戰就是2007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
但是老天總是會給人驚喜 (?)
2006年, 在美國聖路易市的林登伍德大學 (就是我的母校我驕傲❤️) , 一個籃球隊的小伙子跟田徑隊的打賭, 他有本事跳得比他們高! 正當所有校隊想要看看這個狂妄的傢伙如何失敗, 再瘋狂羞辱他時, 他竟然用很生硬的方式成功的跳過了足以拿下全國名次的高度! 這年輕人叫做托馬斯, 他馬上被推薦進田徑隊, 並且使用很青澀的技巧在接下來幾次世界性比賽都拿下名次
而2007年, 奧運金牌老將霍姆與半路出家的托馬斯第一次在大阪的世錦賽中見面對決, 結果是.. 托馬斯成功地擊敗了苦練了十八年的霍姆… 而他從一開始到世錦賽之間, 只訓練了八個月!
後來, 有日本學者發現, 托馬斯致勝的關鍵就在於他小腿的跟腱, 托馬斯的跟腱長度非常的長, 而且很結實. 假如小腿跟腱越長, 越可以累積彈性能, 起跳優勢就越佳!
我們都知道, 最大攝氧量的高低是受基因決定, 在1992年, 由美國家拿到五所聯合大學發起的HERITAGE研究, (說白了就是運動基因研究), 想要看看接受測試的來自於九十八個不同家庭, 在經過了五個月, 每週三次的健身自行車訓練後, 心肺功能會有一些什麼樣進步的差異? 研究人員在一開始就知道心肺功能的提升會因人而異, 但是沒想到進步比例會從0~ 100%! 也就是說在比例上, 有最優秀的15%進步非常多, 但也有另外15%基本上沒進步, 或是進步非常不明顯. 後來HERITAGE的學者在2011年發現, 人體內會有21個左右的基因, 是對於有氧訓練反應最為明顯的. 擁有19個這些基因的訓練進步幅度會是只有10個的三倍!
這種例子在體育界常常看見: 如史上最傑出的女性三鐵選手威靈頓, 在2011年比賽的成績即使在男子組都可以排到第四, 但是她第一次嘗試其公路自行車卻是在2004年
過去認為, 人類最完美的身體比例應該是達文西所畫的”威特魯人”: 兩隻手打開的臂展等於身高, 過去認為, 這種體型應該就是萬能運動員. 但是首先在NBA就發現, 從20世紀開始, 除了全員身高開始大幅度拉高, 這被成為”身高大霹靂” (NBA籃球員比起美國一般男性的平均身高從5% 提升到15%的身高), 臂展也漸漸超過了這個比例. 而在不一樣國籍背景的球員身上, 也發現了不同的體型比例
為什麼牙買加人都是短跑好手? 因為科學家發現牙買加人體內大多都存在ACTN3基因的變異體, 而ACTN3會讓快縮肌發達, 以至於爆發力更強. 在另一方面, 科學家發現由於過去在西非, 瘧疾流行, 人類為了與疾病對抗, 因此紅血球會變異出 ”鐮狀細胞”, 導致身體吸氧量減少, 卻也因此演化為身體不需要大量氧氣供能. 對於一般人來說, 可能對導致在某些時候身體容易極度缺氧, 但是在中短距離競賽選手身上而言, 這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而這些特點, 讓牙買加人成為了田徑賽道上的黑色閃電!
而在非洲另一端的肯亞人, 則是稱霸了馬拉松長跑的領域. 根據檢測, 肯亞人的心肺能力與丹麥人並沒有不同, 但區別就在於下肢的比例. 肯亞人腿細, 而且重心更低, 所以跑步的經濟性就更高. 在同樣的心肺基礎上, 肯亞人更能輕鬆地維持速度, 甚至更快. 而肯亞人的體型更是關鍵: 身體直立精瘦, 臀部窄, 四肢修長. 對於長跑而言, 這種體型更利於散熱!
這些都是觀察出來的結果, 我們有沒有辦法透過基因檢測提前知道我們的身體到底具有 (或是不具有) 哪些運動基因呢? 目前這就是科學家努力研究的方向. 在奧運殿堂上奪牌的, 就一定是神選之人嗎? 這不一定. 也已很多默默付出努力的選手, 更何況, 說不一定剛剛幫你外送宵夜的小哥, 體內就有傲視群雄的舉重基因呢
一萬小時定律, 在運動基因之前, 竟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嗎? 我認為, 對我們來說, 運動是一件令人開心與愉悅的事, 成績好不好, 不應該是我們過度在意的重點, 在運動過程中的積極體驗, 才是最可貴的. 就算我的進步比人家慢一點, 那又怎樣? 只要我自己知道我今天比昨天進步 今年比去年更強就好了! 不管有沒有某一方面的天賦, 我都可以自我察覺, 並且自我接受. 那麼人生就會寬闊的很多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西洋棋 職業棋士 在 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愛哭鬼的棋蹟》
發現看了這麼多將棋電影,好像還是不太懂將棋,卻仍是被這些棋手,花費可能是一生、半生的時間,專注地盯著10X10豎線相交的方格陣,只為了等待對手說出一句「我認輸了」的毅力所感動。不是我贏了,而是讓對方輸得新服口服。換個說法,明明不懂將棋卻完全懂得職業棋手,想成功、想贏的心情。
在26歲之前,如果沒有通過棋士4段的昇格試驗,將喪失成為職業棋手的資格,日劇《只是先出生的我》也曾描述為了想成為職業棋手,打算放棄學業而被家人百般阻饒的中學生。在日本,職業棋士是一個擁有高薪、高知名度且人人稱羨的工作,但是一旦失敗之後,只會將棋的人們將會被打回比原形還不如普通人。
相較於《3月的獅子》、《聖的青春》描述天才棋士,如何克服青春期、家庭問題甚至是身體疾病,為將棋付出一切的漫改或真人真事,改編自自傳的《愛哭鬼的棋蹟》,則是不斷反轉「天才」二字,讓命運之於毅力成為一種能夠自行掌握的奇蹟。
完全不需要任何的將棋基礎,本片就連在鏡頭上也幾乎不曾完整拍出整個棋局,而是專注於於每一個「小棋子」。從小喜歡將棋的晶司,是同班同學眼中的天才,但是一旦出了這個地方,會輸給隔壁鄰居、將棋俱樂部的大叔、獎勵會的棋手,最後輸給了自己。瀨川晶司只是個喜歡將棋,棋技不錯的一般「地」才。
橫跨20年的時間軸,瀬川晶司山口百惠引退,以及史上第二位中學生棋手谷川浩司誕生,然而卻也成為一種之於他而言,最無形的諷刺,不僅沒有成為天才棋手,甚至是無聲無息地退出獎勵會。然而,本片最畫龍點睛的轉折莫過於松隆子飾演的老師,有如哆啦A夢一般適時地拿出言語道具拯救愛哭包大雄,「你是有才能的。現在的你就夠了,沒有問題。」
若棋盤沒有步兵,則棋局沒有勝算。與西洋棋、象棋相同,最弱的「兵」往往是能夠「將軍」的「將軍」。而老師撿起地上的旗子,還給晶司的便是這枚前途無限的步兵。
電影風格十分有特色的豐田利晃,面對如何展現下將棋的緊張感,選擇與他的舊作《空中庭園》一樣的手法,大量地旋轉鏡頭與始終如一的配樂,將焦點放在下棋的瞬間,甚至讓每個不同個性的大明星妻夫木聰、永山絢斗、染谷將太、新井浩文...飾演棋手,就像是晶司家中牆壁貼的「夢」「友情」的書法字,一如《3月底獅子》將棋早已不是重點,而是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羈絆,當然本片的奇蹟也絕非偶然。
西洋棋 職業棋士 在 三小a的隨手拍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哥就任山形觀光大使後的第一PO
有人知道日本最大將棋製造地在哪嗎?它就在山形天童市,全日本大概有超過90%的將棋都在這製造,所以天童車站一樓有一座將棋資料館,裡面展示各國具有特色的將棋遊戲,包括大家常見的西洋棋及象棋。
從幾年前的棋靈王開始,陸續有幾部相關動畫跟電影出現,2017年中14歲職業棋士藤井聰太以29連勝姿態打破保持30年的日本連勝記錄,在整個日本掀起一陣將棋旋風。
介紹適合第一次去日本東北的入門旅遊工具書
https://goo.gl/otpXDG
在市區有一家可以讓人體驗的店「榮春堂」,不是讓你自己製作將棋,而是讓你在木頭棋上寫上想要寫的字,並且讓你帶回家作紀念,或嘗試將「馬」這個字左右倒過來寫,這叫「左馬」,在祝賀新居落成或店家開幕時就可以送這給對方,因為它具有招福招財的意思,要記得喔!
栄春堂
eishundo.web.fc2.com
#其實山形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去
#天童其實就是一個有趣的地方
#還有將棋體驗活動及溫泉設施